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自古红楼出才子 > 第764章 安石先生有些想法太想当然了(第一更)

第764章

“王巫山他们也不敢确定,辽国的兵马动向就是直指盐、宥、洪三州之地。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这才是关键所在……”高滔滔也有些头疼,现如今,在这样的状态之下,谁也不敢站出来打包票。

毕竟大宋与辽国之间已经是升平太久,而且,哪怕是你要做准备,也都必须低调,否则,指不定还会被认为是挑衅,结果之前本不该发生的战争,最后因为已方冒失的举动而引发。

那样一来,陕西路诸多文武,必然要受到朝庭重臣的轮番攻讦。

“要不,孙儿派一只禁军赶往陕西路增援如何?”赵煦想了想,冒出了这么一个点子。

高滔滔想也不想便摇头否决掉。“不妥,没有足够的理由,禁军岂能轻动?”

“那孙儿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辽国大军离我大宋疆土越来越近而无动于衷吧?”赵煦不禁有些沮丧地道。

“兵马调动不行,但是,军械总应该没有关系才是……”这个时候,高滔滔的脸上,多出了几分老谋深算的笑意。“他王巫山为国分忧,研发了那么多的新式军备,朝庭总能不没有任何表示。”

“您的意思是……”赵煦抬起了头来,有些困惑地看向高滔滔道。

“调两千件元甲,五千柄元弩,再调派一批火药武器一同送往陕西路,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递送过去。”高滔滔眯起了双眸,冷静地分析道。

“王巫山既没有向朝庭求援,就连同在陕西路苏东坡的兵马也没有让其增援,那就说明,王巫山他有能力和信心抗住辽国最初的进攻。”

“他大肆造甲制作箭矢,这亦是在为了防御而作准备,虽然甲具,我们没办法给他更多,但是元弩却是极好的守城利器,多了五千柄元弩还有两千套元甲,想来他也应该明白官家你的难处。”

“另外,还请官家亲自给苏学士说一声,陕西路的兵马尽量靠北布置,若是三州之地有警,当可及时往援。”

“这样的布置,既不会引起朝中重臣们的警惕,而一旦三州有警,至少可以拦住辽国的进攻,为我大宋调动兵力增援陕西路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赵煦听罢,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看向皇祖母的目光越发的崇拜。“果然还是皇祖母您有办法,如此一来,的确是解了孙儿的心中烦忧。”

“官家你是关心则乱,若是你能够先冷静下来深识熟虑,定然也能够想得到这个办法的。”高滔滔无可奈何地笑着摇了摇头道。

赵煦嘿嘿一笑,有些赫然地道。“有皇祖母在身边教导,孙儿才知道自己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还望皇祖母不嫌孙儿冒昧才是……”

“大宋的未来,唯有靠你,哀家这个老婆子,也不知道还有几年活头,能够帮得上你的忙,自然是好的,只是往后,还望官家凡事先三思。”

赵煦用力地点了点头,看向这位愈发的显得老态龙钟的皇祖母,想到过去自己种种不成熟的表现,赵煦的内心亦是十分的内疚。

皇祖母虽然仍旧康健,但终究是过了六旬的老人了,上一次,若非是遇上了王巫山,很有可能皇祖母就与自己阴阳两隔。

而那个时候,不成熟且莽撞的自己,若是临朝亲政,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局面呢?赵煦自己用脚趾头想想都很明白,那个时候的自己,满脑子里边想的都是如何将朝中的重臣全都一杆子打死,全部贬谪往偏僻之地,让他们去尝尽苦头。

而再把父亲当年的臣子全都弄回朝堂上来,然后锐意革新,一定能够开创一个大宋盛世。

不过现如今想来,那种不成熟的想法,很有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之内,造成朝野的动荡,文武百官之间为了争权夺利而相互攻讦,新旧党派之间的新仇旧恨的肆意发泄。

而老百姓们虽然不算好,但尚算安宁的生活又会被搅得一团混乱。自打成熟起来的赵煦,这些日子以来,拿来了父皇,也就是神宗皇帝时期所颁布的各种新法,正在仔细地研读。

一面研读,一面还不忘记与王巫山之间进行书信往来,讨论新法诸条的利与弊。

有时候,还乔装易服,深入到了民间去,询问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农,商人,工匠,总之,赵煦这几个月来,两条腿可真是跑细了一圈。

通过自己的判断,赵煦明白了这些锐意进取的新法,并非全都是为民分忧的好办法,甚至有一些新法,完全就是与民争利之法,另外,还有一些办法,则是很容易成为各地的治政者手中的利益工具。

这让赵煦这才恍然,安石先生,果然有些地方太想当然了,不仅仅是某些新法,完全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而有些新法,完全需要官府从上到下的自律才能保证顺利履行。

越来越理智的赵煦,在那些补官而回到了东京汴梁的新党官员们那不理智的,或者说借着要变革新法,而不停的索要着越来越多的权利的低劣手法下,让赵煦越来越觉得。

变法是要变,但是,不能盲目而变,自己还年轻,王巫山也还年轻,还有许许多多都朝气蓬勃的大臣们都还很年轻。

重要的是,王巫山的三州之地,就是自己的试验田,或者说是大宋的变法试验田。但凡是最终赵煦与王巫山都认可的新法,都将会在这三州之地,逐渐的推广开来。

例如,现如今正在三州之地悄然推行的,按亩征收田赋,完全不再收取任何的丁税。因为在大宋王朝,土地兼并之重,犹胜过去诸朝,而且宋朝对于土地兼并几乎不加控制。

可谓是“一邑之中,有田者十一,无田者十九”。土地兼并又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动,不少人丁聚而复逃,丁额缺,丁税失,财政徭役以丁,稽查为难,定税以亩,检核为易。

要知道,在大宋,经常有百姓因为丁税之重,甚至于生了娃之后要么转卖为奴,要么直接溺毙的根本原因。

而大宋边塞之地,本就人口缺乏,你特么的再来征收丁税,岂不是让边塞之地的人口也难以增长了吗?

王巫山用大量详实的事例来说明了,取消丁税对于大宋人口,特别是边塞之地人口增加的重要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