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十三年 > 第一百六十九章 松林山下(八)

崇祯十三年 第一百六十九章 松林山下(八)

作者:响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55:53 来源:笔趣阁

一个高七尺、宽四尺三寸的鎏金画框,被安放在一个凉轿改装的竹架上。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竹架刷过朱漆,周身赤红。八个警卫连的士兵扛着鎏金画框,从手持护商队军旗的陈有福开始,在一个接一个的连队前面缓缓走过,连新兵和民夫队伍也没有放过。

朱平槿和罗雨虹来到操场上,带头下马,半跪在军旗之前。郑安民领衔的文臣武将则跪在军旗之后。

全场没有下跪的,除了那八名扛画框的卫士,只有骑在马上跟在画框之后宋振宗。他作为朱平槿安排的**喇叭,每到一个连队面前,便扯开他著名的大嗓门放声高喊:“大家抬起头来看真了,这画像就是我大明太祖高皇帝真容!太祖高皇帝万岁!大明万岁!万万岁!”

率先举拳头跟着宋振宗呼喊万岁的,便是蜀藩世子朱平槿和他法律上的未婚妻、事实上的老婆罗雨虹。他俩一喊,全场跟着喊;他俩一振臂,全场跟着振臂。

整个松林山基地笼罩在狂热亢奋的情绪中。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像莫斯科的红场阅兵;灌木丛生一般的手臂,又像慕尼黑的黑党集会。等到画像绕场一周完毕之时,朱平槿已经悄悄拉着他老婆站了起来。这一站起来,朱平槿自己也有点昏昏沉沉,这极具毁灭性的风暴般的万岁声,人们到底是对着那远去的画像在喊,还是对着我朱平槿在喊?

一个小兵半跪在地上,一边举拳头喊万岁,一边盯着画像上的太祖真容。直到画像慢慢离开看不见了,他才勾头对旁边的兄弟大声道:“你们看见没?这画像上的人不是世子爷吗?”

问话并没有淹没在狂涛般的万岁声之中。旁边小兵也看仔细了。

他肯定道:“是世子爷!只是世子爷还没长胡子!”

另一个小兵听到他俩说话,骂道:“谁敢说世子爷没胡子?没胡子的那是太监公公!刚才我看清了,世子爷长了胡子!有这么长!”

第一个说话的小兵连忙解释:“我说画像上的人像世子爷。等世子爷长了白胡子,便跟画上的太祖爷一模一样!”

“屁话!”周围的小兵一起骂他,“那是世子爷的祖宗,他们能不像吗?你不是你爹妈生的?不像你爹妈?”

……

利用太祖朱元璋作为朱平槿在政治上的旗帜,那是去年除夕召见舒国平等四人时孙洪的献策。朱平槿几日前在平台召见蜀地宗室及文武时,曾向郡王们试探一番,效果好得出奇。平台上当时哭声一片,可见很多宗室对他们的老祖宗那确实是有真感情的。

一斑窥豹。可想而知,若将来朱平槿争夺天下,一旦举起太祖皇帝这面旗帜,出自太祖一系的宗室多半是同情甚至支持朱平槿的。

但宗室的支持仅仅只是朱平槿试图攫取一点边际利润。真正的大头不在宗室,而在朱平槿要借助朱元璋一生的所作所为,来打造自己在文武百官和缙绅庶民中的形象。

朱元璋叫花子出身,一家人饿死、冻死、病死殆尽,亲戚中最后只剩了他和侄儿朱文正、外侄李文忠寥寥几个,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没有哪一个有他那样悲惨的身世。他在十几年的元末战争中,驱逐鞑虏,廓清中土,日月重光,再造河山。立国之后,有鉴于自身的痛苦体验,他体恤民情,严惩贪官,为政以简,轻徭薄赋,极短时间内就为百姓打造了一个太平盛世。

若非成祖朱棣和他的子孙改弦易辙,依靠沾着臣民鲜血的屠刀,推翻了作为朱家家法的《皇明祖训》和《明大诰》,大明朝未必会如此迅速**。仅在朱棣死后短短二十五年,就因为朝中出了权宦王振,而在土木堡丢掉一位皇帝、绝大多数靖难功臣以及京营五十万精兵。这还没完,几十年后,大明朝又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刘瑾。

总而言之,朱平槿力捧老祖宗朱元璋,政治上的本质上就是在大明朝唱红歌!

