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奇术之王 > 第321章 梅花公馆手记(3)

奇术之王 第321章 梅花公馆手记(3)

作者:飞天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1 04:11:21 来源:笔趣阁

红灯熄灭,绿灯亮起,我和一大群人同时通过斑马线过路口,一直向南去。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

这里是二十一世纪的城市,被诗人和音乐家称为“钢筋水泥丛林”。既然是丛林,就会有猎人和猎物。

我怀疑,也是猎人,而他猎杀的目标却跟大多数人不同。

“他要什么?”我在脑子里回忆他的眼神、笑容和举手投足间的动作。

如果说其目标是冰儿或是连城璧,那有点牵强。他看着别人的时候,视线通常是越过对方的脸、头顶,一直望向对方的背后。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证明他是一个目光极其远大的人,不仅仅着眼于一人一事,而是放之四海,胸怀天下。

昔日百氏家族创立“”这一名号和职业,其野心极大,就是要通晓江湖中所有门派的秘密。虽然以“百晓”为名,但求的却是“千晓万晓、无所不晓”。这份追求,旷古烁今。

出现在济南,不可能是为做善事,而是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过了山大路、解放路交叉口之后,我沿着路的左边向南,很快就到了著名的济南名吃三点把子肉附近。

“米饭把子肉”算是当下济南的成名小吃之一,与甜沫、油旋齐名。经营这一美食的店家,目前以“三点把子肉”“超意兴”“薛氏三八”为首,三家的营业额加起来,市场占有量超过百分之八十。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极嗜吃把子肉,尤其是“三点把子肉”在趵突泉北路的分店开张之后。不过,随着体重直线飙升,我就严格控制饮食,才渐渐远离这种济南人离不开的美味。

为避开美食诱惑,我笔直向前走,只用眼角余光瞥着店里的情况。

靠街的玻璃窗后面,忽然有人向我挥手。

我停下来,定睛望去,坐在桌前的竟然是冰儿。

这种偶遇,实在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我推门进店,走到冰儿的桌前。

“要吃什么?我请客。”冰儿说。

她是留洋归来的时尚美女,出现在这种本土味厚重的店里,多多少少有些扎眼。很明显的,柜台后面的三个店员一直向这边望着,还不时地交头接耳。

我缓缓坐下,开口之前,先望着冰儿和气地微笑。

表面看,我们算是谈得来的朋友,而且还有红袖招的“托孤”交情。可惜,看到连城璧传来的视频后,我已经看到了冰儿的半张底牌,对她有了戒心。

“早餐吃过,午饭还早,什么都不想吃。”我坐定了,才慢慢回答。

“呵呵,我请客,不吃可不行——”冰儿向着柜台上挥手,“两份坛子肉,两份海带,嗯,还有两碗米饭浇汤。”

见她点了餐,我也只好客随主便,起身去柜台边,拿了两只碗,盛了两碗甜沫回来。然后,我又去把冰儿点的餐放进托盘端回来。

“出国那么久,最怀念的就是济南的把子肉。”冰儿笑着说。

她没有拿捏做作,把肉块放进饭碗里,用勺子碾碎,然后连肉带饭,大口开吃。

我小口慢咽,脑子里急速转着,思索冰儿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其实,我从山大路、科技市场、解放路一直走过来,脑子里虽然没有刻意确定目标,潜意识中,自己的脚步却是向着山大路南头的深浅洗浴中心大厦而去。

连城璧已经将那里包下,此刻她应该就在大厦里议事。

我走到这边来,完全属于下意识的行为,如果没有冰儿中途拦截,只怕会一步一步地一直走到南头去。

我试着捋顺自己的思路,原来,我明知会陷入秦王会、丐帮之间的纠葛之中,仍然不愿及时抽身,为的就是在地下秘道里听到的唐晚的声音。

镜室下潜,那秘道是我跟唐晚唯一能够通讯联系的方式。

我若远离秦王会、丐帮、连城璧、红袖招、冰儿等人,也就相当于放弃对唐晚的寻找,此生必定含恨而终。

“怎么不吃?男子汉大丈夫不应该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就像昔日的水泊梁山好汉们一样?”冰儿抬起头,含笑注视我。

