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九百二十章惊变连惊变

明末疯狂 第九百二十章惊变连惊变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而淮扬地处江北,是南明长江防线的重要屏障,而南明也把各镇重兵驻防在此区域内。可以想象,一旦迟明的山东军开始行动,必将会爆发与南明的全面战争。

而大平朝也立刻将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无论兵力和补给都安排不过来。所以吴世恭才会严令迟明,让其不得轻举妄动。

而接到了此严令后,迟明只能放弃直取扬州。但其年轻的心灵无疑也是充满了郁闷。为了发泄,他只能加大演习的烈度,反正权当是练兵嘛!而见到了大平军愈演愈烈的演习,又看到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对峙的南明各镇也就——更放心了。

此景一直持续到了五月中旬。当大平军攻入陕西,横扫西北几省,并尾追李自成的残军,向东而来的消息传过来后,迟明等大平军将领和南明各镇武将的心,一下子都就揪了起来。

……

当六月,周巡、薛勇率领的十三万大平军在九江附近歼灭了大顺军主力之后,大顺军为东下南京而准备的几万条船只也同样被大平军缴获。

而在这时候,兵强马壮、有船有粮的周巡、薛勇等人也开始活了心思,他们想一鼓作气顺江而下,直取南京,彻底消灭南明。

而在此时,深知前线骄兵悍将脾气的吴世恭,深怕他们以“将在外”的理由违令不遵,频发严令,勒令不得与南明军交战。而正准备以“将在外”的理由违令不遵的周巡、薛勇等人,也只能无奈地按兵不动。暂时停止了向东的军事行动。

……

从山东、湖广这两个战场来看,南明似乎能在大平军的按兵不动之下,能够喘息上一阵子了。可谁也没想到。这两个战场相继出现了惊变,导致了山东军和湖广军接连展开了全面军事行动。

先说山东战场:

六月初二日,在山东、苏北交界处,一小队几十人的南明军在一名把总的率领下,在杨集镇向迟明的山东军集体投降。同时,他们也向山东军献上了自己驻守的杨集镇。

在当时,在江北各镇的南明军。大多数都驻守在城池之中,而这一小队的士兵无非是安排在最前线的“耳目”和炮灰,当然也不是嫡系人马。所以他们投降的主要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不过。湖广周巡部的大平军向东而来的消息,也是摧毁这些士兵信心的一大主要原因。

也不分析这些士兵投降的原因了,而且在这些日子,投诚过来的、零零碎碎的南明军士兵也不算少。但这次可是个例外。因为这队士兵竟然把他们驻防的杨集镇都献了过来。

而这一状况就让对峙的两军尴尬了。对于迟明的山东军来说,都是送上门来的肉了,那肯定是不吃白不吃。

可是对于南明军来说,这杨集镇也算是重要,但也不是特别重要,真的放弃了,并不算是什么。但山东军接收杨集镇的举动却开了一个很恶劣的先例——大平军第一次打破了两军默认的事实停火线,突入到了南明军的防线之中。

然而南明的官员和武将们也是苦不堪言。毕竟这个杨集镇不是大平军攻打下的,而是自己的士兵投降主动献上的。如果硬要说大平军打破了默契。也有些说不过去。难道要派人到大平军那里去谈一谈,让他们主动交还杨集镇吗?这显然就是不可能的。

于是两军足足保持了五天沉默,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可是到了六月初七日,第二队南明军见有了榜样,他们也献镇投降了,接着就是第三队……。

迟明虽然对吴世恭言听计从,但他毕竟有着自己的小脑筋。这是送上门来归降投献的,不是自己主动攻取的,这总不算是违反了皇上的圣旨吧!于是他就顺势指挥着山东军,向前压进,占据了这些天归降南明军献上的地盘。

可这么一来,却让南明军更是人心惶惶,因为大平军终于出兵了。六月初十,驻守宿迁的一名南明军参将,带其部三千余人,献城投降。于是形势一下子失控了。

……

而湖广战场的情况就更为奇葩了:

国难之时,小鬼妖孽都跳了出来。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奴仆穆虎从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结伴而行。可在晚上就寝时,他却惊讶地发现,少年内衣织有龙纹,于是惊问其身分,少年自称是皇太子。

抵南京后,穆虎送此少年至高梦箕处,高梦箕难辨真假,急忙送往苏州、杭州一带隐蔽。应该说,高梦箕还算是有良心。这时候的弘光帝刚坐上宝座,绝不允许有他人窥视。而皇太子朱慈烺即位的身份可是比朱由崧有资格的多,所以一旦这少年身份为真,肯定会惹来杀身之祸的。所以说,高梦箕其实是给了那少年一条活路。

