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奇术之王 > 第498章 十米之下,必有蹊跷(1)

奇术之王 第498章 十米之下,必有蹊跷(1)

作者:飞天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8:32 来源:笔趣阁

既然命运如此,那我只能斗胆前行,不惧未来的风风雨雨。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王老先生能够出现并点醒我,是上天对我的关照,即使没有他,我也要咬紧牙关走下去,因为自己肩头担负着那么多责任,实在抛舍不下。

“好了,话已至此,多说无用,我该走了。”王老先生说。

“你去哪里呢?”我问。

“人生百年,最终不过一捧黄土。灵魂栖息之地,殊途同归。”他回答。

“我送你。”我说。

王老先生洒脱地大笑:“好好,送就送,你低头看,西南方向,覆盖着白雪的那片山脉——”

我向西南看,巍然高耸、迤逦不绝的那道山脉正是“世界屋脊”。半山腰之上,覆盖着经年不化的白雪。

关大娘那样的走无常者送死者灵魂离去的时候,总是面向西南,所以老济南人都知道,无论人死在哪个方向,灵魂都会踏上西南大道。

“我送你去那里。”我说。

“你目送我就可以了,没有一个活人能够去哪里。路途千难万险不说,很多地方连飞鸟都无法越过。”王老先生说。

我不是走无常者,肯定不能送一个灵魂走,但我真的对王老先生的离去依依不舍。世间智者太少,愚者太多,少了他这样一个人,世界就少了一份清醒,多了一份污浊。

“再见了。”他说。

“再见。”我向着西南深深鞠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王老先生告别。

“这就是最好的结局,有了你,即使我远隔千山万水,也能放下心来。”他说。

我的心情十分复杂,因为我想到,若干年之后,我也会像王老先生一样,千山独行,无人相送。这是生命的必然,人力无法扭转。

王老先生的声音再没有出现过,我等了许久,只能怅然地睁开双眼。

王太太已经靠着书架昏睡了过去,她是一个弱女子,能辗转追到这里,已经是体力和智慧的极限,无法对她要求更多。

“醒了?”张全中问。

我点点头,轻轻活动手脚。

“怎么样?”他追问。

“我找不到婴儿,但却送别了王老先生,并在临别之前聆听了他的很多教诲。”我回答。

张全中紧盯着我的双眼,似乎在揣摩我这些话的真实程度。

“我不会对你撒谎的。”我说。

张全中长叹:“我知道你不会撒谎,是现在情况太复杂了,我们已经无法应付。刚刚我试过用地听术勘查这间石室,发现下面十几米之处似乎藏着机关,不仅仅有婴儿的啼哭声,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声音。”

“谁?另外一个人是谁?”我问。

“我听到的是梵文诵经的声音,所以我想,应该是三树。”他回答。

我心中一喜,如果三树还活着,我们这一边的力量就又加强了一些。

“还有别的发现吗?”我问。

“地听术只能听见声音,无法获得更多,我已经竭尽全力,却没有更多发现。”张全中回答。

“这已经很好了,我再试一试。”我说。

张全中走到石室的西南角,那个位置大概是在以石室中心为原点、南偏西四十五度的射线上。

“就是这里,就是这里……我虽然想不通其中的原因,但我明显地感觉到,十米之下,必有蹊跷。”他说。

我走到他身边,缓缓蹲下,双手按着地面。

如果我的天眼通、天耳通足够高明的话,就不只能听见声音,而且能看见影像。可惜,我的功力尚不太够。

张全中俯下身子,右耳贴在地上,闭上眼睛,凝神谛听。

足足过了一分钟,他眉尖一挑,低声提醒:“婴儿在哭,真的是在哭!”

我像他那样伏在地上,耳朵紧贴地面。

起初,婴儿的哭声十分微弱,仿佛隔着十几床厚实的棉被一样,大部分声波被棉被吸收,只剩断断续续的一小部分传入我的耳中。

我深吸了一口气,清空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全心全意想着那襁褓中的婴儿。这是王家未来的希望,王老先生离去之前,仍然惦记着婴儿,放心不下。只要有一线希望,我都要把他平安地带回去。

后来,我听见了梵语念经的声音。

那声音也十分微弱,但却是因为重伤之下气血不足,所以无法提气发声。我和三树对话不多,此刻极力辨析,也只能隐隐约约地听个大概,无法完全确定。

“一定有机关进去,一定有!”张全中说。

我又听了一阵,婴儿哭声、诵经声便渐渐远了。

如果这甬道和石室是上下两层的,那么只要把亭子升上去,让开通道出口,我就能从那黑暗的深井里下探到底,去往下一层,找到婴儿和三树,把他们带回这里来。

“孩子,孩子——”王太太在昏睡中大叫,随即惊醒,“你们在干什么?我的孩子呢?我的孩子呢?”

