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奇术之王 > 第492章 甘丹寺三树大师(3)

奇术之王 第492章 甘丹寺三树大师(3)

作者:飞天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8:32 来源:笔趣阁

竹林乱响声渐渐低了,另一个声音悠悠响起:“你终于来了,去除表象,独尊真相。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当所有伪饰被剥离,我们就能得到简单真实的东西,无欲无求,无我无天。唯有无求,才能达成心愿;唯有眼中无天,才能心中有天。心中有天,胸中无求,故能做到天心通、天眼通、天耳通。”

我没有请教对方的名号,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出声,只是给我某些深刻的启迪,以助力我的人生成长。既然如此,他是谁已经不重要。

“天生万物,各有不同,其智慧等级一目了然。龙生九子,亦各有不同,有的能腾蛟在天,有的只能深潜于渊。为何有这种情况?这是大自然的最根本规律,和而不同,类而不同。反观于人,中原有十数亿人,皆有头脸、躯体、四肢、手足,亦都有五脏六腑,都能喘气呼吸。其根本区别在于头脑、心智、灵性、感触,有这四点不同,有的人就能封相拜将,有的人能登基坐殿,有的人却在贫困泥沼中苦苦挣扎。要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要看你的命相,其次看你的天赋,最后看你的愿景。三者合一,就能一飞冲天。成功之后,还要再看你的福报,能不能承担得住这种无上的荣耀。欲戴王冠,先承其重。担不起的,就被王冠压死,从前努力得来的一切,瞬间云消雨散。”那声音*肃穆地响着。

在我感觉中,这声音似乎是来自王镇武老先生,又似乎来自另外的一个人。或者,那本是上天神谕,通过人的声音传达给我,让我更容易理解接受。

水声淙淙,忽高忽低,给那声音添加了一种灵性十足、荡气回肠的背景乐。

我闭上眼,把声音、水声、竹林风声全都容纳于耳中。

刹那间,我的思想跟着这些声音闪回到了趵突泉公园的李清照纪念馆。此瀑布声即是纪念馆庭院假山上的瀑布声,此竹林风声即是馆中曲径回廊右侧的竹林发出的。

我甚至能听到旅游团进来又走、走了又来的杂沓脚步声,更进一步,我又听到了导游们正举着无线麦克向游客介绍易安居士的坎坷一生……各种人声、天籁混合在一起,渐渐飘向天空,与晴空之上的白云苍狗混合在一起。

“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命给世界留下的痕迹,世间女词人、女文学家多如牛毛,真能在历史上留名、留馆的,有几个人能与李清照比肩?同理,世间奇术师也是多如银河繁星,真正像徐茂公、袁天罡、李淳风、刘伯温那样左右历史的,又有几人?至于今日,江湖乱流浩浩荡荡,等到风平浪静之时,还有多少人能傲立潮头之上,俯瞰江湖兴替?”因为这些声音的存在,我联想到很多。

天下的水是共通的,而水声与水声只有大小、高低、疏密上的区别,其本质都是流水发声,毫无不同。

我听到此刻竹林中的水声,与东海水声、太平洋浪声、大西洋涛声亦没有区别。

“听一曲而晓古今杂乐,即为天耳通。通,指其中道理,而非表象。”那声音说。

“我想听到更遥远的声音。”我说。

“想听就听,何需口述?”那声音反问。

“我做不到,我听不见。”我低声回答。

我真正想听的是唐晚的声音,不但听,而且要能跟她通话,知道她此刻身陷何处,怎样才能救她出来。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心念思想呢?又是多快?”那声音问。

我知道对方要表达什么,那些理论已经明明白白地印刷在书里,供任何人阅读,但却解决不了我现在的难题。

“张开双掌,不必睁眼,用你的心去看。”那声音吩咐。

我默默地把双掌举起,竖放在自己眼前半尺之处。

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手掌、五指、掌纹,所以即使不睁眼,我也能想到自己掌心的纹路模样。

“去看。”那声音再次吩咐。

我低声回答:“我已经看到。”

