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自古红楼出才子 > 第394章 神奇的元祐水泥出现了(第三更)

第394章

两位权知国子监祭酒的下场,还有那位想要抢功的倒霉将作少匠陈闻庸,着实让一向为人低调,谨言慎行的陈安着着实有些担心王洋这根搅屎棍,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会发难。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走在那皇宫之中,虽然陈安道乃是朝庭重臣,经常出入皇宫大内,但是那也就只是三点一线的几个议事的大殿而已,至于宫禁之内的诸多地方,就不是他一个外臣可以随便溜的。

若不是王洋这货在宫禁之内改造厕,怕是自己也没有什么机会溜达到这些地方来闲逛,胡思乱想间,便在宫中的小宦官的引领之下,赶到了那正在施工的一处茅房前。

而王洋这位堂堂的八品官员却没有半点的官样子,脑袋上没有戴着乌纱帽,身上的官袍都被脱了下来摆到了一边。

而他便是一身的中衣站在那日头下面,指着下面的化粪池某处,正在朝着那些工匠们讲道理。

“总之一句话,这个位置必须要再下来两块砖,既然设计图上是这么设计的,那么你们就必须得按着设计图纸来。”

“可是那样的话,瓷砖可就是要多浪费半块……小的们就只是想着能够省一点是一点。”那位工匠头子有些无奈地解释道。

“我知道你们的好意,但问题在于,如果这位置太高的话,就起不到净化和分解的效果……”王洋却半点官架子没有的在那里比划,一面很耐心的跟那位工匠头子讨论。直到说服了对方之后,这才从木梯爬了上来。

不过他还真没有想到,那陈安道居然会出现在这里。王洋跳上来之后,径直朝着缓步而来的陈安道一礼。“陈大人您怎么来了?这么大热的天……”

“不必如此,这么大热的天,你堂堂右校署令的主管都这么辛苦的与这些工匠们一起同甘共苦,老夫又有什么不能过来看看的。”陈安道笑眯眯地打量着王洋。

倒是没有想到,这家伙在朝堂之上,显得那样的攻击性十足,可是在面对这些身份卑微的工匠和小吏时,他却又显得很是亲和。

“哈哈,让大人您见笑了。不过陈大人您亲自到这里过来,该不会仅仅只是为了过来看看吧?”王洋打了个哈哈,有些疑惑这位将作大匠的来意。

“你还真没说错,老夫的确有些好奇,今日偶然询问起了你这边的工程进度,却听闻你现如今有了一种新的黏合剂,不需要用糯米汁了,这倒着实让老夫颇为好奇……所以今日就特地赶过来瞧个新鲜。”

“哦,您是来看那元水泥的功效是吧?”王洋这才恍然地点了点头,抬手指了指那边摆放着的几十个灰扑扑的油纸袋说道。“那些便是下官新发明出来的黏合剂:元水泥。”

陈安道走上前去,打量着那些灰扑扑的油纸袋子,外面全都是一层铁灰色的细粉尘。“这些东西,老夫实在是看不出来,倒感觉有些像石匠敲打碾压之后,出现的那种灰尘……”

“老大人,这些是用石灰石为主料烧制而成的,其作用丝毫不逊色于那糯米汁,甚至还犹有过之……老大人您说不相信,那就请随我过去看看,你便知晓了。”王洋当先领路而行。

陈安道跟上了王洋的脚步,来到了一个之前已经改造完毕的厕所跟前,看着这间崭新而又干净整洁的厕所前,在地面上,有一块大约有一块大约五尺方圆的一片边缘整齐的犹如石头的铁灰色的空地。

“这是……”陈安道看到在那里站定之后,笑意吟吟的王洋,目光落在了王洋脚下这片空地之上,脚踩在了上面,犹如踩在那坚硬的石板之上,没有一点泥地的软绵感。

“这便是水泥硬化之后所形成的地面,其坚固程度,虽然比不得花岗岩那样特别坚固的石头,但却也不会太差……”

“还有您看,这些墙缝的填料,所用的便是用水泥、细砂掺水调和之后制作而成的……”

打量着这块干净而又平整,犹如一块巨大的石板地面一般的干净地面,陈安道甚至还拿脚用力地跺了跺,跺得脚底隐隐生疼,却丝毫也感觉不到脚下的这片由水泥和细砂所构建的平地有半点裂损的迹象。

“老夫听闻,你所发明出来的这元水泥似乎造价十分便宜,一石糯米,便能够换到两千斤这样的元水泥?”

“不错。”王洋点了点头解释道。“这水泥虽然也是通过烧制而成,但是由于是集中烧制而成,再加上石灰石这种材料除了开采成本之外就只有运输成本,以及研磨所需要的机械磨损成本,再加上每千斤的水泥的燃料,总价刚好与那一石糯米相当。”

“但是其在使用的时候,每两斤的水泥和一斤糯米,所能够起到的黏合效果,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一斤糯米掺十斤水熬煮一个半时辰后所能够起到的黏合效果,两斤水泥就足够了。”

“至于效果嘛,您已经看到了,其坚硬的程度,相信您也已经感受到了……”

“你的意思是说,两千斤水泥能够起到一千斤糯米的黏合效果,而它们的成本,却只相当于一石糯米……”

北宋初年之时,一石大米也就在三百文到六百文之间,而到了仁宗年间,大至是在六百文到七百文之间,而到了本朝,一石大米大约在一贯钱左右。

至于糯米,因其不仅仅在食用方面的用途,更有在建筑方面的需求,所以糯米的需求量一直也不小,不仅仅酿酒需要,还有一些吃食需要,更重要的是还有建筑业也很需要。

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古代之时,除了少数的城垣和必要的建筑是采用砖石构筑之外,多是完全采用木质构造?

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缺少优良而又物美价廉的黏合剂。毕竟糯米的主要功用是拿来吃的。

但是,又因为其黏性,而在有些时候,又不得不拿来作为建筑的黏合剂使用,甚至还有书籍、字画的裱糊,贴窗户纸啥的,都需要用到这玩意。

甚至于连修建坟墓,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糯米,例如那位神宗皇帝的皇陵,正是他这位陈大匠监造的。

即用糯米拌和石灰、再加楝树叶,捣烂之后,层层包裹于坟墓以及棺椁的四周上下,顶部还要特别加厚,这样筑成的坟墓能够隔绝空气,不透水不开裂。

其硬度十分的坚硬,再加,就像这大宋的皇宫的宫城城墙,用的当然不是那种黄泥堆彻,而是在外面包裹着一层砖石,砖石之间,便是使用的秫粥掺与石灰加以禁锢。

但是这样一来,其造价实在是高得惊人。但是现在,王洋捣腾出来的这元水泥,实在是,让陈安道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