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七百一十五章八大总兵

明末疯狂 第七百一十五章八大总兵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听了吴世恭的话,那几名官员对视了一下,他们知道朝廷对吴世恭的态度,也明白吴世恭的担心,不过在这时候,他们也要向吴世恭解释一二。

还是那位张参议开口道:“吴总兵!还是城内安逸,军营中总有些不适。而且各位总兵在城中各有住所,督师召集起来也很方便。而明日正是各位总兵到齐之日,督师大人首次点卯升帐,可夜中城门已关,如在城外,肯定不能赶及。这点卯不到可是犯了军法,吴总兵那又是何必?再说,督师大人也答应各位总兵可在城中带一百亲兵护卫,城内又有大军护守,各位的安危肯定无需担心。否则,督师大人又何必千里迢迢召来吴总兵呢?待明日以后,大军出动,吴总兵随意自决。住城内、城外都可。”

吴世恭稍稍想了一下,觉得自己的神经确实有些过敏。如果朝廷真要对自己不利的话,绝对不可能把自己调到关键的战区——辽东。否则万一不能控制住自己,造成了汝宁军的兵变,那辽东的战局简直就会崩溃,而明军最精锐的二十几万大军,将会丧失殆尽,那简直就是自杀的行为,自己对朝廷的威胁肯定不会这么大的。

因此,只要保证了汝宁军主力的安全,自己在山海关关城内也是安全的。所以吴世恭立刻对余继下令道:“你带着大军快些扎营安顿,迟明你挑一百人跟着本官。思德先生就随本官住城内吧!”

此次汝宁军的出征,吴世恭身边总需要一位能动笔、能出主意的幕僚,所以就把周俊吾给带上了。在公开交待以后,吴世恭接着把余继召到身边,他悄悄地吩咐道:“注意一些!我们的营盘要独立,不能够与其他官军靠得太近。还有。饮食、饮水要轮流取用,防止投毒,晚上的明、暗哨也要多布上一些。”

“诺!”

再怎么判断安全,吴世恭还是要让汝宁军小心,这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吴世恭随着那张参议来到城中的一座宅院中。那所宅院是城中一位姓常的商行掌柜所置办的。虽不大,但有山有水还算是雅致。吴世恭就在那常掌柜的带领下安置下来,宅子中早就准备好了奴仆,烧好了热水,就等着吴世恭洗漱。

在与张参议寒暄道别以后,吴世恭的亲卫们就把那些奴仆赶到了偏房。准备等会儿让那常掌柜带走。还是出于安全原因,吴世恭的身边是不会留有外人的。

长时间的旅途劳累,所以洗了热水澡以后的吴世恭是一身清爽。等到换了干净的衣服,吴世恭就散乱的湿发等着自然吹干,接着就取出了军情局收集的辽东官员名录。仔细地研究了起来。

因为经费、人手有限,再加上暂时没有必要。汝宁军的山川司和军情局根本就没把密探派驻到辽东。连四海商行也是通过通州的张春宇和京城的分号。与辽东的商行、商队合作做着生意的。因此,辽东的情报简直就是一片空白。

因此,现在吴世恭所拿的情报,都是郑凌通过邸报所搜集的,所以很不完全。

通过情报所知,辽东的最高官员为三位。分别是: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

吴世恭就此分析了一下:那蓟辽总督洪承畴是老大,那肯定最重要;而辽东巡抚方一藻,吴世恭以前也没有打过交道,估计以后也很少会打交道。所以可以忽略不计,只要不去得罪他即可;至于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吴世恭也与他在平登莱之乱的时候打过交道,那位太监人倒挺上道,也与吴世恭没什么大的矛盾,因此也不会对吴世恭有什么不利的行为。

不过看到高起潜,吴世恭倒也感叹了一下,没想到他这么快又得到崇祯皇帝的重新启用。看起来高起潜确实很得崇祯皇帝的信任,他在辽东军将系统内的根基也相当的根深蒂固。

接着吴世恭就了解起了此次的同僚——八大总兵。他首先就把目光对准了后世名声最响亮的宁远总兵吴三桂。

宁远总兵吴三桂,现年才二十七岁,在所有的总兵中是年龄最小的一位,比吴世恭都小上三岁。难得的是,他能文能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尤其是在他十六岁时,他带着十几骑勇救被围父亲的行为,都被崇祯皇帝所知和夸奖,是关宁铁骑新生代的一员干将。

