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伏藏师 > 第四百二十六章 13世喇嘛

伏藏师 第四百二十六章 13世喇嘛

作者:飞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7:16 来源:笔趣阁

“正是。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黑人停止动作,使用英语回答。

“请详细说明。”林轩说。

黑人回答:“我来自埃及,家族上溯三代都是埃及法老王木乃伊石棺的守护者,对于生命存亡、转世复活的事情有着特殊的见解。一直到今天,我们这个家族的鹰蛇权杖徽章符号都能从以前的金字塔壁刻中找到。现在,天鹏王要我告诉你的,就是一个转生复活、前世印记的故事。”

“洗耳恭听。”林轩回答。既然黑人要说的话是天鹏王指使的,必定是极度重要。

林轩熟读藏地的文史类作品,所以对“转生复活”并不陌生。果然,当黑人接下来讲到西藏第13世喇嘛的时候,林轩对那段历史同样耳熟能详。

那个故事的具体经过是这样的——

八世喇嘛亲政时,已经岁了,他执政的时间仅比13世喇嘛要短一些,这是后来的几位喇嘛不能相比的。11世喇嘛仅仅活了18 岁就在执政的当年暴亡了,而12世喇嘛成烈嘉措在亲政后的第二年也在布达拉宫夭亡。

喇嘛是统治藏地的领袖,一般情况下,当执政的喇嘛圆寂后,藏地人民一时就失去了领袖,在这种群龙无首的特殊背景下,中央政权都要选派在西藏有很大影响的高僧担任摄政王,暂时统领大权。摄政王一方面要代行喇嘛的权力,另一方面又要负责寻访喇嘛灵童等事宜,只有当下世喇嘛在18岁亲政时,他们才会退出政治舞台。如果中途不出意外另换摄政王的话,他们少则几年、多则十多年一直身居这一显赫位置。史料记载,七世喇嘛圆寂后,政教事务一时无人主持,乾隆皇帝就命令第穆诺门汗为摄政王,在新灵童未找寻到之前及灵童坐床后尚未到法定的执政年龄18岁以前,暂时代理喇嘛的职权,这就是西藏摄政王制度的起源。

由于摄政王具有这么多的特权,所以有一些摄政王从内心来说是不愿把大权交还给喇嘛的。因此,一些摄政王总是要千方百计地阻止喇嘛亲政或者是在其亲政后暗中加害,而9至12世喇嘛的夭折在一些历史学家看来就是如此。13世喇嘛的近侍们也很请楚,他们必须预防灵童身边存在着的种种威胁,尤其是在喇嘛到了18岁快要接管全部大权的时候。他们必须严防任何意外。按照传统,每一世喇嘛在亲政前都必须去朝拜拉萨东南的圣湖拉姆拉错,他将在那里看到他未来的祸福和临终时的情景。他还必须参见该湖的女神兼西藏护法神帕登拉姆,与女神面对面地讲话。

从圣湖返回拉萨途中,摄政王会给年轻的喇嘛吃一粒神丸,以使他恢复精力,容光焕发。关于前面四位喇嘛,很多西藏人认为他们之所以丧命,是因为缺乏经验,不知如何说话而触怒了女神,而另一些聪明人则认为“神丸有毒”是主要原因。

这种杀人于无形的机会很少被别有用心者错过,但13世喇嘛的圣湖之行却非常顺利,毫无生病迹象。

在历史上,13世喇嘛是个极聪明的人物,他被确认为接班人之后,低调而谦虚,从不在公开场合发表不合时宜的讲话。

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权力中心结构都是非常复杂的,各种势力相互倾轧,已经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权位、权柄只能掌握在最聪明的人手里,无论谁坐上那个宝座,余生所有的日子都会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有几次林轩故意轻轻咳嗽,希望黑人在最短时间内高效地讲出故事核心,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平铺直叙整个过程。可惜的是,黑人并不理会他的暗示,而是大声地背诵,不容他插嘴。

旁边的激战仍在继续,但老僧却再也没有祭出他的“大般若龙象功”。

“嗯,老兄,我希望能听到一些跟目前的形势有密切关联的东西,而不是单纯地听故事,你明白吗?”林轩终于忍无可忍了。

“我讲的,正是最重要的事。”黑人说。

林轩摇头:“我看不出13世喇嘛的故事与现在我们的处境有什么关联。”

黑人咧嘴一笑,露出满口整整齐齐的白牙:“你怎么会这样想?古人与今人的思想沟通是最重要的,一切深刻的含义都埋藏在看似无聊乏味的史实下面。不去仔细品味每一个细节,焉能了解大海沉舟的秘密?”

林轩苦笑:“我当然知道这个道理,但那边的战事很快就要有结果了。我不希望看到任何不愉快的事发生,必须想办法阻止惨剧。你的故事讲得很好,能否等大局已定的时候再来听?”

