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七百五十二章走过去很顺利

明末疯狂 第七百五十二章走过去很顺利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崇祯十四年七月,崇祯皇帝密敕洪承畴火速进军援救锦州,伺机重创敌军。陈新甲也在给洪承畴的书信中通报近来有清军再欲由京城以北的长城诸口入塞的消息,威胁说:“阁下督关门一年,费饷数十万,如果锦州之围未解,内地又遭困扰,不入山海则内地空虚,若撤兵辽西则无功而返,怎能对得起皇上,又如何向文武百官解释呢?”

在这样如燎原之火的催逼之下,洪承畴只能全军出动,志在决战了。七月二十一日,各路明军陆续出发到宁远集中。吴世恭也告别了哭哭啼啼的常柳琴,率领全军一万八千余人赶赴宁远。

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本营标兵和马科等部鱼贯东行。但他没有按陈新甲的方案分兵四路,而是把全部力量集中起来,保持着整体优势。全军的粮草辎重则屯集于杏山和塔山之间的笔架山,

笔架山正好处在宁远与锦州中间的位置。洪承畴这样的安排显然还是从持重方面考虑的,虽然摆出了进攻的姿态,却还是先求自身的稳固,确立一个粮饷充实、队伍整齐的不败之势。

而吴世恭对于这次出征,虽然谈不上是雄心万丈,但也是很有信心。十五万人,那场面铺天盖地,给人的壮胆指数也不用多说了。

更让吴世恭鼓舞的是,这次出动的明军确实称得上是“精兵强将”。当然,这种“精兵强将”要看和谁比,比汝宁军和清军比肯定差一些。但如果只看武器装备的话,那绝对是盔甲鲜明、战马和车辆众多、火炮和火铳等利器也是武装到了牙齿。可以说是大明朝最精锐、最强大的一支大军。

但是吴世恭根本不知道,在原先的历史上,此次松锦大战的结局是多么的悲惨。他走上的是一条危险之旅、未知之旅。所以现在吴世恭的意气风发完全是一场无知者无畏。

而吴世恭穿越时对历史的无知。也说不上是好是坏。毕竟除了一些莫名其妙地把穿越历史事件背得滚瓜烂熟的穿越者以外,其他绝大多数穿越者也只是历史论坛上的爱好者,如果用他们的二把刀历史来决定行动的话,这些人的残骨上早就长白毛了。

比如:知道登莱孔有德叛乱的人很多,可很少人知道他们叛乱了一年多?如果某个穿越者只知道孔有德他们被平叛,为了抢功,在孔有德叛乱的一开始就扎了进去,而且碰上孔有德全火器的精锐部队,他早就玩完了。

又比如:知道此次松锦大战的穿越者,他们在刚到辽东的时候。就知道明军的结局就是全军覆没,而在此战中是吴三桂他们先逃。所以这些穿越者就在上次谭泰夜袭的时候,以为是真实历史的全军溃逃而滑脚先溜,那不是出了大洋相吗?但这也不能责怪这些穿越者,因为谁知道松锦大战有着几次反复。延续了长达一年的时间呢?

但不管怎么说,此次的无知就要给吴世恭带来危险了。

不过也要允许老天爷给明军一个回光返照。这次奔赴锦州的过程是相当顺利。也许是洪承畴指挥得当。也许是明军兵强马壮。所以在这一路上根本未遇上清军的任何阻截。

二十九日,洪承畴和他的全部军队抵达了离锦州只有十几里路程的松山,而在当天夜里就抢占了离锦州五六里的乳峰山西侧,在那里扎下大营。清军的主力正在乳峰山东侧。

八月最初的几天,明清两军以乳峰山为争夺重点,进行了几次激战。由于明军在兵力上占有优势。洪承畴指挥得当,虽然双方各有损失,明军宣府总兵杨国柱阵亡,但在总的形势上清军较为不利。

而在这些小规模的战斗中。吴世恭的汝宁军并没有什么发挥。明军采取的战术,就是在军队前方放置大量的车辆,依据车辆的掩护,以火铳和弓箭远程射击,缓缓推进。完全是野战中的守城战。

而清军虽然在锦州城外垒砌了两道外土墙,可他们没有依墙防御,反而是集中兵力出击,放弃了防御,而选择了野战。这一攻守异位,使得明军就好打了。再加上清军还要派出一部分的兵力,看管住锦州城内的祖大寿部,这让两军的兵力人数就更悬殊了,所以明军就占得了上风。

等到宣府总兵杨国柱按捺不住性子,主动冲出车阵与清军交战而不幸阵亡以后,明军的战术就更保守了,就是依车而行,就是不出击,一步一个脚印,向着锦州城缓缓推进。

而汝宁军更是无惊无险了,在他们负责的那条防线,清军根本不可能在强大的火力下靠近,到了最后,清军也放弃了这段防御最严密的防线,让汝宁军更是无所事事了。

而且在这样的防御战中,汝宁军也体现不出高其他明军一筹的水平。毕竟明军的野战不行,可守城、挨打惯了以后,防御战可就都成了行家,所以他们的防御的时候,表现得并不比汝宁军差。

这样子的钝刀割肉战术相当有效,就是消磨清军的实力和士气。于是在八月初二,明军夺取了清军正红、镶红和镶蓝三旗的阵地。而这时候也看得见锦州城内的明军的身影了。

为了配合救援的明军,祖大寿也分兵三路出城突围,在闯过了两道防线之后,在第三道防线上受阻,只得退回锦州。不过在这时候,打破清军的围困已经是触手可及了。

清军在受挫后采取守势,死守营垒不再出战,同时向盛京的皇太极急报求援。而张若麒立即向朝廷上报了大捷的佳音,崇祯皇帝见报大喜,更加紧催促洪承畴乘胜急进,务求痛歼。

洪承畴在初战有所收获之后却更加谨慎小心。在军前赞画的马绍愉建议趁着敌人援军还没有到来之前全力组织进攻,他没有采纳,仍然以坚固对坚固,用营垒同清军对峙。他在乳峰山和松山之间结起七座大营,掘壕设垒,并且命骑兵分驻于大营的东、北、西三面,成为一个巩固的防御体系。(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