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六百五十七章河间大战爆发

明末疯狂 第六百五十七章河间大战爆发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山东巡抚颜继祖,年轻时为闽地才子。其生平本文略。只要知道,他也曾经上书阐述了自己对明朝内外局势的观点,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自然而然,颜继祖就和杨嗣昌是政治上的盟友。

当清军在北直隶不断取得战果以后,杨嗣昌也在不断的打击中,完全都丧失了信心。而在年前,因为军事接连失利,杨嗣昌已经连降三级,但仍任职内阁和兵部。

可是这时候杨嗣昌的指挥已经是毫无章法了。原来,杨嗣昌把山东的防御重点放在德州。这个选择也说不上什么错。因为军队从北直隶入山东,最可能的行军路线就是要经过德州。

其实古代大军的行军路线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虽然清军以骑兵为主,可以在华北大平原四处驰骋,可是一旦集结了大军,就一定要沿着河流运动。要不然,人和马的取水都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山东巡抚颜继祖就很听话地率军移驻至德州。而这时候德州就集结了颜继祖巡抚标营三千人马和山东总兵丘磊所率的一万二千兵马。

可是随着杨嗣昌的胡乱指挥,颜继祖就晕头转向了。他在五十天内被调防三次,最后才令其专防德州,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弄得部队是兵疲马乏,济南也由此而相当空虚。说实话,颜继祖也就是太听话了。

当然,颜继祖也不是没有察觉到山东的险境。他鉴于前沿兵力少、战线长,数次请求增援,可刘泽清去了通州勤王、倪宠诸将都逗留不进。这时候也没有人肯来帮忙了。济南就这样变成了一座不设防的城池了。

而清军在多尔衮的指挥下,运用一个佯动先调开了汝宁军和汝宁军,接着不走寻常路,出人意料地从德州以南的临清和东昌(今聊城)一线渡河进入山东。对于清军这一行动。朝廷是茫然不知,所以也就做不出什么相应的调动了。而驻防各地的明军将帅们,也都只照兵部的命令固守自己的防区,绝不主动外出增援。真实地做到了各人自扫门前雪。济南城就这么悲剧了。

崇祯十二年正月初一,清军对济南发起攻击,只用半天功夫就攻克了这座鲁中第一大都会。山东巡按御史宋学朱、山东布政使张秉文等几十名官员和住在城里的几个宗室郡王都在城陷后先后被杀,德王朱由枢被俘虏。城中居民被杀的达到十三万,全城被焚劫一空。

这消息传至京城,朝野为之震动。在崇祯皇帝即位以来,虽然军事失利接连不断。大小城池被清军和农民军攻陷了不知多少座,却还从来没有失陷过一座省城。而亲藩大批被杀,亲王被俘,更是明代前所未有的噩耗。

崇祯皇帝在听到这些消息后,大惊失色。简直不敢相信。但除了降旨痛骂诸臣偾事,甚至逮捕惩办之外。他也只有到太庙去向祖宗汇报大难。并祈求列祖列宗保佑这个残破不堪的帝国了。

至于明军的各路统帅,他们都不敢再同清兵正面作战,督察辅臣刘宇亮也移师到孙传庭军中,每天盼望着清军抢掠饱足后,自会班师回巢。也好让明军跟在清军后面“收复失地”。

在京城,唯一主动请战的余子琏。也被朝廷严令留守京城。崇祯皇帝和大臣们都被清军吓破胆了,他们怎么样也不肯放这支敢战的汝州军离开京城。

而清军在攻陷济南以后,再一次分兵,把整个鲁西南搅得是一塌糊涂。这次清军是连人口也都抢掠了。他们准备再一次地饱餐一顿。可就在这时,一种传染病阻止了清军的暴行。那种传染病就是名字很可爱的天花。

刚开年,清军右翼统帅岳托就染上天花死了,而其他清军将士们也因水土不服有不少感染天花死亡的。多尔衮也觉得已经捞饱捞足,就不愿再久住中原,决定撤军。

清军将在回去的路上,大抢人口,攻陷一座座不设防的城池,并且把所有抢掠的人口、牲畜和财物带回关外。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在正月十二日,在保定府的汝宁军得知了济南失陷以后,全军一万六千余人,已经在吴世恭的率领下,悄无声息地向着东南运动了。

崇祯十二年正月二十八日,河间府邵庄。

“又没动静!”汝宁军探子张鸣自言自语道。

张鸣已经外出探察四天了,因为将要遇上清军,汝宁军已经把探察的范围扩至一百五十里左右。可是在这些天的探察中,汝宁军的探子还是未探察到清军的任何活动。于是张鸣准备在周围再转一圈,如果还是没有敌情,就准备回大营回报去了。

