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军工帝国 > 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军用忠良

大明军工帝国 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军用忠良

作者:星辰玖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26:34 来源:笔趣阁

要问这城池怎么修朱慈炅还真不知道,他甚至连土墙都堆不好,不过没关系,大明有的是这方面的行家,原来的辽东军就是这方面的翘楚,他们在孙承宗的带领下人人都练就了一身修堡垒的本事,修起城墙来快的吓人。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现在辽东军远在关宁镇守,朱慈炅自然不可能把他们调过来,不过定辽军就在中都凤阳看守俘虏,把他们调过来也是一样的,因为定辽军就是在辽东组建的,军中的基层将领基本上都是原来辽东军的老人,修个城墙对他们来说简直比喝稀饭还简单。

而且,中都凤阳还有近三十万的义军俘虏,朱慈炅本来是想让他们留在那里修建开封到凤阳的铁路,但现在看来还是扩建京城要紧,于是朱慈炅直接颁旨,令定辽军和武威军火速押解中都凤阳的所有俘虏前来京城。

这凤阳府的武平卫到京城可有上千里的距离,就算秦拱明和李明甫拼命赶路,估计也得半个月才能到,这么长的时间我们的崇正皇帝朱慈炅自然不会闲着,他早就想对明军进行全面整编了,但前几年西北的农民起义一直没有解决,各地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守军,无法进行整编,现在西北终于彻底平定了,整编的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明军按建国时候的编制,总共有两百八十万左右,后面为了节省开支,基本上都改成了屯卫,只留下少数边军在九边镇守,到现在这个总数少了没有呢?朱慈炅让孙元化查过了,一个都没少!

这都三百多年了,为什么一个都没少呢?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屯卫虽然没有俸禄但却不用交税,而且土地都是朝廷无偿提供的,也就是说,只要勤劳一点,养家糊口完全不是问题,所以军户的名额在地方上是很吃香的。明朝那会儿生育可是没有节制的,一生就是一大堆,这个军户的传承自然没有问题,就算是哪个军户加绝后了,绝对有各种亲戚争破头皮来抢这个名额,所以大明的军户三百多年来一直都没有减少过,实际有没有减少不知道,至少在账面上是这样的。

朱慈炅当然不可能把二百八十万屯卫全部整编成正规军团,那样的话,每年的军费开支将是天文数字,就算以他现在比抢钱还快的的赚钱速度也养不起这么多军队,他准备在现有的基础上在扩充两个军团,然后再组建三个预备军团就可以了。

这扩充的两个军团其实就是将原来陕西、山西、河南、湖广以及中都凤阳等地的守军整编一下,这些地方的守军少则三万,多则五万,加起来有差不多二十五万,反正都征召来了,干脆将他们整编成军团算了,再遣散回各地当屯卫那就有点可惜了。

这二十五万为什么只组建两个军团呢,可别忘了在南亚次大陆的迈索尔还有一个远征军第一军团呢,那可是大明的一等军团,但是现在还只有五万人的配置,朱慈炅准备在这二十五万人里面选拔一下,把最精锐的五万人挑选出来补充到远征军第一军团。

剩下两个军团的名字他也想好了,就叫远征军第二军团和边防军第二军团,至于主将人选,他准备调秦翼明担任远征军第二军团主将,施维拉不止一次抱怨,锡兰那边并不太平,种下去的橡胶树苗恐怕有被毁的危险,干脆让秦翼明带远征军第二军团去守两年得了,等树苗长大了,就没那么容易被毁掉了,同时对秦翼明也是一种锻炼,起码能早点熟悉殖民环境。

边防军第一军团的主将,朱慈炅准备提拔曹变蛟来担任,这小子年纪是小了一点,但大明第一猛将的名头可不是吹的,不论资历还是战功都足以胜任军团长了。

至于边防军第二军团的主将朱慈炅看好的是马祥麟,夔州府那一战直接让朱慈炅看到了这个表舅哥的能耐,他竟然能以三万普通守军打得张献忠十万大军抱头鼠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至于他的忠诚,早就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崇祯朝他率孤军死守襄阳,战至弹尽粮绝,战至手下将士伤亡殆尽,最后以身殉国,这是怎么样忠诚,就凭这一点他就有资格当军团主将。

话说朱慈炅这么重用秦良玉一家是不是有点过火了呢?要知道秦良玉已经是禁卫军第一军团的主将了,秦翼明和秦拱明也是军团主将,现在又提拔他儿子当军团主将,这一家四口足足控制了四十万大军,如果他们造反怎么办?

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历史上她秦家所有男丁,包括她的儿子儿媳妇都为国捐躯了,她还矢志不渝在抗击清军,直至遗憾终老,对国家,对民族,对大明皇帝的忠诚那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有人说她是为了维护自己土司的利益,这纯属瞎扯淡,她丈夫、兄弟、儿子、儿媳、侄子没有一个是为了守护土司那点利益而死的。

她的丈夫马千乘是在为朝廷镇压土司杨应龙叛乱时受了伤,然后又被太监诬陷,病死于狱中;

她的兄长秦邦屏、秦邦翰在浑河与后金血战,为国捐躯;

她的弟弟秦民屏在为朝廷镇压奢安之乱时战死;

她的儿子孤军死守襄阳,为国捐躯;

她的儿媳张凤仪率军追剿反贼王自用,战死;

她的侄子秦拱明在为朝廷镇压沙普之乱时战死;

这貌似有点让人无法理解啊,在明末那种乱世,大家都在明哲保身,他们却前赴后继,赶着去投胎似的为国捐躯,这是为了什么呢?是什么让他们对国家如此忠诚?史料中零星的记载或许能解释他们为了什么:

据史料记载,秦良玉的父亲,忠州贡生秦葵尝谓诸子曰:“天下将有事矣,尔曹能执干戈以为社稷者,吾子也。”

据史料记载,她的儿子马祥麟为国捐躯前曾写信曰:”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母亲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

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好!好!好!精忠报国,真吾儿!“

由此可见,秦家是有忠君爱国的传统的,这样一个以精忠报国为家训,满门忠烈的家族都不能重用,那还有什么人能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