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红楼名侦探 > 第572章 姜还是老的辣【2合1】

红楼名侦探 第572章 姜还是老的辣【2合1】

作者:嗷世巅锋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4:39 来源:笔趣阁

听说戴权要召见自己,孙绍宗心下顿时忐忑起来。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不会是义忠亲王的事儿,还有什么手尾,需要派自己去善后吧?

虽说孙绍宗刚才还想着,要窥探一下义忠亲王横死背后的隐秘,可他却绝没有要直接涉足其中的意思。

然而上司有令,再怎么不情愿,他也只能提着小心、想着对策,亦步亦趋的跟着那小太监,到了右侧的门洞之中。

进了里面,眼见戴权正领着两个小太监,站在中段最阴深的地方,孙绍宗紧赶几步,正待上前见礼,却忽然发现气氛有些莫名的诡异。

首先让人觉得诡异的,是戴权此时的状态。

只见他褪去了头顶的三山帽,露出了满头花白,驼着背、朝着手,双目浑浊无神,神态慵懒萧瑟,若不是裹着一身锦袍玉带,那气质几与农闲时节的乡下老农无异。

身为内宦之首,他素来以威仪著称,只论那挥斥方遒的气势,便是尚书、将军也要稍逊三分。

今儿却破天荒的露出这副疲态,就仿佛支撑脊梁的东西,被谁抽了去似的。

而更诡异的是,面对戴权这等状态,旁边两个小太监既没有避讳,也没有开口宽慰,反倒瞪着一双眼睛,直愣愣的盯着戴权打量。

刚开始孙绍宗还以为,这两人一个姓‘作’一个叫‘死’,但通过细细观瞧,却发现似乎并非如此。

那两人神态间都杂着些忐忑与惶恐,显然也知道这般情景之下,还目不转睛的盯着戴权打量,简直就是老鼠戏猫。

可他们却仍是目不转睛,似乎……是在依照什么人的指派行事。

这么一想,孙绍宗心下不由愈发骇然,整个皇宫之中,敢这般明目张胆派人监视戴权的,恐怕也只有广德帝一人了!

难道说,昨儿义忠亲王驾崩的事儿,竟然还牵连到了戴权头上?

可这也不应该啊!

戴权可是跟了广德帝几十年的老人儿,论亲厚在宫里是可说是独一份儿的,执掌北镇抚司以来,参与的隐秘更是不可计数。

经历了这许多是是非非之后,还有什么事情能让他在一夕之间,沦落到要被人贴身监控的份上?

心下千回百转,孙绍宗的动作却只是略略一顿,便又没事儿一般躬身见礼道:“下官孙绍宗,见过指挥使大人!”

足足过了十几秒钟,才听戴权幽幽的回了句:“走吧,跟我去乾清宫见驾。”

说着,从旁边点卯的书桌上,捡起掐金丝的三山帽,仔仔细细的戴回头上。

等把颈间的红绒绳系好时,他的腰板也重新挺了起来,迈着腿摇身不晃的官步,似乎又恢复了几分往日的叱咤。

但孙绍宗跟在身后,却总觉得那戴权那背影,被这深秋渲染上了一层萧瑟。

不过眼下,他也顾不得多想这些了。

既然是广德帝亲自召见,想必需要处置的手尾,会比之前设想的还要麻烦许多!

而眼下似乎连戴权都栽了,他哪还敢不知深浅的去趟这滩浑水?

可真要是皇帝亲自铺排下脏活儿,谁又有办法拒绝呢?

“你且在外面候着。”

正揣摩着,今儿自己到底会摊上什么差事,忽听前面戴权吩咐了一声,孙绍宗这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乾清宫御书房门外。

眼见戴权进去通禀,他连忙收束了心神、整理了一下仪容,准备迎接皇帝的召见。

过不多时,就听里面传出抑扬顿挫的嗓音:“陛下有旨,宣顺天府治中孙绍宗觐见。”

孙绍宗忙弓着身子上前,跨过了那道半尺多高的门槛,一边翻身跪倒口尊万岁,一边偷眼观察这御书房里的状况。

出乎意料之外,此时御书房里除了广德帝与戴权,还有五名朱紫重臣在列。

最上首的不是旁人,正是曾遭过牢狱之灾,导致儿子头上染了绿的,内阁次辅贺体仁。

敬陪末座的两个,则分别是户部尚书赵弘,与兵部尚书卢彦斌。

另外两人因角度原因,一时看不清面目,但根据位置推断,应该也都是内阁大学士无疑。

这样一来,除去正在养病的首辅,以及递交了辞呈,却还没彻底走完程序的徐辅仁,内给三位大学士都已经到齐了。

再加上户部、兵部的两位堂官……

孙绍宗心中的忐忑,顿时便消弭了大半。

因为这阵容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要议论宫闱秘事的样子。

而从户部尚书与兵部尚书联袂出席,其余四部却并未参与其中来推断,这次的会议要讨论的内容,八成和五溪蛮族叛乱脱不开干系。

再仔细想想,这时候召开军务会议,倒真是个平复人心的好法子至少能显示出皇帝智珠在握,并未太过在意义忠亲王的‘国丧’待遇。

当然,这样一来,今儿怕是必须要商议出个结果了,否则在国丧期间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最后却连个响动都没有,岂不是让外面的大臣们凭空生疑?

