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带着帝国当皇帝 > 第四十九章 拜谒孝陵

带着帝国当皇帝 第四十九章 拜谒孝陵

作者:不抽烟的老猫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6:24 来源:笔趣阁

王驾沿着运河,进入长江,在南京燕子矶登岸。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南京城中的官员士绅,文武勋臣们早已得到消息,一大早就在岸上等着觐见潞王殿下。由于朱成尚未即位,所以官员们穿的都是常服。

但是以忻城伯赵之龙为首的一众勋臣却将只在祭祀,应诏及新帝登基等重大场合才穿的朝服穿了出来,惹的众臣纷纷侧目。

这摆明是给诸位大人找不自在,众臣心中愠怒,却只能狠狠瞪上几眼。有心回去换朝服的,恐怕时间来不及,也只能装作看不见了。

赵之龙等人浑然不觉众人的目光,左右顾盼,得意洋洋,想着如此一定能给新君留下一个好印象的。

船队缓缓靠岸,大船上十几名号角手齐齐吹响牛角大号,官员勋臣等凝神屏息,都齐齐循声望去。

一身亲王朝服的朱成在史可法,马士英两人护卫之下缓缓登岸,众人急忙趋前参拜。

朱成面带微笑,待众人拜倒之后,双臂虚扶,众人谢恩起身,这才开始认真打量这位潞王殿下。

只见潞王殿下永远是一副温和的笑容,面向四方,颔首示意,端的是风度翩翩,气度潇洒,让众人一看之下顿生好感,如沐春风。

迎驾官员士绅众多,史可法作为百官之首,担当了介绍的工作,将朝中各种大佬一一介绍给朱成。当然,人数太多,只能介绍六部尚书及督察院詹事府及一些主要勋臣等。

朱成记性特别好,对于只见过一面的人便会过目不忘。史可法一边介绍,朱成一遍暗自在心中记下这些人的样子。

介绍的时候,每个人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那些文臣多一本正经的样子,表现的颇有风骨。勋臣们则都是纨绔出身,一个个笑得谄媚至极,见了朱成比见到他爹还亲似的。

对于每一个人,朱成都是好言抚慰,说一两句诫勉之言,充分表现了一个贤王应该有的风范。

最后一个被介绍到的人是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

韩赞周一身御赐蟒衣,头戴三山帽,趋前大礼参拜,五体投地,恭声道:“奴婢韩赞周叩见殿下,殿下万福金安!”

朱成笑着扶起韩赞周道:“韩公公,日后本王要依仗你的地方还多着呢。”

这句话虽然看着像看客套话,但是听得人却是各有心思。韩赞周本人是惊喜,其他人是羡慕。但是却没有人嫉妒。

大家心中都清楚,南京自从成祖皇帝迁都北京之后,南京名义上为留都,保留了六部及诸司衙门。虽然也行使着一些职权,但是基本上等同于官员养老或贬谪之地。

不说各衙门人手不足,人员不齐,就是南京皇宫内也只有少量宫女内侍日常打扫。如今新君要在南京登基,宫内必定要重新招纳大量人手。内廷二十四衙门都要重新建立起来,韩赞周是南京职位最大,级别最高的太监,得到重用那是必然之事。

但是这毕竟是内廷的差事,没有人会去眼红的。除非他也愿意学东方教主,自宫进宫服侍皇帝。

与众人寒暄过后,朱成主动说起要去孝陵拜谒。

古人讲究以孝治天下,朱成作为新君,自然是要去拜见一下老祖宗朱元璋的。

众位官员一听,更是对潞王殿下心生好感。礼部原本也是准备了一些拜谒之物的,想着就算朱成没有想起这茬,也要主动提醒他。不能让新君在孝道上失了人望。

南京皇宫中许多皇帝御用之物目前都很缺乏,皇帝出行的御辇更是没有。仓促之下只好找了一架四马拉拽的马车供朱成乘坐。

史可法请朱成上车,朱成却摆摆手,指着旁边一个骑马武将道:“这一路上乘舟有些烦闷,孤还是骑马上山吧。”

那武将急忙翻身下马,将坐骑牵到朱成跟前,俯下身子正待伺候潞王殿下上马,却发现潞王殿下已经端端正正的坐在马背上了,惊得目瞪口呆的。

各位大臣也是暗暗惊奇,这位殿下倒是身子敏捷,上马的动作异常娴熟,丝毫不比那些武人差。

朱成可不管他们惊诧的表情,轻轻一夹马腹,马儿迈开四蹄,向紫金山方向而去。

黑鹞和崔大庸两人急忙跟上。各位大臣也顾不上惊讶了,会骑马的匆忙上马,不会骑马的赶紧钻进轿子,都急急忙忙的跟了上去。

孝陵是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

众人到了孝陵脚下的时候,早有得到通报的孝陵卫指挥使陆子渊带着一众属下在此迎驾。

朱成带着众人缓缓行陵上行去,到了下马坊后齐齐下马。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

正式拜谒的地方在山顶的享殿,那里供奉有洪武皇帝及皇后马氏的神位。在向上就是地宫了,安静的躺着已经长眠了两百多年的洪武皇帝两口子。

由于这并不是一次正式拜谒,所以朱成只带了一些一些主要官员及礼部想干人等上山,其他人都都在山下等候。

由下马坊进入,经神烈山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及碑亭,才走上有六百多米长的神道。

孝陵神道的不同于历代帝陵神道成直线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节点处安放石像,形成一派肃穆气氛。石像生下铺垫有完整的六朝砖,使其两百多年来没有下沉。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

每一对石刻都又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一种神兽,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瑞兽”之首,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

神道尽头便是棂星门,过了棂星门向东走一段便上了金水桥,通过金水桥后才走到了陵寝的主体建筑,到了陵墓的正门——文武方门。

进入文武方门,又经过一道中门,终于来到了拜谒的地方—享殿。

朱成精力充沛,这一路骑马而来,又是爬山,又是过桥的,依然气色如常,脸不红气不喘的。倒是那些老大人们一个个累的气喘吁吁,但是在太祖神位前也不敢张大嘴巴呼吸,只得拼命憋着,一个个憋得脸色涨红,甚是痛苦。

朱成根本不懂拜谒的程序,跟着礼部官员的声音行礼拜倒起来,起来拜倒,好好的折腾了一番。

其他老臣们也得跟着拜,又是一番折腾下来,一个个都快扛不住了。

好在这不算是皇帝正式的拜谒,等到朱成正式即位之后还得再来拜谒一番,那时候程序才更加琐碎。

对于朱元璋,朱成从内心来说是很钦佩的。从一个放牛娃能够成为一国之君,赶走蒙古鞑子,光复汉人江山,恢复汉人衣冠,并且设计了维持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这已经足够伟大了。对于这样的人,朱成拜他也是心甘情愿的,诚心诚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