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三国之望子成龙 > 第二十一章 诏书风波请清君侧

三国之望子成龙 第二十一章 诏书风波请清君侧

作者:狂妄之龙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5:05:16 来源:笔趣阁

张铭那常年营造的忠臣脸面,被一纸诏书彻底撕毁,转眼间就成为了大汉最大的奸臣,人人皆可讨伐之。

刘备孙策得知了这封诏书,心情当然高兴。对于张铭这个大奸臣的真面目终于被朝廷给揭穿,两人处于一种幸灾乐祸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甚至在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要不要在这场风波之中获得一些实际上的利益。

只是在窃喜之时,麾下的头号谋主庞统和诸葛亮却对他们进言:“连张铭这种庞然大物,朝廷都敢正面与之较量。无论他们胜负如何,已经夺得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对方,会放过只占了天下三分之一的我们吗?”

想通了其中的关键,两人不由得冒出了冷汗。

的确,无论是张铭也好,朝廷也好,有着可以收回权利的机会,难道还会让两个不听命令,有着谋朝篡位野心的诸侯存活于世?

君不见汉室宗亲的刘表、刘璋朝廷都可以灭了他们的势力,更别说刘备这种要不是刘协承认,甚至连族谱都上不了的宗室了。至于孙策就更别说,一个彻头彻尾的外臣,难听点连灵帝承认的义弟张铭都不如。

就这两个没什么后台,没什么实力的小诸侯,说真的无论的张铭还是朝廷还真没放在眼里。

之所以一直没有动他们,一个是刘备之前有刘表帮忙扛着,要收拾他得先收拾刘表;而孙策,则有长江天险挡着,兼之张铭之前还要和袁绍作战,且打算将孙策作为磨刀石磨练几个儿子,否则两人实际上甚至挨不到朝廷于张铭的最终决战。

双方开始进入了战备状态,至少在他们看来,只要事先准备,无论之后会发生什么,自己至少也有一定的筹码。无论这个筹码的作用是用来抵抗,还是用来讨价还价。

而在这个准备的过程中,双方又招募到了不少的人才,总算是充实了一下那空虚的人才库。只是士卒倒是没有增加多少,只因为两地人口基数本来就低,除非是强拉壮丁,否则基本上很难获得更多的兵源。

两人的忙得热火朝天,而张铭也是有点头痛。

看着手中的圣旨,这是经过天眼千辛万苦才在长安拿回来的圣旨原本,而不是昭告天下各地那种副本。

在这份诏书上,张铭发现了一个问题。诏书虽然有传国玉玺(打败袁绍后,在袁府缴获并派专人送去长安。),但在玉玺后面,没有出现太后印玺。

如今杨欣垂帘听政,在刘熙还没有长成之前,任何诏书必须有太后印玺才能具备法律效益,可如今这封诏书居然没有加盖,那么这封诏书就有待商讨了。

是杨欣打算做事留一线,给自己一个缓和的余地呢?还是这封诏书实际上真的不是出于她的手,只是由那些权臣自己颁布的?

最让他头痛的是,因为长安的戒备依然那么森严,所以想进一步刺探这封诏书的出处非常艰难。而张铭也不过刚刚打下河北三州,此时此刻还不是和朝廷翻脸的时候。

三州的经济经过常年的掠夺,除了一些地方土特产,以及一些基础资源开采出口业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行业。而其他的行业,也被各大世家垄断,而且偷税漏税情况严重,走私的情况更是屡禁不止。

就为了整治这些经济战的遗留物,都不知道需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这些胃口已经养的很叼了的河北世家,收拾起来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而这一切,还是建立在三州经济还没有彻底崩坏的情况下。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张铭没有进一步下命令攻打襄阳,甚至进一步攻打江陵。所谓朝廷大军坐镇所以不敢?难道他们就不能是假冒的?!只要打下了而且问问坐住了荆北,就算朝廷心有不甘却能奈何自己吗?

之所以不打,就是因为荆州的经济已经彻底糜烂,治理已经变得困难重重。所以张铭干脆让朝廷和孙刘好好经营一下,能恢复的就恢复,不能回复自己打下来之后,借口某某世家通敌,一口气强硬地将经济恢复过来。

“你觉得,我要怎么办?”张铭最终将手中的诏书递给了下首处的张瑜。

“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好还是问问咱们的荀总理好点!”张瑜耸耸肩,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解决方式。

因为他的身份依然是张铭的责编,只要设计军政的事情,他不宜动口。而这封诏书的处理决定,牵扯到张铭与长安的战争,甚至牵扯到魏国的统一战争,所以张瑜只能闭口不言。

张铭也是无奈,只能叫人把荀大总理,也就是荀彧叫了过来。

荀彧坐上总理一职,实际上也是张铭偷懒的结果。有了这位的存在,一切大小事务经过各门各部处理一番之后,递交给荀彧批阅,荀彧在批阅一遍之后,才递交给张铭定案,这样就省下了张铭不少的麻烦,至少不必动那么多脑筋去思考。

而如今之所以叫荀彧过来,不仅因为他的身份可以知道这些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一直都是忠汉派的代表,让他处理这件事,也算是张铭想要知道这些忠汉派对这件事的看法。