果不其然。

礼毕平身之后,就听广德帝吩咐道:“孙治中,你且将那天在景仁宫的说辞,向诸位大人复述一遍。”

孙绍宗忙恭声应了,然后将自己准备以少量精锐,选择五溪蛮族中的弱小部落作为突破口,展开不对称的突袭行动,继而挑起五溪蛮族内乱的作战方针,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这原本是当初临时抱佛脚,胡乱想出来的主意,不过这些日子思前想后的,自然比最初的版本完善了许多。

而等他说反之后,这御书房里五名重臣,倒给出了四种反映。

户部侍郎赵弘喜形于色大点其头。

兵部尚书卢彦斌忙口‘荒唐’、‘不知所谓’。

两位终于露了正脸的大学士,则是眼观鼻鼻观心,似乎已经了然于胸,又似乎压根没有听懂。

至于次辅贺阁老,初时见他脑袋一点点的,好像是在赞同自己的说辞,谁知说完了一瞧,他还在那里时不时的把头往下一垂。

这老头……

该不会是在打瞌睡吧?

“陛下。”

孙绍宗还在试图搞清楚,贺阁老到底是梦是醒,兵部尚书卢彦斌便果断出列道:“五溪蛮族的成年丁壮不下三万之众,况且前者攻破府县、屠戮朝廷命官,如今士气正盛,也必然会防备官军的报复。”

“当此之时,合该兴堂堂之兵,镇之以雷霆,又怎可寄望于区区数百人的匹夫之勇?”

“若是一旦事有不谐,贼人挟两胜之威,官军却是再而衰、三而竭,恐怕湖广一省都要因此而糜烂了!”

说着,他又躬身抱拳道:“区区黄口孺子,又那里识得兵凶战危?还请陛下切莫听信他的空口妄言,以致坏了军国大事。”

“哈哈!”

广德帝还未开口,户部尚书赵弘已是两声冷笑,将袍袖一拂,不屑道:“自孙大人出掌京师治安刑名以来,大小案件破了无数,素以精明果敢著称,在你口中却怎得就成了匹夫之勇?”

说着,他也出列向广德帝行礼道:“陛下,臣以为孙大人的讨贼方略并非全无道理,不妨一试……”

“荒谬!”

卢文斌也将大袖一甩,险些便抽打在赵弘脸上:“那些居于深山大泽之中,人多势众不说,还素以武勇著称而官军远道而来,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优,又如何有把握战而胜之?”

“这也未……”

“不过。”

赵弘正待反唇相讥,卢文斌却又抢着道:“若你老赵肯以身家性命为他作保,本官便再无二话。”

赵弘顿时语塞,他虽然倾向于支持孙绍宗,但对于以一敌百这等事儿,到底还是没什么信心。

若此时卢文斌就此偃旗息鼓,也算得上是得胜而归。

但近两年兵部因为粮饷的事情,和户部扯皮了不知多少次,卢文斌屡屡受赵弘的窝囊气,此时好不容易在专业领域占据上风,那肯就此收兵?

忍不住又冷嘲热讽道:“平素也便罢了,如今事涉军国大事,赵大人却还只顾着计算蝇头小利,看来果然是家学渊源啊。”

赵弘能做到户部尚书,商户出身的背景不无裨益,但他却最讨厌旁人拿这‘四民之末’说事儿。

因而当下那脖子就粗了一圈,红头胀脸的驳斥道:“蝇头小利?你说的倒轻巧,眼下南疆六国不稳,八万大军出镇云、广;北面黑水为乱,朝廷亦不得不向辽西增兵五万;还有那王子腾,为了剿匪在东南大搞海禁,又扣下了茶叶、丝绢,使得朝廷岁入足足减了两成半。”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哪个不需要粮饷?!”

“全赖陛下仁厚节俭,常拿内帑补贴朝政,我户部上下又殚精竭智开源节流,这才勉强维持住局面。”

“现在倒好,你卢文斌大嘴一张,又要兴什么堂堂之兵!还是要去那荒山大泽里,追讨那些山蛮子!”

