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同人小说 > 砚压群芳 > 桃艳风流桃叶渡

砚压群芳 桃艳风流桃叶渡

作者:蓝惜月 分类:同人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9:59 来源:笔趣阁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待橹。风波了无常,没命江南渡。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明楫。但渡无所苦,我自来迎接。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桃叶渡在秦淮河与青溪合流处,桃叶渡处当时水深湍急,“风波了无常”,翻船事故时有发生,于是就有一个男人,在河边古渡上亲自迎送,用真爱托起一段风流佳话,使得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另一个渡口像这样一样令人情迷神往……

这个人,就是六朝名士王献之。

王献之,书圣王羲之的第七子,善书法,尤长于草隶,与其父并称为书坛“二王”。在年幼时,就非常幸运地参加了由他父亲主持的兰亭雅聚,留名于世。

东晋世风,崇尚清谈,放浪倜傥。作为一个年轻时就名重江左的名士,王献之在婚姻上选择的余地很大。他先是娶了同是名士豪族郗昙的女儿为妻,但不知什么原因,又和郗氏离了婚,咸宁年间,招为余姚公主的驸马。

王献之住在秦淮河边的乌衣巷,钟情于名川秀水的他,游走在风景秀美的秦淮河与清溪间,他邂逅了一位让他风流流传后世的佳丽桃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桃叶之名可以想见其美。金陵是帝王州,也是佳丽地。作为名士,定是阅遍佳丽无数的。而能让王献之动心动情的,一定是佳丽中的凤。王献之整个的身心都进去了,为之喜,为之忧,百般呵护。不知是因为生活,还是因为赴情人之约,桃叶常往返于浪急的河流,王献之很不放心,每次都亲自在渡口迎送。不仅送行,还歌唱。王献之传世的诗不多,但为桃叶所唱的情歌火辣辣,真切切,意绵绵。

桃叶的身世无处可找,但应该不会是官阀高门,在非常讲究门阀观念的东晋时代,如此对一个出身于寻常百姓家的女子唱如此的歌,的确让人动容。有人附会为卖砚人家的女子——

王献之听朋友说,在桃叶渡的对岸集市上有一方呈桃子形的稀世砚台,他花了五十两银子买了此桃花砚。用此砚有讲究,要在三月三桃花盛开时,桃叶渡东青溪边的桃花林里,用桃花潭水洗砚。第二年三月三,王献之临潭洗砚,不觉诗兴大发,随口吟道:

细柳夹岸生,桃花渡口红

这时一位姑娘笑道:“这是我家的砚。砚台背面有诗为证,——砚池满盛落花香,墨透纤毫染汉章。”从此,两人因砚相识,因而相恋。

从王献之的诗中,我们仿佛可以他们相恋时的一个场景:秦淮河畔,黄昏渡口。一个锦衣名士,在那儿翘首等候着一叶轻舟,而在小舟上,有一位红粉佳人正向他招手致意。那个锦衣名士一边等一边唱:“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也许王献之并没想到身边有许多人,他们赞赏、艳羡,也在轻轻地哼着他的歌,我甚至在想献之每唱一句,下面有许多的声音与之合唱或复沓,乃至“陈时江南盛歌”。

王献之的这组《桃叶歌》,让桃叶渡从此声名大噪,“桃叶临渡”也成了千古风流佳话。从六朝到明清,位于夫子庙东面的桃叶渡,均是一派繁华景象,河舫竞立,灯船萧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