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八百五十四章拉开序幕

明末疯狂 第八百五十四章拉开序幕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而田见秀部的南下汉中则比较顺利,沿途州县都是望风归附。三月十二日,顺军进抵城固县,围攻四日,克其城。明总兵高汝利企图逃往四川,于途中被顺军追迫投降。汉中地区平定后,田见秀留部将贺珍、韩文领兵镇守,自己返回西安。

刘宗敏、赫摇旗、袁宗第等统领大军向西进军,兵至固原,明总兵白广恩投降。为了争取明军将领,减少进军中的阻力,李自成亲宴白广恩,相谈甚欢。左光先闻讯后也解甲投降。继白、左之后,其他明朝将领也纷纷投诚。

袁宗第部由陕西凤翔向巩昌推进。一路上大明将吏争降恐后。占领巩昌府后,所属州县都不战而下。

而在宁夏方面,顺军的檄文一传到,巡抚李虞夔和分封在这里的庆王朱倬氵隺束手无策。庆藩宗室和文武官员聚集在王府里经过一番商讨之后,决定投降。李自成命明监军道陈之龙为宁夏节度使,以投降总兵牛成虎镇守该地。

固原、宁夏等地平定之后,明政府在西北的残余据点就剩下了甘肃、青海(当时称西宁卫)等比较僻远的地方。李自成乃命刘宗敏返回西安,准备大举东征,完成西征的任务就落到了赫摇旗的身上。

三月,赫摇旗领兵向甘肃进发,一举攻克安定,金县开门迎降,兵锋直抵兰州。明朝甘肃总兵马爌、副将欧阳衮等人见形势危急,劝肃王朱识钅宏西奔甘州(今张掖),征兵固守。朱识钅宏驽马恋栈,没有采纳这个意见。于是马爌等人便自行逃往甘州。

三月二十一日,赫摇旗所部顺军到达兰州,兰州开城投降。肃王朱识钅宏仓皇逃出城外。被明朝卸任总兵杨麒派人擒获,当作自己投诚顺军的见面礼。而赫摇旗厌恶他卖主以牟取富贵,既不忠于明王朝,也不是真心投顺顺军,因此,他不仅处死了肃王,也把杨麒父子斩首。

不过这种做法显然不够策略,不利于争取尚在观望的大明文官武将。而赫摇旗在留下党守素镇守兰州以后,自己统兵继续西进。明凉州(今甘肃武威)、庄浪二卫先后投降,顺军进迫甘州。

甘肃巡抚林日瑞、总兵马爌等人组织抵抗。四月。顺军强渡河,直抵甘州城下。当时暴雨如注,被驱迫上城防守的官军士卒冒雨作战,都有怨言。而顺军士兵却意气风发,制作攻城器械。积极准备攻城。

四月二十二日,守者明军士兵反叛。引顺军入城。顺军胜利地夺取了甘州城。林日瑞、马爌等都被处死。占领甘州之后,肃州(今甘肃酒泉)等地也不战而下。赫摇旗在各府州县派设了官员,安抚地方,甘肃全境遂处于大顺政权管辖之下。

这时,奉赫摇旗之命进取青海的顺军将领鲁文彬(原是明朝将领),领兵进抵西宁。被效忠于大明朝的当地土司祁廷谏、鲁胤昌等击败,鲁文彬被杀。

赫摇旗闻报后,亲率大军从甘州驰赴西宁。祁廷谏等人惶惧失措,参军胡琏器献计道:“贺贼骁勇。兼我寡彼众,可以智取不可以力敌也。”建议派一些少数民族人士伪降,假作向导,引赫摇旗入伏兵地加以谋害。

而赫摇旗歼敌心切,领部队一往直前,阵斩鲁胤昌,全歼其众。由于警惕性不高,不幸陷入明军的埋伏处,被土司杀害。这位李自成的得力干将就这样倒在了征西途中。

在赫摇旗遇害以后,赫摇旗部下的将士悲愤填膺,决心为主将复仇,在辛思忠率领下攻克西宁,活捉土司祁廷谏。而李自成随命辛思忠镇守西宁,派兵平定青海,各土司先后归附。

至此,整个西北地区的官军据点已全部拔除,而这一系列的作战竟然只用了不到二个月的时间。辉煌的胜利立刻使得顺军将士们士气高昂,李自成他们都认为:推翻大明朝的时间已经是到来了。

而在大顺众文臣武官的商议之下,顺军就制定了问鼎天下的战略目标,就是要以主力分进合击,扫荡华北,攻克北京,以达到改朝换代。而在占领中央以后,就可以用正朔之名,拉拢、招降、合击各股势力,最终达到一统天下。