“不,你没有看到,你以为看到,实际却是‘想’到。现在,不要空想,要用眼睛‘内视’,停止一切想法,只用你的眼睛去‘看’。”那声音说。

我按照他说的,停止脑部、心里的思考动作,让身体的一切机能运转都停下来,做到相对而言的“心静”。

心静了,我就觉得浑身有一股淡淡的凉意环绕,仿佛是站在冬夜的路灯之下,身上有光,但却毫无暖意。

那声音归于静默,四周只剩大自然的天籁之声。

我闭着眼睛,什么都看不到,眼前、心里一片黑暗。

猛然间,一点微光亮起来,大概就在我正前方半尺之处,比夏夜里的萤火虫尾部发出的光更弱,几乎不可见。

渐渐的,微光增强,变成了烛火。烛火再增强,变成了灯光,能够照亮五步见方的面积。

我仍然闭着眼,但这次却真正看见了自己的双掌。

当我依次屈伸十指时,此刻就能“看”到十指的动作。那种情形,就像一个射手把手指放在瞄准镜的前端一样,视野虽然狭窄,但将焦距调到尽头后,就能清晰看到手指上的细纹。

“去看你想看的东西吧!”那声音说。

我在他的启发下能够成功领悟“内视”,但他的语调中却毫无欣喜之意。

“唐晚?”我稍稍转动身体,唐晚就出现在视野里。

她身边的一切景物都令我感到熟悉,包括那辆轮椅。离开镜室前,她是坐在轮椅上的,不管是真病还是装病,那轮椅始终伴随着她。现在,她已经离开轮椅,正站在一排高及屋顶的白色书架前。

我没有开口叫她,只是静静地看着。

分开那么久,见过那么多女孩子,但唐晚一出现,我的全部感情就活起来了。她才是我生命中的唯一,没有任何人能取代。

她在翻阅一本厚书,全神贯注地翻阅,根本意识不到我在看她。

“她还活着,真好。”我情不自禁地连连叹气,但这是因喜悦而叹气,与哀伤、愁闷无关。

我试图看清她四周的环境,但除了书架和她本人,四周一切仍是黑暗,无论我怎样转动身体都没有效果。

“这已经是天眼通的极限,你要看的东西不是在深海,就是在深土,需要突破极厚重的物理壁障。久看伤神,停下来吧,我们以后还有的是机会。”那声音说。

我舍不得“闭眼”,真希望就这样看着唐晚一辈子。可是,理智告诉我,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与其在这里看,不如抓紧时间想办法,尽快找到救出唐晚的生路。

就在我“闭眼、睁眼”的心灵转换之间,我又意识到一点,唐晚所处之地,是土、水交融的边缘。

我无法准确描述那种感觉,大概来说,结束“内视、内省”时,我看到的景物迅速后退,唐晚和书架瞬间变得只有半寸高。也就在那时候,她所处的空间在我眼前一掠而过,然后我就睁开眼,眼中所见,仍旧是竹林、瀑布;耳中所听,仍旧是水声、风声。

“我看到的是什么?”我喃喃自问。

“是什么?”那声音也问。

我找不到声音的来处,那声音似乎是从每一棵竹子上发出又汇集起来的,东西南北,到处都是他。

“你一定也看到了,她是在一个巨大的海底倒立金字塔里,金字塔倒立在悬崖上,左侧是高不见顶的土,右侧是深不见底的海。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吗?如果镜室真的陷落在那里,即使盘古巨人再世,也不一定能扭转乾坤。”我被自己的描述打败了,因为那金字塔所处的位置实在太危险,只要一阵风、一重浪出现,它就会倾斜翻滚,落入深海。

金字塔本来是古代埃及人发明的最稳固的建筑物,重心平均分布于四边四角,每上升一层,边距等比减少,将上层重量稳稳地平均分散在下层。如果不是风沙侵蚀、人力破坏,那些屹立在开罗沙漠中的巨大建筑物将亿万年不倒,成为人类留在地球上的最坚固标志。

最坚固的另一端就是“最脆弱”,将最坚固的金字塔翻转,塔基向上,塔尖向下,那么它就变成了地球上最不坚固的建筑物。

我同时想到,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正符合我用“天眼通”看到的情形。

那海沟出现于大陆架边缘,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地球最深之处,而日本科学家更是从1965年起就发出了绝望的预测,日本最终将随着大陆架边缘的崩坏而滑入马里亚纳海沟,重蹈亚特兰蒂斯大陆的悲剧。

“如果镜室在那里……如果镜室在那里……”我连说两遍,无法继续措辞。

如果镜室在那里,单凭人力,不可能解脱。唐晚必死,镜室中困住的人必死,而镜室也将成为人类工业史的一个不解之谜。

我还看到,镜室右侧那深海之中,几万影子纷乱游动着,如春天的蝌蚪。那当然不是蝌蚪,而是东海中无处不在的鲛人。

“好了,好了,暂时停下来吧。要知道,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通过人力破解的,‘人定胜天’只是一句空话。古往今来,那些敢于逆天而行者,尸骸暴于荒野,被野狗往来啃咬,那就是天意的昭显。你停下来,听我说,气血归于五脏六腑之中,静下心来听我说。”那声音吩咐。

