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七十四章会议和决断(上)

明末疯狂 第七十四章会议和决断(上)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在会议的一开始,当吴世恭刚提出自己的想法:到了河南归德,就要严格训练军队,并且要着重加强军队的火铳训练和队列训练以后,薛永利就马上提出了反对意见。

首先,薛永利介绍了河南归德所处的地理环境。薛永利说的那个古代的地名是一大堆,听得吴世恭是云里雾里。到最后,吴世恭只是知道了:河南归德就在河南省的东部。

想想也是,就算是薛永利说的是现代的地名,可能吴世恭对河南归德的方位也不是很清楚。在现代,我们如果去某个地方,只要买张票就行了,谁会关心,那个地方在哪里?除非是那些跑长途的货运司机。

为了让读者了解一下,就在这里说明:明朝的河南归德,基本上就是现代的河南省商丘市。

薛永利说到最后,就总结了一下:那就是河南归德是个很安全的地方。根本没必要狠命练兵,去准备打仗。

薛永利介绍说:河南地处中原,本来就说有八个藩王在河南省落藩。所以,整个河南也是城池密布、大军林立的。

而且,河南的北面是北直隶,有着护卫京城的京营,还有一条黄河相隔,所以根本用不着担心。

河南的南面,是南直隶,有南京城的重兵,也有湖广的鱼米之乡要保障。再加上有个中都凤阳,有重兵把守作为屏障。所以,也不需要担心。

河南的东面是山东省。那山东省虽然从明朝开国以来,大乱小乱不断,但是,基本上从来没有威胁到河南省。因为,如果要从山东省打到河南省,一定要越过大运河。而大运河是整个明朝的生命线。

在大运河四周,不仅大军林立,卫所众多,而且有专门保卫大运河的漕运部队。因此,也根本不需要担心。

最后,是河南的西部。它和陕西省的连接处,有潼关这个,几乎是全国最险要的关隘。几乎没有任何部队可以从这里打进来。再说,就算是有部队攻陷了潼关,穿越整个河南省,打到河南归德,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了。所以,也不需要担心。

(中国的著名关隘,都是极其重要的交通要道。但是,有的很险要。如潼关。有的只是重要,但并不险要。如山海关。)

其次,薛永利对吴世恭提出的练兵计划提出了反对意见。尤其是吴世恭提出的火铳训练和队列训练,几乎是全盘否定。

薛永利先说了他对火铳的看法:火铳在有城墙保护之下,也就是城池的防御战中,确实是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是,火铳在野战中,却几乎发挥不了很大的作用。

火铳的有效shè击距离也就在一百步左右。可是,当对手的骑兵发动冲刺的时候,依照火铳的装填速度,最多shè击一至两发子弹,之后,对手的骑兵就会冲到火铳手面前。到了那个时候,手持火铳的火铳手,手里只拿着根烧火棍,几乎和赤手空拳没有什么两样。面对着对手的骑兵,也只是面对着一场大屠杀而已。在这方面,火铳手还不如弓箭手呢。

当吴世恭提出了“三段shè”的想法以后。薛永利告诉吴世恭,其实在明朝,“三段shè”早就被发明了。这次,侯爷薛濂给了吴世恭的那十把三眼铳,其实就是“三段shè”的一种变换形式。

但是,当打仗的时候,敌人又不是傻瓜,不会傻乎乎地向着你排好阵列的火铳手队伍中冲去。他们会试探,会迂回,会sāo扰,会埋伏。到时候,这些火铳手怎么应付?难道让这些火铳手一直在战场上傻乎乎地排着队列,一步不动吗?就算是敌人不敢惹你,难道还不会绕开你?

另外,吴世恭只是做一个千户,掌管一个千户所。再加上身边的护卫,满打满算也才有一千多人。就算是所有的人都配备上火铳,又能够在万人以上的战场上,起到什么作用呢?

当提到,吴世恭提出的队列训练时,薛永利简直是直接说:这是胡闹了。

薛永利很明确的说: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兵丁需要这么严格的队列训练。最多训练兵丁排好队伍,可以成队列地一起行军就行了。他向吴世恭提出疑问,让吴世恭说明白理由,为什么要训练兵丁掌握这样的队列训练呢?

当薛永利说到这一点的时候,吴世恭发现,除了象杨狗蛋那么几个根本不懂军事,也不想搞懂军事的人之外,其他的人都是一副赞同薛永利的神情。尤其是,亲自参加过队列训练的赫飞他们。

在京城的时候,虽然那些老军头在吴世恭的坚持之下,还是给赫飞他们训练了队列。可是,在训练中,这些老军头总免不了有意无意地说出:这队列训练没有用。

一边是有经验的老军人;一边是出身豪门的富家公子吴世恭,你说赫飞他们会相信谁?再加上在今天,薛永利的说法又和那几个老军头不谋而合。最多,赫飞他们不敢和吴世恭提出反对意见罢了。

再说了,队列训练是那么的枯燥乏味,赫飞他们从心底里就对队列训练有着很大的反感。他们的心情就象现代我们参加军训一样,如果军训的内容是打枪,那训练一年都会津津有味;但是如果军训的内容是队列,三天就会感到厌烦。

在最后,薛永利关照吴世恭:姑爷到了河南归德,只要太太平平的享受就行了。如果有什么军事上的事,无论是训练还是打仗,都将由薛永利来负责。侯爷薛濂派出薛永利到吴世恭身边,就是要起到这个作用的。当然,薛永利也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姑爷吴世恭的安全的。

听完了薛永利的话,吴世恭无奈地发觉,薛永利说的确实有道理。让吴世恭更无奈的是,他发觉自己好象都被薛永利说的理由给说服了。虽然,吴世恭也知道,火铳和队列的作用很大,也是未来军事发展的方向。可是,吴世恭却找不到一丁点理由来反驳。

另外,吴世恭看了那些参加会议的人的神情,发现他们都完全赞同薛永利的观点。也隐隐约约地把薛永利作为了他们军事上的领袖。也就是说,在名义上,这些人都承认吴世恭的领导地位。可是,一到打仗,他们肯定会听薛永利的指挥,不会听自己的。虽然,薛永利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

其实这点并不奇怪。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最害怕的就是来了个不靠谱的上司来瞎指挥。因为,军人对于自己有意义的牺牲都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但是,自己如果在瞎指挥下,死得莫名其妙的话,那简直就是太冤啦!

在这里举个例子:就说说我们的太祖吧。我们发现没有,太祖的经历中有一段空白。那就是太祖从秋收起义到五次反围剿之间的这段时间内,他在干什么?

有意无意地隐瞒这段历史的原因,我这里不想多说。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太祖遇到了很严重的信任危机。

太祖是个书生出身,当他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部队,和老朱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以后。后来,又和老彭的三军团会师以后。作为原来就是名将的老朱和老彭,以及他们手下的大小将领,谁会放心让太祖这个书生来指挥呢?

因此,经过了一次次挫折,一次次磨练。到了遵义会议的时候,为什么整个军队对于太祖的指挥是众望所归了呢?这正是太祖一次次卓越的指挥,一次次辉煌的胜利,导致了太祖在军队中有了极高的威望。因此,太祖不愧为军事天才这个称号。

而吴世恭现在也是碰到了,信任危机这个问题。更让吴世恭有苦说不出的是:他知道,在大明朝将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可是,就算是吴世恭现在说出来,所有的人也不会相信他。

更让吴世恭悲哀的是:吴世恭其实对自己是否有能力训练军队,是否有能力指挥打仗,都没有一丁点的信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