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五百二十三章莫明其妙的跳槽

明末疯狂 第五百二十三章莫明其妙的跳槽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吴大人!等贵部准备好,小人就与他们一同回福建。请放心,我家大哥会对贵部人马一视同仁的。”郑蛟笑着说道。

接着郑蛟就看到了吴世恭脸无表情地端起了茶杯,他觉得微有些尴尬,于是立刻连同郑掌柜告辞了。

在这次谈判中,郑蛟死咬住郑芝龙只能够接受一千名汝宁军兵丁,而其中三百名将分散到海船上,所以真正在台湾岛上的兵丁才有七百人。

而郑芝龙将在台湾岛上划出一块土地给吴世恭,并且将从福建运送二千户移民帮助开发。郑芝龙还允诺了,如果吴世恭能够在河南再招募一千户移民,他也将无偿地帮忙运送到台湾岛。

从郑芝龙划出的土地来看,面积并不小,而且如果汝宁军有能力,也可以沿着这块土地向台湾岛的内部延伸,应该说可扩充的余地很大。

可是吴世恭已经从张如豹那里了解到,现在的台湾岛完全不是后世所了解的祖国宝岛。在这岛内,因为根本没有开发过,也根本没有开挖过水利沟渠,所以河流流量是变幻莫测,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可耕种的土地相当少。

再加上台湾岛上的原住民还处于刀耕火种阶段,也就是说完全就是野人,他们之间经常互相争斗不算,而且习惯于下山“猎人头”,因此,到台湾岛开发本来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而就靠这七百汝宁军,能够保护住去开发的移民就很不错了,根本没可能向外发动战争,更不用说驱逐出荷兰人了。

而且郑芝龙也限制住了汝宁军。郑芝龙划给吴世恭的土地是处在台湾岛内地,而港口就全部被郑芝龙控制住了,因此从补给上就能够掐住汝宁军的脖子。并且因为在港口外围有着汝宁军的防御。也变相保护了郑芝龙的港口。

并且郑芝龙给汝宁军的移民也都是福建人,最多再加上吴世恭自己招募的占少数的河南人。可万一双方有了争执,那些移民会倾向谁呢?那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吧!

而郑芝龙付出了些什么呢?一大块他看不上的台湾土地,最多再加上之前又送给吴世恭的两条海船吧。

其余的,帮助汝宁军训练水手?可汝宁军的兵丁也帮助郑芝龙的海船作战。帮助汝宁军建造内河船只?可汝宁军也会支付建造费用。怎么样也是互相得利的吧!

因此可以说,郑芝龙的条件是大占便宜,而吴世恭为了达到在台湾岛插一脚的目的,也不得不捏着鼻子签订了这个协议。可是吴世恭的心情肯定不爽,他也没必要在郑蛟、郑掌柜这些身份比较低的人面前掩饰住自己的心情。所以连客气话也不说,就端茶送客了。

而台湾岛问题的解决。水师的建设又立刻摆上了日程。吴世恭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财力和物力在淮河和长江上建立两支内河水师,所以一定要有所取舍。

因此吴世恭最终与汝宁军文武商议,决定在洪泽湖和武昌附近建设两个水师港口,通过松江府的那个港口,有效的联系这两大水道。并且还能够与台湾岛进行航运。至于淮河信阳至洪泽湖段的水道,也只能够用小船航运了。

不过就算如此。也将花费汝宁军巨额的银两。而且洪泽湖和武昌的港口也都还在纸面上呢。虽然咬咬牙,可能汝宁军还可以凑得出这么多的银子去购买,可拥有港口的当地官绅肯不肯卖呢?那还是未知数呢。于是吴世恭就让熟悉水上的唐六先放下手头上的事务,先去解决港口的问题。

至于派遣去郑芝龙处的兵丁,就从水师陆战团抽调了。可关于这次抽调,邓启帆提出了一个问题:因为水师陆战团很多兵丁都是童子营出身。根本没有家室拖累,如果郑芝龙重利引诱的话,很可能造成兵丁转投郑芝龙,把汝宁军先进的训练方法和作战技术扩散出去。

对此吴世恭也没有好办法解决。只能够暂时无视这个问题了。不见得现在就怀疑自己的兵丁,造成人心惶惶,那反而就是自乱阵脚啦!