这一刻,她清纯无比,眼神明澈,胸无城府一般。

“看着你吃就好了,国外的洋快餐和牛排吃久了,伤肺伤胃,后患无穷。回到国内来,一定要按照咱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慢慢调养,达到天人合一、与时俱进的养生状态,这样身体才会阴阳和谐、畅快运转。”我并非有意卖弄,说的只是实情。

中国与西洋的国情有别,国人的体质更是迥然不同。西洋人喜欢冷餐、牛肉、红酒、沙拉,而国人则喜欢热菜、白酒、汤水、药膳。这是数千年来的地域差别造成的,胡乱修改生活习性,等于逆天而行,有害无益。

“嗯,我记住啦。我姐托孤,但我可没有赖上你,也不需要你时刻在我耳边唠唠叨叨。”冰儿吐了吐舌头。

我看不透她,更猜不透她的心思。

“相约不如偶遇,偶遇就是有缘。正好,我刚得了一本好书,送给你看。”冰儿拿起一边的背包,从里面掏出一本裹在塑料袋里的书。

其实,这并非一本书,而是一个有着木板封面和封底的线装笔记本。

我心里一惊,因为这种用木板来做封面、封底的本子是日本人的发明,而且流行于1840年到1960年间。

最早使用这种记事本的是太平洋上的海盗,他们驾驶大船在海上来回劫掠,普通的本子淹水之后,就会粘在一起,无法阅读。于是,海盗用木板和牛皮制作本子,就算船翻了沉了,本子也会因为木板的浮力作用,一直漂在海上,最终能被打捞上来。

八国联军入侵时,由海盗组成的日本军队将此类记事本传入中国,上面记载着侵略军的收获,也同时成为他们的罪行实录。

我记得读二战战犯史书时,经常看到战犯侵华罪证里有这样的记事本存在。

看到它,我联想到济南城在日*蹄下遭受践踏的日子,情绪禁不住有些低沉。

塑料袋是透明的,所以我把记事本接到手里,立刻看到了封面上“梅花公馆手记”这六个字。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冰儿解释。

我纠正她:“这不是书,这是一个记事本。”

冰儿笑起来:“对对,我在国外,电子书、手稿、纸质书、网络文档不分,刚刚顺嘴说错了,它就是一个记事本,不是说。不过,如果把里面的内容拿到出版社去,那里的编辑一定会如获至宝,求着我把它出版成纸质书,然后大火大卖,行销全球。”

老济南人都知道,日寇占据济南时,在城内建造了数个“公馆”。名为公馆,实际就是日本间谍活动中心,或者是军方私设的公堂牢狱,不知有多少正义的商贾、平民、乡绅屈死其中,至今未能讨还公道。

当时,其中一个公馆也是以梅花命名的,其性质与所有公馆大同小异。

“看看吧,一定对你有启发。”冰儿很肯定地说。

我没有急于打开塑料袋,反而把它推到一边,先低头喝甜沫。

冰儿并非表面看来这么简单,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她刻意安排的“偶遇”,大概就是为了向我介绍这本“梅花公馆手记”。

不谦虚地说,我熟读过济南二战历史,对这个时间段发生在济南的大小军事战斗、政治倾轧斗争、商号经营案例、名人生死沉浮都有一定的了解,称得上是半个“济南百事通”。

所以,我认为这笔记本里记录的内容我应该并不陌生。

“你这人……这里面提到了你感兴趣的东西,知道吗?如果它跟你没关系,我就不会拿来给你看了啊?哎呀,你这人哟,不但不表示感谢,还装得这么高冷……好了好了,拜托拜托,求求你翻开看看它里面的内容……我托人找了好久,又花了两根金条,才把它弄到手的呢!”冰儿皱着眉,故作生气。

