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大雪满弓刀 > 第六十六章 安天下(下)

大雪满弓刀 第六十六章 安天下(下)

作者:谁念西风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7:35 来源:笔趣阁

除去宋家。

这四个字并不响亮,但却无异于在军机处响起一道惊蛰闷雷,方琦脸色不变,只是握着一卷公文的枯瘦五指微微紧紧了紧,而徐中明却轻轻叹了一口气,双手袖在宽大的官服之中,目光斜斜看了眼陛下,沉默不语。在一旁收拾奏折侧耳旁听杜穆皱起眉头,也不敢说话,手却抖了一抖,急忙低下头去仿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国子监学生,安静到极点。

这话让平日里繁忙的军机处陷入一阵寂静,方才几位老大人无论是徐徐图之的绥靖,还是大兵压境的强硬,话里话外都言称江南,对宋家二字却是讳莫如深,哪怕是话锋所指已然极其明白,但依旧未曾打开天窗说亮话。而这曾朦朦胧胧的窗户纸,也只有最受帝王赏识声望在朝内无出右者的谷老大人来捅破。可是当谷老大人捅了这层窗户纸后,余下该怎么说,怎么做,却让这几位在朝内也是呼风唤雨的大员们陷入了更为把握不定的沉默。

因为陛下的心思,他们无法揣摩,更不敢随意揣摩。

东海水师设伏明港,下旨将渭城原太守彭云贬至西海。这两件事无一不表现了陛下对渭城宋家的回护安抚之意,这说明不管宋家如何跋扈嚣张其身份在陛下的心中地位始终不低。而紧接下来的调王梓丞前往渭城任太守一职和后来的紫衫重甲前往旧旗镇接应这两个命令却又分别出自于吏部尚书省以及兵部与上官将军。虽说若非陛下暗中同意,六部堂官包括三省老大人绝无人敢做此安排,可若按程序而言,这一环一环的调令中可以说与陛下根本扯不上半点关系。这其间的意味初入庙堂的新人可能想破头都想不明白,可在座的哪一位不是宦海沉浮的老狐狸,除了谷老大人之外,谁愿意在圣意未明的前提下便提出如此话题。

在如此瘆人的沉默中,开阳帝忽然笑了一下,挥挥手道:“继续说下去。”

一时间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几位阁老重臣不约而同的松了一口气,除了谷老大人依旧稳如泰山之外其余的两位尽皆缓了缓神。方琦松开五指,道:“宋家徐大人,你总领户部,听说宋家人在户部闹了场不小动静,徐大人怎么看?”

徐中明叹了一口气,道:“闹倒是没怎么闹过,不过是一些热血沸腾的学生们在六部巷喊了几句无关痛痒的废话。只是海关税银这一条仅半个月便让各处衙门损失了几十万两白银,虽然未伤大雅,不过性质太过恶劣,且部衙之中,亦有些风言风语。不过陛下放心,老臣已经严令吩咐下去,想来如今这些涟漪动荡也已经消散无踪。”

开阳帝眉头稍微皱了一下,掩在明黄便服下的手指微微曲起一根。

方琦紧接着道:“那宋家兰明公子也不是等闲之辈啊,振臂一呼,西烨应天学宫三千学子便与之一气连枝,书生虽说不成气候,但毕竟是天下文脉的新鲜血液,况且非我吴国族类,言语中总是不干不净。甚至有人已经提到了兔死狗烹物伤其类的话要说这户部所辖的海关衙门损失几十万两白银是涟漪动荡的话,那应天学宫的学潮涌动,便是三尺雪浪。虽暂时看不出玉城雪岭的样子,可积微见著,反而不得不防。说好听一点是宋家发的一个牢骚,若是难听一点,宋家便是控文脉而挟天子,不臣之心,昭然若揭。”

开阳帝笑了一下,不动声色的曲起第二根手指。

徐中明瞥了一眼稳稳坐在椅子上的谷老大人,发现这位老大人如同神游物外般一动不动,暗中叹了一口气,道:“据渭城都尉刘勋国的折子所言,宋家今年的海外丝茶瓷器生意较之往年有很大变动。以停靠在晴山港的船舶吃水程度来看,起码多了两层。而宋家递往户部海关衙门的备案中,却并未提及此事,这其中意味,实在可堪琢磨。这两层说多不多,说少自然也不少,从往年的贸易利润来看,起码值得近百万纹银呵,宋家这个样子,与欺君,也差不了多少了。”

开阳帝面色不变,只是又曲起了第三根手指。

方琦摇头道:“刘勋国是武官,何时做起了文官的事儿”这一个问题貌似与主题无关,但所要表达的意识却是十分明显。关于宋家贸易增添的事情,本应由朝廷安插在渭城的谍子密折专奏,怎么会由刘勋国一个太尉多嘴?这说明谍子已经无法完成任务了,而此间意味则是:宋家在渭城清洗了一遍朝廷密谍这话并没有明说,但此间诸人都已瞬间了然,面色微微变了一变。

开阳帝嘴角微微扯出一丝弧度,暗中曲起了第四根手指。

徐中明沉吟一下,道:“宋家那个七公子,相关谍子也曾做了一份详细调查的资料。其身世并没有什么出奇。他本身是燕国小镇中的泼皮无赖,母亲早亡,十四岁才被宋家接回渭城。本来是没什么好说的,但怪就怪在宋家从上到下对此子的归来没有任何向朝廷报备的意思。如今那孩子已经回到宋家两个月有余,但宋敬涛竟是没有和朝廷打一声招呼。心里打着什么主意,实在不好说。”

