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自古红楼出才子 > 第1005章 国有银行与私人银行(第二更)

第1005章

“不过小王大人,以下官之见,怕是朝庭肯定不会同意这么做。”宗泽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哦?还请宗大人直言相告。”王洋朝着宗泽点了点头询问道。

“就像大人您所说的,启用青苗法,官府是既得利益者,而高利贷,富商士绅是既得利益者。而一旦大人将青苗法改良,首先,就会在最大程度上,得罪了天下官员,还有无数的富商士绅。”

“您这么做,将会受到极大的阻力和困扰,怕就算是陛下,也难以支持得住,毕竟,如您所言,这改良的新法,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建功,那么,在未有建功,没有成绩之前,陛下又怎么能够笃定此法有益于朝庭,有益于百姓呢?……”

宗泽的这番话,让王洋以及一干之前正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改良青苗法的兴头,犹如被浇了一头的冷水,气氛直接就凉了,凉得王大官人都想要独唱一首凉凉。

高世则抚着才留了没多久的短须,眯着两眼,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宗大人言之有理,不过,高某以为,既然陛下业已经恩准小王大人主持陕西北路诸事,亦把这里当成了改良新法的试验地区,倒不如……先在此地推广一番,等瞧出其中的利弊,再上奏朝庭?”

“不错,下官也觉得高大人言之有理,先在陕西北路推行,若是有什么错漏,正所谓船小好调头,而且小王大人所描述的这种借贷机构。

的确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高利借贷对于百姓的危害,同时还能隔绝地方官员向借贷机构插手的可能性……”高俅立马就对五百年前是一家的高世则的意见表达了赞同之意。

宗泽抚着长须沉吟良久,也不得不点头承认,小范围的试验推广,待做成了成绩之后,上奏朝庭,这或许是最大程度规避掉朝庭与民间压力的最佳做法。

一旦确定这种改良,可以推行于全国,那么有了陕西北路为典型,又还能够培养出一批熟悉的业务人员,推行起来,也会显得便利与顺畅许多。

“下官也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可就是……此事,若不与朝中先行沟通,怕是日后,大人又少不得会被朝中重臣弹劾……”

“无妨,若是真的能够利国利民,他们对我有再多的意见又如何。”王洋两眼一眯,腰板挺得笔直地道。

“而且本官也并且完全不理会朝堂,我会先向陛下进言,至少给陛下打声招呼,让他也先有个心理准备才是,毕竟,此事,如果没有朝庭的支持,倒也没什么,但是,陛下的支持,却是必要的。”

王洋紧握起了双拳,扫了一眼在场的得力干将们。“诸位不必太过担忧,王某相信,陛下就算是不支持,但至少也会给我们一个做事的机会。”

“昔日安石先生变法,之所以失败,并非是先帝没有全力支持,而是在于,安石先生的许多新法,只考虑到了利于百姓的一面,却未能补全新法的错漏与弊端之处,方至其失败。”

“而今,陛下锐意进取,我等身为大宋臣子,自当为陛下分忧,为大宋百姓谋福,还望诸君与我一起……”

厅中诸人纷纷起身,朝着王洋还了一礼,嗯,独立于新党于旧党之外的又一个派系,由此而诞生。

虽然这里,除了宗泽这位老司机年纪接近四十之外,其余的都是二十几余三十上下。可以算是少年成名的俊杰之才,重要的是,都是极有能力的优秀官员。

所以,王洋坚信,有了陛下的暗中支持,又有这么一帮子得力干将一起努力奋斗,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加的美好,大宋必将会越发的变得繁荣与富强。

首先嘛,自然是就是兢兢业业地先把这六州之地的事情给做好办好才是。

所以,王洋决定,唔……给陛下写信,告诉天子赵煦,如今这陕西北路的困难,以及自己准备要筹划的大事件,以及包括成立银行将会造成的影响和后果。

当然也还十分详细地分析了将借贷机构独立在官府之外所能够带来的益处,另外,也能够起到规范民间借贷的作用……

天子赵煦接到了这封来自八百里加急的书信时,眼珠子都差点瞪出了眼眶,原本送信的,不过是一个厚度不足一寸的木匣子,但是这一次,换成了一个厚度足足超过三寸的木匣子。

而且里边的书信的厚度实在是,让天子赵煦还以为王洋给自己寄来了一整套《论语》。

从午时初朝会结束,来到了皇后的宫中,收到了这些书信开始,天子就开始详细的研读,一直经过了午餐和晚餐,天子都没舍得放下。

无奈的皇后孟氏只能亲自喂食,最后更是先是将已经入睡的孩子送到了隔壁,这才过来,继续陪伴着刻苦认真的天子研读王洋的来信。

一直到得临近午夜时分,等到放下了最后一张信纸,天子似乎这才意识到,居然已经这么晚了。

“居然已经快要三更了?真没想到,王巫山,这真是给了朕一个大大的惊喜,却又给朕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啊……”

“陛下,巫山先生,写给您的这些,真的只是书信吗?”皇后孟氏到现在仍旧有些难以置信。

“嗯,是信,不过封书信的价值与意义,绝对不亚于名垂千古的《盐铁论》啊……”天子赵煦点了点头,大手轻轻地抚拍在这封两万多字快要三万字的书信上。

王洋的来信,是将他过去大宋变法的一些观点进行了集中的阐述,然后,又将现如今陕西北路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再然后,就过去所实施的青苗法的利与弊端又进行了分析。

然后提出了银行这一概念,当然,又对于银行系统的诞生所能够带来的各种好处和弊端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

总之,论点论据都极为精彩,分析也十分的精准,重要的是,银行这种将会受到朝庭管束,但是却又不会被置于官府体系内部的借贷机构,将会成为一种十分特殊的独立存在。

而王洋在书信里边提出了国有银行和私人银行这两个概念,国有银行,未来将会成为大宋的金融体统最为重要的一环,而私人银行则是会成为这一金融体统之中十分重要的补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