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自古红楼出才子 > 第1171章 两位老司机干的一件荒唐事(第二更)

第1171章

“你前日不是说今年京畿路的雨水较往年更密集,怕是要有水患之忧,现如今到底如何?”王洋干脆问起了一个自己比较关心的话题。

“目前还尚好,是咱们京畿路一带的州县已经零星的出现了被淹的灾情。陛下已经下旨调拔粮草物资,以备救灾之用。”

“嗯,毕竟是京畿路一带出现灾情,陛下可就在这汴梁坐镇,若是求灾再出什么差池,呵呵,他们这些官员,怕是也吃罪不起……”

“更何况,咱们汴梁临黄河而建,这稍有不慎,可就是大问题。”王洋一提到黄河,就不禁有些蛋疼。

提及此事,还不得不提及宋仁宗、宋神宗这二位老司机干的一件荒唐事。

起因就在一个奇葩人物身上,此人姓名李名垂,北宋官员。字舜工。咸平年间举进士,为湖州录事参军,入为崇文校勘,累迁著作郎、馆阁校理。

上《导河形胜图》三卷,欲复九河故道,虽未采纳,但时论重之。意思就是说,这货上书称黄河很可能改道向北,那么假如黄河流到辽国附近,辽人就可以乘船南下,汴梁的黄河天险就不复存在。

他给出的意见就是,既然黄河大有从河南向北改道的趋势,看起来有可能直接延伸到河北北部今天北京附近,因此,应该下大力气将黄河水引向南。

这种的言论居然获得了当时朝中诸多臣工的大力支持和宣扬,或者说,应该是一帮子害怕北辽害怕到骨子里边的投降主义者们十分担忧北辽会借着黄河有可能会出现的改道,而进攻宋朝。

于是乎,已经和平安定已久的宋朝,到了宋仁宗时代,终于开始着手进行黄河改道的工程。主要是把黄河引到向南,但这在当时根本是不可能的,结果就出事了。

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塞商胡北流,入六塔河,不能容,是夕复决,溺兵夫、漂刍藁不可胜计”,黄河附近还是当时北宋的经济核心地区,这地区出现黄泛区,直接导致宋朝河北被毁坏大半。

要知道,当时的河北是北宋抵御外敌的军事重镇,最初这里屯扎了十万重兵,土地肥沃,物产也算丰富。然而,宋仁宗第一次黄河改道后,因为河堤决口直接导致河北重镇镇定被毁,千顷良田成为沼泽地,兵源从十万之众锐减到两三万人,可以说镇定州被毁了一大半。

宋仁宗死后,英宗上台的时间较短,似乎还没来得及对黄河回流工程作出什么指示,就过世了,可问题是英宗的儿子宋神宗上台之后,继续“作死”,妄图让黄河回流。

结果这一次又导致黄河决堤,河水冲入淮河流域,河南山东江苏大片地区被淹,良田被毁,百姓流离失所,就连苏轼都差点被淹死,苏轼还因此大骂朝廷:“汝以有限之材,兴必不可成之役。”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你们特么的没这本事,就别瞎折腾。他这话不但触怒了宋神宗,同时也触怒了很多的朝庭重臣,不得不说,苏大炮的地图炮本事还是很牛逼的。

这也导致了他在新旧争党之时,差点因为乌台诗案被干掉有很大的关系,毕竟这话实在是太刺激人了点。

而且这一次改道失败,留下的最严重后果就是黄泛区蔓延到整个华中和华东地区,使得宋朝政府必须每年出动巨大的人力物力整治,且收效甚微。

同样也让宋神宗认识到改道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只能无可奈何地停下了黄河回流工程。

之前,赵煦这位少年天子就曾经跟王洋讨论过这个问题,还一副等自己掌权之后就一定要效法仁宗皇帝与父皇般,继续干这件大事。

听闻了这个消息,再知晓了前因后果的王大官人差点给气歪了鼻子。如果不是看在赵煦这货还是个懵懂小年轻,更是大宋天子的份上,王大官人指不定当时就一大巴掌直接糊在这个蠢蛋的脸上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会这样红。

最终,王洋给这位缺乏地理知识和板块构造学的地理文盲耐心地补了将近一个月的课,详细地解释了,黄河改道的原因主要还是泥沙淤积,从而导致了下游平缓河道拥堵,从而多少导致了河床的抬升,进而发生改道。

黄河有无泥沙不完全取决于人类的不合理经济活动。洪水期淤滩,枯水期淤积河槽,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严重失调是黄河问题的症结。

至于担忧北辽乘舟南来,进攻东京汴梁,呵呵,如果是老持沉重的老司机,王洋可能还要在这个问题上费些口舌。

可问题是少年天子赵煦乃是一位热血愤青,立志要平定北辽,光复燕云十六州的热血青年,听了王洋的蛊惑之后,很快便认可了王洋之言。

没错,不就是一帮子北辽蛮子吗?敢依靠一条河孤军深入,我大宋百万虎贲弄不死你丫的我赵字倒起写。

赵佶也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黄河水患,实乃我大宋心腹大患也,可惜,久治不宁,实在是……”

“这很正常,黄河水患,从三黄五帝之时便已经有了记载,至今已有数千年,无数的朝代,为了治河,也不知道费尽了多少心思,可惜,却一直未能平息……”

王洋砸了砸嘴。“王某倒是记得,有一个理论,对于治理黄河倒是可以一用。”

“什么理论?”坐在一旁,替王洋整理着各种手稿的许昌与王烈同时抬起了脑袋看向王洋。

这二位,乃是昔日王洋同科的举子,但是因为他们是杂科入仕,一直没有分配工作,最后被天子扔到了陕西北路去给王洋效力。

其中大部份人都在陕西北路的金融系统入职,唯有许昌与王烈这二位对王洋这位老司机的才华佩服得五体投地。

而且他们二人最擅长的并非是算学,例如许昌自幼就喜欢读墨子,喜好专研古代的各种机械,甚至这货还曾经在少年时期,想要意图复制鲁班制作过的鲁班鸟也就是木鹊。

当然失败了,换来的是古板老爹的一顿暴打,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于物理的喜爱。

而王烈的际遇与跟许昌差不多,特别是看看到了王洋在这一方面的才学远远超过他们之后,两人都强烈的希望能够在王洋的身边学习,而不是去那金融系统里边去跟金钱与数字打交道。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