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大雪满弓刀 > 第十二章 金缕曲

大雪满弓刀 第十二章 金缕曲

作者:谁念西风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7:35 来源:笔趣阁

眠月楼前的台子上,有四个不大不小的屏风,看起来似乎不成什么样子,但等到四个姑娘聘聘袅袅走上台时,底下的观众才看出点趣味。俗话说的好,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抢,抢不如抢不着。直白的将女人放在你面前,哪怕再倾城倾国,最多惊鸿一瞬;但若是朦朦胧胧遮上点什么,就算是姿色平平,也能勾搭的人心痒难耐。浸淫此道多年的老鸨,果然深谙男人这点小心思,这四个屏风不高不低正好将姑娘们遮住,透过灯光只能看到一个绰约曼妙的身姿,长相如何风采怎样,却是一点都看不真切。不过这并不妨碍底下的男人们浮想联翩,只看一个个会心的笑脸,就知道这一手玩的漂亮,甫一开场,便抓住了在座众人的心口嫩肉,场间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那老鸨微微一笑,道:“从右向左,四位姑娘分别是桃夭、莲清、桂幽、梅凌。各位,看的如何了,若有中意的,大可以马上出价。”

紫云那丫头红着脸,显然也是被这难得一见的光景吸引住了眼神,忍不住喃喃问道:“这些名字好奇怪啊。”

狗剩微微一笑,轻声道:“哪里是本来的姓名,不过是青楼为了增加噱头的而改的艺名。桃、莲、桂、梅,四季花名罢了。”

紫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问道:“那为什么要改姓名呢?”

狗剩耐心解释道:“这就像你出门买个瓶子。一样的青花瓷,是叫幽兰玲珑好呢,还是直接叫摆在门口瓶好?同理,这个姑娘如果真名是王翠花,难不成还要站到台上大声吆喝一遍翠花?再好的闲情逸致也被毁成渣了,更不要谈什么赚银子。”

紫云掩嘴笑道:“少爷说的真俗气。”

狗剩叹了一口气,道:“非是少爷我俗气,而是这一买一卖的事儿,本就俗气。”

那老鸨的声音刚落,就看到坐在边上的一个发鬓微白的胖子抬手喊道:“桃夭,五十封。”老鸨的脸立马堆成了深秋的菊花,一封十两,这五十封,自然就是五百两。胖子的出手,不可谓不阔气,开门即红,让老鸨对这次的赏花会充满自信。

胖子身旁的另一个和他年纪差不了多少的人却不甘示弱,紧接着举手道:“六十封。”

那胖子脸色微变,哼了一声,道:“顾老爷子,你跟我抬什么杠,要想得抱美人归,直接喊到一百不就完了。”这人也不答话,摇头晃脑点着桃夭隐在屏风后的影子,道:“桃之夭夭,谁不想一亲芳泽?”

这胖子瞪了他一眼,吐了口痰,直接抬手喊道:“一百封。”

老鸨笑的简直合不拢嘴,恐怕她最愿意看到的,就是这些满脑肥肠的有钱人吃醋互妒。果然,这边喊了一百封,那边毫不犹豫的就加至了一百一十封。

巧的是,又只是多了十封,这回任谁都能看出来这分明就是跟胖子故意较劲。那胖子恨恨盯了他一眼,道:“一百五十封。”

旁边的那人哈哈一笑,自嘲道:“哎呀,齐老板家财万贯,真是让人不佩服都不行。也罢,我家葡萄架子搭的高,就不跟齐老板争这份艳福了,祝齐老板一柱擎天长枪披靡。”

那胖子得意的笑了笑,四下望望,见无人再和自己争抢,便朝着老鸨挥了挥手。

那老鸨会意,当下派出两个模样清俊的小厮将屏风后的桃夭姑娘牵至楼里,安置在二楼雅间,只等着赏花会结束,便任由这胖子自行采撷了。

狗剩看的有趣,不禁呵的笑了一声。紫云丫头皱着眉头道:“少爷笑什么?”狗剩点了点志得意满的胖子,道:“我笑这胖子是个大傻瓜,他身边的那老家伙明摆着没安什么好心,纯粹是故意激将,好坑他银子。可怜这胖子真就任由他牵着鼻子往坑里跳,这样蠢笨的人,还不好笑?”

