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曲沃城外寒风阵阵,大风卷起的黄沙漫天,随着挥之不去的浓烈血腥味,在落日余晖下越发显得凄凉。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唐军负责南门的三万士卒在城外百米处列阵,方离一马当先,隐藏在头盔下的面孔看不出什么表情。
曹操紧随其后,脸上是代表性的微笑,代表唐国的明黄色旌旗在身前高高竖起,远远看去就像和旗杆融在了一起。
紧接着是官位最高的公孙衍、张辽二人,其余众将皆驻马身后,方离已经决定此战结束后再按军功封赏,以后的位置可能会有巨大变化。
最后的是唐国的三万百战精兵,灭晋之战的真正功臣们。
这些自建国以来就跟随方离南征北战的将士们此时带着满身杀伐之气,弓弩朝下、刀剑入鞘,昂首挺胸注视着远处有些模糊的城池,这是方离第一次的灭国之战,将士们都与有荣焉。
没有人说话,但包括方离在内,所有人的胸腔中已是鼓噪不停。
仅此一役,就够全军将士对后人吹一辈子的!
曲阳城上猎猎飞舞的火红旗帜已经放下,城楼四处空空荡荡不见人影,逼人的寂静下,只有残破的墙面在昭示着不久前发生的血战。
包裹着生铁的厚重城门缓缓打开了,门板内外还残留着斑驳血痕,刺耳的吱呀声,是这个古老诸侯国最后的呐喊。
两列晋军步卒手持晋国国君的旌旗自城中走出,在城门两侧列队站好,他们甲胄齐整,军容肃然,年轻的面庞中满是空白。
紧接着兵卒们出现在唐军眼前的,是晋国的文武官僚,身上虽穿着象征投降的丧服,却都浆洗得鲜亮,低着头,不管内心作何感想,面上都表现得异常悲怆。
最后,诡诸肉袒衔璧,**双足出现在方离眼前,牵着两头羊羔,双膝跪倒在城门前,额头重重扣在再也不属于晋国的黄土地上。
原本按照投降的礼仪,诡诸此时应该高声念诵国书,昭告自己的罪孽,表示愿卸去国君之位,将晋国土地献与唐国,并祈求方离宽恕上下文武百姓。
文辞早已拟好,诡诸闭紧双眼,睫毛感受着地上黄沙的阵阵冰凉,刚张开嘴,泄出口的却成了哀嚎,许久都未能平复住情绪,竟是一个字也没能说出来。
虽说春秋无义战,胜者为王乃是天经地义,但此情此景还是让方离动了些许恻隐之心,不愿再过多为难,于是主动打马上前,居高临下俯视着诡诸的头顶。
余光看到出现在面前的马蹄,诡诸深吸一口气,强自抑制住心中悲痛,嘶声嚎道:“唐公,晋国...愿降!”
话音刚落,城门外的文武百官,以及候在城内的数千兵卒同时推金山倒玉柱,向着方离的方向跪拜下去。
直到此时,这些几个时辰前还因为诡诸不愿投降而心生不满的人才真正感觉到,自周武王分封起,直至乱世之中屹立几百年不倒的晋国,亡了!
方离冷漠地凝视着这些亡国之臣,从上前的晋国相国手中接过国书,突然调转马头,面向他的千军万马高高举起,胸腔鼓起一口浊气,高呼道:“寡人的将士们,晋国,降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忘记了数月苦战的累累伤痕,以及严严冬日下着单衣攻城的寒冷,三万将蓦地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用意气风发地呐喊发泄出持续已久的压抑:
“主公万年!”
“大唐万年!”
“主公万年!”
“大唐万年!”
曹操和刘备身处其中,虽然生性沉稳,此时却也被三军将士发自心底的欢呼感染,情不自禁地抽出佩剑加入到当中来。
方离驻马曲沃城下,身前是忠心耿耿的万马千军,背后是低头俯首的晋国君臣,竟然有了种天下尽在我手之感。
灭国的感觉,原来是如此的酣畅淋漓。
沐浴着将士们自心底吼出的崇敬,方离转过身,示意诡诸和众降臣候在一边,大笑着纵马飞奔进城,身后众将慌忙跟上,直到进入城中心的位置,见到战战兢兢跪倒在路边的晋**民,方离才稍稍冷静下来一点。
诡诸和降臣的事可以先放在一边,但安抚民心却不可拖延,方离转过头凝声吩咐:“公孙衍,镇抚百姓的事就交给你了,寡人的将士随你征用,出了任何差错,也唯你是问!”
这是要重用的先兆啊,公孙衍闻言大喜:“臣领命!”
方离又看向队伍后方:“徐晃何在?”
徐晃身负长斧跃马上前:“臣在!”
“带人收拢所有晋军残兵,把他们集中在军营中登记造册,再另行处置。”
徐晃抱拳:“诺!”
“鞠义、颜良何在?”
“臣在!”
“命你二人领一支兵马负责城内治安,凡是趁乱作奸犯科之辈,立斩不赦!”
鞠义颜良相视一笑,心中都是惊喜,急忙抱拳道:“诺!”
安置好城内一切之后,方离这才恢复了意气飞扬的笑容,晋国的宫殿虽不及楚国金碧辉煌,也不及秦国气势恢宏,看起来充斥着一股子靡靡之气。
“原来诡诸好这一口。”方离停在宫门之前,笑着看向紧跟在身边的曹操,“孟德,你去看看咱们的晋公,就说寡人在大殿之上等他。”
曹操失笑:“主公还真是...不留一点情面。”
“里子都没了,面子还要什么?”方离无所谓地挥挥手,带着众将一路走进大殿,宫中的侍卫侍们都自觉地集合在了一起,等着唐军前来处置。
晋国投降的消息还有一段时日才会传到燕赵两国耳中,在此之前,想必先轸和毕万还会继续拼死顽抗,在此之前,方离等人要好好的计算计算三国如何分配,才能为唐国攫取最大的利益。
在方离的示意下,诡诸及其妻妾子嗣都被好好送到了洛阳与天子为伴,依旧享受他的荣华富贵。
这些人杀又杀不得,诡诸毕竟也是大国君主,还是放在眼皮子底下比较安心。
至于那些投降的文武群臣,方离一股脑丢给了曹操,让他看着办,能用的就用,不能用的赐个宅子颐养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