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八百七十四章关宁铁骑的犹豫

明末疯狂 第八百七十四章关宁铁骑的犹豫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杨将军!杨将军!太子殿下召见!”

正当杨如松在忙碌的时候,一位太监挤进了人群,要杨如松去拜见太子朱慈烺。

杨如松立刻皱起了眉。他还年轻,还不怎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所以不耐烦的表情就立刻显露了出来。不过一想到召见的毕竟是太子,自己也不能做得太过分,杨如松又交待了几句之后,带着几名亲兵,跟随着那名太监而去。

“……杨将军!你劳苦功高,等闯逆退去以后,孤必将禀明父皇,厚加封赏。……”

听着太子朱慈烺干巴巴地说着一些废话,杨如松就有些不耐烦了。现在是千头万绪,恨不得让时间停止,可太子朱慈烺还要把时间浪费在客套话上,这让杨如松就有些耐不住性子了。

“多谢太子殿下厚爱!如没什么事,那末将就去安排城防了。”杨如松终于忍耐不住,打断了太子朱慈烺的话。

被意外打断话语的太子朱慈烺立刻是目瞪口呆。他仅仅是个未成年的少年,刚才的那番话也是身边几位文官和东宫太监教授的,所以一遇上意外,他就有些不知所措了。于是太子朱慈烺就用求助的目光看向了左右。

“咳咳!”一见冷场,随侍在太子朱慈烺身边的最高文官——前次辅陈演只能出面了,“杨将军!太子殿下的意思就是,看你年轻有为,殿下视你为朝廷柱石。”

其实此时的召见并不是太子朱慈烺的意思,而是陈演这些文官撺掇出来的。到了现在,陈演他们也明白了崇祯皇帝必然是凶多吉少,所以他们也要为太子继位做准备了。

而现在太子朱慈烺身边,文官是多的冒泡,部队却屈指可数。所以陈演他们就要太子朱慈烺向杨如松示恩,最好杨如松能投靠过来。如不投靠,最不济也要维持一个良好的关系,以便于太子朱慈烺的顺利继位。

可是陈演他们根本没想到,他们精心设计的一番话,简直就是对牛弹琴。杨如松根本对话中所包含的隐晦含义是茫然不知。反而感觉到都是些空话、套话。没办法,到最后陈演只能自己亲自赤膊上阵了,而且还把太子朱慈烺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说了出来。

可杨如松一听陈演的话,就觉得相当反感。在汝宁军中,杨如松所在的家族地位不是最高的。但整个家族的势力可是能排上前几位。现在去投靠太子朱慈烺?除非杨如松的脑子烧坏了。

再说,现在城外大顺军大军压境,谁有功夫去玩那勾心斗角之事?于是杨如松依然装作没听懂,向着太子朱慈烺和陈演行了一礼,说道:“多谢太子殿下!多谢陈阁老!末将必不辱使命。守护着殿下的安全。”

望着杨如松远去的背影,陈演忍不住长叹道:“武人跋扈啊!”而太子朱慈烺的神色也变得是更加茫然。

……

七月二十日。滦县。

当七月十八日从山海关出发以后。入关的关宁铁骑就是龟速前进。当北京沦陷的消息一传至吴三桂这里,吴三桂就立刻下令全军在滦县停止行动。要观察清楚时局的变化。

而观察北京城战况的关宁铁骑探子也只是在远处看到,大批大顺军鱼贯入城,所以吴三桂他们也想当然地认为,明朝已经灭亡,而北京城已经全部沦陷到了大顺军的手中。

而在这时候。就需要吴三桂来选择了。如果是放弃辽东的地盘,赶往南方去?那粮饷怎么解决?不说路途遥远,光说抛弃了辽东的家当,吴三桂就不能控制住自己的部队不溃散。

如果是投降满清?吴三桂这些人也不愿意。长年累月的激战。已经使得关宁铁骑与满清有了血海深仇。所以不到走投无路,吴三桂也绝对不会用这个下下策。

再说,虽然与满清的战斗是屡战屡败,但吴三桂他们还是看不起满清这些蛮夷之人。就是皇太极已经建国称帝了,吴三桂他们依然以为满清是在坐井观天。谁放着中原花花世界的日子不去过?要到极北苦寒之地去受苦呢?更不用说投降异族的行为,是让祖宗蒙羞了。

如果投降李自成的大顺军?吴三桂他们也相当抵触。因为李自成的政策太过激进了,简直不留给官绅阶级活路。作为辽东的大军阀、大地主,吴三桂他们在本质上就是大顺军的天敌。所以吴三桂准备再等等看,准备大顺朝的新政策出来以后再说。

那么现在留给吴三桂他们的出路就很少了。如果不投降满清,也不投降大顺军,那关宁铁骑应做何安排?