“我且问你,一旦不能迅速平定叛乱,这粮饷又该从何处筹集?!军械又该如何补充?!”

他越说越是激动,几乎要将唾沫星子涂在卢文斌脸上。

卢文斌厌恶的退了半步,口中却是丝毫不肯落了下风,冷笑道:“粮饷是你们户部的事儿,咱们兵部只管打仗。”

“你……”

“好了!”

赵弘还待追过去继续贴脸输出,广德帝却终于忍不住开口呵斥道:“你们两个好歹也是堂堂二品大员,怎好在晚辈后进面前如此失态?”

皇帝既然开了口,两人也只能异口同声的告了罪,各自回到原位,隔着空气以眼还眼。

广德帝的目光,则是落到了嘴上首的贺体仁身上,也不管他正小鸡啄米似的打着瞌睡,直接点名道:“贺阁老,你怎么看?”

贺阁老一个激灵,先是茫然的‘啊’了两声,继而见众人都把目光投向自己,便慢条斯理的问道:“老夫这耳朵最近有些不听使唤,敢问卢大人,您方才是说要兴堂堂之兵,对吧?”

“正是。”

得了卢文斌肯定的回答,他又慢悠悠的把注意力转到了赵弘身上:“赵大人,您的意思是,朝廷如今财计艰难,供不起大军进山剿匪,是吧?”

“正是如此。”

赵弘也忙恭声应了。

贺阁老点了点头,又把目光投向了孙绍宗,咧嘴笑问道:“至于小孙大人么,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要为国分忧的忠勇,老夫应该是没听错的。”

这次不等孙绍宗回答,广德帝先有些不耐烦了,半真半假的呵斥道:“你这老货耍什么活宝?朕是要问你,究竟赞同哪个的意见!”

“陛下。”

就见贺阁老一躬身,云淡风轻的道:“以臣之见,三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臣统统赞成。”

说着,他又曲折手指头,一五一十的算计道:“这堂堂之兵,肯定是要兴的……”

“阁老!这粮饷上……”

赵宏听到这里,忍不住要出言反驳,却听贺阁老话锋一转:“但未必要去那么多人,先让孙大人选个三五百精锐……”

“阁老!这怕是……”

这次轮到卢文斌勃然变色了,却又听贺阁老又道:“然后充任大军的先锋嘛,就说是要探明附近的地形,好给后面的十万大军开路。”

“若是小孙大人不辱使命,真个立下了不世奇功,自然无需再劳动朝廷大军。”

“即便事有不谐,以小孙大人的智勇双全,再加上麾下皆是精锐,想必杀伤数倍的蛮夷,还是不成问题的。”

“届时咱们再想办法行抽调大军,非但不会弱了气势,反而会让贼人错判官军的实力说不得大军未至,就望风而降了呢。”

说到这里,他又向孙绍宗拱了拱手,道:“只是这样一来,怕是要委屈孙大人了,非但不能带王命旗牌节制地方,说不得还要把那官阶降一降,充任个普通的五品千户。”

要不说姜还是老的辣。

这贺体仁三言两语,就解决了症结所在。

卢文斌之所以强烈反对,主要是担心朝廷勘乱的兵马,一旦再次损兵折将,会彻底动摇湖广的民心士气,继而使五溪蛮族趁机做大。

可若把这朝廷平乱的兵马,改成是大军的前哨探马,那形式就大不一样了。

即便孙绍宗真的兵败身死,在湖广方面看来,也不过就是损失了个无名小将,以及几百散兵游勇,比之后面的数万大军,压根就不值一提。

更何况以孙绍宗的武勇,外加麾下都是挑选出来的精锐,就算计划失败了,做到杀敌两千自损五百,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

这样一来,非但不会打击到士气,反而会让湖广官民,对后续的大军更有信心。

说不定还会因此,让五溪蛮族错判官军的实力。

届时不管是真的派大军征讨,还是伺机派人招安分化,都只会平添助力,不会有什么害处。

唯一会因这方案受损的,恐怕也就只有孙绍宗了别人出京外放都是官升一级,这倒好,还巴巴给了降了一级。

至于无法节制地方什么的,对孙绍宗来说倒是有利有弊至少不用分担守土之责了。

不过就算在怎么吃亏,他此时却哪能退缩半步?

当即翻身跪倒,慨然应诺道:“陛下、阁老!臣岁粗疏,‘*******,*******’的道理,还是懂得的!莫说是五品千户,便是七品、八品的军职,臣亦欣然往之!”

“好!”

广德帝当即拍案而起,大赞道:“好一个‘*******,*******’,只这一句,爱卿便足可青史留名!”

呃~

似乎不小心做了一回文抄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