从他此刻的立场出发,拯救老僧、打退九十九支修行者是正义的,一旦老僧被杀,就代表着正义之师被全歼,是一件最遗憾的事。

“你活一百年,就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重要的,因为时间就像埃及大沙漠里金黄色的沙海,最终埋葬一切,尸骨无存。你活五百年,就知道沙漠与大海并没有区别,这个星球上所有你认为固定不变的事,其实是反复变化的。那些事都自有其内部运行规律,人类插不插手都无法改变其结局。”黑人说。

林轩凝视着对方焦黑的一张脸,心中一动,忽然醒悟:“阁下是有前世记忆的人?”

普通人连100岁都活不到,勉强到了80岁左右,已经耳聋眼花,功能退化,成了儿女的负累,而眼前的黑人自然而然地说出“你活一百年”这样的话,可见他把100年看作是一个极短的时间单位。除了“转生、复活、转生、复活”这种无限循环下活着的人,谁能如此看淡时间?看透生死?看穿灵魂?

黑人又是一笑:“没错。”

“你的前世是——”林轩追问。

黑人沉默了几秒钟,突然低声说:“所谓山盟海誓,只是年少无知。现在看透了没用,我们已经回不到从前了。”

林轩脑子里高速运转,他觉得黑人话里有话,但急切之间却破解不开其中的隐义。

黑人顿了顿,继续背诵13世喇嘛的故事——

在13世喇嘛坐床后的第 8 年,摄政王通善济隆呼图克图逝世。按照惯例,驻藏大臣色楞额查看了摄政王的遗体,然后封存了他的印章,又照旧例来到布达拉宫吊唁。摄政王逝世后,噶厦的四位噶伦召集三大寺、上下密宗学院的代表以及其他重要的僧俗官员商讨摄政王的继任人选,一致推选第穆呼图克图继任摄政王。会后,四大噶伦等向驻藏大臣和喇嘛作了汇报,并请求驻藏大臣向清朝皇帝转奏,最终,光绪帝批准了奏折。

第穆呼图克图来自拉萨著名的四大林(功德林寺、丹吉林寺、策默门林寺、罗色林寺)之一的丹吉林寺,宗教职务是堪布。四大林并不大,但却神圣不可侵犯,因为它们的堪布都是有名的活佛。按照传统,在喇嘛未成年期间,通常是从这些寺院的堪布中选出一名担任摄政王,因此这些寺庙具有极高的地位,连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也未被赋予过这样的殊荣。按照旧例,13世喇嘛岁时就应该亲政接管政务,光绪帝也曾下令要他亲政,但13世喇嘛考虑到自己年龄还小,同时正在学经,恐怕亲政以后政教两误,就只把历代喇嘛的三颗印玺接了过来。

入藏三年,林轩曾五次去过功德林寺、丹吉林寺,三次去过策默门林寺、罗色林寺,那里的壁画和诵经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大批蜂拥而来、呼啸而去的游客不同,他总是在日出或是日落的时候进寺,在太阳的光影变幻之中体会四大林的殿宇深处蕴含的神秘玄机。

很多次,他感觉自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窗户前,与藏地那些古代高僧的智慧只隔着一层窗纸的距离,只要找到最恰当的那一点,轻轻一戳,就能贯通古今、融汇汉藏的至高境界。可惜的是,要想捅破这层窗户纸真的很难,何况他又只是一个人默默探索,从没有遇见能够点化他的高僧。

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他甚至有一次在功德林寺三昼夜打坐而突然晕厥过去。因为有那次不愉快的经历,他暂时停止了对四大林的探索。

现在,黑人提及13世喇嘛的往事,令他再次想到了深入探究四大林的日子。

不知为什么,当他凝视着黑人的眼睛时,心里竟然出现了一种“此人曾经见过”的奇怪错觉。

他跟黑人当然是第一次见面,因为之前双方根本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那些往事,历历在目,不是吗?”黑人忽然换了一种语言。

林轩一愣,因为那是一种在广东、香港交界处的人们常说的变异粤语,以粤语为底,其中又夹杂着潮州话、闽南语的发音,相当晦涩,外地人根本听都听不懂。

“你竟然会说这种方言?”林轩反问。

“不止是这一种方言,我还会说很多种。中国大陆各地方言、日语、朝鲜语、马来语……我都会说。”黑人脸上的肌肉抽搐了几下,表情变得异常痛苦。

“怎么可能?你竟然同时学会了这么多种语言?”林轩追问。

黑人想了想,说了一句更加高深莫测的话:“这些语言都不是学来的,而是天生如此。”

普通人听来,当然会将这句话理解为“语言天才”,但林轩脑中却像翻江倒海一样——“一个人天生就应该会说、会写某种语言,也就是他的母语,是一切生活、工作的基础,也是他一生绝对不会忘记的基本技能之一。如果一个拥有很多前世的人,而每一次前世又不在同一个地方,则他必定会有无数母语,熟练掌握,永记不忘。黑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他是一个拥有很多不同国家前世的人。那么说,他的其中一个前世是在粤、港交界处生活的,真是诡异之极……”

