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红楼名侦探 > 第864章 蒋玉菡起社望江楼【下】

红楼名侦探 第864章 蒋玉菡起社望江楼【下】

作者:嗷世巅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4:39 来源:笔趣阁

【本来还能搞一章,但手指头冻僵了,只想抱住暖宝宝零下十几度,厕所在外面,而我在闹肚子总之,竖起明天一万二的flag。】

车轮滚滚,渐渐将浮华未尽的望江楼抛在身后。

不过孙绍宗的心绪,却还停留在之前与蒋玉菡道别的那一刻。

以往这蒋玉菡虽也不缺手段心机,却总透着一股柔弱,让人情不自禁的,就会想到他背后的男人。

今儿却不一样,他那举手投足间压抑不住的振奋,以及刻意加粗加豪的声线,无不在向世人宣告:他蒋玉菡从今往后,再不是什么雌伏之辈,而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直到……

忠顺王带着一群豪奴走了出来。

然后孙绍宗就欣赏到了变脸……

不!

是‘变性’的决计。

前一刻蒋玉菡还是纠纠男儿,下一刻便千娇百媚,再无一丝‘雄风’可言,那一声娇憨甜腻的‘王爷’,更是让两个刚解了药性的王府舞姬,都为之侧目不已。

眼见他在忠顺王面前伏低做小,在场的冯紫英、柳湘莲无不替他辛酸、憋屈。

唯独那贾琏瞧的目眩神采,似是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说你呢,起来、快特娘的给老子起来!”

“这破玩意儿还卷什么卷,抱在怀里就是!”

“你跑什么?回来、快回来、给老子站住!”

正回忆着蒋玉菡‘变性’的画面,就听前面街面上叫骂声不绝于耳,紧接着马车猛地一个急刹。

“干什么的?!”

张成一声怒斥,随即又有个陪着小心的声音道:“对不住了这位爷,咱们也是奉命办差……咦?!这不是成六爷么?!”

听着意思,倒像是撞见熟人了。

果不其然,随后张成挑起半边车帘,小声禀报道:“二爷,外面是顺天府的衙役,说是在奉命驱赶灾民。”

如同孙绍宗当初预料的一样,十月份初的两场大雪,果然给京畿地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年前那批遭了水灾的河北难民。

当初说是朝廷拨款,让灾民回乡妥善安置,可自直隶总督周儒卿以下,经办的官吏上下其手,发下去的赈灾款项、粮食,能有十之二三就不错了。

等这事儿被孙绍宗踢爆,朝廷重新拨款的时候,却早错过了灾民重新安置的黄金期。

那些存有积蓄的富户也还罢了,贫下中农们没有得到足够的赈济,哪有余力整修家园?

没奈何,也只得将残垣断壁缝缝补补,暂且廖以安身。

而这一‘暂且’,就是三年过去了。

天幸这三年当中,京畿左近也算是风调雨顺,那屋子再是摇摇欲坠,也勉强支撑了下来。

然而今年初冬的两场大雪,却打破了这勉力维持的境况。

原水患灾区里,出现了规模化的民宅坍塌事件,再然后得不到妥善安置的灾民,便又一次习惯性的涌向京城。

寒冬之际,像当年那样在城外就地安置,肯定是不成了。

好在这次难民潮的规模,比起当初水灾时自是远远不如,约莫也就两三千人左右。

再加上太皇太后挑头,朝中各家勋贵都捐出了不少的银子。

于是顺天府便干脆出面,在城中临时搭建了几个营地,将受灾的灾民们集中起来进行救济、管理。

书归正传。

却说孙绍宗听闻,是顺天府的衙役,在奉命驱赶灾民,不觉大是诧异,挑帘子问道:“这附近怎么会有灾民?不是都安置在外城了么?”

那衙役见他出面发问,忙丢开刚刚擒获的灾民,斜肩谄媚的道:“回老爷的话,旁人都老老实实的在外城待着,偏有那些痞赖货混进内城,整日里也不干别的,就守在这粥棚左近,晚上裹着被子铺着草席睡在街边儿,天一亮就起来排队,吃的比特娘谁都多!”