就在这时,张鸣远远地看到一个黑点,很明显,也是一骑探子。张鸣笑着又自言自语道:“不知道是哪营的小子?”接着提马就向那位骑兵小跑了过去。

单骑外出的侦察相当枯燥,最寂寞的就是没有同伴说话。所以如果在野外遇上同伴,汝宁军的探子们一般都会碰头闲聊几句。

对面的探子估计也是与张鸣同样的想法,他也骑着马小跑着向张鸣靠近。

骑兵的探子都是箭衣窄袖,马上带着必要的补给和武器,而且为了不引人主意,这种撒到外面的探子身上穿着的衣服,都不是军服。所以不接近,就很难分辨敌友。

直到距离近了,都看得起彼此的相貌了,张鸣才差点没有在马上喊出来,对面的竟然是清军的探子。而对面的清军探子也是同样大惊。

若是其他明军骑兵,此时要做的第一个就是扭头跑,打马狂奔,而且美其名曰:既然是发现了敌人,一定就要把消息传递回大营。

可汝州军的探子可不同。他们看见对方人多,也是会跑。如果看到对方也是一个人,首要任务就是要绞杀。而那清军探子在一路上也是骄横惯了,他当然不会逃跑,所以双方在一开始地惊讶之后,毫不犹豫地双双催动马匹,向前靠近。

那清军探子在背上扯了几下弓,好不容易把弓扯下,接着就在马上准备张弓搭箭。而张鸣估计了一下距离,觉得装填火铳的时间可能不够了,所以索性提高马速,手持着骑矛,全速向着清军探子冲去。

看着对方已经弯弓,张鸣地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那鞑子骑射无双的威名太盛了,张鸣就感到自己凶多吉少了。

这时候的张鸣脑中是一片空白,耳中只是不断地回响着连长、队长的话:

“面对敌人射击,动作千万不要变形。盯着敌人的眼睛,就这么冲过去。”

于是张鸣尽量把身体伏低,左手臂护着自己的前方,右手持着骑矛,紧紧地盯着清军探子的胸口。

那清军探子的动作确实是迅速,他已经张弓搭箭完毕,为了保证射箭的准确率,他也要尽量靠近到四十步之内。清军探子双臂举着大弓保持着半开,双腿收紧,夹着马腹,让马匹自行前进,这些清军探子的控马技术也的确是一流。

“嗖!”箭枝飞快地飞向了张鸣,可是张鸣毫不避让,保持着动作的不变形。只听到“铛”的一声,箭头射到了张鸣的左臂上,接着就被弹开了。

汝宁军骑兵的盔甲左臂都装有一个小圆盾,也是凑巧,清军探子的箭就射在了这个小圆盾上。那清军探子的嘴里低骂了一句,同时把弓直接是摔倒地上,接着在身侧扯出一把长刀,也直接朝着这边冲了过来。

死里逃生以后,张鸣心中就想大笑,这么近的距离,清军探子都没时间挥舞起这把长刀。再说,刀再长,比得过骑矛长吗?等到自己的骑矛捅到那清军探子的身上,可能他的刀都还没有举起来呢。

也就是一瞬间,两骑就要交错。那清军探子见已经躲不过张鸣的骑矛,就想来个后翻跳马,想要先躲过骑矛的刺杀。

可是张鸣又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绝杀机会呢?那清军探子刚一后仰,张鸣就把骑矛捅入了清军探子的小腹。汝宁军训练的骑矛刺杀部位就是这里,就是要防止敌人的后翻跳马躲避的。再说,万一人躲了过去,这样从上而下的刺杀还可以伤到马,怎么样也要废了敌人的这一骑。

张鸣只感到手一振,明白自己已经刺中了目标,就连忙松开了骑矛,防止反冲力把自己弹下马。接着两骑交错而过,神经紧张的张鸣,都没听到那清军探子的惨叫声。

待到马一交错,张鸣连忙勒住缰绳让马转身,接着动作熟练地抽出了身后的马刀,接着向那清军探子冲去。

可是没跑几步,张鸣就看到那清军探子腹部已经被自己的骑矛捅穿,倒在地上在挣扎。于是张鸣跳下了马,小心地靠近了那清军探子,挥刀给了那清军探子一个了断。

直到把那清军探子的首级放到空马上,张鸣才长舒了一口气。这时候的他,才发觉自己的内衣全都湿透了。被冷风一吹,张鸣觉得浑身舒坦,有了这鞑子的首级,这次该跃小龙门了吧!运气好一些的话,大龙门都有可能啊!

张鸣不知道,他与清军探子的这次遭遇,是汝宁军与清军的首次交战。河间大战就在这一刻爆发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