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三百五十七章善后和回家

明末疯狂 第三百五十七章善后和回家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当孔有德的叛军离开登州城以后,接下来所有的战斗也和吴世恭没有了任何关系。不过所有的明军还要在登州城待上一段时间,防止叛军杀个回马枪。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等待着朝廷的封赏和安排呢。

而在等待的这段时间内,吴世恭和刘泽清进行了最后一次分赃。而这次分赃的财物就比较少了。吴世恭才分到价值八千多两的财物。不过收获的军械却太多了。尤其是火炮,简直就可以说是大丰收。

而其他明军在攻打登州城的时候,从被关在登州城外的叛军手中,也缴获了大量的战马。虽然吴世恭和那些明军的武官关系都不怎么样,但是生意就是生意,谁会和银子过不去呢?吴世恭拿出了近六千两银子,购买了三百多匹战马。

而山东全境的平息,也使得山东各地官员纷纷地带着犒劳品来劳军。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吴世恭是一场宴会接着一场宴会。虽然他在宴会中依然还是小角色,但是该他有的那份犒劳也总是少不掉的。

令人没想到的是,天下文坛领袖,孔府的圣衍公也派了一名直系子弟做为使者来劳军了。虽然这位使者带得礼物也只是象征意义的,并不特别贵重,但却引起了朱大典和高起潜极大的热情,因为这绝对是巨大的荣耀。

怎么样殷勤接待圣衍公的使者也就不细表了。其实这位使者来劳军只是顺便的,他主要的目的,当然就是向吴世恭感谢送了孔府盐场的干股的。

在私下见面的时候,那位使者还向吴世恭流露出了,为了感谢吴世恭的孝敬,圣衍公愿意收吴世恭为记名弟子的意愿。吴世恭一听之后。当然是立刻答应,并且封了一份价值二千多两银子的厚礼,作为自己的拜师礼。当然,使者也另有厚礼相赠。

不过从肚子里的墨水来看,圣衍公和吴世恭这对师生倒是挺般配的。完全就是一对草包!但谁会在意这点呢?吴世恭将来就可以在外面抬出圣衍公的旗号来狐假虎威,而圣衍公送了吴世恭一个记名弟子的虚号,却收获了大量的实利,可谓就是双赢。

而连场的宴会,也使得各位明军武官之间的关系是大为缓和,起码他们都做到了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吴世恭也结识了许多武官。其中就有那位以后有着很大名气的游击刘良佐。

除了吴三桂,他还是年轻沉不住气,对吴世恭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他还记得吴世恭的撩阴腿呢。可是吴世恭会在乎这个小屁孩吗?当再一次看到吴三桂瞪眼的时候。吴世恭的心中就想道:“看你再瞪眼,再瞪眼以后老子就把你的陈圆圆先抢了过去!”

吴世恭也安排汝宁军派出了大量的信使到汝宁和莱州城。要安排把那些铁匠和矿工的家人送回汝宁府去。

当然。吴世恭也向京城派出了信使,希望薛雨霏和薛呈麟安排好时间动身,和自己一同回汝宁全家团聚。

其他的文武官员也没闲着。他们加固登州城的防御,迁移人口到登州城,并且登记登州城的无主田地各自分配。其实吴世恭在永平四城玩的把戏,这些文武官员也都会。不过这件好事就轮不到吴世恭了。分配这些土地的都是那些山东的文武官员。

当然。吴世恭这些客军将领也收到了一笔封口费。说实话,明朝贪污贿赂其实也是很有规矩的,已经发达到完全成为了一项成熟的产业了。

而多余的那些货物和军械,吴世恭也已经安排兵丁分批送回了汝宁府。汝宁军在吴世恭身边的兵丁数量也逐渐的减少。这使得吴世恭这里空置了不少的空大车。在开年以后。盐场已经开张,这次吴世恭准备用这些空大车运回一批盐货。

其实盐货生意中,盐的生产是最简单的事。有着这么长的海岸线,盐的生产一点也不困难。明朝盐业获利的关键,就是盐货的运输和销售。尤其是盐货的销售,那可是获利的大头。

而通过此次打仗,来自河南的陈中之和江澄与吴世恭的关系是更亲密了。这次围剿叛军,陈中之和江澄都是大发了一笔。不过他们也挺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算是他们的官衔升高了,但是等他们回到河南以后,还是一名边缘化的武官。

