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最强折家军(一)

这次会议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倒是郑朗另一件事吸引许多人侧目而视。

裁兵开始。

年老者裁去,没有接到朝廷诏准,就开始裁员,这是战场,让一群老头子作战,成何体统?

但写了一份奏折,不但年老者,体弱者与伤残者非轻伤战士,一律裁去。严禁士兵自残。

这份奏折很快到达京城,赵祯与群臣看后苦笑。特别是最后一条,郑朗再三提醒,若是朝廷诏令减裁伤员,不做惩罚,会有许多士兵为逃避兵役,用兵器将自己弄成残废,以求朝廷恩准回家。

听起来很好笑,说明朝廷为了募集兵源,下面官员做了许多不好的事,包括强行抓丁,已经与所谓的祖宗法度违背。

正在商议时,王尧臣也上奏,这份奏折很长。

第一件事与郑朗的进奏不谋而合。

说四路缘边之地,疆界长达二千余里,屯兵二十余万,鄜延路六万八,环庆路五万,泾原路七万,秦凤路二万七。看似很强大,但将疲懦残伤不任战斗者一扣,仅能有十万人勉强与之作战。

别看增兵,可这个增兵未必起到好作用。

但与郑朗皆没有说到百姓负担。

不说也知道带给百姓的负担,也没郑朗说的激进,进行裁军。又说了四路利害,第一便是泾原。

接天都山,离贼穴近,可以出大军,若劲骑疾驰,旦暮便至。渭州以东,直抵泾邠,没有阻阂。原州境内明珠、灭藏等族,其迹多向背,朝廷虽招抚,贼至常出人马为助。此路最急。

说得很有道理。

几位宰相看到王尧臣奏折后,又再次看郑朗的奏折。

若按郑朗与王尧臣的说法,这些兵源在军中,不但不起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泾原路因为地形因素,必须要派大军驻守防御,那么只能默许郑朗奏折里第二个建议。边军招纳一批蕃兵作为常驻兵力,正式编制,稍弱的弓箭手继续作为民兵训练,不测时使用。

后者已经同意,主要是前者。

王尧臣也说了这个问题,泾原路熟户一万四千余帐,曹玮时威令明著,常用他们平叛西羌。其后备懈,守将惟务姑息,养成骄黠。自元昊反,镇戎军及渭州山外,皆被侵忧,近界熟户,也遭杀虏。蕃人的风俗,最重酬赛,挑起衅激怒之,可以复用。派人募其首领愿意效用者,籍姓名及士马之数。达到一千人,听自推其有谋勇者一人,授以班行巡检之名,使其出境,破荡生户,所获财富,官勿检覆,得首级及伤者,始以物赏,仍依本族职名补及增俸钱。

臣服宋朝的为熟户,不臣服宋朝的为生户,用他们来催毁泾原境内不安定因素。

掠掳的物资全部归这些熟户所有,不用上交朝廷,不但让他们得到这些物资与战利品,击毙伤敌人者给以赏赐。有功的与大户熟户首领给其官,授官,还是职官,给其俸钱。

赵祯看着这两个状元的奏折,哭笑不得,怎么一去西北,两个状元全变得如此“残暴”?

商议大半天,先是同意王尧臣的奏折。

又商议郑朗奏折,有些大臣不是很同意,王尧臣之议虽残暴,但不触及制度,郑朗若是裁兵,倒是可以酌情用之。然而将蕃户正式建军,与王尧臣的奏折有所不同。

王尧臣奏折不过是郑朗原先在京城改版弓箭手上的再改版,非是国家正式军队。郑朗再改,已经触及国家的底限。

但也不能怪罪郑朗,不是郑朗做的,各路将领皆将弓箭手编入军中,朝廷不恩准,也等于是正式的军队。

几个大佬啼笑皆非,最后商议,下诏同意郑朗之策,但裁兵仅限于重伤与老者,弱者与轻伤者不得裁员,否则这道界线很难区分,会造成诸多弊端。允许各路编入蕃户进入军中,但限制了数量。泾原额定数量一万蕃兵,弓箭手两万人,各熟户自己主动协助朝廷制军勿限。其他三路也做了一些数量限制,泾原路最多,其次延鄜路,再次环庆路,最后是秦凤路。

但又说了,诸弓箭手与熟户自己兵力,战后须听朝廷安排,逐步减员解散。

已经让前线四人开心万分。

有了这道诏书,就可以放开胆子建立蕃军,这些蕃户又多有马匹,一大半人可以用来建设一支骑兵。无疑增加了前方的力量。

可是这道命令,使后方压力更加增重。

虽裁去部分兵力,仅限于上年龄的老兵,以及重残者,在军中占的数量不大,比如泾原路,郑朗做了一些手脚,将一些残病不重的人,以及弱兵早充重伤者,逐一裁去,也只裁了七千余人。军队素质提高,数量却增加了。特别是骑兵的供养,供养一个骑兵费用是步兵的三倍有余。

