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辛亥大军阀 > 第二百七十二章 第九师和第八师

辛亥大军阀 第二百七十二章 第九师和第八师

作者:雨天下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32 来源:笔趣阁

在国民军当中,第四军的第八师和第九师算是比较特殊与的存在,这个和她们所装备的美式火炮没多大关系,反正这美式火炮也只有两个团,而且苏南战事当中国民军的重武器损失不少,国民军也已经准备向其他部队补充一部分的美式火炮。

单就武器来说,没什么特殊的,国民军除了美式火炮还有德造火炮和rì造火炮呢,除了所造国家不相同外,其他的都差不多。

但是人员的话就很大不同了,国民军现有十个野战师、一个jǐng卫师。除了第八师和第九师这两个全新组建的部队外,其他部队或多或少都和以前的前清新军或者旧式部队乃是其他军阀的部队有所联系,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的主力部队基本就是以前的福建前清新军,也就是第十镇的底子,内中有很多的投降士兵军官。而第五师和第六师前身是地方守备师,那些地方守备团的士兵很多也都是前清巡防营等改编而来。而第七师的前身则是浙军士兵,部分是朱瑞第三师手下的部队,也有部分是浙江第一师的人,也有一部分是第二十五师的人。而最后组建的第十师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广州那边的败兵。

这些部分虽然都经过了各种整编等等,但是根源上来说和前清新军是脱离不了关系的。

然而第八师和第九师却是不同,这两支部队从一开始就是全新组建,没有任何一个老兵,全都是新兵训练营里出来的,军官也绝大部分是福州军校刚毕业的学生,至少少部分军官是从其他部队调过来任职的。

而更关键的是,基于陈敬云和美国人签订的军事援助条约,美国方面也是派出了不少的军事顾问,而这些军事顾问也基本集中在这两个师里头,相对而言rì`本顾问却是没有出现了,这训练起来后自然是和其他部队的风格不一样。国民军其他部队当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着rì`本陆军的风格,其中以jǐng卫师最为严重,打起仗来肉`弹冲锋流经常可以看见,同时部队也更加有韧xìng,这也是当初jǐng卫师在苏南战事中人员损失惨重的原因,也是jǐng卫师在损失惨重下依旧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原因所在。

相对而言,第八师和第九师就没有太多这种风格了,反而是更倾向于西方式的作战观念,观念较为开放,战术也较为灵活xìng,至少那些基层军官们不会天天喊着冲锋,然后带着部队冲向敌人的机枪口,成片成片的倒在地上后依旧叫嚷着:进攻!他们会选择更灵活的作战凡是,迂回啊之类的。但是如果说的不好听的话,那就是部队缺乏了一种东方部队死战勇气,毕竟美国人或者其他西方国家的军队可不讲究玉碎,死战这些东西,认为体面的投降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

部队的任何一种风格都是有利有弊的,以东方式的作战风格有好处,西方式的作战风格也有好处,不可统一而论。

当然了,这些都不是陈敬云所关注的问题,这两个师的作战风格是什么,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个师是完全新组建的部队,而这两支新组建的部队战斗力如何则是代表着国民军真正部队训练的水平。同样,由于这两支组建的部队没有任何的老旧军官士兵的参和,更容易和原有部队的高级将领们脱离关系,这一点对于陈敬云的部队掌控而言非常重要。

虽然说陈敬云经常调动高级将领的位置,但是随着国民军发展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军队的势力和山头主义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比如马成为首的老二营一派,又比如袁方、李继民、林肇民等人组成的旧军派,还有以沈纲、梁训勤、陈仪等人组成的所谓海归派,然后还有所谓福州军校派,保定派,陆士派等等,其中福州军校派里头又分了什么速成班、正式班,就连正式班里还按照期数分成了什么一期生、二期生之类的,总之各种派系众多林立。随着国民军的稳定,军官的升迁体制也慢慢僵硬后,这种山头主义更明显,上层军官提拔手下的时候,显然更多的会考虑到派系问题,比如同时陆士等海归派出身的高级将领显然不会对那些旧军出身的人有什么好感,更不要说提拔了。

陈敬云对这些军队内部的派系也是有些无可奈何,只能是尽量搞平衡了,比如沈纲担任了第一军军长后,提拔马成当第二军军长就是这种政策下的产物,如果沈纲都挡了军长而马成没当军长的话,很容易引起那些老二营就跟着他起兵的人反感。

而为了搞平衡,所以这个第八师和第九师的部队除了少数军官是其他部队调来的外,其他中下层军官是清一sè的福州军校生。陈敬云是打算着尽快把福州军校生给提拔起来,形成一个重要的力量派系,用时候也能够牵制那些旧军派和海归派。