紫云看了一眼桃夭渐渐远去的背影,不解道:“少爷是说那女的值不了这个价钱?”

狗剩道:“先不说值不值这价钱,像这样的花会,真正的佳人自然要留在后面。那胖子随手就抛出一千五百两,显然也是有些底气的,但第一场就泄出去不少,往后要真的碰见什么勾魂摄魄的主,就算再心急恐怕也只能望洋兴叹悔之晚矣了。”

紫云嘻嘻笑了一声,道:“少爷,您懂得可真多!”

狗剩脸一红,嘿嘿笑而不语。

接下来莲、桂、梅三位姑娘的争夺果真平静很多,显然那胖子后知后觉,终于也明白了身边那老不死的险恶用心,狠狠瞪了他两眼,出手就谨慎小心多了。剩余的十来个一是没有那般财力魄力,二是对前面的庸脂俗粉不感兴趣,场面看着有点不温不火。但那老鸨的脸上却寻不到一丝不快,笑吟吟的看着众人,似乎成竹在胸格外自信。

几番叫价,这三个姑娘也纷纷花落人家,被请回楼内。老鸨嘿然一笑,竟是连上台做个总结都不用,直接挥手让众人开始下面四个花妓的叫价。

这一下倒是令台下的众人纳闷的很,一时间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在猜想这接下来的四位到底什么来头?难不成还是新出的压箱雏儿?

众人正在猜测,其中一个屏风后,已经站上了一个身材姣好的女人影子。看着果然多了几丝风情,那老鸨在一旁道:“绾绾姑娘,才十六岁正好年华。各位,青丝绾君心,切莫冷了姑娘的心哦。”

底下的众人微微点头,相视一笑。

紧接着,便又有一个身影站在了另一个屏风后,老鸨接着道:“袅袅姑娘,眉目清朗。聘聘袅袅十三余,诸君可要好生采撷。”

底下已经有人低低笑出声来,静待下文。

果不其然,第三个屏风后同样很快有人影静立,老鸨笑着道:“云云姑娘,歌舞奇绝。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爷们儿们,一定要好好疼惜才是。”

几个耐不住气的已经开始轻轻拍手,眼睛盯着最后一扇屏风,眼中闪着精光,目不转睛。

仿佛已吊足了胃口,老鸨哎哟了一声,扶着额头道:“可真是不中用了,竟把这位姑娘芳名给忘了。唉,也罢,还是让姑娘自己出来介绍一下自己吧。”

众人连带着正觉有趣的狗剩俱不自禁的愣了一愣,将目光投在最后一扇锦屏之上,场间静的出奇,呼吸可闻落针如雷,气氛微妙而诡异。

这第二轮的出场比起第一轮,不但名字形式等下了番苦心,看着光影恍惚间佳人倩影便知含金量同样高出许多。但即便如此,规矩也还是得经老鸨吆喝后待价而沽才对,哪里有自行介绍自卖自夸的花样?这一下仿佛是海上用来钓鲨的钢钩嵌入了众位看客的心中,一些沉不住气的,几乎要双股离席,望眼欲穿了。

紫云丫头不解其意,嘟着嘴道:“那老女人真笨,连个人名都记不住。”

狗剩嘿然一笑,道:“不是记不住,而是记得太清楚,说出来反而没了意思。”

紫云茫然的看着自家少爷,显然是没弄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狗剩也不多加解释,轻轻拍了拍她,示意不要多嘴,细心看就是。

寂静的眠月楼前笙箫俱停,远处街巷上小贩的叫卖声似乎也变成了千里之外的轻声呢喃,夜风穿巷而过,吹动着巷子里两排嫩芽吐露的杨柳。众人屏息凝视,连眼都不眨的看着台上,似乎被拘走了魂魄一般。

过了一会儿,众人似乎听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叹息。

不知哪里来的洞箫缓缓吹响,婉转动听,借着月光如水般倾泻下来。

一首《金缕曲》。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箫声悠扬缠绵,洞穿了夜色灯火,轻轻蔓延到看不见的远方。便似经年老友在耳畔低低诉说想念,你看明月长空,你听此夜曲声。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身后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然诺重,君须记……

狗剩听的有些呆了,他自然是不懂得什么音律,不懂得什么宫商角徵。但偏偏这首曲子似乎不讲求音律,就好像是两个人对坐畅饮,嬉笑怒骂,婉约豪放,一一付在酒水之中。饮入喉咙,是灼伤喉线,还是寒彻肺腑,都是那么的刻骨铭心。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狗剩呼了一口气,忽然笑起来,忍不住猛的一拍手,喊道:“好!”