又有改版弓箭手的支出,给后方带来严重的财政压力。

因此接到朝廷的诏书后,郑朗大刀阔斧的裁军,一边又命施从光在长安城采购货物,运向渭州,与蕃户进行交易。

有老种先行一步,郑朗没有上奏朝廷。

然而有人上书打了小报告,葛怀敏上了一奏,说郑朗不务正业,前线军务不管,与蕃人联手行商敛财,动乱军心。

没有他的奏折,朝堂上也吵翻了天。

这么大规模的交易,货物刚发向渭州,京城就听到消息。

但郑朗招抚瞎毡,没有人反对,授予瞎毡为澄州团练使。此职出自唐朝,仅次于节度使,掌管一州军政。在宋朝与节度使全部成为虚职,职位与知州平级。

因为牵扯到瞎毡,事情更复杂,赵祯被大臣们吵得头痛,有的人认为观察后再说,郑朗喜欢折腾,去渭州折腾是必然,看看效果如何,再下判断。有的人反对,认为葛怀敏是对的。有的人自做聪明,要求改变,默许交易,但要缩小规模,不能官方公开经商。赵祯只好派钦差前去渭州查看究竟。

……

郑朗正在渭州城接待瞎毡。

朝廷会吵,他早就料到。

但无所谓,见到实利,再有即将到来的一场中型大捷,所有大臣会自动闭上嘴巴。

瞎毡此行带着几十个部族首领过来的,见到郑朗后,一个熊抱,热情地说道:“见过郑公。”

这一回不怕了。

也是在诸部族首领面前做一个样子,看一看,我与宋朝的宰相那么亲热,脸面便有了。

郑朗没有让他下不台,也亲切的回了一个熊抱。

然后热情地将这些人迎进城中,命令部下杀羊备酒款待。

坐下来,瞎毡说道:“不知道郑公什么时候能去龛谷城看一看?到时候我一定备以盛大的礼仪招待郑公。”

从渭州城刚刚赶来的施从光瞪眼睛。

郑朗没有多想,吐蕃人也会使一些小阴谋诡计,但多是蕃人,性格豪爽,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羌人也是如此,象元昊那般狡猾无耻,绝对是羌人中的令类。

说道:“一定去的。”

“谢过郑公,”瞎毡大喜。

郑朗话音一转,道:“莫急,且听我说,我会去,将一些事情安排下去才能去。还有,我也要有话对你说,你亲自前来,是对此次市易的看重,心情我能理解,可你有没有想过夏贼的感受?”

“党项人?”瞎毡脸色黯然下去。

泾原路无要险可守,瞎毡境内与西夏人同样犬牙交错。

五年前元昊经营河西,取道兰州,沿阿干河而上,经羊寨、马坡东行,以马衔山下瓦川河畔驻扎。因为兵马众多,城堡小,难以容纳,便在附近新筑一城,名曰新营,又叫瓦川会城。后来留兵驻扎,以断绝吐蕃与山后南边宋人的通路。两年后,又派人于阿干河畔修筑一城,派兵守护,堵住了通往临洮的道路。这就是最早的阿干城。

因为瞎毡与元昊关系默切,两城对瞎毡没有构成多大的危害。此时两城驻兵很少,阿干城更是一座小寨子,直到元昊听到瞎毡投奔宋朝后,才正式扩建阿干城。

这才是要命的。

元昊没有进攻,试问那怕元昊于两城难驻扎几百人,瞎毡敢不敢主动攻打西夏军队?

一旦阿干城修成后,离龛谷城只有七十里路。多山路,若是宋军,要一天多时间才能到达,还能做防御准备。但元昊手下全是骑兵,纵然山路多,两三个时辰也到达了。

瞎毡所在的榆中地区,将会彻底全部暴露在元昊大军的攻击之下。

郑朗又说道:“你不能高调啊,最好上书元昊,向他表示自己的为难之处。至少让他认为你不会真的倒向我朝。”

“那不行,郑公赤诚之心待我,我怎能两心待郑公?”