可是,这少年却不知隐蔽,经常招摇于众,露出贵倨的样子。这就引起人们的注意,都在背后窃窃私议。在不得已之下,高梦箕只能密奏朝廷,于是弘光帝派遣内官持御札宣召。

穹源元年三月初一日,这个少年从浙江金华到了南京,被交付锦衣卫冯可宗处看管。第二天,弘光帝面谕群臣道:“有一稚子言是先帝东宫,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令失所。”并随令侯、伯、九卿、翰林、科、道等官同往审视。

而大学士王铎曾经担任东宫教官三年,自然熟悉太子的模样,一眼就看出是奸人假冒。,弘光立国之时,许多官员曾经在崇祯朝廷上任职,见过太子朱慈烺的也并不止王铎一个。其他如曾经担任东宫讲官的刘正宗、李景廉、旧东宫伴读太监丘执中等都与否认。

而当时在弘光朝廷上的官员,也都知道北来“太子”纯属假冒,并没有人提出过异议。

本来这一诈骗案也就这么水落石出了,可是这一案件却被野心家们有利地利用了起来。

坐镇南京南京上流的左良玉,他扼据战略要地,部下实力又比较强大。当朱由崧登极诏书颁发到武昌时,他开始不愿承认,只是在湖广巡抚何腾蛟、巡按黄澍等人的劝说下,才同意开读,表示拥戴。

由于弘光帝主要是依靠黄得功、高杰、刘良佐等各镇武将拥立的,左良玉并没有参与,算不上定策功臣。所以这也成了左良玉的一块心病。于是他在镇守之地也就愈加桀骜。

而朝廷视其他各镇武将如骄子,也引起了左良玉的反感。湖广巡按御史黄澍本是个龌龊小人,在左良玉同弘光朝廷之间猜忌日深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居中调停,反而以左良玉的兵力为后盾,企图在弘光朝廷中提高自己的地位。

穹源元年五月末,当李自成的大顺军残部在大平军周巡、薛勇部的追击下,进入到江西地区时,左良玉不敢同大顺军主力作战,又故伎重演,率部顺江东窜。

而当时南京正为假太子、“童妃”等案件闹得满城风雨,掌权的内阁大学士又在官绅中引起强烈不满,这就给左良玉提供了避战东下的借口。

六月初三日,左良玉伪称奉先帝太子密谕前往南京救护,以清君侧为名,全军乘船顺江东下。临行之时,他下令把鄂州百姓屠戮一空。

六月初五日,左良玉兵至九江,邀江督袁继咸到舟中相见。左良玉从衣袖中取出“皇太子”密谕,并设坛刑牲,与诸将歃盟。

而追随着左良玉的那些武将当然都是欣然附和,左良玉逼勒袁继咸一同前往南京“清君侧,救太子”。

可是袁继咸认为:“皇太子”真伪未定,密谕不知何人传来,正言厉色道:“先帝之旧德不可忘,今上之新恩不可负。”,并且向诸将下拜,请求他们爱惜百姓。

左良玉就回答道:“谋陷太子,臣下所为,与今上无干。若爱惜百姓,大家本心,先生何必过虑?”随即拿出“誓文、檄文”给袁继咸看了一遍。

袁继咸对这种莫须有的证据怎么会相信呢?他回城后,命部将坚守九江,不准左兵进城。不料部将张世勋已经同左部将领私下勾结,夜间纵火焚烧全城,顿时大乱起来,袁部诸将不能存身,劈门而出,同左军合营;左良玉部兵乘势入城杀掳淫掠。袁继咸于绝望当中准备一死了之。左良玉派部将张应元把他掳入舟中,袁继咸一再投水自尽,都被救起。

左良玉竭力向他表达自己并没有推翻弘光帝的意思,要袁继咸一道东下“调护兵将”;监军李犹龙也再三劝说徒死无益,不如见机行事。袁继咸无可奈何,只好同左良玉及其麾下诸将约定严禁烧杀抢掠。

可是正当左军由九江准备东下时,六月初七日,左良玉竟然暴病而亡了,结束了他这大造杀孽的一生。左良玉此人,正是位残害大明百姓比杀害造反农民军更厉害的“名将”!而这时候,距九江之变仅仅只有三天。(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