“语言不重要,你听我说——那些往事,历历在目,不是吗?”黑人提高了声音。

林轩敏锐地意识到,那是一句暗号。但是,他并不知道接下来自己应该说什么。

接着,黑人用几十种不同国家的语言重复“那些往事、历历在目”这句话,除了常用的中文、英语、法文、日语、德语、俄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之外,他甚至还使用了非洲大陆上的几十种民族语言,前前后后加起来至少换了四十多种。

直到最后,林轩都无法领悟那句暗号。

“你听不懂?”黑人又改用英语说话。

林轩摇头:抱歉,我领悟不到那个暗号的意义。

黑人舔了舔嘴唇,嘶声说:“我其实可以一直说下去,全球语言门类大概有4000至8000种。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数字,为5561种。但是,这只是人类现有的、现用的语言,在这之外,已经有很多种语言文字在世界上消失了。比如著名的哥特人和玛雅人的语言文字,以及赫梯语、卢维亚语、达尔马提亚语、苏默语等等。以中国的语言文字为例,各民族的57种文字中,17种已经消亡,它们是突厥文、回纥文、察合台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粟特文、巴思巴文、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东巴图画文字、沙巴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书、吐火罗文。中国各民族的80种语言中,至少12种已经消亡,它们是和阗语、粟特语、吐火罗语、哥巴语、西夏语、东巴语、契丹语、女真语、于阗语、巴思巴语、察合台语、鄂尔浑-叶尼塞语……”

当黑人熟练地背诵这些专业性知识的时候,林轩深感佩服,自叹弗如。

“消亡的难以复生,现存的却又如何?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陆各民族现有语言60多种,文字40种,大多数处在消亡的前夜,使用这些语言的人越来越少,门巴语只有6000人,京语5000人,保安语5000人,鄂伦春语4000人,赫哲语1000人。这些数据是80年代公布的,而今还有多少人在讲这些语言?在故宫,高悬的金匾上都写着满文,但除了少数专家已经没人认识它们。这个盛极一时的皇族,已经全部使用汉语。《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只有爱珲和富裕两县还有少数农村的满族老人会说满语’。那么庞大的帝国,为中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康乾盛世’也都灰飞烟灭,岂不可惜……”黑人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竟然如此广博,令林轩无言以对。

他根本想不通眼前的黑人怎么会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如此熟悉,简直是如数家珍一般。

在林轩头脑中陡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这些话,似乎之前在某个时候亲耳听过?”

可以肯定的是,他从小到大并未见过此人,特别是有明晰记忆以来,他从未跟一位黑人如此接近过。

13世喇嘛的故事已经载入史册,任何一个记忆力较强的人都能在熟读之后复述出来。只不过,让林轩感到惊诧的是,黑人说话的口吻、措辞都是他极其熟悉的。

“这些话的核心在哪里?对方究竟为什么要复述这样的故事?”林轩在心底一遍遍地问自己。

“那么,还要继续听故事吗?”黑人幽幽地问,随即不管林轩什么反应,立即继续背诵——

1895 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3世喇嘛受比丘戒后,藏地正处在动荡时代,各大政治经济集团都急切地希望13世喇嘛亲政。于是,三大寺和噶厦的僧俗官员们借口“神意”逼迫摄政王第穆呼图克图辞职。摄政王尽管很不情愿,还是向13世喇嘛提出了辞呈。喇嘛将辞呈提交给三大寺和全体僧俗官员会议讨论,结果与会者一致认为——至尊喇嘛现已精通浩如烟海的显密二宗教义,习修完毕全部经文,按例,时到十八寿年应开始亲政,现寿年已超过双十,政教的明鉴力等各方面均已具备他人所无法比拟的能力,已获得所有僧俗众生的共同赞颂,故应祈请至尊喇嘛执掌大业。

13世喇嘛回复说:西藏涉外条约的事宜关系重大,至今尚未了解。政务繁重,我辨析智能低微,如掌管政教事务,尚难知晓对众生是否有益?故不宜亲政,如定要亲政,需询问乃穷护法神。

结果,乃穷护法神问卜的结果是:执掌政教宏业时机已成熟。

1895年8月,光绪皇帝就喇嘛亲政一事下谕:尔已成年,深谙显密二宗诸法,为利乐之大根。尔深明释迦牟尼佛主所创教义,对一切众生一视同仁;为社稷平安,对恶者治罪。注定尔将为西天众生谋利乐,朕特遣人员与尔授权为赞化政主之主,并与尔丰厚赏赐。愿尔留心经卷,为佛教兴隆和众生造福。

蓦地,林轩心头射入了一道电光,瞬间撕裂了所有的困惑——“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这些话……这些话正是我说过的!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从前说过的话,又在这一刻由黑人口中转述出来!”

这种刹那间的顿悟毫无预兆而来,犹如枝状闪电刺破厚重的积雨云一般,横空出世,照亮天地。而且,此刻顿悟到的结果匪夷所思之极,让他陷入了无法抑制的心灵震撼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