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万历1592 > 八百一十五 土地情节

万历1592 八百一十五 土地情节

作者:御炎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2:18 来源:笔趣阁

柴国柱奉诏表示会带兵南下的消息传到朝廷是八月二十日。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也就在这一天,沈一贯再次接到了扬州府的报告,扬州府报告说,镇江府方面的贼军自从侵占了南京之后就没有继续往北打,而是固守镇江、南京,同时将大运河河道堵塞,扬州府表示,如果不能将这支水师歼灭,将难以收复镇江和南京。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沈一贯则召开了内阁会议,会议的主要商讨内容是南下讨贼的主帅人选。

武将是不用想了,这次不可能出现武将当主帅的情况,一定还是选择能信任的文将统兵南下,沈一贯的要求是能力强资格老忠诚度高,能震慑住京营和蓟镇辽东的兵马。

群臣一个接一个的推荐,沈一贯都表示不满意,接着甚至有人推荐萧大亨和刘黄裳,沈一贯也不答应。

萧大亨要留在身边帮他处理军务,刘黄裳要为他参赞军机,这两人不能离开他。

所以要选一个文武双全的能人出任此次的讨逆总帅。

当所有人都在为人选感到头疼的时候,赵世卿突然提出了一个名字。

“不若,将李化龙重新启用如何?”

沈一贯看向了赵世卿。

“就是前任辽东巡抚的李化龙?”

赵世卿点头。

“李化龙历任地方督抚,带兵多年,用兵能力极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是河南人,万历二十三年因病离任在家疗养,现在已经三年了,是不错的人选。”

萧大亨也觉得李化龙是个不错的人选。

“李化龙在辽东能压制辽东悍将,驭下之能极强,此番既然要调用辽东军,显然李化龙是最好的人选。”

沈一贯寻摸了一下。

“那就下一道诏书给他,问问他的意思,他要是愿意来,就让他来京师,我要见见他。”

萧大亨立刻去安排了。

主帅人选有了着落,那么军将也要加快选拔,柴国柱的蓟镇兵,李如松的辽东兵是最好的选择,至于更西边一点的山西和大同,因为刚刚遭了兵灾,地方上都还不稳定,抽调兵马是不可能的,更远一点的榆林也不做他想,时间上来不及。

京杭大运河被堵塞了,漕粮到不了北边,这让刚刚经历北伐北虏之战的北方各地都十分缺少粮食。

虽然收拾晋商可以得到一批数量庞大的粮食,但是这批粮食大部分都被用来安置当地灾民,让他们好度过这个难过的年,能用在军队身上就太少了。

粗略的算了算,要凑齐十万人马南下讨伐叛逆,沈一贯手上的粮食能不能支撑半年还是个问题,越快将萧如薰的余孽除掉,越能解除危机。

至于萧如薰是不是真的还活着,沈一贯已经责成骆思恭带锦衣卫去解决这件事情,让他半个月,必须要给个准确的答复,否则,他就要骆思恭好看。

骆思恭已经完全被沈一贯绑在了身上,一切行动都以沈一贯的意志为最先。

沈一贯利用骆思恭的锦衣卫进行堪比朱元璋和朱棣的白色手段,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和安全,他让锦衣卫的触角伸到了几乎每一个大臣的家里,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关注。

他现在开始有点明白朱元璋当初为什么要设置锦衣卫了,也知道朱元璋是怎么知道大臣吃饭吃的是啥穿衣穿的是啥了。

特务,真的很好用,也很棒,用来巩固自己震慑大臣增强权力和威信实在是太棒了!

不过相对的,把太多的力量用来监视京师维持治安,锦衣卫能用来放到外面的人的数量就大大减少了,比如此番对南方的行动还是骆思恭想方设法挤出来的人手去办理的。

沈一贯这边紧张的筹备着南下的战事,而萧如薰这边基本上是一帆风顺的。

当沈一贯得知辽东再起边患,李如松率领大军出去平叛的消息的同时,也就是八月二十七日,萧如薰攻克了桂林,占据了桂林府,然后定下了东进和北上的战略。

自此,南方士绅力量较为薄弱的地区已经被萧如薰基本拿下,他开始要率领主力进入南方士绅力量强大的地区了,江西,湖广,福建,浙江,南直。

至于贵州,萧如薰并不打算进取。

四大土司分治贵州的情况下,明政府力量在贵州其实很有限,萧如薰安排一支人马进驻怀远,警惕贵州方向的动向,同时在岑大禄的建议下派黑水的人带钱进入贵州各大土司的辖区联络这些土司们,让他们尽量保持中立即可。

毕竟明廷在贵州还是有驯服的,还是有点人马的,只是这些人马并不在萧如薰的眼中。

为了不浪费时间,萧如薰直接不去管贵州,直接都兵北上进入湖广,目标长沙。

陈和李文远带兵从广东向福建进军,首先面对的就是商业发达的漳州府,这里有大量大海商,是基本上都背靠士绅,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官面力量弱小,但是这些海商并不好对付。

萧如薰给陈和李文远的指示就是敢于抵抗着满门抄灭,将钱财拿走,土地房屋分给当地失地农民。

目前,萧如薰不想把问题搞得太复杂,也不愿意一下就喊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但事实上这样行动,在某些地方做一下,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萧如薰是这样认为的,而事实也是如此,不过萧如薰一直以来都没有真正的将这个时代农民对土地的归属感搞清楚,并不太理解土地对这个时代的农民意味着什么。

他体会过饥饿,经历过残酷的生存竞争,但是对于古代农民的艰难度日,他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看过的程度,知道“易子相食”这四个字背后的尸山血海和斑斑血泪。

在缅甸他见过饥民,但是缅甸荒地多,并不缺乏土地,后来的粮食产量节节攀升,引入土豆和玉米之后更是不再有人饿肚子,所以他并不能真正体会大明朝老百姓们的心理活动。

因此,他依然没有真正理解普通老百姓传承千百年的土地情节。

严格意义上来说,明并不是为满清所灭,而是被李自成所灭,大明朝就是在“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欢呼声中土崩瓦解的啊……

有些时候,一天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的开端就是在一些些的不经意间开始的。

而此时此刻的萧如薰并不知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