进入八月,高迎祥部接连攻克扶风、岐山等县。而洪承畴也终于聚集陕西明军主力三万七千余人离开西安,追击高迎祥部而来。

之后,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这三巨头合兵,与洪承畴大战关中。从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短短这二十几天,双方激战大小十四仗,打了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从交战的场面来看,互有胜负,打了个平手。

但随着战事的推进,明军不断的有着援军的加入,他们的粮草也有着明军控制的各大城池保障,所以越战越强。而农民军却没有任何补充,逐渐就落到了下风。

为此,农民军就开始避战,另寻出路了。而洪承畴部也因为久战疲惫,放弃了追击,与农民军脱离了接触。

而在此战中,拖明军后腿的就是陕西巡抚甘学阔。按照明廷的谕令,本来陕西地方也已经进行有限的屯田制了。在呈交朝廷的奏章中,西安周围应屯积军队二万四千,田地二万余顷。可后来这些田地都归属于以秦王为首的豪门,兵丁更只是虚设在花名册上。

所以在这次作战中,陕西巡抚甘学阔根本是没出过什么大力,导致了西安被高迎祥部两次围攻。于是,那些损失惨重的豪门就不干了,他们纷纷弹劾甘学阔,并且请荐孙传庭督秦。

可对于陕西巡抚甘学阔来说,真是要朝天骂娘了。侵占土地的是那些豪门,弹劾自己的也是那些豪门,甘学阔不就是为了不得罪豪门,才会默许他们侵占土地吗?早知道早晚要丢官,还不如铁腕抵制住豪门的侵占了。

也不提想买后悔药的甘学阔了,看看众望所归的孙传庭吧。

孙传庭是山西代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任永城知县、商丘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司郎中等职,魏忠贤当道期间,孙传庭辞职回家,直到崇祯八年才复出,担任吏部封验司郎中、顺天府丞。

而复出后的孙传庭对当前的剿匪局势十分关心,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颇有澄清天下之志,被廷臣认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边才”。

可是崇祯皇帝没忙着走马换将,一方面他还给甘学阔最后一个机会;另一方面是他忙着要处理一个幸福而又棘手的事务。那就是横空出世的汝州知州余子琏和他的汝州军。

汝州军的战报刚上呈到朝廷,崇祯皇帝和大臣们都是难以置信,以致于他们都没办法分辨真伪,马下颁下赏赐了。

可是随着余子琏一次次大捷的战报,朝廷终于相信出了这么一支强军。尤为美妙的是,这支强军竟然未花费朝廷分文军饷,这简直就是“老黄牛”的代表嘛!

可现在问题又出来了。对于余子琏肯定是要大用的,而且他的汝州军也是要纳入到明军的行列,转为战兵的。可到底该给余子琏什么职位呢?

不过那些浸润官场多年的老油子到底想出了办法,他们先给了余子琏右佥都御使的职位,提高其品级,并把其列入了京官的行列,再让其领汝州军,加入到剿匪的行列中去。当然,受到余子琏推荐的燕兢燕同知,也如愿以偿地接任了汝州知州。

可也是出于首辅温体仁的私心,朝廷并没有把余子琏列入归五省总督卢象升的指挥,而是让余子琏单独领军,自由发挥。可是温体仁根本没有想到,此举竟然也提供给了下野的东林党动摇其首辅位置的一个弹药。

在温体仁辅政期间,他一味醉心于排斥异己,打击政敌,不过他打击的目标主要针对的是东林党,所以也得到了崇祯皇帝的纵容。

因为相比较于温体仁,东林党的威胁太大了,他们即操纵着天下舆论,又通过吏部操纵了官员的选拔。甚至复社成立以后,他们还能够操纵着朝廷取士,再这么下去。那皇权可真的要荡然无存,皇帝也将成为一件摆设了。

当然,温体仁的行为也得到了极大的反弹,上疏弹劾他的人是不计其数。可是由于温体仁私德相当出色,再加上其结党的行为也做的相当隐蔽,所以这些人非但没有扳倒温体仁,反而引火烧身。有的被罢官,有的被流放,甚至有人被当场杖击而死。

而连受打击的东林党也只能够暂时偃旗息鼓了。可他们怎么样也不甘心久居乡野,就等着机会反戈一击呢。

于是在这时候他们就发现了机会。因为在天下乱局中,手握重兵的文臣武将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看看大明朝手握重兵的那些人吧。

洪承畴、卢象升是同情东林党的,其余的武官是墙头草,那边得势靠向那边,根本没有温体仁的心腹人。

而东林党这边呢?因为侯恂的关系,吴世恭和左良玉就被划归了东林党这一边。而现在又多了一个余子琏。要知道,出身苏锡常的官员天生就是东林党人。

不过最莫明其妙的就是吴世恭了,他还不知道,在那些文人士子眼中,自己已经从阉党跳槽到东林党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