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七百六十二章南逃明军溃不成军

明末疯狂 第七百六十二章南逃明军溃不成军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对于是否要去救援洪承畴,吴世恭当然要去权衡利弊。好处有一二三四,坏处也有甲乙丙丁,吴世恭无非是选择一个最有利汝宁军的计划。

所以考虑到最后,吴世恭还是选择了两军汇合,共同突围。

这当然不是为了洪承畴。现在只要是一个明眼人,就知道就算是把洪承畴救回辽东,他也是个活死人。遭受了如此惨败,洪承畴就已经在朝廷中失去了政治生命。既然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吴世恭也绝不会用汝宁军儿郎的生命来换取洪承畴的安全的。

而吴世恭看中的是洪承畴身边的三万大军。要知道,此次朝廷所动用的可是辽东和东线长城沿线的所有精锐明军,一旦全军覆没,那整个明朝北方就完全向满蒙大军敞开了口子。

如果只有汝宁军这一支孤军突出重围,显而易见将会得到朝廷极大的重视。其他不用说,肯定会让这支汝宁军调到辽东,守住宁锦防线,先为朝廷解决辽东兵力空虚的问题。

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对吴世恭本人和汝宁军的笼络肯定不必说,可是常驻辽东?那却根本不符合汝宁军的利益。

汝宁军现在的实力并不是庞大到可以分兵的地步,如果被朝廷这么一调动,一南一北,汝宁军将直面满清和农民军这两个大敌。

要知道在现在,就是汝宁军集合自己所有的实力,单独面对这两个大敌中的任何之一,最多也是个平分秋色的局面,可能还要弱上一些。再一分兵,很可能会两头不靠,会因为实力不足而大败。反而是为了朝廷损耗掉了汝宁军自己的实力。

还有一点,明朝这时候的通讯可是很不方便,吴世恭不可能长居辽东遥控指挥汝宁。如果拖的时间太久,那汝宁谁来主持?可能手下的官员就会不安心。分崩瓦解都有可能,还有可能被其他势力收买,或者自己的手下将领独立成为军阀。

虽然这样的可能性很小,吴世恭成立汝宁军的时候,就把地方系统、军队系统和财政系统都分别设置,不让任何人插手其他系统的事务,所以很难让手下一下子控制这三个系统。进而控制住一个地盘。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些事是不得不防的。

而且汝宁军存在的一大基础就是财源,而财源所在地都是在汝宁、归德等地。如果吴世恭长居辽东的话,从汝宁调拨粮饷就很不方便,只能依靠朝廷供应。如果时间一长。在辽东的汝宁军就会被朝廷用粮饷掐住脖子,这也是吴世恭所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如果现在救出洪承畴这三万大军。就能够在辽东保存住一支有战斗力的明军。再加上吴世恭收拢的溃兵,甚至汝宁军再留下一支精悍的小部队,那就足够在辽东牵制住清军,不会出现明朝的北方防线土崩瓦解的局面。而吴世恭也可以有机会脱离辽东,带着自己的大部队回到汝宁。

唯一值得担忧的是,汝宁军这一返回。就让昨夜的战果都是前功尽弃,而清军就更有时间集中兵力,来阻截住这支联军的返撤军,增加了撤军途中的危险性。

不过也有一个有利之处。起码联军的兵力翻了一倍有余,只要抱成团,更增加了一同突围的成功率。而这一增一减,可以说是得失相当吧!

不过有个现象就很可笑,从头到尾,吴世恭都没考虑过——会不会突围不出去!

应该说,在汝宁军中,对自己部队战斗力最不自信的就是他们的统帅——吴世恭。所以吴世恭也成为了汝宁军中少有的乌龟流代表人物。而吴世恭的原书童——书墨,他信奉乌龟流的原因是怕死;而吴世恭信奉乌龟流的原因是胆怯。

为什么吴世恭会胆怯呢?那就要怪吴世恭那个穿越者的身份了。作为穿越者,吴世恭相当清楚李自成和清军的赫赫威名,所以总在不自觉处,把他们的战斗力高看三分。

可是到了现在,连吴世恭这个最高看清军的人,都认为清军挡不住汝宁军的归路。由此可见,在血岭战役之后,汝宁军的信心是如何爆棚的。他们都认为清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所以在不知不觉中,吴世恭这些汝宁军的将领已经把自己摆放在强者的位置上了。

一夜无话。

夏日夜短,只过了一个时辰,天就放亮了。可接下来的两个时辰,汝宁军的营地东南面是人声鼎沸,大批明军的溃兵逃向了汝宁军的营地,搞得汝宁军根本无法休息。

而且紧随着那些溃兵,还有很多清军的小队追杀而来。在吴世恭的命令下,汝宁军的骑兵连连出动,驱赶、掩护他们溃兵的归来。幸好清军追杀的人马并不多,使得汝宁军把大部分溃兵接应到自己的营中。

明朝的宁锦防线是依靠海岸线而修建的。因此,此次救援锦州,明军就是靠着海岸北征的。而逃跑,当然也是靠着大海往回跑。

而这样一来,明军逃跑的时候确实不会迷路,但也使得清军很好埋伏。清军只要在靠海的路边狭隘处,埋伏上一支支伏兵,就可以接二连三地设伏明军。而在这么一次次的埋伏下,明军崩溃的速度简直就是飞快,绝望的气氛也是越来越浓厚。

这情形就像是赤壁大战后逃亡的曹操一样,被诸葛亮接连安排了三次埋伏,所以逃到华容道时,连和关羽一战的勇气都没有了。

所以在清军一夜的埋伏、追杀之下,明军是毫无秩序地溃奔,人马自相践踏,兵器丢了满地,已经毫战斗力可言,被清兵杀死的、被自己人踩死的、被逼入海中淹死的不计其数。

总算是明军人数太多,清兵屠杀不尽,最终还是逃脱了一些人。几个总兵官王朴、吴三桂、白广恩、唐通、马科和接替杨国柱主持本镇军务的李辅明都带着残兵冲出了重围,但王朴、吴三桂等人再从杏山向宁远撤退的时候又遭到清军的阻击,兵士死伤散亡,几乎都成了光杆司令。(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