我从青条石上起身,绕着石磨逆时针踱步,一直踱到第十五圈上,翻滚的气血才归于平静。

哗啦哗啦数声,三树蹚着溪水逆流而上,出现在瀑布之下。

他手中仍然举着藏香,淡灰色的烟雾笼罩着他的全身,远远望去,如同一个巨大的移动马蜂窝。

“我找到了解决之道,你快下来,我讲给你听。”他仰面吆喝。

看得出,他一路走来非常辛苦,脸上疲态毕露。

我从竹林传声中获得启迪,似乎更能解决眼下的困局,比三树带给我的更为直接。

“你还等什么?下来啊?”三树连声催促。

陡的,他向四周巡视,似乎听到了什么。

“在这里,就是最好的沟通交流之地,你还想去哪里呢?你修行了半生,难道不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佛国’的道理?你越是加速狂奔,就距离真理越来越远。停下来,就像他一样,停下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不妄动,也不妄思,反复内省,从你的内心深处寻求答案……”那声音又响起来。

“时机如白驹过隙,越耽于等待,越再三错过。我试过,停下来思考之时,日月星辰早就天旋地转,根本不是我停下来之前的方位。每次停下,从前所做的工作,都变成了刻舟求剑。所以,我不能停下,必须奔跑,以勤补拙,才能赶上别人的成就。”三树回答。

我立刻意识到,他的回答很有问题。

如果他总是想“赶上别人”,那么一辈子都盯着别人的优点去努力追赶,以己之短,较人之长,永远都不会轻松快乐。

真正的修行者是自信、自足、自尊的一类人,每一轮闭关,都让自己从身体到精神变得更强大,这才是修行的意义。

“你错了,连他都知道你错了。来来来,让他告诉你,你为什么错了!”那声音大笑。

三树愣怔,不明所以。

“为什么要跟别人一样?每个人智商不同,所以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爱因斯坦或者毕加索。世上有一万个修行者,就有一万个成功奇术师。我们追求的是人人成功,而不是人人相同。大师,勤能补拙的理论只是适用于简单脑力劳动,一旦上升到奇术师的领域,则保守心灵、加强天赋才是最重要的。你刚刚说的解决之道是什么?难道也是效法别人的手段吗?”那声音既然已经点了我的名,我也只能尽量向三树解释。

身为密宗高僧,他的智商一定能超越爱因斯坦,只不过,接下来他应该改变人生方式和节奏,而不是做一辈子行脚僧。

三树摇头:“你说的我都懂,但我依然觉得,天生我材,必有奇用。五十岁之前,我要踏遍九州,然后回藏地去闭关修行。”

看起来,他是个很固执的人,很难被别人说服。

“你到底要什么?”竹林里那声音一声断喝。

“我要虹化飞天,让自己的灵魂思想融入众神。”三树回答。

虹化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死亡方式,死者临终化一道长虹而去,身体炼化为舍利子,不跟俗人有任何瓜葛。

“你活着,唯一的目的就是虹化升天吗?对这个世界的责任和义务呢?你所在的寺庙培养你成为今日模样,就是为了等待你虹化,然后为世界留下一个子虚乌有的传奇?三树大师,如果每一位藏传佛教高僧都是你这种想法,不问世事,只求自我的超脱,那密宗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密宗诸僧与世界上那些极度自私的大富豪又有什么区别?”我连声问。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才是奇术领域长盛不衰的真相。

如果反过来,能力越大,越是聚集财富和势力,妄图成为古今第一人,那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那种霸主独夫有何区别?

天以万物予人,人无一物敬天。长此以往,天还会降甘霖、洒阳光吗?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还会风调雨顺、波平浪静吗?

我从前对藏密所知甚少,但很明显感觉到三树已经钻进了牛角尖,为修行而修行,为虹化而虹化,完全背离了奇术师的光明大道。

“我对这世界……已经尽到了最大的责任,活到现在,每一天都在为世界奔走。”三树分辩。

“奔走的结果呢?”我问。

“奔走是不需要结果的,过程就是一切。”三树的额头再次冒汗。

我知道,当他从牛角尖里跳出来反观自身,就会意识到思想上的巨大谬误。作为一名智者,无需别人指明,他就应该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现在流汗,是因为他豁然猛醒,为自己过去的欲念感到羞愧。

“不要说了。”我说。

“不要说了,呵呵呵呵……”竹林中的声音跟着说。

“不要说了,不要说了——”三树撕心裂肺地大叫,身子一晃,跌倒在溪水里。

溪水不深,只浸过他身体的一半,仿佛要将他“冰镇”一般。

我久居曲水亭街,自小就懂得用这种姿势让自己狂热的头脑迅速冷静下来,以达到持续思考的目的。

三树跟青魔手、陛下等人不同,他是藏密中人,自小接受修行成佛的教育,心里有着绝对的善恶界限。即使钢刀加颈,也不会踏过善与恶的分界线。

所以,我相信他最终思考的结果一定是好的、善的、对世界有益的。

藏密从吐蕃王松赞干布以下数千年永盛不衰,与其真诚、善良、仁慈、爱人的主旨是分不开的。唯有建立在那种思想基础之上,才会受到藏民的拥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