独掌一军那是不用想了,如果有什么打仗,可能他们还会到最危险的地方去。于是他们俩就主动向吴世恭靠拢。吴世恭也接纳了他们,并且与他们在口头上达成了同盟。如果将来有什么战事的话,他们将会攻守想望,互相帮忙。

而黄启发在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却死心塌地地跟着吴世恭了。没有其他的原因,只因为汝宁军的待遇太好了。

不是说汝宁军的收入最高,明军中会弄银子的武官,例如辽东军的武官,他们的收入可能比汝宁军高很多,但是在汝宁军中,收入放心,阶层清晰。只要你坐到了什么位置,肯定是有什么收入。这对长年处在不安定状态下的东江镇兵将来说,是有着特别的吸引力。

因此,也有一些拿遣散费的反正叛军后悔了。他们要再次加入汝宁军。可是汝宁军也已经把遣散费发放完毕,不可能再招收他们了。

其实在汝宁军的军官眼里,除了骑兵和炮兵这些特殊兵种没有办法以外,原明军的兵丁虽然接受过一些军事训练,但是他们也带来的很多原明军的陋习,很容易把新兵丁给带坏。所以还不如招收新兵丁重新训练呢。

所以这次开口子招收的那些反正的叛军,这是汝宁军在特殊情况下开的一个特例。至于放弃这个机会的人,那也就永远得不到这个机会了。

而此时崇祯皇帝看着报功的奏章,正为“吴世恭”这个名字发愁呢。

这次报功,朱大典和高起潜倒也没把吴世恭给拉下。刘泽清也挺讲义气,把吴世恭也列入了首先攻进登州城的武官名单中。

但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朱大典和高起潜也肯定知道了自己有些误会了崇祯皇帝的心意。他们都明白崇祯皇帝对吴世恭的印象是负数。到底高起潜在宫中也是有人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正数负数也说明了崇祯皇帝对吴世恭心中有数,所以他们也不敢在报功的奏章中遗漏吴世恭的名字。当然,那功劳用笔削掉几分那也是肯定的。

可崇祯皇帝看到奏章上所记载的吴世恭的功劳,以及内阁初拟的封赏章程以后,他打心眼里不愿意给吴世恭升官。

这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没有接受过皇帝职位的学前教育的缺陷来,其实一名上位者,是不能够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很多时候也只能够难得糊涂。会装糊涂,也是一名政治家的成熟表现。

那天又是王承恩随侍在崇祯皇帝身边。于是崇祯皇帝就对王承恩抱怨道:“朕这皇帝有时候也当得有些憋气。你看看!”崇祯皇帝用手指了指奏章上的吴世恭的名字说道,“王伴伴也知道薛侯的女婿吧。上次他犯了残害同僚的大罪,为了朝廷的颜面,给他逃过一劫。可是这次他又立了些许功劳,不封赏又显得朝廷的寡恩。真让人头疼啊!”

王承恩是事不关己。当然是唯唯诺诺地顺着崇祯皇帝的意思说。可是他突然脑中一亮,想到了一个很妙的方法。于是王承恩就笑着说道:“皇上。老奴不懂什么朝政。也不能够为皇上分忧。可是老奴刚才却有了一个主意解决薛侯女婿的封赏问题,就是不知道合不合朝廷的规矩。”

崇祯皇帝和王承恩朝夕相处的时间也很长了,他也就很随便地笑着说道:“你这老货也别卖乖了。快说吧,朕自有分寸,你说的不对,朕也不会责怪你的。”

王承恩笑着点点头。接着说道:“薛侯不是急着让他的孙子当世子吗?这次皇上就把他封了,父功封子也是荣耀。这可比封赏什么官职、赏银的强得多了啊!”

崇祯皇帝一听是大喜。本来早就应该把这个世子册封下去了,只是因为崇祯皇帝的气不顺,就这么拖延着。而现在。把本来就该给的东西给了阳武侯府,又解决了吴世恭的封赏问题,这怎么想是怎么爽啊!

崇祯皇帝是哈哈大笑,指着王承恩说道:“没看出来你这老货脑子转的不慢啊!善!下诏礼部吧。”

王承恩也陪笑说道:“还不是老奴在皇上身边待久了,有时候脑子也能够开些窍了吗?”

