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明军工帝国 > 第二卷 第十一章 对策

大明军工帝国 第二卷 第十一章 对策

作者:星辰玖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6:21 来源:笔趣阁

朱慈炅知道,农民起义是明末最大的问题,不管是天灾造成的也好,**造成的也好,反正最终结果就是李自成攻进了京城,崇祯皇帝被迫自杀。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他可不想当亡国之君,那么要怎样应对一波接一波永无休止的农民起义呢?

用银两赈灾吗?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崇正元年光是四川、陕西两地大旱就发下去五百万两,就这还是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饥民的问题。到后面河南、山西、四川、陕西四省都是连年大旱,一年一千万两都不够!

国库现在就剩下三千万两银子了,每年的税收压根就不用去指望,官员的俸禄加上辽东的粮饷,每年还要往里贴钱!所以用银两赈灾肯定是行不通的,赈个三年大明就要破产了!

或许有人觉得直接去剿就得了,大明有的是军队。这个方法也是不现实的,大明是有军队,只要有钱,招两百万大军都不是问题。但关键是没钱啊,辽东三十万大军一年的军费就是九百万两,四省剿贼需要多少军队呢?

每个省派个一两万屯卫那就是去送死,起义军动不动就是几十万,虽然说他们都是农民,但屯卫基本上也是放下锄头的农民啊,只是装备齐全一点罢了。所以要派屯卫去的话一个省最少要派十万大军,四十万大军一年军费就是一千二百万,那还不如直接用银两赈灾呢。

当然还可以调边军精锐去剿,朱由检那个时候调动的就是边军精锐,结果农民起义没剿灭反而让后金铁骑冲进了大明腹地,两面作战,两面都崩了!

赈灾没银子,征兵也没银子,怎么办呢?

朱慈炅也没办法,只能问计于人了,他直接在朝会上公布了陕西的情况,让所有官员全部动动脑筋写份奏折出来,他再在其中找找,看有好的解决方案没。

这明朝的官员都是科举出身,干别的不行,写奏折那都是信手拈来,所以,第二天朱慈炅就收到了上千份奏折!

这么多奏折一个人自然是看不过来的,孙承宗又不在,他只得将内阁其他三个宰辅和信王朱由检都叫到御书房,大家一起找,看能找到点有用的奏折不。

最后大家都找到了,可意见却不统一。

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韩旷偏向于用银两赈灾,他找的都是这方面的奏折,这个方法朱慈炅自然是不同意的。开玩笑呢,一年两年是可以,但后面十多年都是这样,哪里来的这么多银子。

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来道宗偏向于调兵去围剿,这个同样也不用考虑。

信王朱由检就比较奇葩了,他就看中了一封奏折,这是原兵部右侍郎杨鹤写的,大概意思就是,“盗贼”之起,“总因饥荒之极,民不聊生”,宜“招抚为主、追剿为辅”。

徐光启更绝,一封奏折都没看上,因为他自己也有主意呢:他的意思就是,全力生产燧发枪!为什么呢?因为起义军没有盔甲也没有骑兵啊,这射程两百步的燧发枪在那帮农民面前就是无敌的,只要弹药充足,一万人干掉十万人都只是一两刻钟的事情!

朱慈炅这个郁闷啊,徐光启的建议是不错,一个省派一万火枪手就足够了,几十万军队他养不起,几万军队还是养得起的,但主要问题是这种初代燧发枪他压根就没打算量产啊!

后面还有更先进的新型燧发枪呢,射程五百米,打骑兵就跟割麦子一样。那像这射程三百米的燧发枪,要一百米内才能穿透盔甲,碰上后金骑兵也就能打出一两波伤害,那能顶什么用啊!

现在经徐光启这么一说,他倒是有点意动了。打骑兵不行,但是打起义军那可是神器,再说了,后金最终还是要攻城的吗,攻城那就只能用步兵了,这种燧发枪打攻城的步兵那也是很凶残的,大不了到时候禁卫军全部用新型燧发枪,这些老的就给边军守城用。

想到这里,朱慈炅不再犹豫了,他当场宣布,采用徐光启的意见,全力生产燧发枪。当然,这生产燧发枪也是需要时间的,那杨鹤的建议就是拖时间,倒是蛮合适的,他也一并采纳了。

最终商议的结果就是,任命杨鹤为陕西巡抚,给他一百万两银子,让他去拖住陕西的义军。同时命工部全力生产燧发枪,一年内最少要做出三万把!

............

有句俗话叫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个方法貌似不错,但一执行问题就来了。

杨鹤那里倒是没什么问题,拿了银子就屁颠屁颠的跑去陕西上任去了,并信誓旦旦的保证,绝对能把那帮农民给安抚住。

这问题出在工部,短时间内他们根本就造不出这么多燧发枪!

为什么呢?新军工厂马上就要完工了,地方绝对够大;生铁、木炭、煤炭这些材料大明压根就不缺。这既不缺场地又不缺材料为什么造不出这么多燧发枪呢?

问题很简单:缺人。

毕懋康计算了一下,一把燧发枪共有大小零件五十个左右,其中枪管、药室、螺丝等都需要上机床加工,这样算下来要年产三万把,就需要简易车床六十台,简易钻床二十台。一台机床一天三班,一班两个人,光机床操作工就需要将近五百人。

另外翻砂铸造也需要五百人,手工加工更是需要一千人左右,最后的组装调试还需要一百人左右,这样算下来,新军工厂起码要招两千多人才能保证年产三万把燧发枪。

有人要问了,大明还缺人吗,光京城就上百万人呢!

要是现代,自然是没问题的,不要说上百万人,一万人里面就能找出这两千多人来。但这是明朝啊,明朝的人可没几个学过现代数学和物理的。你让人去开机床,去加工零件,总要看的懂图纸才行吧,图纸都看不懂怎么加工?

所以,不要说几千人了,就算是工部里面,能看的懂燧发枪图纸的都不到十个!

这个问题倒是难不倒朱慈炅,没有合适的人才,可以自己培养啊。他早就想推广西学了,这次正好是个机会,他干脆令徐光启在京城东南西北四面创办四个学堂,每个学堂招收一千名学员,培训几个月基础知识后择优录取,从其中挑出两千来人,招到军工厂再现场教学,这样的话三个月左右人员就配齐了。

这个开学堂貌似也不是很难,地方是现成的,收拾阉党那会儿,一众贪官的豪宅大院不知道查封了多少,随便拿几个出来就够用了;至于这个老师嘛,让徐光启和毕懋康他们辛苦一下先兼着就行了。

但是,推广西学真的这么容易吗?这次朱慈炅好像又想错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