然而,有利必有一弊。朱平槿的老祖宗因为肃贪惩恶,在大明朝的历史中留下了嗜杀的名声。如何避免力捧老祖宗带来的负面效应,朱平槿尚在思索之中。

……

画像游行完毕,被重新安在操场北侧临时搭建的校阅台正中。各连队在军官们的口令声中开始调动,面对校阅台重新站成数个大方阵。操场南侧的新兵和民夫们,也在军官和庄头的带领下聚集在校阅台下。

朱平槿登上校阅台,冷眼看着操场上的调动。直到操场上的乱哄哄基本平息,他才开口对罗雨虹道:

“军队调动的速度,是体现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指标。若是战场猝然遇敌,谁先展开,谁就能赢得胜利的先机。今天我故意改变了宋振宗他们预定的校阅程序,也有临时检查的意思在里面。军队是国家的命、民族的命,更是我们的命!我的工作时间安排,五天里至少要有三天放在军队上!”

“我知道了,救世主大人!”罗雨虹调皮一笑,问道:“今天他们表现怎么样?”

“在青衣江边,我们一千人用了两刻多种才列阵完毕;在彭山江口,我们一千五百人按预案展开,用时不到一刻钟。今天虽然慢些,但是既无预案,又是各单位仓促集结,难度大得多,慢一些也是正常的。你看,受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和没有受过训练的民夫,差距有多大!”

罗雨虹却不同意。她手指着队列边缘的一队民夫,提醒朱平槿:“我看也不一定!你看那队民夫的表现,比乐山的新兵还好!”

朱平槿也注意到了。他招来身边的卫士,不多时那卫士便来报告:那队民夫是仁寿王庄派来的运粮队。领头的是两个庄头:一人原是世子在人市买来的流民,名叫魏干;另一名原是府中太监,名叫丁原。

“魏干是我爹。”侍立一旁的警卫连长魏辰突然开口。

“难怪!你爹很不错,能把民夫练得像军队一样!你哥魏申在新都也干得不错,可惜这次他不在。”朱平槿道,“晚上若有时间,领你爹来拜见吧!”

军队列阵完毕,众官一齐参见。

校阅台上的朱平槿迈前几步,踏上了个大板凳,向数千将士和民夫发表了重要讲话。

话题从那副画像开始:

“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本世子特意将王府宗庙里的太祖高皇帝请到这松林山,既是请祖宗见识一番松林山,更是要诸位认得我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什么要诸位认识太祖高皇帝?”朱平槿的眼睛扫视台下,几位重臣心知肚明,但却不会这时候越殂代疱。

“我们护商队之基本宗旨是什么,谁来回答?掌旗手陈有福!”朱平槿直接点名。

“效忠大明,护国安民!”台下的陈有福毫不迟疑。

朱平槿指着身旁的朱元璋画像道:

“护国安民之楷模者,无过我太祖高皇帝也!”

“昔年北元灭宋,华夏沦丧。时至元末,朝纲不振,官吏贪墨;群盗并起,寇掠四方;旱蝗轮替,饥疫相继;饿殍千里,十户九空……天下苍生,无不翘首以盼太平!我太祖高皇帝,本起自寒微。布衣之身,素抱护国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廓清海内,奄奠九州!陈友谅空国而来,号称六十万,连巨舟为阵,望之如山,绵亘数十里。我太祖高皇帝以拯救万民为己任,奋身而往……”

