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自古红楼出才子 > 第1192章 满嘴尽是外行话的科举状元郎(祝福大家猪年大吉新春吉祥)

第1192章

“哦,老夫方才走得急,眼镜忘在书房了,一会再戴,来来来,乖孙儿,来让外公好好看看……”可惜近视眼度数越来越深的李格非根本就没意识到哪里出了问题,乐呵呵地上前两步,将那王小石抱到了怀中。m.uu234

“……唔,看起来,跟你小子更像。”好吧,近视眼只能近观,不能远赏。

“岳父,那眼镜,最好是戴上觉得适合的话,就一直戴着为好,如若是一会戴一会摘,不但极不方便,也还很容易让您的眼睛的近视之疾越来越重。”王洋只能好意地提醒道。

“就是,听到了没有,你女婿都这么说了,平日里老身怎么说他他都不乐意,还说什么那眼镜若是戴久了,染上习惯可就不好了。”旁边的李夫人赶紧点了点头接口道。

“老夫,总不能一直戴着,那,若是上朝,顶着这么一副玩意,成何体统?”李格非有些尴尬地闷哼了一声道。

王洋倒没有想到是因为这个原因,无可奈何地劝道。“岳父,就算是上朝戴着也没什么,像您这样堂堂正正的君子,难道还怕那些闲杂人等的闲言碎语不成?”

“话虽如此,但满朝文武那么多,就老夫鼻梁上挂着这么一副,终究有些不妥当。”李格非无可奈何地道。

李清照领着王小石跟着李夫人到一旁闲聊去了,留下了这对翁婿到了书房,李格非步入了书房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副眼镜给戴上,唔,整个世界一下子变得清晰了许多。

连带跟前王洋那张俊朗的嘴脸似乎也比往常要顺眼了不少。“我说贤婿,今日怎么想着过来窜门?”

“小石头和娘子想您二老了,所以小婿就乘着闲暇领他们过来探望二位。”

“你小子,尽挑着好听话说,唉……说实话,昨日你的举动,实在是太过莽撞冒失了。老夫现如今都还不知道应该怎么跟你岳母解释来着……”

打量着跟前的王洋,李格非的表情很复杂,心情也同样十分地复杂。“陛下一点头,你王家数百万家财就等于不再是你自己的了,你明不明白?”

王洋一脸坦荡地迎着岳父大人的目光,显得很是慷慨地道。

“这个小婿自然是知道的,但是,在这个时候,若是为人臣者,只知道明哲保身,而不愿意站出来为天下黎庶安危,为朝庭社稷着想,那即便是赚了再多的钱,小婿也觉得过得心中有愧。”

听得此言,李格非这位大宋难得的忠耿君子,不禁以掌击案。“好,老夫果然没有错看于你,能够有这样的心胸,而非只是为了献媚天子,不愧是老夫的爱婿。”

“……岳父大人夸奖了。”王洋嘴角微微一抽搐,赶紧一礼道。这位岳父大人虽然有些刻板,但倒也真是一位忠耿的君子,所以,面对他的提问,回答一定要正能量,要从家国天下的角度出发。

如果是苏东坡那位老司机问嘛,王洋给出的答案,自然又会有所不同。唔……这就是典型的见人说人话,见鬼,呸……见君子说君子话。

问题是这位老丈人就喜欢听这些光伟正的答案,唔……正所谓君子投其所好,这自然不是什么猥琐的行为,王洋很是为自己的才智聪明洋洋得意。

“那么,安抚、安置那些流民,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有什么是老夫可以帮得上忙的,你只管说,若是财物不够的话,我李家……”

“多谢岳父大人的美意,财物方面没有任何问题,现如今小婿所担心的问题是人手。”王洋总算是把自己今日的来意托盘而出。

“……岳父大人您执掌国子监数载,我大宋的无数年轻才俊,多在国子诸学之中就读,但是,科举入仕一途,却是一条独木桥,不是所有有志天下的年轻才俊都能够跨过这道门槛。”

国子监下面有国子学,有太学,还管理着天下诸多学馆,大宋将近有三分之二的学子,要么出自于这些学馆,要么都是曾经在这些学馆里边学习过。

而李格非这位国子监祭酒,就类似于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部长一般。

王洋找岳父大人,自然是想要从李格非这里得到帮助,他已经跟天子沟通过,天子已经答应,允许王洋自已去找书吏。

哪怕是他找来的书吏,只是不入流品的吏员,可好歹也算是国家工作人员。所以,王洋自然也不能太过随意惹得天子不悦。

自然,李格非这位昔日在太学里边干了十多年教育工作,之后又升任为国子监祭酒的岳父大人,就是他挖掘人材的最好源头。

听了王洋之言,李格非点了点头。“你的想法是对的,老夫身为国子监祭酒,单单只是国子学与太学,每年毕业的士子,便有数百人之众,而这数百士子之中,真正能够鱼跃龙门者,也不过十之二三罢了,而且这还是涵盖了常科二十七……”

“常科二十七是什么鬼?”大宋元九年的王状元,此刻正一脸懵逼的看向跟前的岳父大人,满嘴尽是外行话。

听得李格非这位大宋的教育部长脸直接就黑了,差点就想拿旁边的茶水直接泼到这货的脸上,特么的,连科举的常科是什么都不明白的文状元,怕是这也是大宋开国以来唯一的一位了。

“常科,意思就是每三年一届的科举,士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所擅长的科目参加的科举考试,谓之常科。”

“唐初之时,常科的科目共有五十余种,而我大宋的科举,承自唐朝,而一些不必要的常多有废弃,或者并入其他科目,至今为止,我大宋的科举,只余常科二十七也。”

“其中有进士、明经、明法、秀才、明字、明算……”王洋看着在跟前扳着手指头在那里详细地述数科目的李格非,不由得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自己的确不太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而我大宋取士,又以进士、明经为最主要的取士之道,其余诸科所取之士,数目都不是很多。”

“毕竟像明法科,入仕之后,多会去做与法纪相关之职业,例如,大理寺、刑部等有司,而那明算科入仕,多往工部、将作监等……”

听到了这里,王洋点了点头。“学以致用,这个法子好。可是依小婿看来,我大宋却又很缺少明算、明法这一类的人材,为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