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六百三十九章盛京密议

明末疯狂 第六百三十九章盛京密议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崇祯十一年八月十二日,盛京皇宫。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多尔衮在大殿上一丝不苟地行着三跪九叩的大礼。

望着殿中那位对自己“恭敬有加”的十四弟,皇太极在恍然间似乎有些失神。他想起了当年老汗驾崩后,自己合纵连横,夺取了眼前这位幼弟的汗位,又逼死了他的生母乌喇那拉氏(阿巴亥)。本以为能够把多尔衮完全玩弄于股掌之间,没想到,在不知不觉中,当年的这棵幼苗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了。

在内心里,皇太极真有些佩服老汗努尔哈赤的眼光,这位十四弟太骇世惊俗了。在自己的百般提防和打压下,多尔衮三兄弟照样把两白旗经营成了一个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成为了满清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比较自己的那位只知道打仗,却没有丝毫政治头脑的长子——豪格,皇太极也只能是一声叹息了。

不知不觉中,皇太极的思绪飞到了多尔衮的成长经历。他对内一直对自己恭敬守礼,对外又立下了赫赫功勋。尤其是在征林丹汗的时候,多尔衮伤了肾水,注定一生无子嗣。要不是这个原因,说不定自己就要把他……。

突然间,皇太极胸中升起的一股豪气把这个念头生生地打压了下去。自己是谁啊?是大清国的开国皇帝,是统领满蒙两族的天聪汗。只要自己在位,多尔衮就是人中龙凤都要给我跪着。如果他听话,皇太极是不吝给多尔衮富贵,让其扶持自己的子孙的。如果他有异心?皇太极还是犹豫着不敢妄下狠手,因为满清八旗的力量太弱小了,根本经受不了内乱啊!

因为没听到皇太极的“免礼!”。多尔衮就一直在殿中跪着。谁也看不出,在他平静的外表下,内心却是在波涛翻滚。“韬光养晦!韬光养晦!”多尔衮在自己的心中一直在呐喊。他知道,只要自己有任何不是,皇太极是不会轻易地放自己过门的。

“哈哈哈——!”龙座上突然传来了一阵大笑:“十四弟,你怎么还跪着?快些免礼吧!八哥这些天老走神,真是有些老了。”

多尔衮连忙再磕了一头,道:“大清国还需皇上掌舵,皇上千万要保重龙体!”

“哈哈!快些起来吧!也就是十四弟你们让八哥我省心啊!”

一旁的太监在皇太极的示意下搬过一个圆凳,站起来的多尔衮挨着圆凳边上坐下了。皇太极对多尔衮点点头。问道:“今天我们兄弟就聊聊家常。你说说,你知道现在明国里的状况吗?”

“回禀皇上!臣弟略知一二。有什么不对的,还请皇上见谅!”多尔衮道。

“诶?咱们兄弟客气什么?说错话都恕你无罪!快些说吧!”皇太极一摆手说道。

“那臣弟就在皇上这里献丑了……”

多尔衮开场白就是一堆废话。无非是我大清如东升之日,大明是日薄西山;皇太极是英明之主,崇祯是昏庸之君。反正是以强烈的对比衬托出皇太极的丰功伟绩。

马屁拍完以后。多尔衮开始叙述起明朝的情况。因为在关内广布密探,再加上晋商等汉奸在传递消息。所以满清对明朝内部的情况是了如指掌。而多尔衮作为大清最上层的人物。也基本上掌握了全部信息。

可是多尔衮的叙述却很讲究分寸,他不漏掉一点,但也不多说一句。即要显示出自己对大明事务的关心,但又不能越俎代庖为皇太极做出一点儿决策。这感觉?那走钢丝还是真难啊!

皇太极虽然对这些情况也是了如指掌,可其还是装作饶有兴致地在仔细聆听。一边听,他一边还在不断地微笑点头。直到多尔衮说道:“明国调集大军围剿境内民贼。民贼日趋势小,明国也日趋安宁!”时,皇太极才突然“哈哈哈——!”地大笑着,打断了多尔衮的话。

“就是明国平息民贼。那朕再问十四弟一句。明国以后该如何呢?”

多尔衮微微一躬身,道:“恕臣弟愚昧!臣弟不知。”面对着皇太极,多尔衮的谨慎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就算是知道明朝下一个出兵的目标肯定是满清,但多尔衮还是保持着不拿任何主意的态度。

“对朕,十四弟还需如此吗?”虽然皇太极的话中有些责怪,可他微笑着好像一点儿也没动气,因为皇太极已经很熟悉多尔衮的这种态度了。

见到多尔衮还是不吭声,皇太极接着说道:“兵法有云:先发制人。不可让明国安稳啊!朕准备让国族健儿再次入关。十四弟,你看谁为帅合适啊?”

