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四百六十六章凤阳告急

明末疯狂 第四百六十六章凤阳告急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但凤阳这种防御空虚的状况,在以前也并不是没有引起一些有见识的明朝官员重视,可这些重视意见报到朝廷以后,却被明朝朝廷给忽视了过去啦!

自从农民造反军首次进入河南以后,其实凤阳的安危已经引起了一些官员们的注意。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已预感到不妙的前景,上疏朝廷请增兵设防凤阳。他说:南京、凤阳、承天,都是皇帝陵寝所在地,乞请敕令淮抚杨一鹏做好提防准备,以防流贼东犯。

而兵部尚书张凤翼也意识到这一点,奏请崇祯皇帝敕令凤阳巡抚、东抚操江加强要害地区的防守。

可这时候明朝也已经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地步了,不是迫在眉睫的事,就很难得到崇祯皇帝和朝廷内阁六部的绝对重视。所以在下发了一张公文,让凤阳加强防御以后,明朝朝廷是什么事也没有做。

可就算是朝廷不重视,如果凤阳地方自己重视起来,自力更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行啊!可看看凤阳这里是怎么样做的吧。

太监杨泽和卫军指挥侯定国酷虐成性,苛待士卒,引起士兵强烈不满。在崇祯七年十二月,也就是吴世恭率领汝宁军在河南南部到处灭火的时候,这里的守军竟然举行了兵变。而起来造反的士兵,一举杀了上司卫指挥侯定国。一时间,凤阳军无主将,兵心涣散,根本是无心防守。

崇祯八年正月十六日,张献忠、扫地王、太平王率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颍州城外。猝不及防之下,颖州失守。颍州知州尹梦鏊在战斗中身受重伤坠水身亡。

而在这次守城战中,颖州本地人,八十五岁的前任兵部尚书张鹤鸣和二弟张鹤腾、三弟张鹤龄组织乡绅。招募士兵,拼死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城破被俘。

于是农民造反军将张鹤鸣倒挂在树上,用乱箭射死,张鹤鸣的儿子张大同不忍见父亲惨死,扒在张鹤鸣的尸体上被杀,张鹤腾、张鹤龄以及一百多名乡绅同时被杀。

这是农民造反军造反以后杀死的首位明朝六部高官。张鹤鸣也是天启初年的风云人物,当年熊、王之争时,他支持王化贞并怀疑熊廷弼有通敌的嫌疑。与熊廷弼掐得不可开交,后因广宁之败被弹劾下台。

而当魏忠贤当政时期,张鹤鸣复出为南京兵部尚书。在崇祯初年处理阉党时,张鹤鸣被视为魏忠贤集团的人,被清理出局。所以硬从政治派别来排队。吴世恭应该和张鹤鸣是一党成员。当然,就算到了现在。吴世恭还搞不懂什么阉党、东林党的。要不然他也不会与东林党骨干侯恂家打得火热。

可虽然张鹤鸣是被崇祯皇帝清算的,但其还是很忠于大明朝。就是这位前兵部尚书组织民壮竟然才守城了半天,这倒是有些纸上谈兵的嫌疑。

而颖州的失陷,在皖北引起强烈震荡。临近州县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守备。要知道现在是元霄节刚过去,节日的喜庆还留有余波。所以为了防止农民造反军的密探混进城,太和等县作出决定:严禁再在城中游赏。全城恢复宵禁。

可是凤阳的情况又是怎么样呢?因为凤阳离颍州有着四百四十里。驻守凤阳的太监杨泽就认为农民造反军还远着呢。他与往年一样,照例欢度元宵佳节,街上照样笙歌盈耳。而留守朱国相与知府颜容喧也是同样,忙于节日应酬。根本无心凤阳的防御。

而凤阳本地的民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虽然凤阳这里是明朝皇帝的老家,可是有首凤阳花鼓流传到了现在,就是那首“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这在当时也确实是真实情况。除了有黄河夺淮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是明朝皇帝和很多勋贵的老家。

那些皇庄和勋贵庄子兼并土地就不用去说了。还因为要修缮皇家建筑和为那些勋贵劳作,凤阳本地的百姓要比其他地区多上几倍的徭役。当然,凤阳地方官府也是趁机敛财,暴征了几倍的徭役征发银,使得当地百姓真的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明朝的那些皇帝对于家乡人确实有些不太好。

所以在崇祯四年十一月,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奉命祭告凤阳皇陵之后写的奏疏里,就报告了凤阳地区衰败的景象。最后钱士升的请求也并不高,要求减免一些凤阳的赋税。

可是,崇祯皇帝唯恐凤阳开了先例,各地起而效尤,因此他不作正面答复,只批上一句“其周恤民瘼事情已有屡旨”,就用空话搪塞了过去。

所以就在张献忠部围攻颖州的时候,就有凤阳的穷苦百姓相邀农民造反军入凤阳。并且他们都很熟悉当地的情况。画图造册给了那些首领,什么地方有明军?哪一家富裕?都是向张献忠等人交待得清清楚楚的。

有了内应那就更好办啦!于是在攻下颖州以后,张献忠等首领准备采取远程奇袭的作战方法,巧取凤阳。而在这以后,也成为了张献忠部攻打城池的一种惯用伎俩。

这些首领密遣壮士三百人,化装成为商贾、车夫以及和尚、道士、乞丐等,在那些内应的掩护下,分别进入了凤阳城内,分投各宿。又命令部队以非常隐蔽的方式,昼夜不停,快速行进,绕过沿途的府州县,直驱中都凤阳。

而这一决策的依据是:农民造反军已经完全了解了凤阳的兵力。知道凤阳守军力量薄弱,留守司只有四个卫所的兵力。同时这里是明朝中都,在政治上有着很大的影响。

崇祯八年正月十九日,在凤阳官员和守军的目瞪口呆之下,农民造反军精锐三万突然出现在凤阳城之下。明朝中都凤阳告急。

直到这个时候,凤阳官员和守军才开始准备着作战,并且向着各处派出了求救的信使。(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