于是在一番商议之后,吴三桂他们商量了以下几套方案:

第一、关宁铁骑可奇袭居庸关,让开山海关大道,让大顺军与清军来斗。而自己则扼住北燕山入口,对北京形成制约之势。而后居险地而守,同时窃取张家口。

这样一来,关宁铁骑一方面可以从北侧对大顺军形成制约,另一方面也可以此地为依托,观望大顺军与清军相斗,不管任何一方胜,关宁铁骑都有希望重新占居北京。

第二,如势有不及,关宁铁骑也可北出蒙古,与清军从新形成合力,同时,只要主力在手,并利用蒙古骑兵优势,关宁铁骑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补充和加强。

另一方面,也可以脱离清军的直接协迫,形成一定的独立形势,这样一来,也可以加大自己在清军、闯军以及南明之间的砝码与周旋余地,抬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如大顺军战败,关宁铁骑则可窃取山西、窃袭陕西而后西北,形成势力割据;如大顺军战胜,则可急速南下,攻占黄河渡口,收拾明军零散部队,争取在山东、河南一线得到发展,并与长江流域南明旧势力取得联系,搞不好也可得到江南半壁。

可这两套方案可谓是曲折而又危险,有着两大难题难以解决。

首先是当北方的各股势力交战时,要把关宁铁骑完全遗忘,任由他们发展壮大。而这一点就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关宁铁骑作为天下有数的强军,各股势力绝对不会视而不见的。

其次是北方也不能进入另外的势力,要不然,变数太多,在各方势力的倾轧之下,关宁铁骑绝做不到独善其身。所以吴三桂他们以上所打的如意算盘就难以实现。

当然,吴三桂他们还不知道,吴世恭的汝宁军已经加入到北方战局之中,他们设定的先决条件也早就不存在了。

可就在这时,吴三桂军中突然来了一位清军密使,他给关宁铁骑另指了一条“金光大道”,那就是——借兵。

那位清军密使是口吐莲花,他首先向吴三桂他们保证:满清的志向只在辽东和长城以外,对于中原的要求只是承认满清为兄弟之国,以及每年奉上若干岁币就可以了。

接着他又指出:李自成的农民军是满清和大明朝廷的共同敌人,因为满清和大明都是共同维护官绅阶级利益的,所以绝不能让这些泥腿子翻身。

然后那位密使又说明:满清对中原之地没有野心,所以他们愿意扶持鲁王朱以派为新皇帝,如果关宁铁骑愿意与清军并肩作战,那么吴三桂他们也将在新朝拥有拥立之功。

最后那位密使还保证:只要打退了大顺军,清军将把北京交还给新皇帝,并且把鲁王交由吴三桂来控制。

而这一番说辞就让吴三桂他们心动了。因为有了《鲁王告天下书》等两封诏书,那么引狼入室的恶名也将由鲁王去承担,关宁铁骑最多担上个“愚忠”的名声。这也使得吴三桂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消除殆尽。

之后的联合作战,深知清军战斗力的吴三桂他们,也觉得胜面颇大。这总比关宁铁骑孤军奋战要强上许多。

而在击溃了李自成的大顺军以后,如果满清守诺,那最好,吴三桂他们正好能在新朝获取极大的利益。

就算是满清悔诺,占据了京城以及燕云地区不走,只要关宁铁骑不分散,保持着独立性,那么也可以到西北几省的真空区去发展,接收大顺军所遗留下的“遗产”。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之一。

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吴三桂他们就做出了与清军联合作战的决定。

可是吴三桂他们根本不知道,在皇太极率领全军北上途中,因为听闻北京城沦陷,沿途城池和通州大营的明军是大批溃散,而清军也接受了大量明军的投诚。

就这么积少成多,清军竟然也接受了近三万。而在通州大营坐镇的首辅周延儒身边,也只余留了二万明军。简直要开始唱《空城计》了。

而皇太极只要这些投诚的明军剃发,接着就把他们编入到了汉军旗中。因为皇太极知道:那些剃发的投诚明军已经很难反叛了。毕竟头发剃掉了可难以长出,而只要有了这个发型,那就证明了这些投诚明军已经与汉人割裂开来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