这一声好,瞬间将慢慢出神的众人都拉回了现实。椅子上坐着的一些老爷们斜斜一瞥,见竟是那么小一个孩子,顿时都笑了起来。心道不知是谁家的小孩儿没有管好,乳臭未干便来青楼凑份子,嘿嘿,倒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那老鸨瞪了一眼站在外围的狗剩,却没有说话

分割线

(《金缕曲》,选自纳兰性德词《金缕曲?赠梁汾》。)

这一篇中,可能会有一些小小的BUG,比如,异世大陆哪来的赵州土,哪来的青眼高歌,哪来的娥眉谣诼……甚至会有人问,哪来的纳兰性德。是的,这里是一个异世大陆,本就不该有这些东西,就算有,我也应该合理的安排介绍,铺叠桥段,使之不会那么突兀。但,请各位原谅,因为情之所至,力有不逮。

对于纳兰的喜爱,从我高一的时候就开始了。至今,也有了五年光阴。纳兰的词我不说都读过,但读的潸然泪下的,还真不少。他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活在理想与现实双重夹缝里的人,实在很容易让后世的敬仰者像林妹妹一般眼泪儿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静坐的时候,常常在想,纳兰如果活在故事中,会是什么样?梁羽生先生的《七剑》里,有纳兰的影子,才气纵横中,略带着一丝侠骨丹心的江湖豪气,比较接近我对纳兰的认知。但也觉得不妥,因为纳兰的情,没有得到诠释与剖析。当然,梁大侠不是琼瑶阿姨,自然不可能将《七剑下天山》写成《情深深雨蒙蒙》。

可是一直偏执固执的认为,纳兰之所以为后世铭记,不因为他“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也不因为“自北宋以后一人而已”,更不因为那些“山一程水一程”的惊奇词章。若真要细细挑出一个原因,只能归于:“用情至深”这四个字上了。

卢氏的死,是纳兰人生以及文学创作上的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他哪怕有怨词,那也是带着股不羁狂放的洒脱,但卢氏难产去世之后,余下的,便只剩了“谢娘别后谁能惜”,只剩了“当时只道是寻常”。

顾贞观有一句话描述纳兰的受欢迎程度,言道“家家争唱饮水词”,但他随后便唏嘘“纳兰心事几人知”。是的,人人都知道一生一代一双人,那谁能品味出“冷暖自知”四个字呢。现在的小男孩儿写情书为求雅致,往往填上一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但真正能契阔生死的,掰着指头数也没有两个。可纳兰,却真真正正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无论是清明尽,纸灰起,还是独立残阳的细细思量,都充满了对亡妻的怀念眷恋,这一点,足以让混迹夜店嬉笑怒骂的现代人汗颜无语了。

写《大雪》的时候,常常在想,这个故事里,一定要有纳兰的影子。我自有对自己斤两的认知,明白就算咳出血来,也无法将纳兰融入故事里,他那个人,那个情感,不是我所能够叙述,也不是我所能动笔捉摸的。但朦朦胧胧里,总觉得应该带一点意味儿,哪怕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也是好的。想了很久,终于下了决心,要将纳兰词摘上一两句,充入故事中,哪怕显得不伦不类,哪怕无病呻吟,也是好的。

哈,这种畸形的文化诉求,当真是没有理由的。

北京的纳兰故居,如今已是宋庆龄故居,我是从没去过的,但常常在地图上搜寻它的痕迹。我想,如今去那里的人,导游一定会谆谆教诲向宋庆龄女士学习,但从古旧的砖岩上,也一定能感受到一丝纳兰的气息。

海棠花开依旧,望诸君安好。

看书罔小说首发本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