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三百六十七章时间啊时间

明末疯狂 第三百六十七章时间啊时间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见到吴世恭注意到那位正在训练的军官,得到了吴世恭的同意以后,赫飞把他叫了过来。

赫飞刚要和吴世恭介绍,吴世恭就笑着说道:“这位本官认识,全大山是吗?我们的英雄啊!”

吴世恭的话又惹起了一阵大笑。全大山看到吴世恭还认得自己,压抑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向吴世恭行了一个军礼:“报告大人,正是全大山。”

“稍息!”吴世恭笑着让全大山不要紧张,接着问道:“你刚才训练时说的‘攻死’是什么意思啊?

没想到吴世恭的疑问引起了全大山的一阵愕然。憋了半天才憋出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回禀大人,‘攻死’就是‘攻死’啊!”

一旁的书墨凭着自己与吴世恭熟,提醒吴世恭道:“少爷,‘攻死’可是您先说出来的啊!是从冈先生这里传出来的啊!”

“嗯!?”吴世恭没想到这是自己说出来的话,他仔细地回想了一下,口中不断地琢磨着“攻死”,突然想到了谐音——公式。

吴世恭当时和冈萨雷斯他们商讨战术的时候,在讨论到战术套路时,确实曾经不自觉地用上了现代的语言——公式,而冈萨雷斯他们也就把这个词给学会了。当他们分散到各支部队中去当顾问,帮助各支部队训练的时候,就把这个词给流传了出去。

吴世恭笑着摇摇头,看起来是个拷贝走样啊!不过这个走样的拷贝也无伤大雅,攻死就攻死吧。这也是小爷我发明了新词汇了吧!于是吴世恭就开玩笑说道:“原来如此,攻死的意思大概就是攻出去把敌人给杀死吧。”

“对啊!大人!我们都是这么解释的啊!”全大山的回答又引起了一阵大笑。

吴世恭的此次出巡,既有满意的地方,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满意的地方就是各支部队的军官都对部队的训练抓的很紧。不满意的地方就是新兵对战术套路的掌握还不全面。就是已经掌握的战术套路也很粗糙。

但是吴世恭知道这个急不得。妄想发两本操典和手册,让兵丁们照方抓药就立杆见影,这完全不现实。战术套路的熟练掌握还需要时间的沉淀。所以吴世恭对各支部队的军官还是以鼓励为主的。

汝宁军的这次整编,除了扩军以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兵丁们掌握大量的战术套路的。在未来的作战中,汝宁军的高级指挥官将只会发布命令,至于具体该如何完成命令,将全部由汝宁军的基层指挥员按照战术套路来实行。

比如:团长命令一个连追击五十名逃跑敌军,那么这个连长将派哪几支十人队追击,哪几支十人队攻击侧翼。哪几支十人队包抄断了敌军的后路,哪几支十人队看守俘虏……,这都将由这位连长按照战术套路具体指挥。

这一切都将在平时的训练中演练纯熟,根本也不需要团长具体指挥。当然,在平原、山地、城池等各种地形的追击有着不同的套路变种。所以完全掌握这些套路及其变种的训练量是相当大的。

这也是出于当时部队通讯指挥的不畅通而采取的办法,因此对基层指挥员的战术素养要求是相当高的。说到底。汝宁军这么做的原因。就是要准备未来可能发生的大兵团作战。

结束了出巡以后,吴世恭在崇祯六年的八月初回到了汝宁。再不在自己家中过这个中秋节,估计内宅里所有的夫人都会炸毛的。不过就算是这样,吴世恭回到家的时候还是有些心虚。

于是吴世恭刚到家门口,遇上迎接他的常猛的时候,就小声地问道:“家中一切还安好吗?”

“夫人和少爷小姐们都挺好!”常猛愁眉苦脸地回答道。“能不好吗?有裘嬷嬷看着呢!”

听到常猛酸溜溜的话,吴世恭就乐了:“你也别想不通了。那裘嬷嬷可是拿着岳父岳母的尚方宝剑过来的,连老爷我都不太敢惹。怎么?她教训过你啦?”