不一会,本来在忙碌的荀彧就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来到了张铭的书房之中。

“文若,在我们谈话之前,你先看看这个好了!看看你能不能发现点什么!”待荀彧坐下,婢女们将茶水端了上来,张铭将手中的诏书原本递给了他。

“……问题很严重啊!”接过诏书,荀彧稍微看了看,首先便是以诧异的眼神看向张铭,似乎在说‘从哪里拿回来的这诏书原本的’?随后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仿佛立刻发现了这封诏书的不妥之处,淡淡嘀咕了一句。

“的确,现在的问题不仅是这封诏书的真假,更重要的是我们到底要不要和朝廷开战的问题!”张铭点了点案几,无奈的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主公,如今函谷关、武关已在我军手中,长安不过片刻即可到达。况且我军刚刚消灭袁绍,士气正虹,一鼓作下拿下长安,还不是易如反掌?”出乎意料的,荀彧居然赞成对朝廷进行攻击。

“文若,你……”显然,就荀彧的发言,张铭有点诧异。

“主公无需奇怪。我军只是作为一个忠臣,对朝廷‘清君侧’罢了不是吗?其实臣十几年前就曾言,‘尊天子以令诸侯’,大汉天子,还是掌握在我军手中最为妥当!”荀彧缓缓起身,朝着张铭颔首就是一拜。

张铭算是明白了。荀彧这小子,或者说忠汉派的那些家伙。说句实话,就是并不介意张铭对所谓的朝廷发起攻击,甚至全部攻打下来都没关系。他们的最终地点,就是汉室的保存,以及汉室正统的存在。

的确,武昌四年群王乱舞的确是寒了不少忠汉派的心。但这个诏命是大汉天子刘协发布的,所以他们就算伤心,也只能无可奈何。

只是经历了那一次之后,大家已经意识到,天子这个不知道以后还会玩出什么荒唐事的主,最好还在掌握在自己可以控制的环境下,这样至少不能干涉他的行为,但至少也可以将他的行为控制在一个范围之内,减少这个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

张铭军独立与朝廷控制之外太久了,臣子之间已经隐隐有鼓励张铭称帝的声音。而且这个声音,在张袁决战之后,又有了加大的趋势。

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荀彧等忠汉派,已经决定要夺回天子的控制权。

而值得一说的,这封诏书还真的是假的。是荀彧借助荀家的独特体系,在朝廷安插的人马私造的诏书。之所以不盖上太后印玺,也是为了给朝廷一个缓和双方关系的手段。

只是一切做得非常隐蔽,在特意避开天眼的眼线的情况下,总算是在张铭不知道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说甚至张铭得到这封诏书,还是荀彧特意安排的结果。

“如此,且让寡人好好考虑一下……”荀彧如此直接,显然也忠汉派长期商量的结局,对于这个建议,张铭当然要考虑考虑。

荀彧也没说什么,只是淡淡叩首,然后离开了书房之中。

“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啊!”荀彧离开不久,张铭背靠在椅子上,淡淡嘀咕道。

“荀彧那小子,这封假诏书只怕和他有关,甚至可能是出自他荀家之手!”张铭也不是傻瓜,常年的沉浸官场,如果还学不会察言观色,那么他就白混了。

虽然这不是他喜欢的,但身处这个世界,由不得他不慢慢进步。

荀彧若是和这封诏书无关,那倒诏书的第一时间,表情应该出现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慨。

因为朝廷刚刚拿下荆州,不仅需要安抚整顿荆州,更需要提防孙刘的攻击,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居然还主动向张铭发起宣战,完全就是一种不智的举动。

因此荀彧看到这封诏书的内容,必然会先是带着一丝愤慨,然后才会发现这封诏书的不妥之处。然而荀彧并没有出现愤慨之情,只能说要么他已经对汉庭没有了半点感情,要么就是他早已知道了这封诏书的内容。

可让张铭相信荀彧已经对汉庭没有半点感情,还不如让他相信太阳今天从西边升起来了好点。因此,可能性只能是他根本一早就知道了这封假诏书的内容。

“打吗?”张铭戏谑地看着张瑜。

张瑜假装不知道,悠然自得地看着眼神杯中那漂浮着的茶梗。

“切……”张铭淡淡靠在椅子上闭上了眼睛。

次日,张铭就在王殿之上,宣布了对这封假诏的处理:

“此封诏书并未加盖太后印玺,明显不具备实际效力!由此可以看出,这封诏书极有可能是长安的奸臣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假冒的矫诏!

今天他们可以制造矫诏,明天就能架空皇室,后天甚至能行废立之举!

陛下年幼,太后一介女流之辈难以力压群臣。放着天子在长安,大汉正统将不保矣!

寡人身为大汉诸侯王,先帝义弟!自当扫清朝堂,将天子应有的权利夺回来!

故今日寡人宣布,即日整兵待发,攻入长安,为君清君侧!”

当张铭的话说完之后,朝廷彻底轰然起来,因为这已经表明了,张铭已经打算和朝廷打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