之前,在于秦王会的会晤中,闻长老曾出价三十根金条求购“魇婴之术”的核心技术。现在,为了一个记事本,冰儿又能出两根金条的高价,可见她和闻长老背后一定有大财团支持,资金绝对不是问题。

“你给我一个大秘密,我能用什么还你的情?如果我还不起,那还是不看罢了。”我说。

我对冰儿的态度过于冷淡,连柜台里的两个年轻厨师都看不下去了。

其中一个猛地哼了一声:“哼,有什么了不起,装高尚谁不会?让你看就赶紧看吧,装什么装?还得人家美女跪下来求你吗?”

我哭笑不得,他是厨师,我和冰儿是顾客,彼此之间只有买与卖的财务关系。好端端的,他要替冰儿出头,也不该把邪火发到我身上才是。

“啊?你不会真的想要我跪下来求你吧?”冰儿借着那厨师的话继续发挥。

我看看她,又看看那厨师。

“好了好了,我跪下来求你看,总行了吧?”冰儿起身,离开座位,绕到桌边来,作势要向我下跪。

我赶紧握住她的手腕,苦笑着告饶:“我看,我看,我看行了吧?千万别说‘下跪’二字,折煞我了。”

冰儿的手腕很凉,她整个人似乎从内而外散发着寒气,这种“内寒”体质,十分少见。

“好,你看,我等着听你的意见。”她抽回手,坐回到座位上。

我打开塑料袋,抽出记事本,平摊在桌面上。

记事本的封面是由中、日双语写作,除了汉语的“梅花公馆手记”六个字,下面还有日语的相同意义文字。

我翻开木板,下面的内页已经泛黄,但纸质依旧坚韧硬挺,可知这种纸张在制造之时,加入了大量的棉麻材料,使得它五分像纸,五分像布。

内页第一张为目录,上面共有十二行字,也就是说,记事本里的全部内容分为十二章。

我细看那些字迹,前面的十一行文字都是毛笔小楷,可见记录着有着深厚的书法根基。最后一行,名为“终章”,换成了纤细的钢笔字体,跟前面完全两样。

“神相水镜大显其威”这八个字出现在目录的第九行,一扫之下,立刻刺痛了我的眼睛。

“原来,冰儿要我看的就是它——神相水镜?”我心头震愕,马上向后翻,一直找到了第九十页的位置。

那一页的最上面用工整的毛笔小楷写着——“九章,神相水镜大显其威。”

我迫不及待地阅读那一页上的内容,当然,内容也是中、日双语。

“大雪下了一天一夜,战车碾过,轱辘全都被雪埋上。每个班派出两人,不用携带枪械背包,全程跟随推车。随队的中国向导说,自他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雪。天地之间,全是沉甸甸下坠的雪片。联队长下令,今晚就渡河,直扑济南城。就是在听到那命令和军号之后,我看到了传说中的中国奇术师的镜子,那镜子至少有六米高、十米长,把浮桥南头全都堵住。镜子旁边站着一个人,用左手扶着镜子,右手提着一把红缨鬼头刀。那人并非多么高大健壮,但孤身一人立在桥头,迎风冒雪,面向北方,就像中国文化里的门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有士兵都愣住,大家竟然都忘了举枪射击。我不关注那一人一刀,只看着镜子。第六感告诉我,那就是神相水镜,据说是一面能够改变时间和空间的魔镜。中国奇术鬼神莫测,一切传说都是半真半假,所以我对它‘改变时刻’的能力半信半疑。不过,我并没有即可禀告联队长,作为一个随军参谋,我人微言轻,就算好心去报告,最多也就是换来一顿叱责。秋鹤联队长是个多疑而小气的人,容不下比自己聪明的人。”

这是那一页的全部内容,最下面两行被括号括住,里面的字体稍小,应该是对这一页的总结和注解——“我犯了一个错误,害死了秋鹤联队长和一百二十名天皇麾下的忠勇士兵,该死,真该死!”

