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伏藏师 > 第二百五十五章 人造黑洞

伏藏师 第二百五十五章 人造黑洞

作者:飞天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7:16 来源:笔趣阁

“对不起,我可能无法肩负起您的重托。UU小说 uu234更新最快”林轩低声推辞,“我还有太多尘缘未了,无法像您那样,化身为灯,照亮天下苍生。”

的确,西方诸佛之中没有哪一位像燃灯古佛那样,一出生就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未开始修行前,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从轮回更替中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先知先觉。

“唉……”那声音悠悠长叹,“当年,著名的大梵天(原为婆罗门教的创世神)、帝释天(众神的领袖,原为雷雨神兼战神)、多闻天、持国天、增长天、广目天、大自在天、吉祥天等等共三十三重天聚首于西方之宫,共论佛经中的至高境界,或激辩,或斗经,或旁征博引,或反复诘问,始终没有悟透‘神之将死’是一个什么样的时刻,如今,我就要体会到了。死亡,就像灯灭,一口气吹过去,它应声而没。就像现在,一阵风吹过来,我的灯灭了,本体也就消失了。于是,那么多云彩之上,就多了一片空云。”

林轩听到“云彩”,猛地一惊,但他还来不及问,便感到眼前一阵金星乱冒,像是什么人开启了一只巨大的万花筒一般,把他完全吸了进去。

世所共知,万花筒是一种光学玩具,只要往筒眼里一看,就会出现一朵美丽的“花”样。将它稍微转一下,又会出现另一种花的图案。将万花筒不断地转动,图案也在不断变化,即使转动千万次,也不会出现相同的画面,所以它才被称为“万花筒”。

在飞速的旋转中,林轩看到的正是这样一种情景,每一座山丘都在动荡,每一个洞窟的形状、明暗都是变化,甚至到了最后,山丘的方向也颠倒过来,本来是头下脚上,却又变成了头上脚下。如此一来,每一秒钟,他的眼里就会看到无数种奇怪的组合,这种持续的动态变化,让他头疼欲裂。

真正惊人的,是他看到无数条赤红的管道,如烧红了的铁管一样,由虚空中分裂开来,分生出无数较细的管道,通向四面八方。中途,细管又分为更细的管,亦是赤红色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分裂下去,无穷无尽,数不胜数,每一条管道都通进一座山丘里去。

他数不清有多少条管道,更数不清有多少座山丘。

恍惚间,当山丘翻转时,他看到山丘底部竟然也是虚空的,全都搁置在一团浮云之上。

“那么,浮云后面又是什么?是更遥远的虚空?还是地球的组成部分——”他的头像要炸开一样,无法正常思考,“这万花筒是自古就有的吗?还是被后来的远古诸神建造出来的?引申去想,是诸神创造了地球,还是地球创造了诸神?万花筒是诸神思想的一部分吗?还是说诸神亦迷失在万花筒中?”

林轩曾经研究过万花筒,其图案是靠玻璃镜子反射而成的。具体的制造过程中,先用三面玻璃镜子组成一个三棱镜,再在一头放上一些杂色的玻璃碎片,这些碎片经过三面玻璃镜子的反射,就会出现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万花筒的原理在于光的反射,而镜子就是利用光的反射来成像的,这种成像原理中国远古时代的古人就已掌握。古书《庄子》里就有“鉴止于水”的说法,即用静止的水当镜子。真正的万花筒玩具是英国物理学家大卫??布尔斯答于1816年发明,而我国民间也很早就有了这种玩具,而且有创新,生产出了许多新型的万花筒。

近代曾有哲人说过:“我们身处的世界即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万花筒。”

此刻,林轩眼中的世界也正如上面的哲人所说,真的是一个万花筒。所以,他才感到极大的困惑,既有万花筒,则组成它、旋转它的又是谁?

无休止的旋转中,他终于看到远端有不一样的东西存在。那是漆黑的一个球体,巨大而空洞,毫无声息,毫无动静,只是静卧着。

“那是什么呢?”林轩感觉到,自己是笔直向着那球体去的,引力越来越大,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他曾参加过超低空跳伞,即使在跃出飞机垂直下落时,那种失控速度也比不过此刻的下坠速度。也就是说,他是在一种奇怪的加速下坠中,那球体产生了巨大的引力,才导致这种情况。

“黑洞,那是黑洞!”林轩突然醒悟过来,但他实在已经无法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笔直向前。

按照美国应用物理学家的推论,地球上不可能产生黑洞,唯一的可能就是人造黑洞。

据资料记载,人造黑洞的设想最初由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昂鲁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认为声波在流体中的表现与光在黑洞中的表现非常相似,如果使流体的速度超过声速,那么事实上就已经在该流体中建立了一个人造黑洞。然而,利昂哈特博士打算制造的人造黑洞由于缺乏足够的引力,除了光线外,它们无法像真正的黑洞那样“吞下周围的所有东西”。

林轩在被黑洞急速吸引而去的过程中,想到了太多太多,而其中最清晰的,莫过于堂娜的影像。

“她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啊!”他在心底默默地告诉自己,“也是唯一的遗憾。”

一个小小的错误葬送了堂娜,而他本来可以避免这个错误,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他永远都无法原谅自己。

“假如被吸入黑洞,我会怎样?”他心中涌动着无限悲哀。

科学家建造“人造黑洞”的历史如下:

美国纽约布鲁克海文实验室1998年建造了20世纪全球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将金离子以接近光速对撞而制造出高密度物质。虽然这个黑洞体积很小,却具备真正黑洞的许多特点。该实验室里的相对重离子碰撞机,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把大型原子的核子(如金原子核子)相互碰撞,产生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3亿倍的热能。

2005年3月,美国布朗大学物理教授霍拉蒂·纳斯塔西在地球上制造出了第一个“人造黑洞”,他在纽约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里利用原子撞击原理制造出来的灼热火球,具备天体黑洞的显著特性,比如火球可以将周围10倍于自身质量的粒子吸收,这比所有量子物理学所推测的火球可吸收的粒子数目还要多。因此,这被认为是黑洞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姑且不论其它,现在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林轩被吸入那里,身体将化为乌有,不复存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