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重生寻宝 > 第九十四章 鉴宝趣事(下)

重生寻宝 第九十四章 鉴宝趣事(下)

作者:噩梦格式化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8:18 来源:笔趣阁

快到晌午的时候,方勇看到了开幕式前他和康连波两人见到的那位农民大哥,这位大哥正拿着他的那件青花杯往鉴宝台走去。

方勇拍了拍康连波向他说道:“小波,那个人不是早晨我们见到的那个拿青花杯的人吗?”

康连波说道:“还真是他,没想到他也来鉴定了,不知道他得知他的藏品是赝品的时候是什么表情。”

这位农民打扮的大哥走上台来,将他的那件青花杯放到鉴宝台上,对瓷器专家张泰和张老说道:“麻烦专家给我鉴定一下。”

张老根本就没细看,用眼扫了一下,只说了一句:“你这件藏品太新了。”

这时候,这位农民打扮的中年人笑了说道:“是啊,我来之前用水洗了好几遍呢,肯定新!”

众人听他这么一说,都轰然笑了。

而他却有些莫名其妙,说道:“都笑什么?这个青花杯可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宝贝,全品相明朝永乐年间的青花杯。”

张老微笑着问道:“你怎么知道这是明朝永乐青花杯?”

看到张老问他,这位农民打扮的中年人说道:“你不看看杯子底下写的那四个字吗?——永乐年制!”

这时张老拿起那件青花杯,翻转了一下,果然杯子底下印着四个简体汉字“永乐年制”。张老笑着说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真强大,竟然连几百年后的简化汉字都会写。”

众人一听又笑了。

这位农民打扮的中年人还是不明白,又说道:“这可是我三爷爷去世的时候,我从他家里拿来的。你们想想,我三爷爷都活了九十多岁。他老人家的东西怎么说也是件老东西吧!而且品相这么好,怎么也得很值钱呀!”

也不知道他跟谁学的“品相”二字,用的还有模有样。这时候张老不愿意再给他纠缠,于是说道:“你的这件藏品,其实就是批量生产的。你到瓷器市场去,一百块钱能买好几个!”

张老向他摆了摆手,示意他下去。然后让工作人员喊下一位持宝人上台。

这位农民打扮的中年人看到张老让他下去,满脸的不情愿。往下走的时候,嘴里还嘟囔着:“不可能啊!这明明就是明朝的东西,这专家也太不负责了,连真正的宝贝都看不出来。”看来这位老兄还沉浸在自己的宝物里面不能自拔啊!

又上来了一位年轻的少妇,穿着一身靓丽的裙装,斜跨着一个小包包。走到玉器鉴定专家郑老的前面,从包包里面拿出了一件“白玉蝉”。

将白玉蝉放到郑老前面的鉴宝台上,让郑老评鉴。

方勇看到,这件白玉蝉长约六厘米,宽三厘米,厚度大约一点五厘米。白玉质地,表面轻度钙化分布整体,雕工古拙迪劲,古味盎然,整体造型劲健有力,显现出藏家很推崇的鸡骨白。

方勇一眼就看出这不是件凡品,估计是汉代的东西。连忙打开意识探测,只见白玉蝉上面红雾缭绕,灵气的光点缤纷流转,非常的漂亮。用意念神术将其吸收到了意识海中,然后静听郑老的评说。

郑老对这件白玉蝉也是评价极高,说这物件是汉代的古物,包边雕工,甚为得体。

蝉在玉器雕刻题材中,几乎贯穿于整个玉雕历史。

玉蝉分yīn阳之用。生者佩戴取其吉祥,随身佩戴,可以防身护体,避邪保宅;逝者口含取其再生。

汉代王侯贵族和达官贵人认为,人死了可以‘再生’一次,只要将一种经过jīng细加工的白玉质地的蝉形物品放在死者口中,就如同蝉蜕变成知了一样,取其生生(声声)不息之意,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象征着重生。

此外,蝉“饮露不食”的习xìng,是一种高洁气质的表征,其树上“高声”嘶鸣的特点更是与“高升”的美好愿望谐音。

从佩件的雕工和制式上来看,你的这件藏品应该是为生者佩戴之物,可取名为“云龙纹饰白玉蝉”,很有象征意义和收藏价值。

这位年轻的少妇听过郑老的评判后,向郑老道了声谢。非常郑重地将白玉蝉收好放到了包包里面,满心欢喜地离开了鉴宝台。

中午时分,组委会为鉴定专家和特邀的嘉宾准备了丰盛的午餐,鉴宝活动只有周末这两天,而前来鉴宝的持宝人却还有很多。由于时间很紧张,专家们也都很敬业,草草地吃了点午餐,稍微休息了一下就来到了鉴宝会场。

鉴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时候上来了一位老板模样的人,手里拿着一卷长长的卷轴,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来鉴定书画的。

他来到了王泽贤王老的前面,小心地将卷轴上面系的红绳解开,将画作在王老前面的鉴宝台上展开。

王老看一眼后,脸sè有些难看,对这位老板模样的持宝人说道:“请问你这幅画是从哪里得到的?”

这个老板没有想到王老会这样问他,于是他便说道:“一个客户送的,我看到很是不错,所以想请您老给鉴定一下。”

原来,这是徐悲鸿大师的名画《九方皋》,不知是谁临摹的,而且临摹的很不像样,还被人当做真迹流到市场上来了。这件藏品很好鉴定,根本就不用看就知道是假的,因为真迹现在就在徐悲鸿纪念馆里。

王老用手稍微地卷了一下这幅“名画”,说道:“这幅是临摹的,拿走吧!想看真迹到徐悲鸿纪念馆去看看吧!”

这位老板顿时脸上呈现了失望的神sè,默默地离开了鉴宝台。

这时候王老向大家介绍起来名家字画造假的手段。

一般有三种形式和途径:一是“门里造”,即名家亲属和学生造假;二是“门外造”,即社会上依托名家出版物、展览的造假;三是“臆造”,即凭空而造,但这种造假很容易被识破。

王老说道,危害最大的是“门里造”,由名家亲属和学生造假,用的是名家留下的印章,这种造假几可乱真。

以前的造假,如果说是造伪者直接地用水墨来造假,但随着科技进步,现今又出现了水印添墨、电脑刻章、装裱作旧、陈旧宣纸临摹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作伪手段。

最后,王老还呼吁要尽早出台监管法制和建立监管机构,加大对造假的打击和惩处力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