张全中皱眉,用力挥手:“稍安勿躁,我们正在想办法。”

王太太无法安静,跌跌撞撞地跑过来,扑通一声跪在我身边。

“不要紧张,我们正在找线索。”我向她解释。

“我刚刚做梦梦到孩子饿了,要吃奶……”她低声说。

“能吃能睡的孩子,将来一定健康,一定有福气。”我安慰她。

王太太惨笑起来:“是,你说的很对,他将来一定有福气,一定能光大王家,让我们王家后继有人。”

这种情况下,除了说好听的话哄自己,也真的没有什么办法了。

“张先生,我想通了。”我慢慢地站起身,顺手把王太太扶起来。

“想通了什么?怎么办?”张全中问。

我有种预感,现在站在我面前的张全中,跟传说中的“江北第一神算子”略有不同。虽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我的第六感是不会骗我的。

“张先生,你带着王太太出去,乘着亭子先回地面。等亭子离开,我就继续往下,看能不能找到第二层。我们约定一个时间,你再把亭子放下来,带我们回去。”我吩咐。

情况如此混乱,必须要有人勇于做出牺牲,才能解决问题。我并不知道亭子向下还有多深,如果下面是无底深渊的话,我很可能就一去无回了。

“这样——”张全中再次皱眉,先摇了摇头,又摆了摆手。

“这样做实在太危险了。”张全中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说。

“必须得这样吗?必须得为了其他人牺牲自己吗?”张全中皱着眉问。

我斩钉截铁地回答:“这时候,如果我们不能挺身而出,奇术师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作用?江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就是奇术师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张全中叹气:“好吧,我们试一试。”

王太太感激地说:“夏先生,我们全家人都会感恩你一辈子的,如果能救出孩子,你就是他的再生父母。”

张全中还想说什么,被我用眼神制止。王太太只是普通人,又处在精神萎靡的状态,没必要用任何语言去刺激他,

“现在,我们能确定的是,十几米之下一定有些蹊跷,你要向下面去,肯定危险重重,还是量力而行吧,对不对?”张全中问。

我笑着点头,不再回应。

奇术师所到之处哪里没有危险呢?如果世界上到处盛开和平之花,没有杂草荆棘,那样的话,奇术师这个职业就不存在了。正是因为有危险,这个世界上才诞生了那么多奇术师,铲平邪恶,消弭危险,让阳光重新洒满这个世界。

“走吧。”张全中对王太太说。

王太太点头:“好好,我们这就走,一切拜托夏先生了。”

我们离开石室,沿着甬道向外走。在每一个转角,我和张全中都停下来,俯身勘察地面情况。婴儿的哭声和诵经声都很微弱,时有时无,时断时续。

“我猜,诵经的人是三树,他也快死了。”张全中说。

这句话虽然很不好听,但这是实情。

“我们必须得抓紧才行。”我说。

张全中自言自语:“王老先生隐居此地数十年,他的才华全部都被埋没了,真是一个巨大的人才浪费,可惜呀可惜!”

我注视张全中的脸,想起“江北第一神算子”平生的精彩事迹,无论如何跟眼前这张脸对不上。既然张全中的身份有问题,那么静官小舞呢,是不是也有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做过的事甚至他们的爱情传奇也都是有问题的,我们之前一起经历过的事情即将全部被推翻。

这样一想,真让人疯狂。

“在想什么?”张全中问。

“我在想,王老先生布下这么一个局,难道只是为了让婴儿遭遇危险吗?深井、甬道、石室,到底是为什么人准备的?是你我吗?还是另外的某个人?”

张全中无法回答,怔怔地看着我。

“走到现在,你我大概都忘记了初心吧?”我又问。

“当然没忘。”张全中摇头。

“你的初心是什么?”我问。

张全中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回答:“我唯一的初心,就是跟小舞天长地久,永相厮守。”

他和静官小舞的爱情传奇曾经深深地感动了我,可是,如果那一切都是编造出来的,还有什么意义吗?