于是顺军就开始集中兵力了,要把自己几乎所有的近百万(不是号称)军队先集中起来。李自成将亲率主力由西安出发,渡过黄河,向着大明朝的老巢——北京一路攻杀过来。

而在过黄河到达晋南之后,顺军将分作两大部分。一为偏师,由制将军刘芳亮统率,沿黄河北岸一带跨过太行山转而向北,攻略潞安(今山西长治)、彰德(今河南安阳)、广平(今河北邯郸)、顺德(今河北邢台)、真定(今河北正定)、保定一线,自南面进逼北京。另一路为主力,李自成亲自统辖,沿晋中谷地向北,出大同、宣府,由西北直扑明朝的京城。

在出征之前,李自成发布了著名的永昌元年诏书,全文如下:

“上帝鉴观,实惟求瘼。下民归往,只切来苏。命既靡常,情尤可见。粤稽往代,爰知得失之由;鉴往识今,每悉治忽之故。咨尔明朝,久席泰宁,寖弛纲纪。君非甚暗,孤立而炀蔽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甚至贿通宫府,朝端之威福日移;利擅宗绅,闾左之脂膏罄竭。公侯皆食肉纨绔,而恃为腹心;宦官悉龁糠犬豚,而借其耳目。狱囚累累,士无报礼之心;征敛重重,民有偕亡之恨。肆昊天既穷乎仁爱,致兆民爰苦于灾祲。朕起布衣,目击憔悴之形,身切痌瘝之痛。念兹普天率土,咸罹困穷;讵忍易水燕山,未苏汤火。躬于恒冀,绥靖黔黎。犹虑尔君尔臣,未达帝心,未喻朕意。是以质言正告:尔能体天念祖,度德审几,朕将加惠前人,不吝异数。如杞如宋,享祀永延,用彰尔之孝;有室有家,民人胥庆,用彰尔之仁。凡兹百工,勉保乃辟,绵商孙之厚禄,赓嘉客之休声。克殚厥猷,臣谊靡忒。惟今诏告,允布腹心。君其念哉,罔恫怨于宗工,勿阽危于臣庶。臣其慎哉,尚效忠于君父,广贻谷于身家。永昌元年谨诏。”

而永昌元年诏书,其实就是大顺政权向大明朝发出的一份最后通牒式的劝降书。而在诏书中,全面地揭露了大明朝的极度**,指出这个朝廷维护的只是勋贵、大地主阶层的利益,天下的财富都落到了宗绅(明宗室和官僚)、公侯、宦官的手里,对于平民百姓却征敛重重,造成了闾左之脂膏罄竭。这就迫使人民起来同他们拼命。也就是说,向天下表述了大顺政权的正义性。

接着,李自成庄严地宣布:“朕起布衣,目击憔悴之形,身切痌瘝之痛。念兹普天率土,咸罹困穷;讵忍易水燕山,未苏汤火”。表达了他和天下百姓具有共同的命运,要把战斗进行到底的决心。

不过为了减少进军中的阻力,诏书也给崇祯皇帝指明了出路,要他“度德审几”,看清形势,及早投降。

而在此诏书中,那句“君非甚暗”,似乎认为在李自成眼里,崇祯皇帝也不是那么坏,主要是大小臣工为非作歹,把大好山河弄得乌烟瘴气。

可在本质上,这封诏书毕竟是劝降书,所以在语气上就不能不稍留余地,如果把崇祯皇帝说得昏暗已极,劝他识时务就变成了对牛弹琴。不过谁也不会相信,如果崇祯皇帝真的投降的话,李自成就会放过崇祯皇帝全家,这无非就是一个宣传策略罢了。

而在永昌元年诏书发布的前后,在崇祯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大顺军就按照原定部署,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畿辅地区进军了。

大顺政权的此次行动,无疑是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因为这时候北方已经没有了有实力的明军存在,而中原地区,汝宁军也是再与清军和张献忠的大西军鏖战,也都根本脱不了身。

李自成他们更认为:自己的百万军队,足以碾压任何一股势力。尤其是他们对清军的实力是严重估计不足。

在李自成这些三边军镇出身的人的眼里,三边陕军本来就比辽军强上许多,而清军的实力,也最多比被陕军欺负得找不到北的蒙古军队强的有限。所以这样一比较,他们就认为清军不过如此,只是因为没有陕军出现,才让清军蹦跶到了现在。毫无疑问,这种毫无常识的看法是有些可笑。

李自成他们更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的百万顺军,核心部队也就二十万,其他的最多也就是起到辅兵的作用,在战场上的战斗力并不怎么样。再加上顺军都是在短时间内,由各支部队聚合在一起的,所以相互配合和向心力都是相当差。

但不管怎么样,顺军这次进军,拉开了各股势力问鼎天下的序幕!(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