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奇术之王 > 第388章 龙头铡之局(1)

奇术之王 第388章 龙头铡之局(1)

作者:飞天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11:21 来源:笔趣阁

的确如此,国人擅长内斗,在战场上百战百胜的英雄往往死于自己人的明枪暗箭之下,死无葬身之地。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前有岳武穆,后有林则徐,莫不如此。

“如果我不答应呢?”那人问。

我摇头一笑:“这不是答应不答应的问题,非此不可,毫无商量余地。”

张全中不可以死,他若死了,只会让局势变得更加混乱,让中国人在日寇面前更加不堪一击。

铁公祠是城中一景,但此刻它更像是一座抗日的桥头堡、标志性旗帜。一旦它也沦陷,则满城高悬太阳旗,再也没有其它抗争之声了。

“我为什么要答应你?”他问。

我微笑:“这岂不也是你想要的结果?你要的与军方要的不同,现在你在这里,只不过是借用军方的虎皮来达成自己的目的。我甚至可以大胆推测,你更怕军方识破你的目的,双方反目成仇。到那时,你也会变成丧家之犬,在军方、中国人两边都成为被诛杀的对象……”

那人变色,证明我的推测完全正确。

通读历史并且有自己独立判断的学问家都明白,二战并不是简单的战场、占领区、前方、后方那么简单,从来都没有“非白即黑、非友即敌”这样的明晰分野,而是各方势力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切以本方追逐的最高级利益为焦点。

只有懵懂无知的老百姓才会相信“势不两立、水火不容”这种莽夫观念,并在别有用心者的挑唆之下,变成了烽烟战场上的一堆堆炮灰。

这是人类的大悲剧,自古至今,从未停止过。如果我没有阅读过那么多典籍,也不会产生思想意识上的飞跃,那就与曲水亭街的老邻居们没什么两样了。

那人沉吟起来,眼中光芒明明灭灭,不时地用眼角余光瞥向四周。

我不动声色地后移了半步,尽量拉开双方距离。

很多时候,“杀人灭口”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能想到这一点,对方也能。

探照灯的光柱在湖上逡巡了一阵后,突然熄灭,再无动静。

“军方毫无办法,虽然征服了这座城,却没能征服这个湖。”那人摇摇头说。

我纠正他:“军方根本没有征服这座城,只不过是把自己架在了一座活火山上烤,随时都有灰飞烟灭的危险。这个湖的名字是‘大明’,法自于天然,形成于泉源,连中国人都征服不了它,遑论日本人了。”

事实上,任何外侮都不可能征服济南,从五卅惨案到日寇投降,各种抵抗运动从未停止过。日寇趾高气扬,以为东洋刀和三八大盖能慑服国人,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举国之内,就数齐鲁大地上这批男人有真血性、真骨头,怎么可以被小小的东洋倭寇征服呢?

“你——”那人狡黠地笑起来,随即点头,“没错,军方自高自大,浑然不觉是陷身于活火山口内,真的已经离崩溃之日不远了。好了,我们长话短说,既然双方都对大局势心知肚明,那么我们就有很好的合作基础了。现在,我只提一点,那就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怎么样?”

我毫不迟疑地点头,先给对方吃下一颗定心丸:“好,如此甚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毫无疑问,他要的是神相水镜。只要不在这件事上跟他起冲突,那么双方自然就相安无事。

我平静地再次跟他握手,证明合作意愿已经达成。

“哈哈哈哈……”他没理由地笑了十几声,背靠大树,眼中意蕴复杂。

我没有附和大笑,只是平心静气地望着他。

一把宝刀就算再锋利,出鞘之前也要保持绝对的平静,最好能像一潭无人搅动的寒潭,静到能听到自己的心声为止。

大笑者心虚,无声者心安。就在这一瞬间,已经决定了未来的胜负。

“我带你去吃好吃的。”他说。

我点头,跟在他后面,沿着小路向北。

按照地理方位估计,我们穿过了胶济线下的铁路涵洞,又绕过一片水洼地,进入了一个破败的居民区,从今天的地图上对标,大概是在海晏门正北、花园路红星美凯龙的附近。

大部分房子都黑着灯,但破窗子里隐隐有人影晃动,证明那些居民并未睡觉。

又走了一程,前面一户人家门口吊着一盏破旧的马灯,灯下悬挂着一条纸糊的大鱼。

走近之后,我才看清,那大鱼旁边挂着一块长方形木板,上面是“夏家鱼头”四个黑漆小字。

“就这里,日本人嗜鱼,但我走遍了亚洲,却没有一个地方做的鱼能胜过这一家。”他说。

我说出“夏家鱼头”这四个字,老济南肯定都明白,这就是传说中“乾隆皇帝钦点夏雨荷”那个故事的发源之所。夏雨荷本为渔家女儿,她父亲是夏家鱼头馆的东家,为了女儿的终身大事,在大明湖岸上“比厨艺招亲”。乾隆帝微服私访,以御膳房的“大鱼头”一菜击败了全城百位少年才俊,抱得美人归。于是,这本来土生土长的“夏家鱼头”,得了御膳房大厨的助力,成就了“大锅炖鱼头、江北第一膳”的不朽之名。

进了院门,立刻被炖鱼的香气笼罩住。这种味道与现代化的厨艺、菜品有着天壤之别,香味完全出自于天然食材,没有任何人造添加剂的成分。

我们在院子一角的矮桌边坐下,西屋厨房里有人吆喝:“客人到,开灶……”