我心头松了口气,从注解看,这队日寇被那扶镜提刀的人独力全歼,当是抗日战争史上的大捷,可喜可贺。

国人全面爆发抗战是从1937年著名的“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的,有具体资料记载的、单场战斗全歼日寇超过百名的并不太多,基本只要看过史料的人都能数得过来。

根据我的记忆,日寇由北平南下,直到渡过黄河占领济南,都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如果有一次全歼日寇一百二十人的激战,至少济南史料中应该明确记录才对。

这册子的执笔者应该是日本人,即他自己表明的身份,一个不受重用的随军参谋。按照封面上“梅花公馆”的题目可以猜到,他并没有在黄河之战中丧命,而是顺利地逃过一劫,跟随大部队进了济南,并且见证了日寇控制济南的八年罪恶。

我抬眼看看冰儿,她正直直地盯着我,大概是在揣摩我的心思。

“如何?够吸引你吧?”她得意地笑起来。

“这册子哪里来的?”我问。

冰儿长叹:“说来话长,过去的一年半多时间,我并没老老实实待在美国和欧洲,而是悄悄去了日本,通过各个渠道的朋友,找到了森源浩二的后代。哦对了,森源浩二就是这册子的主人,一个有正义感的医疗专家,在当时的身份为文职随军参谋。我费了很大力气,从他孙子手上买到册子,同时还有几张当年的黑白照片。按照常理,文字和照片就能证明当年发生在黄河岸边的怪事。可是,我读完册子后,感觉整件事不可思议到了极点,根本违背了人类的正常思维,怎么也解释不通。所以,我就把册子和照片带回国内来,一边旅行,一边参详。直到今天,我都无法通过这两样东西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正常的故事,所以就拿出来,权当是抛砖引玉,等你做出精彩解析。”

那随军参谋的名字并不重要,册子里的内容既然是出自他的真实记录,那么一定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笔所书,没有半点虚假。

“照片呢?”我问。

冰儿摇摇头:“你先别着急,看完这一页后,你是不是很有兴趣读完剩余的部分?也很有兴趣探求神相水镜的真相?另外你是不是并不排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交叉互见的叙述方式……”

对我而言,一切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二字。

我连连点头:“没错,我肯定同意,所见即所得,存在即合理。换句话说,我像你一样,相信这册子里的每一行字。”

其实,日寇入侵时,部队里有很多文化水平不低的人,能够用顺畅生动的文字记录部队所到之处发生的各种奇闻怪事,就像当今作家们写的旅行散文一样。

通过阅读这些,就能逐渐拼凑出当时国内大小城市被战火波及后的惨状。

冰儿打开背包,又取出一个塑料袋,倒出里面的照片。

照片共有六张,全都是五寸黑白照。

即使对比现代化的拍摄作品,那些黑白照片也并不逊色,构图严谨大方,明暗对比自然。由此可见,这位森源浩二具有一定的摄影水平,不是随手乱拍的。

这六张照片表现的是三件事,每两张为一组。

摞在最上面的照片拍的是大雪肆虐中的大河浮桥,其总长度按照图中的大部分参照物估量,大概在四十米左右。

日寇搭建浮桥过河时,肯定会选择河水流速平缓的位置,那样工兵队搭桥时就会容易一些。

浮桥是由舢板、木筏连接而成,上面铺着木板,十分简陋。

有份史料中说过,为了阻止日本人渡河,韩主席的队伍已经预先将黄河北岸的船只全部凿穿,然后在河滩上架起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这种被动的防御手段让人不禁想起北宋汴梁城失守的案例,当时宋军也是烧毁船只,企图借助黄河天堑阻挡金人战马铁蹄。没想到,一夜北风之后,黄河结冰,坚如磐石,金人根本不用任何船只,径直飞马渡河,直逼汴梁城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即使国民党在船只环节上做了预先防范,也没能挡住日寇的工兵队巧匠们。从照片上看,浮桥虽窄,但所有战车都能顺利渡河,国民党造船、焚船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引起了老百姓的极大民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