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带着帝国当皇帝 > 第一章 连升两级

带着帝国当皇帝 第一章 连升两级

作者:不抽烟的老猫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6:24 来源:笔趣阁

却说朱常淓剿灭了帝国世界内所有的对手,从此那是海晏河清,再没有人能够威胁到黑犀城,便可以一门一心心思做他的皇帝,处理这大明江山的烂摊子。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壹看 书 w ww ·1ka

这三日皇帝一直没有上朝,朝中大臣也纷纷各有猜测,尤其以史可法和马士英两人有些焦虑。史可法甚至在想,是不是皇帝那日被东林一党逼迫之后失了进取的锐气,所以这两日才不见群臣。

马士英也有同样的想法,但是他却没有史可法那么方正,只在心中有些微猜想,但是手头上却依然兢兢业业。

再加上三日前朝会上皇帝让三品以上京官都去推荐补位阁臣,这事情也让他心中有些郁郁。只是五位阁臣也是常例,他心中的算计也无法跟被人去说。

两人也曾联袂进宫求见皇帝,却都被老神在在的韩赞周给挡了回去,只说皇帝这两日偶感微恙,不见外臣。并且韩赞周还提点两人办好手头差事,皇帝过两日好了可是要查问的。

而钱谦益等一干东林党大佬这两日却是忙的脚不沾地。虽然他们几人都是补位内阁的热门人选,但是好歹也是要做些拉拢笼络人心的事情。虽然皇帝明令国丧期间不许饮酒作乐,但这些人根本就没人当回事。

王公贵胄,官员士绅,稍微有点实力的都不会因为皇帝一道明令就苦了自己,只不过是不敢那么明目张胆的忤逆朝廷,从明转暗罢了。

锦衣卫原来的人从上到下都被撸了个干净,又是重新招兵买马,这阵势让诸臣一度心惊胆战,以为皇帝要重振锦衣卫。想起锦衣卫在前朝历代的赫赫凶名,这些大臣就感觉到心惊肉跳。所以一时间一个个谨言慎行的,生怕被锦衣卫抓住了什么把柄而遭受诏狱之灾。

但是没想到这段时间锦衣卫根本没有什么动静,众人也就慢慢放松了戒心,开始有些放浪形骸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锦衣卫并非什么都没做。凡是那些上了锦衣卫盯梢名单的人,他们从早到晚上了几次厕所,一周行房几次锦衣卫都记录在案。 要看书 w ww·只是他们现在没有动手,在等待皇帝的命令而已。

第二日,早朝。朱常淓神清气爽,身穿团肩深色衮龙袍,头戴翼善冠,精神奕奕的接受百官朝拜。

待一套流程走完,一众官员开始奏事。

一开始都是说的是具体的事宜,如昨日一夜暴雨后,南京城的江河湖海都水位肯定都会上涨,所以请求朝廷拨款,组织人手加固一些紧要地段的堤坝,预防溃堤。

还有汇报最近南京难民增多,基本都是从北方山东河北山西甚至陕西一代逃难的百姓。这些百姓听闻大明朝又有了新皇帝,都奔着南京城来了,想着天子脚下好得有个庇佑之所。

这些难民的到来给南京城也增加了负担,不说别的,就是吃住都是大问题。而且难民人数还在源源不断的增加。

难民的到来会牵扯到许多社会问题,除了基本的生存资料意外,最大的问题就是治安问题了。这些难民因为人数众多,没有被放进城里,都在城外聚居。因为饥饿和无所事事,南京城外附近的许多百姓家里都遭了窃,丢鸡失狗的,调戏妇女的,打架斗殴的,这些事情最近频频生,以至于难民和南京当地百姓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

顺天府还有下属的几个县衙人人都忙的脚不沾地,官吏个个是焦头烂额。他们是本地官员,自然更偏向于当地百姓。再说了也确实是那些难民起的事情。但是他们也不能生硬的秉公办事,生怕会引起那些人数众多的难民哗变。

这可是天子脚下,一旦出事,那就没有小事,恐怕从顺天府尹到下面的知县都要被问罪的。这个责任他们谁都担不起。

所以,他们这些天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将这件事报告给皇帝,也让皇帝陛下头疼一下。

还有其他一些事情,听的朱常淓脑仁疼,耐着性子听了半天终于忍不住了,挥挥手打断了下面那些犹在滔滔不绝的官员道:“这些具体的事情以后不要拿到早朝来说,属于六部分内的事情六部自己解决。壹 看书ww w·1k 六部解决不了的还有内阁决议。如果内阁再决议不下,朕再决断。”

“若是如你们今日这般事无巨细都来让朕决断,那朕天天不眠不休也解决不完。我大明朝将就天子与士人共治天下,朕请你们来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你们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那就趁早上表请辞,朕一定不会挽留。如果还想为朝廷效力,为国家尽忠,为百姓谋福祉,那就将自己差事当做差事,少一些蝇营狗苟的做派,多一些干实事的风格。”