常猛立刻回答道:“这倒没有。小的平日里一直安分守己的,她还抓不到把柄呢。不过宅子里其他的那些下人可被折腾惨啦。”

“好啦!”吴世恭安慰道。“再怎么说,裘嬷嬷也是个妇道人家,不可能抛头露面的。宅子外面的事,还不是要你去跑腿啊?如果你真的做的不高兴,老爷我就和邓先生说一声,把你放出去做个小官。”

“老爷可不要把小的赶出去啊!”常猛急道,“小的忍得住。小的还想服侍老爷一辈子呢。”

常猛在外面靠着吴世恭的牌子,一直威风八面地被外人称为“常爷”。狐假虎威的事做了不少,小钱也收了不少,所以根本没有把那些小官职放在眼里。

吴世恭也明白这些,不过吴世恭也了解到常猛做事不过分,平日里宅子里的事也安排得井井有条,所以一些小事也就眼开眼闭了。

“好啦!”吴世恭也不再逗常猛了,“再交待你一件事。”

“老爷您说!”

吴世恭向正在收拾人来疯的韩实一努嘴,说道:“给韩实说一房媳妇。人要老实本分点的。”

韩实在一旁听到以后,立刻向吴世恭说道:“大人,小的家人刚过去,还在孝期。小的,小的……”

吴世恭打断了韩实的话:“你也别多说了。这事老爷我就做主了。早些传宗接代,你爹娘在地下都会高兴呢。”

韩实也不再拒绝了。他跪倒在了地上,郑重地向吴世恭磕了好几个头。

回到内宅以后,除了那些夫人们对吴世恭晒得象个黑炭一样表示了心疼以外,其他的事倒也正常。那夫妻之事也不用细表了。

而经过裘嬷嬷大刀阔斧地梳理了一番以后,内宅的规矩倒也井然有序了起来。但是不管怎么样,吴世恭总感觉到少了一些家庭的温馨感。瞧着内宅的这副模样,吴世恭也只能够感叹:“这真是一入侯门深似海啊!”

这次出巡,吴世恭感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各个地方的社会矛盾已经到了象火药桶,一点就燃的地步了。

无论是归德府、汝宁府,还是南阳府,除了靠近河流的田地,大批的田地被抛荒,就是那些官宦士绅等大地主家的田地都是如此。很少有人组织抗旱。

而倒毙和逃难的难民随处可见。甚至那些难民已经到了成群结队的地步了。真是有种只要有人登高一呼,万民就会揭竿而起的感觉啊!

邓启帆还向吴世恭禀告道:现在汝宁军控制区和外界的区别已经宛如是天堂和地狱一般。大批难民围聚在汝宁军控制区四周,哭着喊着想要做吴世恭的家奴。

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汝宁军又获得了三万多亩土地和近三万难民的投靠。不是不想再招募了,而是汝宁军也吃不消了。

而汝宁军招商引资的工作也进行得相当不顺利,确切的说,就是一个大大的零。除了一些和汝宁军交好,熟悉汝宁军实力的地方士绅和汝宁军自己的官员购买了一些汝宁军抛出去的工坊股票外,没有任何商人在这里开设新的工坊和商行。

倒是汝宁军内部的人员挺活跃,许多有着一技之长的人,都在四海钱庄内借了一笔银子,开设了许多个人手工作坊。不过这些手工作坊现在的规模都太小,给汝宁军贡献不了多少税收。

不过由于汝宁军这里相对比较富裕,酒楼、茶馆和青楼这些汝宁军苛以重税的场所倒开了不少。其中以李妈妈的青楼连锁店最为出名。

还好,因为出售股份,也为汝宁军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在短时间内,汝宁军并不会为资金的短缺而发愁了。

对此,吴世恭也很无奈。这种要长期才能够看出效果的政策,也是根本急不得的,只能够慢慢来吧。

而这次吴世恭为了表示汝宁军不会侵吞富商财产的决心,最终并没有接受卞成旺奉上的干股。不过为了安卞成旺的心,吴世恭同意卞成旺在他私人和汝宁军合开的卞氏铁器工坊前,冠上“吴府”的名号。因此,全称就变成了——吴府卞氏铁器工坊。

当然,卞成旺也将每年支付了一笔冠名费给吴府。虽然此次的冠名费数量很少,也只是象征意义的。但是这却让吴世恭打开了思路,他在以后把“吴府”这个冠名权向各个行业公开拍卖,竟然可以每年为吴府带来不小的收入。对此,内宅里对于吴世恭散尽家产的怨气也少了很多。

此外,智能因为草药携带煎制的不方便,发明的几种药丸获得了专利,并且以此专利为股与汝宁军合开了药房。随着以后汝宁军和民间的大量采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要知道,在以后汝宁军控制的地盘内,虽然实行了经允许的有限宗教自由政策,但是还规定了任何宗教场所不得购置土地和除寺庙以外的不动产的法令。这样一来,智能在汝宁修建的那座小庙,最终竟然变成了一座全国最富裕的大庙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