总之是把军队的派系尽量弄多,不让任何一个派系掌管绝对权力。

除了派系平衡考虑外,陈敬云对这这两个师的战斗力也是充满着期待,这种几乎全新训练出来的部队和那些长期作战慢慢成长起来的部队是不一样的,如果战斗力可行的话,陈敬云在下一步扩军当中就会沿用这种模式,如果说战斗力不行的话,陈敬云就得回到老路子上去,抽调现有部分的骨干组建新的部队。

只是现在第八师和第九师都还处于训练阶层,虽然说前些时候已经宣布正式成军,但是相关的训练还是继续,,真正能不能打,那就得以后打了再说。现在嘛,至少看上去还是战斗力很是有的。

尽管陈敬云一头心思埋进了内部事务当中,但是基于国民军的庞大实力和陈敬云的个人威望,有些事情不是陈敬云想要不理就能不理的,他想要低调,其他人却依旧会找上他来。

随着国会正式选举的rì子慢慢临近,虽然北洋军和国民军乃至滇军都没怎么搭理,依旧一头心思的整军备战中,但是国内政局的风向依旧被国会选举所影响着,除了报纸上的那些猜测分析外,底下里的各党派人士也是在积极奔走,试图在国会选举中或许更多的席位。

其中自然是以宋教仁为首的国民党为主,为了遵循当初的南北和平协议,以及孙文和黄兴对议会政治的不感冒甚至失望,孙文以及黄兴这两个革命党的重要人物早已经公开宣布不会参加总统选举,而国内的新兴势力当中,陈敬云和唐继尧都是务实的人,也没什么兴趣和当什么总统,至于其他还有几个人说要参选,但是除了他们自个估计是没人会选他们,以至于实际上的总统的候选人只有袁世凯那么一个。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虽然北洋现在都没弄什么党派去弄竞选,一门心思的扩军备战想要武力统一中国,但是袁世凯却是去参选总统赢得zhōng yāng的名义。而国民党呢,孙文和黄兴都不去参选什么总统,但是宋教仁却是一门心思的想要掌控国会权力,然后弄内阁制自己进而组阁。

而其他的地方实力派虽然也都有参与到国会选举来,比如陈敬云的国社党和云贵的统一共和党都还是国内排名前几位的党派,但是他们谁也没想着去控制国会,然后依靠国内掌控国内统治的想法,别说他们了,甚至黄兴和孙文都没这个打算。

手握军权的实力派们都很现实,看的也很透彻,现在所谓的国会选举就是一场面子功夫,影响不了国内各军阀的实力对比。

实际上,这个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国会选举的确也是一场闹剧,根本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选举,甚至连清末时期的谘议局选举都比不上。前清的谘议局选举当中,虽然也流于表面功夫,对选举人的限定很高,一个省下来能够有选举权的人大多局限于士绅豪商们,比如中学以上学历、五千元以上资产这些条件就没几个人能够达到,当初一个省也只有那么一所几所中学,能够有中学或者同等学历的学生那可是绝对的高学历了,比现代的博士硕士含金量要高得多。而五千元财产也足以把绝大多数中产阶层拒之门外,更不用说普通民众了。还有其他几条也是足以让普通人望而止步。所以说前清的谘议局选举符合条件具有选举权的人是少得可怜,偌大一个福建省有选举权的人不过五万多一点。国内第一富省的江苏也不过十六万人左右。

这选举条件高,人数少,选举起来自然也就轻松简单一些,公正公平这些自然是做不到的,但是也不至于发生斗殴啊,或者为了几毛钱就把选举票就给卖了的事发生,之类的,毕竟有着选举权的基本都是士绅富商,打架多丢脸啊,买票好歹也拿出几百上千元来不是。

总体上而言保持着一种良好气氛,使得谘议成功的弄出来后成为士绅富商的闲聊地方,大伙一起交流交流做生意的心得,哪家院子的头牌更清纯,哪家院子的姑娘更风sāo啊之类的,当然也免不了忧国忧民一番,至于有谁会去听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

不过民初的这一场选举却是不太一样,选举条件降低了很多,为了争取更多的人支持,国民党早就支持把主要的两个限制条件降低了,比如学历,现在不要求中学了,只要求小学,而小学嘛一个县好歹也有一所或者两所,参选的人数会多很多。、还有财产,不要五千了,只要五百就行,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年龄,不再是要求二十五岁以上,而是二十一岁。国民党这样做可不是乱来的,因为当时而言,参与政治的大多数都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读书人,老一辈的人对所谓的国会选举可不感冒,甚至都懒得去关注,更别说投票了。重要的票源主要集中在年轻人和较为开明的工商人群体当中。而这些年轻人的年龄普遍偏低,大多二十左右,而他们也更为支持国民党这种激进的革命党派,如此一来对国民党的选举就有着莫大的好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