朱平槿挥舞着手臂和拳头,极具感染力地滔滔不绝演讲一刻钟,终于讲到了朱重八成为了大明太祖高皇帝。

“……太祖皇帝历经艰难,十五载而终成帝业!从此,我中华儿女重获自由,我华夏百姓重享太平!轻徭薄赋,世上再无饥馑;抑制豪强,国中再无……”按目前的节奏,后面还有太祖三十一年的执政生涯。

许多年轻的士兵都听得如痴如醉。太祖高皇帝伟光正的高大形象,第一次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

朱平槿的演讲风格属于激情煽动型。他在大学时参加过专门的演讲培训,工作后又多次实践,总体反应良好。朱平槿有理由相信,对于他的演讲,那些年轻的饱经苦难的士兵们毫无免疫力。

……

朱平槿拼命把自己向朱元璋身上贴,他的几位人老成精的大臣们却各有想法。

右长史郑安民出神地看着台上慷慨激昂的世子,目光却悄悄滑到傍边那副肖像上。

肖像上的大明开国皇帝姿貌雄杰,慈眉善目,宽阔的国字脸上留着花白的胡须。如不是头上的翼善冠,身上的衮龙袍,咋一看去,指不定还以为是哪家的高堂老大人。郑安民把目光又投向世子,世子与那画像上的老人惊人的相似,简直就是太祖皇帝年轻时的模样。

难道天下真有这等凑巧之事?他为王府长史的时间尚短,只在正旦祭祀之时去过一次蜀王府宗庙,负责殿前仪仗,没有机会进入正殿,见识太祖的真容。但不管是否存疑,郑安民依然心中认定,这就是天意!跟着这位少年英武的世子,说不定自己将来也会向刘伯温一样,封侯拜相,名留青史,成为百姓心目中那个能掐会算的神仙。或许他有一天致仕归乡,世子也会送一首“事业堪同商四老,功劳卑贱管夷吾(注一)。”一样有名的诗赠给他。

贺有义站在郑安民旁边,眯着疲惫的眼睛,满意地观察画像出场的效果。这幅画的作者是一名新入值总参的参谋,名叫祝义才,三十多岁。

祝义才的爹原是蜀王府工正所彩画作一名不入流的工匠。因为年纪大了,手发抖了,所以羞答答地通过王工正向世子推荐他儿子顶班。世子让祝义才比照青羊宫的壁画临摹了一幅何仙姑采莲图,对他线描的手艺赞叹不已。祝义才通过政审,便被世子丢到了总参画地图。除了这个祝义才,总参还有变化。走了一个作训参谋,贺曾柄的儿子贺桂下到嘉定州护庄大队任副大队长;来了一个后勤参谋,这人便是他的老友,户科给事中吴宇英之庶次子吴泰。吴泰常年在京师帮衬老爹核计户部的账目清册,清点府库仓囤,算盘打得噼啪作响。在贺有义拉拢许诺下,他同意加入护商队。世子直接就给他定了正营级参谋,管理全军后勤。

“本官也是正团级,不比你低半点。论资历,本官还比你早几天!”贺有义眼睛的余光瞟着自己身上的绿袍,又扫了眼郑安民身上的红袍。

“以文御武?呸!我爹和侯良柱就是死在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的文官手里!”

刘红婷的注意力既不在朱平槿身上,也不在那副镶金的画像上。她悄悄着注意身边的舒国平,见他听得如痴如醉,嘴巴还在喃喃自语。刘红婷知道他正在模仿世子的演讲风格,以后好给士兵们做动员,便不好意思打搅他。南京聚宝门(现中华门)城门洞里刻画的那副正宗的官方版太祖肖像,她从太仓到成都,经过南京时进去看过,与今天画上的人不是太像,只是她没有告诉任何人。

她看着激情澎湃的年轻世子,心里想着这次将彭山一摊子事情交卸了,重新回到总参,不知道世子会安排自己做什么。

不管怎样,只要能守在他身边就好!

刘红婷想着想着,俏脸红了。

注一:刘基辞官归乡,朱元璋的临别赠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