“夏兄弟,你到底想什么?到底想说什么?”张全中问。

“我只想好好地活着上去,让所有的人,该活的活,该死的死。张先生,等结束了这里的事,我们应该好好聊聊。”我回答。

张全中有些错愕,但随即掩饰:“没错,好好聊聊。”

我们走到甬道入口,张全中领着王太太继续向前,站在亭子顶上。

“两小时后,亭子会下来。”张全中说。

“两个小时足够了。”我回答。

张全中向身边的王太太看了几眼,忍不住开口:“夏兄弟,凡事量力而为,不要一意孤行。奇术师虽然有为国奉献的责任,但是,只有活人才能承担责任,如果你死在无底的黑暗里,谁都不会领你的情。天下大事那么多,我们得保住这条命,去为国家做更重要的事。”

他的这种说法,好像是白道官场中人的口吻。

“谢谢张先生的叮嘱,我心里有数。”我说。

王太太精疲力尽,无法开口争辩,但脸上挂着惨淡的笑容,眼睛里充满了乞求,让人不忍直视。

“二位放心,我会尽力的。”我说。

亭子开始上升,我探出头去向上看,很快那亭子就无影无踪了。

我攀着石壁向下,大概下降了十三米左右,便看到了一个透出亮光的洞口。果然,甬道分为两层,我和张全中进入上层的时候,亭子里的三树和婴儿就进入了下层。

很快,婴儿的哭声、诵经声清晰地传入我的耳朵。

我加快速度,进入那条甬道。

甬道顶上也嵌着夜明珠,其走向跟上层的一模一样。所以当我走到甬到尽头,便看到了一间同样的石室。三树靠着石室入口坐着,左手抱着婴儿,右手按在太阳穴上,垂着头,艰难地念经不止。

婴儿真的饿了,一边哭一边挣扎。

看这种情形,如果没有外援,他们两个都得死。

我跑过去,先把襁褓抱在手里,用手扣住三树的肩膀,低声问:“你还好吗?”

三树已经无力抬头,*了一声,用一串藏语经文回答了我的问题。

“我们很快就能上去,找最好的医生帮你疗伤,坚持住,一切都会没事的。”我说。

“这里是我……最后的归宿,就是这里,花开在枝头,你也在树梢,枝干迎风立,根须……土中绕,不要管我,我已经找到了……最好的地方……”三树断断续续地回答。

我不禁有些犹豫,普通人无法理解修行者的思维。试想一下,在土葬的年代,遗体埋得越深,给后代带来的福泽就越厚重。所以,古代大户人家讲究厚葬,如果没有这样一道深井,谁都不可能葬在这么深的地底。

“我们还是上去再说。”我说。

三树无法抬头,右手垂至地面,用食指在地上写着。

我看清了,他写的是一个“禁”字。

“我在这里,一动都不能动,用这道符封印一切。”他说。

我们所处的地方是石室的入口,如果有了这道禁止符,那么石室里的一切都会被封住,灵气和力量都不会外泄,永远保持,如同真空。

这间石室里没有书架,更没有古籍,四壁上画着各种彩色图画。

我定睛看了十几秒钟,明白那些图画都是画在墙上的唐卡。唐卡出现之地,一定跟藏传佛教有关系,三树来自甘丹寺,对唐卡是再熟悉不过了。这样的话,似乎王老先生真的为三树准备好了归宿。

“你确信是这里?不离开?”我问。

“我当然确信,深信不疑,甚至能够确定,我一生下来,就是为了走到这一步。你带婴儿走,什么都不要管。”三树说。

“可是,从人道主义上说,我必须带你走,不能把你一个人丢在下面。”我说。

“何为人道主义,何为天道主义?在我们藏传佛教修行者来说,生和死,不过是两间屋子,走到这间,走到那间,没有任何区别。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忽略生死的门槛,想生就生,想死就死,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我是一个愚笨的修行者,为了走到这里,已经错失了很多一飞冲天的良机。好啦,不要劝我了,再劝下去,也许我们就反目成仇了。”三树说。

“你先抬起头来。”我吩咐。

三树用力将后背抵住墙,双手撑着地,艰难地抬头,面向着我。

他的眼中突然出现了奇怪的光芒,眼珠连连转动,上下打量我,仿佛看见了一个陌生人一样。

“不认识我了?”我问。

三树来不及回答,一手撑墙,一手撑地,从坐姿变成了跪姿,向着我深深地拜下来。

我微微一惊,低声问:“大师,你在做什么?”