也不知道他说是真话还是假话,郑朗笑了笑说:“放心,我相信你,这是暂时的缓兵之计。且听我言,你一边上书,一边用交易得到的财富,扩军备战。两地离得有些远,元昊发兵攻打泾原,你救援很难来得及。元昊发兵攻打你处,我朝多是兵军,救援速度更慢。所以你自己手中得有一支武装力量。”

“郑公……”瞎毡伏在地上泣不成声。

“你先起来,”郑朗将他扶起来,说道:“你既是我朝臣子,替你着想,是我的本职,不用感动。唉,可惜了,我来得迟,否则一定会阻止西夏人于阿干河建设阿干寨。如今你打是不能打,守是不能守,这个小寨子将会成为你们龛谷城最大的妨碍。所以先拖着,一边准备军队,同时我会上书朝廷,支持你们一批武器,一边你也要低调。经常来渭州,元昊听闻后更加反感。以后你不能再来渭州城,以商人名义,让你的属下来渭州交易,安抚元昊的情绪。等到元昊不能对你们构成危胁后,我不但会去你们龛谷城做客,说不定还会上书,让陛下诏你进京,让陛下与京城百姓看一看你与你属下将士的风采。”

话说到这份上,自然尽欢而散。

接着陕西又有一份奏折呈上,夏竦与范仲淹、郑朗共同上书朝廷,请朝廷批准重修三白渠。

朝廷正规的禁军在四路就达到二十余万,还不包括永兴军。一部分是来自陕西本地,大部分是从河南等地调拨过来。

这时候人们油腥不足,饭量大,特别是士兵,一人一年消耗粮食达到七石。再加马匹与更大的损耗,仅是粮食的负担,就给朝廷带来严重的财政压力。

三白渠若成,会增加三万顷的耕地。

夏竦派人前来看过,郑朗与范仲淹先后分别前来亲自查看。西北不象江南,一亩地可产四石五石,天气寒冷,往往多是一季,又多是粗犷式的耕作,好一点的是以后多交给百姓耕种,不象军队的屯田,但一亩地产量也不会超过两石。

然而三万顷的耕地,一年收成使陕西本土多出近五百万石粮食。

运向陕西各地还会出现损耗,但比起从江南运来的损耗,将会是天壤之别。抛去损耗之后,粮食依然会出现缺口,可能满足大半军粮的需要。虽会花去不少钱帛,一旦粮食收成上来,三年之内,就将修葺水利的经费收回。

无论夏竦或者范仲淹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西北会打持久战,即便以后议和,除非将西夏灭国,否则还会驻扎大量的军队。

奏折呈到京城,赵祯君臣也认可。

然后叶清臣急得要哭了,说道:“陛下,三司使那来这么多钱帛支持重修三白渠?”

用意虽好,钱从哪里来?

郑朗知道此事会拖很久才能议决,也没有理朝廷的想法,再次动手屯田,王韶做得够狠,在渭州与秦州的后方屯出近万顷耕田。之所以如此,百姓多牧猎谋生,存在大量荒地,这里水系发达,有许多肥沃的河谷与平川。

泾原路也不差,泾州、原州与渭州同样有大量肥沃的河谷。连德顺军与镇戎军内也有一些河流盆地与平川。

镇戎军与德顺军郑朗没有敢动,弄不好不是屯田,是主动给西夏人送粮食的。

丰收之时,几万西夏大军过来,一边进攻一边割着高梁麦子,谁能阻拦?不但让他们扩大胜利,还外带着送给他们吃的喝的。包括原州城的东北角与渭州城的北边,郑朗全部主动放弃,而是选在泾州与原州东南、渭州南边。

为了安先境内诸族,留下来一部分平川供他们放牧,弓箭手的田地绝对没有动,七拼八凑下来,三州屯田面积统计上来,一共达到四千几百顷地。

这是先统计。

要到秋后用马牛耕耘出来,经过一冬的酥冻,到明年开春后才能种植。

为了迷惑敌人,郑朗刻意将这件事弄得声势浩大。

朝中一干大臣听了后,又是皱眉头。

看起来用心是好的,市易是为了谋财,三白渠与屯田是为了增加粮食收成。两件事做好了,会减少朝廷财政困难。

可是两事带来的后果,没有人能猜出来。

只能等朝廷派出的钦差李征元带回来答复。

但谁都没有想到,泾原路正在谋划着一场大的战役。

郑朗与老种、狄青都在等,等府州的消息!

王勇二人又带回第二份情报,西夏已经出征府麟,征调了许多军队,但究竟多少军队,元昊有没有亲自率领军队出发,绝非王勇能打听到的。这两者对未来的战斗计划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甚至元昊如果未亲自出兵,虽派出大部,即将发动的计划也要立即取消。

按照推测,想攻打折家军,元昊必然亲自率军。

然而仅是猜测是不够的,只能等候府州与麟州的消息,再做决定与改变。

天气便一晃,向八月滑去,也渐渐凉了下来。

大燕南去,羌笛声都变得高亢苍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