孙绍宗稍一琢磨,就明白了这其中弯弯绕。

灾民营地里虽也施粥,但僧多粥少不说,那质量也远不如内城的粥棚。

毕竟内城里的达官显贵多如牛毛,保不准就有哪个当官的闲着没事儿,跑来监督朝廷设下的粥棚。

届时若被挑出毛病来,那可就是往太皇太后、乃至于朝中诸多勋贵脸上抹黑了虽说太皇太后的权威大不如前,可万一发下话来,却也不是小官小吏们能抗住的。

想清楚这些之后,孙绍宗又质疑道:“他们可曾有什么违规之处?若是没有,你们这大张旗鼓的赶人,就不怕被哪个御史参上一本?”

“!”

那衙役一听‘御史’二字,就满脸的苦相,唉声叹气道:“太尊早就被参劾了好机会,要不然也没今儿这一出了!”

跟着又仔细解释道:“起初咱们也没太管这事儿,毕竟这粥棚也不是咱们顺天府开的,可架不住这帮人为口吃的不要命啊!这七八天里厚生司收的路倒,都快赶上去年一整年了,还都是在粥棚附近冻死的!”

“为了这事儿,连礼部尚书都亲自找上门儿,太尊也是被逼无奈,才让咱们趁夜把这些不知死活的东西,统统押回外城。”

赈灾的事儿,虽然是顺天府总揽,但内城这些粥棚,却是礼部出面设下的。

原本吏部是想赚些名声来着,可眼下粥棚附近一批一批的死人,知道的,明白是被冻死的;那不知道的,还不定给传成什么样呢。

估计礼部现在,也正被各种弹劾弄的焦头烂额了,难怪连吏部尚书,都忍不住出面向顺天府施压。

眼见粥棚附近,影影绰绰已经有二十几个灾民被集中起来,里面多一半竟还都是青壮年。

孙绍宗不禁又皱起眉头,青壮年比孤寡老弱需要更多的营养,这倒也可以理解,但这一个个身强力壮的,难道就不能在城里找份活计?

还是说顺天府那边儿,颁发了不准灾民打工的禁令?

“这个……”

听孙绍宗问及此事,那衙役就有些吞吞吐吐,一副想说又不敢说的样子。

倒是旁边的张成并无顾忌,小声的解释道:“二爷,自从那乞丐保甲制实行以来,不少乞丐都耐不住那许多规矩,干脆从良了事。”

“他们因之前在官府立了档案,也算是知根知底儿,相比较起来,那些良莠不齐的灾民们,反倒没人愿意雇佣了。

啧~

这说来说去,竟还是自己的锅。

怪不得那衙役吞吞吐吐的不敢回话呢。

经这一场插曲,孙绍宗心下就有些不是滋味儿,他近年来虽然心肠冷硬了不少,可只要不曾涉及自身利益,也还是不乏同情心的。

只是他一时之间,也想不出该如何帮助这些灾民。

加大难民营的供给,是肯定不成的。

即便朝廷拨下的预算有富裕,可谁知道灾民的数量,最后会膨胀到什么程度?

若是现在增加供给,等到入不敷出之际,一旦不得不降低供应,就会惹来更多的麻烦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嘛。

再说了,若站在顺天府的立场上来看,也不敢把这些灾民伺候的太舒服,否则很可能出现请神容易送神难的局面。

若过冬之后,这些灾民依旧滞留就成不肯离开,甚至呼朋唤友的前来吃大户,那贾雨村可就有得哭了。

最好的办法,还是增加临时就业岗位。

以青壮带动老弱,安安稳稳的熬过这个冬天,顺带也能赚些辛苦钱,有利于灾后重建。

不过……

这大冬天的,本就是农闲时节,土木工程也基本停了,属于一年当中临时工最过剩的阶段。

就算有些活计,多半也都被本地土著包揽去了,要找个合适的契机,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罢了~

有时间先找于谦聊聊吧,就算自己能单独想出解决的办法,这事让言官上奏朝廷,也比自己出面显得更合规矩。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