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科幻灵异 > 电影世界穿梭门 > 第952章 建书院

电影世界穿梭门 第952章 建书院

作者:龙升云霄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2-09-26 13:14:16 来源:笔趣阁

杭州府...

“不错,真不错,虽然位置有些靠外,却占尽了水利优势。”

将家里的事情处理一下,王旭很快前往杭州府,开始为书院选址做准备。

几天下来,看了好几个地方,这个叫金鳌角的地方,是王旭最满意的。

金鳌角位于杭州府东南,算上来应该是城郊,位置却非常好,护城河与运河正巧从这里交叉,将金鳌角变成了一块三角洲。

除了北边与杭州府相连,东、南、西三个方向,分别被护城河与运河切断。

更妙的是,这个地方还不小,以前是准备建河运码头用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没用上,被一名布商买了下来,改成了布行仓库。

一问价格,占地足有两个足球场大的金鳌角,只要八百万两银子便出手,这个价格在寸土寸金的杭州府可说不上贵来。

“王公子,地契一签,这金鳌角就是你的了。

不过,有句丑话我得说在前面,这金鳌角虽好,却也不是十全十美,如果您打算建酒楼,我恭喜您,这是块三面邻水的风水宝地,您算是赚到了。

要是打算在这建货运码头,我劝你别打这个注意了,要是这能建码头,这块好地也落不到我手上。”

签完了地契,布商欲言又止的开口。

“这是为什么?”

王旭反问一句,布商只是摇头,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见布商不愿意多说,王旭也没有多问。

这块地,他是留着建书院的,建码头多浪费啊,应该跟布商的忌惮挨不上。

签字,画押,再去官府备个案,金鳌角正式归入王旭名下。

地方有了,书院还得建,这事可不能马虎。

王旭也不怕花钱,请了杭州府内最有名的匠人,打算打造一座传世书院。

金鳌角北方依靠陆地,这可不行,王旭要求工人在陆地上,再掏出一条三米宽的水渠来,然后再上面架一座桥。

以后的金鳌角,不与任何地方陆路相连,想进来就要走桥或者是水路。

孤悬水上的金鳌角,中心位置盖一层五层高的木楼,楼体以回形为主,类似歌剧院那样。

中间有个三丈高的舞台,以后这就是王旭的讲学地,王旭坐在中间的圆台上讲学,学子们可以分坐在三层楼上听课。

以讲学楼为中心,靠北的地方再起三座读,两座名为秀才楼,靠前,专门收秀才入学。

靠后一点,再起一座举人楼,专门收举人为学子。

至于童生,王旭这里是不收的,想要入学,等你考上秀才再来,要是没这个气度,怎么能称为高级学府。

以讲学楼为中心,左右两边盖长廊,雨亭,种植些奇花异草,给学子们散心用,还可以养养金鱼提升下格调。

最里面,盖上一排两层高的宿舍楼,读书读的乏了,听一听小桥流水。

王旭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

结果赶在施工的时候,还是有人找上来了。

“你是这里的东家?”

来的是一群大汉,咋咋呼呼的让工人停下,为首那人找上了王旭:“你这是建的什么?”

“书院...”

王旭不知道这些人的来意,只当是来打秋风的闲汉,摆手道:“刘河,拿三百两银子来,给几位兄弟喝茶。”

“是,少爷。”

刘河是老管家刘全的儿子,眼下老管家真的老了,已经跑不动了,刘河算是子承父业,继续在王家伺候着。

“去你的,当我要饭的?”

为首的壮汉间刘河过来,将他一把推开了,扬声道:“别寒颤大爷,大爷可不是要饭的。记住,你建的是书院,也只能是书院,要是敢建码头,晚上睡觉的时候警醒点,我们走。”

一群人来得快,去的也快,眨眼的功夫就走了。

刘河拿着银子,一脸奇怪的看着这些人,凑到王旭身边小声说道:“少爷,这些人什么来路?”

“还能是什么,船帮的呗,眼下杭州府的几个码头,都是船帮的人在管理。这些人身后都站着世家,绝不会允许有人再建码头,在虎口里夺食的。不过,这些跟咱们没什么关系,咱们建的是书院,跟码头挨不上边。”

王旭简单的解释一下,对着工人摆手道:“继续干活,晚上酒肉管够。”

修建书院是细活,工钱给的足,用料用的好,需要操心的并不多。

再加上杭州府,不说四季如春也差不多,赶在来年二月的时候,书院的大体架构便建好了。

有了书院的架构,剩下的就是起名。

名字很好起,挑一个朗朗上口的就行,王旭自己犯懒,直接从明清四大书院中选了一个......紫阳书院。

前前后后忙乎了几个月,新科状元要建书院的消息,也随二月春风吹了出去。

对于王旭的所作所为,江南士族啼笑皆非,谁也没把他当回事。

能中状元,那是自己读书好,跟教书好是两个概念。

杭州的崇学书院,崇致书院,哪个不是流传千古,王旭在杭州府,两大书院的眼皮底下办书院,这不是自找没趣吗?

王旭要办书院的消息传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看好他的。

等到三月初,书院建好了,该收学生了。

果然,就跟大家想的一样,哪怕他是新科状元,可他的年纪摆在那,十八岁的状元,十八岁的书院院长,哪户人家愿意把自家学子送来。

看看别的学院,不是名师便是大儒,新科状元的名声虽然响,却也镇不住大家挑三拣四。

一个月下来,到了四月初,王旭总共收了八十六个学生。

看上去,八十六个学生不少了,可那些江南的大书院,哪个不是学子数万,王旭在其中连个浪花都没溅起来。

更可气的是,就是这八十六个学生,还多是别的书院不愿意要的问题学员。

唯一有几个不是的,一问为什么来紫阳书院,人家说这里离家近,回家方便。

刘河气的直跳脚,为王旭鸣不平。

王旭对此付之一笑,没有三分三怎敢上梁山,他既然打算开办书院,就不怕没有学生。

四月底,王旭开始放大招了,此招名为三字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