对这话,多尔衮倒不可以避而不答。他略微思索了一下,躬身道:“皇上,入关围猎这事,让豪格去就可以,实在是没人……岳托也算是忠谨可靠地。”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钦定的继承人。而岳托是礼亲王代善的儿子,更是皇太极的亲信。皇太极不止一次说过:要把岳托留给子孙用的。所以多尔衮推荐的这两人怎么样也不会被皇太极抓住错处。

“哈哈哈——!”皇太极再次大笑了起来,“豪格这孩子虽说会打仗,但他性子软,压不住这么多大军,还需你们这些叔伯多帮衬啊。岳托虽然智勇双全,可辈分毕竟太低,所以只可为副帅,这次朕就准备在你们兄弟之中挑选一个。”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皇太极已经在为身后事布局了。他自己的两黄旗当然无需担心。多年的苦心经营,再加上有着绝对忠心的亲信——索尼、鳌拜等帮衬,两黄旗就是铁板一块。而豪格刚就任正蓝旗旗主没多久,也正是需要收拢人心,所以不能离国远征。

这样一算,皇太极这一脉就掌握了上三旗,再加上同盟礼亲王代善的两红旗。就是镶蓝旗郑亲王济尔哈朗保持中立,那也稳稳压了一头多尔衮的两白旗。这还没算上皇太极亲掌的蒙八旗、汉八旗和三顺王等汉军呢。

为什么不用岳托呢?当然是因为他是礼亲王代善的儿子。赞赏归赞赏,但隐患却不得不防。皇太极需要的是依附自己的两红旗,不是要让两红旗做大。万一岳托立下了赫赫战功,反而是两白旗的多尔衮没解决,又冒出来一个喧宾夺主的两红旗,那真是得不偿失了。

可是听着皇太极的话,多尔衮的心也忍不住“砰砰”跳了起来。不像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因为当时的后金亲贵都是出身于李成梁的辽东铁骑,那些满清的亲贵总对大明朝有些惧怕,直到现在,连年岁较大的代善等亲贵,说起明军的时候,还有一种三年怕井绳的感觉。

可随着辽东的一次次大捷,皇太极几次入关的南侵,对现在年轻一辈的满州八旗亲贵来说,去关内犹如是去游猎一般,根本没有什么风险,可收获的却是大批的奴隶、牲畜还有金银,那好处简直太大了。

而且谁去关内一次,回到满州之后都是声望大涨,被认为是俊彦豪杰,大清的栋梁,再加上旗内人口、牲畜、财物的暴涨,那真是名利双收的大好事啊!

而且听皇太极的口气,好像是要任命自己为主帅,这让多尔衮又怎么不心动呢?虽然尽量压抑住了自己的情绪,可多尔衮开口的时候也有些嗓音沙哑了:“那二哥德高望重、七哥……”

“哈哈哈——!”皇太极立刻大笑着挥挥手,打断了多尔衮的话,“朕召十四弟来,就是要十四弟为主帅的。怎么?十四弟想不想去啊?”

多尔衮毫不犹豫地离座跪下磕头道:“臣弟肝脑涂地,愿为皇上效死!”

看着多尔衮跪下磕头,皇太极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玩味的笑容。入关的好处皇太极当然知道,多尔衮有什么想法?皇太极当然也知道。可虽然如此,那入关也是柄双刃剑,就看多尔衮有没有本事玩起来了。

皇太极向身边一招手,一名随侍的太监立刻拿起了早就准备好的圣旨,大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任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钦此!”

当太监把圣旨交到多尔衮的手中时,多尔衮都感到自己的手在颤抖。皇太极仿佛知道多尔衮正在心潮澎湃,所以静等了好一会儿,直等到多尔衮平息了情绪,才让他再次坐下,与他商议起这次入关的作战来。

“这几年的摊子越铺越大,咱们满州的年景也不好,朕琢磨着,安排你领着人马去关内走上一趟,再带回些东西回来贴补贴补。咱们大清国还是穷啊!”

就是建了国,满清还是改不了武装强盗集团的蛮族本质。因此这个集团对自己成员的衡量最重要的标准就是军功有多少。可如今满清周围的蒙古部落、长城外的大明势力、朝鲜等,都已经是被满清武装完全击溃和打垮,所以这个武装集团已经没有那么多的战争可以提供军功了,也没有这么多的地方可以去掠夺了,所以此次南征的首要目的当然就是抢掠。(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