皇帝这番话说的语气严厉,越到最后越是严肃,掷地有声。下面群臣一时惶惶,都觉得皇帝好像突然转了画风一样,无人再敢质疑多话,只是点头称是。

史可法听着皇帝这话很有些振奋之感,看来皇帝确实是有些励精图治的意思了,这番话说的也甚是直白凌厉,很有些中兴之君的感觉。

马士英也是觉得皇帝近日的气质变得好像如一把正在缓缓抽离鞘中的宝剑一般,已经开始露出了锋芒。如果完全抽出,那就是要不见血不归鞘了。他肚子里弯弯绕绕多,顿时联想到皇帝这三日的所谓“抱恙”上去了,猜测是不是皇帝要有一些什么大动作了,因此暗自决定这几日要更加的谨言慎行,并且要约束好家人,不要给自己在外面惹麻烦。

东林党一干人也是有些面面相觑,一时间虽然心中也是猜测纷纷,但是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皇帝看着满堂臣子唯唯诺诺,冷哼一声,又肃声道:“以后通政司收上来的奏表先由阁臣拟个意见,然后再交到司礼监给朕看。若再有那洋洋洒洒半天说不到正事的,都给记下来,作为每年考绩的内容之一。”

一众臣子听得又是一头冷汗,一些习惯性写奏表时东拉西扯引经据典的老学究开始犯头疼,甚至心中暗自腹诽。

不过有人不爽有人欢喜,如陈子龙章正宸等一干真心干事且忠心耿耿的官员那自然是高兴的,举双手赞成的。

接下来皇帝又宣布了一道命令:“从今日开始,取消每日早朝,每七天一次例朝。休朝期间,各个衙门当勤于本职差事,勤勉高效。朝会上只奏对那些悬而未决或者临时重大事宜。若有重大事件,朕也会随时召开朝会。”

前世的时候朱常淓就对那文山会海极其厌恶,尤其是军队中各种会议也是颇多。没想到这一世当了皇帝之后还得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去上朝。不说那些老迈的官员,就连自己这个精壮大汉都有些不堪忍受。

话说现在这满朝文武,大多都是原本在南京任职的官员。他们日子素来过得潇洒安逸惯了,又不用像北京朝廷那边每日就要上朝。

这些日子,新君登基以来,为了营造一个奋向上的新气象,君臣都不得不每天睁着朦胧的双眼打着哈欠摸着黑去上朝。

虽然大家心里都不爽,但是没人敢提出来,除非你想顶着一个谄媚君王败坏朝纲的罪名。

现在好了,皇帝自己提出来了,由原来的每天都上朝改成了七天上一次朝,那自然是大大的好事,没有人会傻到去反对的。

朱常淓改变每日临朝的制度,除了累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效率。如果事事都放在大朝会上来请示皇帝,自己就算每天啥都不干,只拿着笔写个“准”字一天下来都能累死。

老子是来当皇帝的,可不是当劳模的。古有鞠躬尽瘁事无巨细活活把自己累死的诸葛丞相,今有殚精竭虑早生华最后自悬煤山的崇祯皇帝,自己可不想没有意义的英年早逝。

所以,皇帝这一道圣旨一下,满朝文武都是真心实意的欢呼“皇上圣明!”,不知情的人还真的有种君臣相佐,琴瑟相和的感觉。

接下来,皇帝的一句话又让百官都竖起了耳朵。

“这几日,在京所有三品以上官员基本都递了奏表,推荐补位阁臣。现在名单已经出来了。”皇帝看了一眼下面寂静的群臣,心中好笑,伸手接过了一旁值殿太监送上来的名单。

“高弘图加封东阁大学士,领刑部尚书事”

“刘宗周加封东阁大学士,领左都御史事”

“钱谦益加封东阁大学士,领礼部侍郎事”

皇帝念完,三人急忙跪倒谢恩,三呼万岁。

众臣一听,这不对呀,这三人入阁倒是在预料之中,只是却都加封了东阁大学士。要知道辅史可法和次辅马士英还都是东阁大学士啊。

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分为六个级别,分为四殿两阁,分别是中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谨身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其中,以中极殿大学士为最高,东阁大学士为最低。因此内阁之中,即使同为大学士也要级别不同,否则都一样的话,那辅还怎么领导其他阁臣。就好比如果军中司令部里从司令到参谋长大家都是一样的军衔,那人家也不服气啊。

所以,众臣纳闷的就是这个事情。

皇帝似乎看出了众人的心思,接下来又念到:“原东阁大学士史可法加封谨身殿大学士,继续领兵部尚书事;原东阁大学士马士英加封文渊阁大学士,领户部尚书事。”

史可法马士英闻言一怔,心中激动,也急忙跪倒谢恩。

如此一来,内阁的人数就齐了。而且史可法的级别可比其他阁臣高了两级,那真的是简在帝心,受新皇宠信的。很多心思灵活的人都在想着下来如何向辅示好了。

很多东林党人都以为史可****因为之前拥护福藩的事情而止步于东阁大学士,甚至有人分析那也只是皇帝暂时的忍耐,迟早也有让他下台的。但是没想到人家不仅没有降级,反而还连升两级,而且还继续管着如今最重要的兵部了。

马士英心中更是振奋,不仅自己升了一级,而且还成了六部之中最肥缺的户部尚书了。一时间也觉得君恩浩荡,心中激动不已。

众臣谢恩完毕,却又听见皇帝说道:“着朕旨意,召左良玉、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刘良佐五人进京面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