三树一连磕了十几个头,额头碰地,咚咚有声。

我单手搀扶他,他却纹丝不动,仿佛已经粘在地上。

“大师,起来说话。”我大声说。

三树诚惶诚恐地抬头,以一种无比虔诚的语调轻轻回答:“世尊,我身份低微,不敢跟您平起平坐。”

我在自己脸上抹了一把,知道事情有异,但仓促间并不理解三树为什么要这样说。

“世尊,这里环境太差,连个座位都没有,真是惭愧。”三树说。

我看着他,不敢贸然开口,以免惊吓到他。

“世尊,自从坠入黑暗,我已经诵经五百次,期待您来拯救。您果然来了,这是信众的荣耀,感谢师尊。”三树说。

我知道,如果不是他发生了幻听幻视,那就肯定是我的外表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不会忙着否定一些事,也不用径直承认,还是等三树继续说下去,把他的心里话都说完。

“世尊,时至今日,我有一事不解。菩提树下斗经之时,同门弟子问我,灵魂与**哪个更重要?行善与作恶哪个更重要?艰难活着和死后永生哪个更重要?维护师门和惩恶扬善哪个更重要?当时,我做了最浅显的回答,所选的答案,是连三岁孩童都知道的。实际上,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思索,问题简单,但是答案不简单。我想通了这些问题,我就死而无憾了。世尊,请为我解答?”

斗经是藏传佛教修行的一个重要环节,的确如三树所说,这些问题,表面看来十分简单,但是细细思索,其答案越是复杂。就拿最后一个来说,维护师门是保全师门的利益,可是,在维护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清恶与善,假如维护师门的行动是恶,那么这种维护还有意义吗?所以,维护师门和惩恶扬善很多时候是有冲突的,作为修行者,三树当局者迷。

“善恶在你心里,维护或者诋毁,也在你心里,跟着你的心灵指引去做。这是自我的最高境界,也是最正确方法。修行也是人生,并非脱离了人类世界的空中楼阁,用凡人的心理去思考,用智者的手段去提升,这才是你要做的。有些问题,是湍流中的柱子,硬撞上去,必定船毁人亡。这种时候,你就得灵活变通。”我回答。

三树的状态异常虚弱,看起来应该支撑不了太久了,但是,他的眼中始终燃烧着火苗,并未向命运屈服。

襁褓中的婴儿,不再哭泣,也不再打扰我和三树的谈话。

“世尊,如果我此刻死去,是不是可以回到最初?”三树问。

“未知生,焉知死。”我说。

生命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无论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都没有将其研究透彻。恰恰相反,随着科技进步,人类社会发展增速,对于生命的结构研究越来越细致。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生命被无限细分,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迷宫,无论是神经元还是dna,都让所有生物科学家们沉迷其中,每一次细微的发现,都让他们欣喜若狂。渐渐的,生物学家也迷失了,研究方向混乱,找不到初心。

三树希望转世投胎,获得一个崭新的自己,这并不容易,

“世尊,我在甘丹寺第三次闭关修行时,已经看到了今日外面那口深井,通向地核深处,人跳下去,直达岩浆火海,最终灰飞烟灭。普通的修行者无法达到虹化的境界,那么这种离开世界的方式是否也等同于虹化?”三树问。

在所有的藏传佛教典籍记载中,虹化是最美好的离世方式,没有第二种死亡模式可以相比。可是,藏传佛教僧众超过数百万人,能够达到虹化的不足万分之一,而且这种变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并非人人都有这种荣幸。像三树所说,跳下深井,在岩浆中灰飞烟灭,这是毁灭,不是虹化。他自己的修行已经走火入魔,完全进入岔道。

“还是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回去藏地认真修行。”我说。

“我已经到了这里,到了自己梦到的地方,等于是到了生命的尽头,不会在回转了。世尊,现在只想请您给我一个肯定的答复,此时此刻,我能获得什么?”三树锲而不舍地问,

我摇摇头:“或许一无所得,或许什么都不会发生。你是卓有成就的修行者,不是新手,对于这种结果,该早有预料,既然如此何必强求?三树,结束这里的事,我们带着婴儿上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