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一九零二 > 第一百九十三章 这样打似乎不对

重生一九零二 第一百九十三章 这样打似乎不对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3:49 来源:笔趣阁

通常,知道了太多世事沧桑的穿越者,因为有着区别于常人的**思考的能力,便想得太多太杂。尽管他们也会努力融入现实的环境,却注定了不能完全被同化。因为他们的理念不会轻易被某种宣传或某个人的话所左右,不管对错,绝对服从谁谁,哪有那样天经地义的死理儿?

陈文强的思绪却并不平静。处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无时不在的危机感让他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心神。

想得多,看得远,他面临的问题就多,就要时常与别人觉察不到的恐惧和徬徨进行斗争。这种滋味也只有他自己品尝,无法让人分担。

在新加坡的招资募股进行得很顺利,毕竟陈文强名声在外,刚刚获奖归来,华人的欢欣鼓舞、热烈欢迎是可以预料的。而且这不同于革命的筹款,实业投资,前景光明,收益是稳定且有保证的。

但陈文强最关心的还不是这个,而是革命军的粮饷问题。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起义,胜利,固然令人振奋,可背后没有财政的支持,则是不可想象的。而与法国人的谈判,则事关重大。

“由越入滇的人员要限制数量,每月百人,由法人驻越机构审核放行。粮弹运输则不予许可,法人声称要保持中立,是遵重国际中立规则。”宋复华皱着眉头介绍着最新的进展,“这样的话,就只能派人员携钱款入滇。在当地购买物资。”

“这样的花费会很大。”陈文强沉吟着说道:“如果是从泰国或者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购粮,价格会比较低。”

“确实如此。”宋复华有些无奈地摊开手,“可法人不作退让。难道真的要与法人大打出手?”

陈文强想了好一会儿,若有所思地说道:“虽然我对什么中立法不是很了解,但人道主义救助应该不被禁止吧?法人应该是不同意外界直接援助革命军,但换个旗号,换个说法呢?”

“比如——”宋复华似有所悟,但还是没完全明白。

“比如红十字会。”陈文强的思路清晰起来,“他们是可以穿越战区。为战争的受难者提供援助的吧?就象上海的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

宋复华眨着眼睛,慢慢露出了笑容。点头道:“这个办法好。那咱们也没有这样受到国际承认的组织呀?大清红十字会倒是有,可他们能为咱们服务吗?”

1904年,日俄双方为争夺在中国的特权,爆发了日俄战争。数十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在旅顺的外国侨民都由本国政府或红十字会出面,接运撤离战区。宣布中立的清政府也派船接运中国同胞,遭到俄国的拒绝,船只不准入港。为救护中国难民,上海海关道沈敦和等人出于义愤,发起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和红十字有关联的组织。

为得到国际上的承认,1904年3月,清朝商约大臣吕海寰、工部左侍郎盛宣怀等人在上海邀请中立的英、美、法、德代表。共同协商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当年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承认。清政府得知后,立即予以承认,并拨白银10万两作经费(各地绅商及衙门也劝募20万两白银)。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后更名为大清红十字会。

“先挂牌成立,再谋求国际承认。”陈文强微微一笑,说道:“依我看来,法人是迫于清廷的抗议和压力,对革命军呢,也不敢彻底得罪。有个名义。他们多半会通融。这样呢,不光是粮食。救助所需的药品等物资也能名正言顺地进入滇桂。”

“法人说是中立,也就变相地承认了革命军是交战团体。”宋复华点头赞同,说道:“好,就这么与法人交涉,成了最好,不成的话,咱们其实也达到了最低的要求。”

“最低的要求?”陈文强苦笑了一下,说道:“按照现在的收入和支出,恐怕咱们支撑不了多久吧?”

“是啊,持续不断的资金支出,确实是力有未逮。”宋复华停顿了一下,摇了摇头,“队伍扩充得太快了,这也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队伍扩充得快,这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战斗力的大幅下降。首先是对兵员的选择,革命军可不是挖到筐里就是菜,招降纳叛过来的都原班接受。其实,革命军的扩充速度要是照同盟会起事的办法,可是一点也算不上快。

再者,革命军的骨干人员一直牢牢控制着部队,而采取的“以老带新”的练兵方式,也是尽快使新兵成熟起来的好办法。开始时是一带一,兵越来越多,便以一带二,或以一带三、以一带七,甚至以一带十。这样,便可以快速形成具有战斗力的新部队。况且,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还是带五个,对新兵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当然,这也许会造成某些部队战斗力强,某些部队战斗力弱的现象。可本来人马多了,战力不一也是很正常且难以避免的事情,指挥官根据战场形势合理调派就是了。

“部队扩充得并不算太快。”陈文强比较公允地说道:“你算算军队中的骨干人员,不断补充之下,总要占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吧?这样才能牢固地掌握和控制部队。如果放松要求,原班收用那些降兵降将、散兵游勇,现在的人马还要超出一倍呢!”

“你说得没错,可现在这人马上万,每天光吃饭便需数千元之多。”宋复华直咧嘴,“革命真是大不易,以前想得简单了。”

“我觉得吧——”陈文强的手没有意义地挥舞了几下。边想边说道:“革命军的地盘还是太少了,以战养战难以实施。最近的行动计划我看过了,清军停驻不前。我军也是集中了兵力,说是对峙吧,总是有些被动。被动地等着敌人分兵或再深入,这怕是不好吧?”

“如果能把这股清军消灭,或予以重创,我军在滇省便无人可挡了。”宋复华疑惑地问道:“那你是怎么想的?分兵,那怎么抵挡滇省这大股的清军?”