君臣俩嘻嘻哈哈了一会儿。这些天,崇祯皇帝的心情不错。孔有德和耿精忠虽然没被抓获,但他们毕竟被赶出了山东,不能够再祸害中原大地了。

再加上温体仁成为首辅以后,立刻向以复社为首的东林党人宣战,把包括复社首领张溥在内的大批原东林党官员赶出京城。而这些措施也是立杆见影,这些天让崇祯皇帝感觉到,自己施政的时候受到文官的阻挠是大为减少。看起来,真的是换帅如换刀啊!崇祯皇帝也对自己换首辅的行为有些得意了。

笑了一阵,崇祯皇帝对王承恩说道:“罢了,再给这个吴世恭萌一子吧。给个锦衣卫千户吧。”说完好象很舍不得地长叹了一口气。

其实这种萌子根本就是相当寻常的,无非是一身官袍和每年几十两的俸禄,对吴世恭这些勋贵人家就根本没什么了不起。可崇祯皇帝还是象吃了大亏一样神色不愉。说到底,崇祯皇帝就是个小气的人。

而王承恩看了看崇祯皇帝的脸色,有些吞吞吐吐地说道:“皇上,天启爷爷那时候,给过薛侯的女婿萌了一个羽林卫的千户了。”

崇祯皇帝一听就明白了,当时肯定是魏忠贤封赏的。于是他的脸一板,把奏章扔到桌子上,怒叱道:“胡闹!这天底下就是被魏贼这些人给搞坏的。”

过了好一会儿,稍稍有些消气的崇祯皇帝看了看低垂着头的王承恩说道:“罢了!罢了!萌为锦衣卫同知吧。算是给薛侯一个面子。”

薛濂意外的得知了这个喜讯以后,立刻是欣喜若狂。他踏出了长年不出的阳武侯府,携带着张夫人和薛呈麟小朋友,亲自到皇宫叩谢圣恩。

那天崇祯皇帝的心情也很好,出面接见了薛濂一家。时间也能够冲淡一切,看着薛濂染霜的双鬓,崇祯皇帝怪罪薛濂的心思也淡了。他罕见地和薛濂聊了很长时间的家常,并且赏赐了薛呈麟小朋友一些宫中的玩物。

回家以后,薛濂是大摆筵席大肆祝贺,当然给王承恩送去的请帖中,附赠了一份特别特别重的厚礼。

在当天晚上安寝前,薛濂笑着对张夫人说道:“本侯这辈子也没有遗憾了。世恭这小子,也总算是做了一件靠谱的事啊!”

还在登州城等待的吴世恭,不知道他的功劳又是莫明其妙地转移到了他人身上。看起来吴世恭的前世的前世肯定是个牧师,他都要快变成奶王了。

到了三月中旬,朝廷的封赏终于随着传旨的中官来到了登州城。当念完圣旨,吴世恭从香案前爬起来的时候,他简直有些莫明其妙了。所有接旨的文武官员中,就是他的官职一点儿也没有变动。什么功劳都便宜了他两个儿子了。

而这次最大的赢家就是刘泽清,他升任曹州总兵。虽然是个杂牌总兵,也要在名义上归属丘磊这个山东总兵的管辖,但是刘泽清起码有和丘磊斗一斗的底气了。

而且这个总兵是实职总兵,刘泽清的兵额也从参将时的六千五百人上升到了总兵的二万人。对于明朝的武官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实惠啊!可以多吃多少空饷啊!

这次随着圣旨来的还有兵部的调令。除了山东本地的部队留下一部分在登莱驻防以外,其他的客军,都回归原驻守区。

而吴世恭再怎么纳闷,也不可能改变崇祯皇帝的圣旨。不过到底是年轻,心态调解得也快。吴世恭也只能够阿q了:“起码没有把自己调离河南汝宁吧。”

在崇祯六年的三月二十一日,收拾好行装的吴世恭,带着剩下的二千五百名汝宁军的兵丁,还有他新纳娶的小妾卡蕾利,终于离开了登州城回家了。

吴世恭是归心似箭。恨不得一天走上两天的路程。可是吴世恭根本不知道前方的路程有多么的险阻。

对于吴世恭来说,其实他的热身赛才刚刚打完,接下来吴世恭面对的就是残酷的正式比赛啦!

(第三卷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