开阳帝笑容不减,再次屈指,已然握出了一个拳头。

“说来,王老尚书之子王梓丞在渭城虽然惨然而归,但也并不是一无斩获。”方琦抬起眼皮透过昏黄的烛火看了看陛下,轻声道:“宋敬涛对朝廷的态度,很是微妙。他曾说过自己可以以无数手段让宋家归于朝廷,但终究有一个问题,为何要这么做君臣之心,为臣之道,被他当做讨价还价的生意来做,这等狼子野心的家伙,终究要成为江南大祸。”

开阳帝的一只手已经不够用了,于是将第二只手的手指再屈一根。

徐中明越说越是口干舌燥,想来方琦也是一样,不过二人都眉头紧锁,仔细思考着能够想到的奏对,谁也来不及端起近在身侧的茶碗喝上一口水。徐中明略微有些孟浪的舔了舔嘴唇,继续说道:“定州、九阳坡、樊城、还有叶兴。此皆江南重镇,经多年营造,对渭城已是弧围之势。能够在短短的半日之间千骑驰骋,而绕过这些地方的谍探侦查,只能说明这五处地点的防卫把守宋家已了如指掌。而这一点更能说明,宋家有甚至高出朝廷不少的谍探。据各地谍子的密报来看,宋家有一处秘密情报系统,名为取栗郎。火中取栗,不可不防啊”

开阳帝依旧沉默不语,手指也随着屈下。

方琦轻轻叹了一口气,知道接下来的话,分量必将加重,可他却毫不犹豫,几乎在徐中明话音刚落便接口道:“三千玄衣轻骑,没有兵部文书,没有边防调动,却敢在江南纵横冲杀,这样一把不服朝廷管教的利器,眼中似乎只有宋家,而没有朝廷!”

开阳帝的脸色在这句话出口后微微一变,君臣的这场谈话中,已经涉及到了帝王最为敏感的军权一事上。若说前面都只是湖水荡漾风过浪起的小事儿,那么三千玄衣轻骑,则无异于在这位吴国君王心中掀起汹涌波涛。但他还是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笑了笑,暗中再屈一指。

话既然已经说开,徐中明也再无顾忌,昂首语气锋锐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鹿占亭将军统领靖北大营在长谢河河岸兵指土阳关,局势一触即发。如今臣总领户部事宜,心中清楚国库就算能够支撑起这场北伐之战,也势必要大伤元气。宋家偏居江南,又富可敌国,稍许动作便可让北伐之战出现难以预想的变故。为北伐计,为三军将士计,为吴国万千百姓计,为天下计,臣恳请皇上痛下决心,除去宋家!”

这四个为,犹如四声滚滚春雷,一声一声落在不大的军机处中,敲的屋内众人皆是面色微变。杜穆更是汗水涔涔,全身上下颤抖不已,差一点就要从墩子上摔落在地!

开阳帝却很镇定,或者说他仿佛什么都没听到一般,只是笑着嘴唇微动,似乎在数些什么。

谷老大人叹了一口气,语气有些沧桑,摇头道:“陛下不用数了,这条条陈述罪罪当死,已经是九死。九死一生,至于最后一线生机,如今正握在陛下手里。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定夺。”

九死一生,九死一生

开阳帝笑着斜斜靠在椅子上,伸手从一旁拿起把剪刀,熟稔的剪去一截灯芯,屋内的烛光顿时沉稳许多。他看着身旁个个经世济国,势必要成为一段段佳话在神州传奇的大臣们,忽的笑出声来,缓缓道:“谷老大人,人都说无论驭龙屠龙,都讲求一个揣摩上意。而朕自小读书,太傅便教导朕要深谙帝王心术,远离那些时时猜测圣心的臣子。不过说实话,若不是对朕的心思揣摩出门道来,你们几个如何能够年年岁岁的坐在这军机处中?”

三个人相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揣摩上意是为官者一大窍门,但同时,对于帝王来说,这又绝对是不容姑息的佞臣作为。潜龙在渊见龙在田,不管怎样都是天子心意,凡夫俗子怎能妄窥天机?但这几位大人们谁都知道,本朝圣上却不是那种醉心帝王权术的庸俗君主。陛下曾说过一句话:朝堂之上,无非就是一个猜字,朕猜大臣的心思,大臣猜朕的想法,只要君臣之间都猜的对了,自然默契丛生。这天下,何愁不治?

如此的皇上,才是可遇不可求的明君啊!

开阳帝略微换了一个舒服一点的姿势,笑着问道:“三位,此时,你们倒是猜一猜朕是怎么想的,会怎么做?”

方琦与徐中明对望一眼,哑然失笑。方老学士难得没有方正,而是摇头苦笑道:“老臣愚钝,此时此地,竟不能为圣上分忧。”

开阳帝摆摆手示意无碍,转而看着谷老大人,轻声问道:“阁老呢?”

谷平夏笑了笑,眼眶中有一丝沉重的疲惫掠过,他叹了口气,道:“臣明日回家,得写一篇文章喽。”

开阳帝笑容愈发明朗,问道:“什么文章。”

谷老大人闭上眼想了一会儿,然后再睁开,一字一顿道:“宋氏一族的祭文。”

开阳帝不禁笑出声来,继续追问道:“阁老怎么认为我不会留下那一线生机?”

谷老大人朗声道:“因为陛下要的,是整个天下!”

本书源自看书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