立刻,厨房里亮起火光,炖鱼的香味更为浓郁。

我用眼角余光瞥见,北屋内也有食客,一桌五人,其中两人已经醉倒,斜躺在桌边。更奇怪的是,北屋顶上的小晒台里也有一名食客,正在埋头吃鱼。

半夜起风,卷动门口的马灯,令灯光胡乱晃荡,院中的景物也随着影影绰绰晃动,群魔乱舞一般。

我意识到,我们为吃鱼而来,却钻进了一个陷阱,变成了别人网里的鱼。张全中为斩首敌酋而设置鸿门宴,宴席未开始,我和那人已经被做成鱼端上了桌,只等客人们动箸。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如果伏击者是为了击杀日本人,则我也必受牵连,成了被误杀的对象。

我们的对面就是西屋厨房门口,从玄学方位上,正应了“饵入鱼口”之意。

“你们中国人很有意思,明明自己想起义,却把写着字的白布塞到鱼肚子里,然后派厨师杀掉鱼,从鱼肚子里取出白布,证明自己应该当皇帝……这种故弄玄虚的鬼花样,大概只有你们中国人能想到了。对于我们日本人来说,吃鱼就是吃鱼,政治就是政治、奇术就是奇术、女人就是女人,全都清清楚楚地分开,绝不指鹿为马,糊弄众生。”他说。

“鱼肚子里塞白布”这件事大概是指“陈胜、吴广起义”的那段历史。彼时,陈胜为了证明自己的“天命之子”身份,在无数白布上写“陈胜王”三个字,然后塞到无数鱼肚子里,让渔民、厨师、官吏都自觉跪拜,以为是天意兆显。

政治需要手段,这无可厚非,日本的历史上也充满着这样的桥段——蓦的,我想通了一件事,一切事件变化都是有机缘联系的,他带我到这里来,就是已经预感到变化即将来临,但自己又不确定,所以邀我同来,以求佐证。

那么,今晚的“吃鱼”又将是一场不得不应战的战斗了。

“与君同行,甚好,甚好。”我忽略他所有的话,直抒胸臆,两个“甚好”已经包含一切。

“你能明了,才真正是‘甚好’。”他低声说,眼中已经浮现出骇人的杀机。

厨房的半截布帘一掀,有个精瘦的半大孩子双手端着一只瓦盆走出来。

瓦盆的直径与脸盘不相上下,但仍然盛不下那条大鱼,鱼尾巴搭在盆沿上,翘起半尺高,斜斜地伸向空中。

这是一家饭店,通常情况下,饭店里的种种工作都是围绕大厨展开的。一家饭店能不能长盛不衰地经营下去,一个好大厨至关紧要。同样,一个杀人布局能不能完成目标,其轴心也是关键。

我判断,这院中的轴心点就在西屋厨房之内。

“鱼来喽——”端盆的小伙计拉长声音吆喝着,随即把瓦盆放在我们桌上。

鱼的确很香,但香气背后藏着杀机,让我立时觉得,连这香气也变得可憎起来。

“两位客官,可要喝酒?”小伙计问。

那人点头:“高粱烧酒,两壶。”

小伙计答应一声,去北屋里一转,马上回来,手里拎着两个粗陶的大肚小口酒壶,每一个的容量至少有一斤。

他把酒壶放下,从围裙口袋里掏出铁皮做的火镰,一擦转轮,火星四射。火镰下面带着纸媒,火星落在纸媒上,立刻燃起明火。接着,他用纸媒在酒壶口上一燎,烧酒就燃起来。

这种用明火烫酒的方法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但却是老济南人最喜欢的一种玩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仿佛从小伙计点燃烧酒的这一个动作里看见了抗日战争的未来,在强敌压城的岁月里,火星永远存在,国人的仇恨与日俱增,才拼来了最后的胜利。

“很好,下去吧。”我说。

小伙计笑了笑,转身回了厨房。

“我其实可以调动军方的力量扫平这里,但我不愿意那么做。中国人说,水至清则无鱼。扫平这里,一切就都不存在了,包括我想要的。”那人说。

我听懂了他话里的威胁意味,并不接话,只是看着酒壶口上跳动的火苗。

他当然有这种能力,烧杀劫掠是占领军惯用的招数,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他不肯选择简单办法,却另走一条艰难复杂的道路,一定是有某种更深层次的追求。

“你要的东西,用普通方法一定得不着,逼不得已,才这样委曲求全。”我说。

“你呢?岂不也是如此?”他问。

我一笑低头,淡定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神相水镜是我想要的东西,更重要的,我想化解满城危机,无论是过去遗留的还是现代新添的——我必须要保证这座城的安全,让每一个人都脱离死亡阴影的威胁。

“我们都很不容易。”他吹灭了一只酒壶上的火焰,双手端起来,向我致意。

我如他那样,吹熄亮蓝色的酒精火焰,双手举壶,与他手中的酒壶一碰。

“敬你,也敬世界上所有伟大的事业。”他说。

“敬伟大正义的事业。”我替他补充。

“哈哈,对,敬世界上所有伟大正义的世界。”他大笑两声。

我们对饮,烧热了的酒入喉,仿佛一团烈火,让我兴奋并极度警醒。

“他们,守着一个秘密。”他借着放下酒壶的动作掩护,低声说。

“关于神相水镜?”我立刻醒悟。

“对,他们守着这家店,这家店是过去的皇帝御赐的名字,门外面那四个字就是皇帝亲笔写的。在中国,皇帝最高贵,可以与诸神鼻尖。皇帝题写的字最珍贵,他赐的名字也是至高无上的……”

他说的话意思都很飘忽,可以从各种角度去解读。

神相水镜这个名称中包括一个“神”字,而对方说到皇帝与诸神比肩,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我总觉得,所有人的猜想、推测已经接近真相外围,却始终隔着一层深浅不同的薄纱,若即若离,若隐若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