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万历1592 > 六百六十六 拉拢

万历1592 六百六十六 拉拢

作者:御炎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32:18 来源:笔趣阁

朱翊钧厌恶杨俊民已久,于是这封奏折被朱翊钧不疼不痒的原封不动的交给了沈一贯。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沈一贯知道了。

于是他当时就在内阁会议上面不疼不痒的问了一句:“杨部堂是打算入阁呢?还是打算致仕归乡呢?”

杨俊民当时就被吓得面色惨白,看着沈一贯眼中流露出来的淡淡杀意,他从灵魂到身体一起僵直了。

沈一贯这只笑面虎终于要展露他自己的獠牙了。

更关键的是整个大佬级会议里的人都对自己偷偷上书的表现非常不满意,石星当时就对杨俊民开炮了:“杨部堂,你这样做,到底是在表示对朝廷决议的不信任,还是表示对沈阁老的不满呢?如果不满你就说出来,不要偷偷摸摸给陛下上奏,这种事情丢面子。”

“你……你们……你们安敢如此辱我!”

杨俊民被气的又是愤怒又是悲哀,直接一甩袖子退会了,之后数次碰头会议也没有参加。

他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抗议,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可笑,而且苍白无力,更将杨俊民已经无可奈何无计可施的困境展露的淋漓尽致。

晋系就像那即将落山的太阳,再也不复往昔如日中天的气派了。

在各方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晋商势力在朝廷内部已经彻底的居于颓势,此番山西大同之役,则是上天对晋商的最后一击,那么好的机会,怎么能够不抓住呢?

沈一贯绝对不会放手,这一次,沈一贯会利用好这个机会把晋商撕碎,吃掉。

而在内阁增补三名阁员和京察的问题上,沈一贯则觉得,这两件事情要当作一件事情来看待。

主持京察的吏部尚书蔡国珍显然是沈一贯需要争取的对象,只要蔡国珍配合,那么这件事情就能办得漂漂亮亮的,一举将晋系的势力从朝中拔除,携此大胜之威荡平晋商,大家参与的各派系就可以分赃了。

没错,眼下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解决事件之后的分赃问题,说穿了,若要能解决分赃的问题,那么无论是山西大同的赈灾还是京察还是权力的争斗都能妥善地按照沈一贯的想法解决,沈一贯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明首辅、执掌帝国权柄之人。

而蔡国珍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呢?

很简单,入阁。

蔡国珍是江西派系的元老级人物,是后严嵩时代江西派系最拿得出手的人物之一,严嵩时代因为严嵩的倒行逆施,使得江西派系受到很多的诟病,以至于身为江西人的蔡国珍为了避免沾染上严嵩的关系而自请外放南京做闲官,而当时,他才二十七岁。

事实证明,蔡国珍的选择是对的,他付出了一些岁月的代价之后,换来的是后严嵩时代江西派系对他不遗余力的推动和支持,最终使他进入了帝国最高决策圈子。

但是,他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他不是翰林出身。

这一点和宋应昌还有石星都是一样的,属于业务水平可以但是出身不好的一类人,做到顶也就只能做尚书,而做不了阁老,这也不知道是多少非翰林出身的尚书们终生的遗憾。

蔡国珍垂垂老矣,临致仕之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入阁,哪怕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也好,也算是个阁老,以阁老的身份退休,那是多么大的荣耀?

之前皇帝下令推举阁臣的时候,蔡国珍就起了心思,后来,他又从自己的秘密渠道得知那天以后沈一贯曾经请石星和宋应昌到他的府邸里面聚餐,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但是随后的几次碰头会当中,石星旗帜鲜明的支持沈一贯,而宋应昌虽然话不多,但是似乎也站到了沈一贯那边。

不是出于自身利益的那种暂时的合作,倒像是……同盟了。

沈一贯用什么理由拉拢了这两个看似不重要实则在关键时刻有奇效的人呢?

除了入阁,蔡国珍想不到任何方式。

他敏锐的意识到,沈一贯正在试图用自己的方式组建属于自己的一届内阁,就是那种为自己马首是瞻的实权内阁群体,而不是类似于赵志皋这种纸糊的首辅率领的各行其是的辅臣们,赵志皋内阁也就是个空架子,这位老先生根本没有驭下的能力和决心,但是沈一贯有。

沈一贯有问鼎实权首辅的实力和支持群体,这是赵志皋所没有的。

沈一贯内阁必然是个实权内阁,拥有强大的权威的那种,这是沈一贯的目标,为此,他开始拉拢自己可以拉拢的对象,试图分裂出一批支持自己的人,筹码非常丰厚。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蔡国珍就起了自己的心思。

石星和宋应昌一个掌握兵部一个掌握刑部,眼下并不能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而你沈一贯却拉拢他们而不拉拢掌握吏部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我,你不觉得这样做十分不妥当吗?

于是蔡国珍就用甩脸子的方式向沈一贯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并且成功的被沈一贯了解到了。

所以就有了今日内阁会议的沉闷的氛围。

在杨俊民不在的前提下,在沈鲤失势无人搭理的前提下,在赵大佛爷闭目养神一言不发的前提下,内阁会议其实就是沈一贯在主持了,而之前数次会议的核心内容,就是沈一贯在争取蔡国珍的配合,然后得以敲定整个大事件的指导思想。

两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了很久,终于,沈一贯做出了退让,暗中同意将蔡国珍的名字写上推荐名单交给皇帝,并且为他美言,至于之后的事情能否如愿,就看皇帝的心思了。

当时,沈一贯是这样陈述的。

“老夫可以为蔡部堂填上名单,并且美言几句,但是,蔡部堂能否最终入阁,这不是老夫可以左右的,全在陛下一念之间,蔡部堂应当明白,最好的结果,就是中旨入阁。”

蔡国珍心里也清楚,自己没有翰林的身份,是断然无法通过廷推这种正规程序的,唯一的方式就是走张璁的老路中旨入阁。

而石星和宋应昌若要进入内阁,也只有这样的方式,通过和皇帝达成协议而进入内阁,这合同群臣达成妥协的方式异曲同工,但是皇帝是少数派,群臣是多数派,看上去,总是多数派的决定更加合理一些。

只是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多数派和少数派谁说的对谁做的对,还真不好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