吴三桂从游击、参将到副将,再到总兵,升迁之快,超乎常规。一来和他懂文习武,能说会道有关,也和他父亲吴襄,舅舅祖大寿是总兵有关,还有一个关键是吴三桂拜御马监太监高起潜为义父。

蓟辽总督洪承畴年初调到辽东,发现辽军缺乏训练,影响战斗力,用吴三桂为署练兵总兵官,负责练兵。因此,吴三桂练兵、打仗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此次辽军的主力基本上都是吴三桂所练,所以他在军中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

当然,吴世恭不会忘记当年给予吴三桂的几下撩阴脚,估计吴三桂也不会忘记吴世恭。所以想要尽弃前嫌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过吴世恭也并不担心。上有总督洪承畴等人的压制,又是去救援锦州,而锦州城内有着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只要吴三桂头不发昏,他肯定不会公开与吴世恭决裂的。当然,吴世恭也会防备吴三桂的不合作和暗中下黑手的。

宣府总兵杨国柱。世为义州卫指挥使。天启二年,河东失守,归路梗,其妻自缢。杨国柱带着两个儿子夜行昼伏,渡鸭绿江入皮岛。毛文龙知其父子才,并署军职。文龙死,杨国柱接着投靠袁崇焕。

而在崇祯十一年第二次入口之战,杨国柱入卫畿辅,跟随总督卢象升战贾庄。象升败殁,国柱当坐罪。事后大学士刘宇亮、侍郎孙传庭皆言其身入重围,非临敌退却者比。乃充为事官,戴罪图功。而在其中,洪承畴也为杨国柱的脱罪使过一份气力的。

玉田总兵曹变蛟,曹文诏侄子,幼从曹文诏积军功至游击。之后跟随着曹文诏,在围剿农民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成为了曹文诏的左膀右臂。

之后,在曹文诏战死以后,曹变蛟又独立在与农民军的战斗中获功无数,成为了当时三边总督洪承畴手下的得力大将。

当第二次入口之战以后,京师戒严,召洪承畴入卫,曹变蛟及左光先从之。接着他们跟随着洪承畴来到了辽东,连陕西再用兵。总督郑崇俭乞令曹变蛟兵西还,崇祯皇帝都没允许。

蓟州总兵白广恩。他原是一位农民军首领,最初跟随着混天猴造反。后来投诚了明廷,屡立战功,官职也一路上升。所以白广恩的部队战斗力和战斗经验是相当高的。

而宣府总兵杨国柱、玉田总兵曹变蛟、蓟州总兵白广恩这三人,都是跟随着洪承畴良久,或者是洪承畴对其有恩,因此,他们也是洪承畴的心腹大将。

此外,大同总兵王朴。其父王威,官至左都督。王朴以父荫升至总兵官的。王朴的个人武勇没话说,曾经几骑砍杀了十几位清军,可他的指挥才能和形势判断相当拙劣,当年农民军在诈降渡黄河,进入河南,就是在王朴身上打开缺口的。

不过王朴其人还有一个特点:他是被山西的晋商花钱推到总兵官的位置的。所以他对晋商的出关行商是不闻不问,并以此收敛了大量的钱财。导致了关外满清的物资供应和情报收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此,王朴也是“功不可没”的。

密云总兵唐通。他先为宣化总兵,后为密云总兵,一直护卫着京城,是崇祯皇帝所信任的一员明将。而且他在朝中的关系也是相当深厚。

山海关总兵马科、前屯卫总兵王廷臣。他们都是辽军大将。作为本地的军将,他们天然地与吴三桂抱成了团。不过因为他们不是祖家将的嫡系,因此与吴三桂既有合作,又有些小的分歧。

除了这八大总兵以外,在辽东还有援剿总兵左光先、辽东总兵刘肇基等独立的军将。加上吴世恭的汝宁军,就形成了明军主要的作战部队。

因为内容很少,吴世恭很快就翻阅完。听说这宅院的主人常掌柜还在门外等候,吴世恭就吩咐把他召了进来。他想趁着晚宴前的空闲时间,找个当地人了解一下辽东的情况。

“吴大帅!您能光临寒舍,真让小的是蓬荜生辉。小的在这里先恭贺大人旗开得胜,封公授爵。”不愧为做生意的,一见吴世恭,那常掌柜就磕头大礼拜见,并说出一连窜的恭贺话。

“起来吧!”这好话人人爱听,于是吴世恭笑着虚扶道,“坐下!本官这里有几句话要问常先生。”(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