“抵挡。你这话就让我开窍了。”陈文强轻轻一拍大腿,说道:“原来的战略是避敌击虚。灵活机动,使敌人疲于奔命,然后再择机歼灭。可这仗是不是打得太顺了,信心膨胀了。虽然也向敌人防守虚弱的地区派遣兵将,但我觉得力度不够。而且,现在底气是不是足了,还摆开架势,要与清军大战一场,要一仗定胜负了?”

“实力强了,自然不怕敌人。”宋复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说道:“你也知道,现在清军的主力尽在滇省。如果………”

“这样好象是不对的。”陈文强连着摇头,说道:“我要马上回琼州,与老吴他们好好商量一下。这恐怕不是战略战术的有意改变。而是实力增长之后,人心自然而然的变化。”

“根据敌我形势变化作相应的调整,我看不出什么问题。”宋复华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不过,对于军事,我是个外行。你与老吴。还有参谋部仔细商议一下,应该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我也不敢说自己的猜想就是对的。”陈文强也不是很确定。微皱着眉头,“只是这和起事前的设想有很大的出入,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宋复华笑了笑,岔开了话题,说到了这次大起义的影响。不只是南洋有复兴会支部的地方,美洲各支部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还有日本,中国留学生最多、革命气氛最浓的地方,大批的青年都在申请加入或者已经加入。甚至是同盟会中的一些会员,也转而投向复兴会。

“本来是想借黄冈起义分散清军的兵力,减轻革命军的压力,可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宋复华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赶的时候不好,同盟会内部纷争,影响到了对起义的支援。许雪秋等会员率领着一些比较坚定的义军转进了罗浮山,能否坚持下去,现在还不好推断。”

“多少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的,李准不是奉命派出人马增援潮州了。”陈文强摸着下巴说道:“这会党啊,确实不靠谱,给清廷官府捣捣乱是可以,要想成事,难。”

“如果会党能成事,那就好了。”宋复华叹息道:“不说湖湘的哥老会,四川的袍哥,各省各地哪里没有这些江湖好汉?”

“当初华兴会便是把发动会党作为主要革命手段吧?”陈文强沉吟了一下,说道:“同盟会内部纷争,光复会**行动,他们在江浙应该是比较有实力的吧?让老蔡试着与他们联络一下,搞出些动静也对咱们有利吧?”

“这样——不好吧?”宋复华觉得这个想法很象让别人去送死,明知道会党不可靠,却让别的革命团体去发动,白白牺牲就为了给革命军减轻压力?

“嘿嘿,就是咱们不去联络,他们估计也不会闲着。”陈文强笑着撇了下嘴,“你说会党不可靠,人家还以为咱们是怕他们抢了革命的风头呢!不实际经历过,谁不觉得反清义士难能可贵?”

“那就不是咱们的责任了。”宋复华沉吟了一下,“都是革命团体,分歧是有,但也是有弥合的可能。适当地引导也好,误导就不对了。”

“你呀,离政客,或者政治家,还差得远呀!”陈文强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要说弥合,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呢,可是竞争的关系。既然坚信自己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就要当仁不让地引领革命。要引领革命,你就要依靠组织,依靠咱们的复兴会。那你就要为复兴会考虑,为追随、拥护你的同志们着想。”

宋复华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那也要有个底线吧?你不是也说过,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不择手段,而且无关宗教和信仰。”

良心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约束一个人的行动,正如佛祖、上帝并不存在,但信奉他们则能使人产生敬畏之心。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不信仰神(宗教)的人,是什么样的坏事都能干出来的。而一个没有良心的人,在陈文强眼中看来,还称得上是一个人吗?

陈文强愣怔着,苦笑起来,没想到宋复华会用自己的话来辩解。他说得当然不是没有道理,可他的设想算不上不择手段,不讲良心吧?

…………

陈文强对于自己的感觉,现在也不好判断是对是错,即便他匆匆忙忙坐船赶到琼州,与得到消息早已等候的吴禄贞等人开始商议时,他的语气也不是很坚定。

“当初起事时,定下的方针是尽量‘以战养战’,也就是说已经估计到了被封锁后的困难。现在呢,革命军打得相当好,可‘以战养战’却至今难以实施。如果依然持续的话,咱们是实在是支撑不起呀!”

对陈文强上来便表示财政支持的困难,吴禄贞等人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总参谋部不光是管作战,还有后勤供应的统计规划。

“就地因粮暂时还是困难的。试想,现在是以一隅敌全国,那这一隅如果不够坚实稳固,几场战乱下来,民众死伤逃散,地方被毁成一片废墟,如何还能支撑下去?”万福华从百姓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意见,“局势未定之前,向百姓征粮征款,百姓必心生疑虑,不愿遵行。”

“局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确定。”陈文强摇着头,对此表示反对,“打败了这股清军,还会有那股,清廷岂会让革命军安稳?另外,革命军最近的行动也让我有些疑惑——”

转向了吴禄贞,陈文强继续说道:“本来是要诱敌深入,再伺机打击,可敌人不动了,革命军就这么与清军耗着?起事前的计划不是要避实击虚,灵活机动,使敌人疲于奔命,然后再择机歼灭吗?滇省清军已经被大部调至昆明附近,滇西、滇西南、滇西北大片地区守卫空虚,革命军是不是应该实施大规模转进,在这些地区开拓根据地。既为征粮征款打下基础,又能调动清军,迫其分兵。”

“主力实施转进,当面清军若南下攻击,抵挡的力量便不足。”吴禄贞指点着地图,解说道:“若清军占领滇南,岂不是把革命军分为了两部?”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