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三百三十章穿小鞋

明末疯狂 第三百三十章穿小鞋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当朱大典和高起潜知道:其他的联军武官都乖乖地听话了,却只有吴世恭等三位河南武官不听从他们的“商量”以后,这俩人的鼻子顿时都气歪了。

其实朱大典和高起潜要这么一些缴获,也不完全是为了私心。当然在缴获中,按照官场规矩给他们分上一份,他们也不会假清高而拒绝,

但是这些缴获除了拿出一部分给辽东军以安抚以外。其余大部分的,朱大典和高起潜还是准备返还给今天立功最大的联军的。

虽然这看起来和减免联军上缴缴获的份额好象有些换汤不换药,但是,这是领导的权威问题,是不容让步的原则。

但是吴世恭三人却狠狠地打了他俩的脸,这怎么能够不让朱大典和高起潜暴跳如雷呢?

不过和吴世恭估计的一样,朱大典和高起潜并不能够明着报复,但是对于这两个官场老油条来说,暗着报复也是得心应手的。

那报复分为了两条路。一条是不给吴世恭报上以前的功劳,一条就是堵住吴世恭以后立功的途径。反正中心思想就是不让吴世恭升官。

但我们客观的来看,吴世恭这次的反应确实过激了。从汝宁营的角度来看,确实利益有损,但是从朱大典和高起潜的角度来看,他们也是要平衡各支明军部队之间的关系的。这是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平心而论,朱大典和高起潜对于缴获的处置还是比较公平的。

当然吴世恭也有很充足的反对理由。但是不幸的是,吴世恭反对的理由并不能公开说出口。不见得他要说:汝宁营不上缴缴获就是为了扩充实力?就是为了做一方诸侯?那不是和公开声称造反没有什么两样啦?

因此,在冲动之下,吴世恭就做出了这样不合官场规矩的反应。这当然也让朱大典和高起潜的心中,塑造出了吴世恭那副抢钱、抢功。一毛不拔的武官形象。这也难怪朱大典和高起潜要立即报复了。

这也可以看出来,汝宁营这次出征的人员安排是不完整的。吴世恭没有带上象邓启帆或张学斌等文人幕僚出征,这也就导致吴世恭在处理官场问题上的一些随心所欲。

要不然,如果有着邓启帆他们的规劝和斡旋,虽然汝宁营还是免不了在利益上吃上一些亏,但是起码还不会搞到这种和主帅水火不容的地步。甚至连和辽东军的矛盾都不会激化,到底辽东军那里也只得到了上百具盔甲,为了这些东西做出那么过分的“裸尸事件”,那不值得。这也就可以深刻的看出,在一个政治团体内。熟悉官场规矩的文人的重要性了。

另外说一句题外话,在原先的历史上,李自成的农民造反大军,就是没有重视文人,而搞得李自成他们一打下北京城。没多久就亡命天涯了。

那原因就是因为李自成身边的文人太少了。仅有的牛金星和宋献策也只是一个饱受欺压的底层举人,有着很强的报复社会的心理。对于治理国家并不很擅长。而传说中的李岩?如果历史上真的有这样一位人物的话。那他也从来不是李自成团体中的核心成员。

而黄县会战大捷后,当然要再次向朝廷露布报捷了。可是在上呈给崇祯皇帝的奏章中,来自河南的三位武官——吴世恭、陈中之和江澄,不幸地化为了一个字——“等”。只要提到他们的地方,朱大典和高起潜的奏章都用“刘副将等”来代替。

朱大典和高起潜就是用春秋笔法,也不虚报军情。就是把吴世恭三人给忽略过去。当然在报功簿上,也肯定没有这三人的名字。

吴世恭他们三人当然也不可能看到朱大典和高起潜的奏章。吴世恭反正也有着被剥夺军功的心理准备,但陈中之和江澄也不是傻瓜,他们也基本上猜到了朱大典和高起潜的做法。

不过陈中之和江澄也无所谓。他们与吴世恭同进退。固然有一些同乡抱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陈中之和江澄都知道自己本来就没有什么前途。

陈中之就不去说他了,他本来就在河南巡抚标营中混的不如意。再怎么立功,那河南巡抚也不可以把巡抚标营交由陈中之来带领。

而江澄因为江游击的阵亡,失去了自己的大靠山。而原来江游击的游击营肯定也会交由朝廷安排的其他武官来率领。到底江澄离游击的官位也太远了一些,中间还有守备和都司这两个等级呢。而作为前任游击的亲属加亲信,当新任游击上任以后,江澄也肯定没有什么前途的。

再说,在以前刘宇烈率军时的“莱州大捷”和沙河大捷中,陈中之和江澄已经是赚够了足够的军功。到战后朝廷封赏的时候,最多也就是给他们提上一级虚衔,本官却不怎么会动。这就象是吴世恭现在是领都司官衔,实掌汝宁守备的情况一样。

不见得在他们再立下军功以后,朝廷给他们再提虚衔啊?就举个现代的例子:如果有官员领着正厅或者副部级的待遇,但是他实际官职是个正处级的县长,那不就是成了笑话了吗?朝廷也不会这么干的。

而提了虚衔以后唯一的好处就是:在官员交往中威风一些,朝廷给的俸禄多一些。可是我们都知道明朝官员的俸禄,在朝廷官员的总收入中那是忽略不计的。因此,不怎么爱虚名,也不可能有虚名的武官,肯定是会选择先赚上这么大的一笔银子再说的。

可是当崇祯皇帝看了那报捷的奏章以后,又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崇祯皇帝得知黄县大捷以后,当然也是很高兴。不过当他细细地看奏章上的内容时,却发现一位偷小寡妇的侯府赘婿神秘消失了。这也可以看出,吴世恭在崇祯皇帝心中确实是臭名昭著的。

崇祯皇帝顿时大怒,倒不是为了吴世恭,主要是因为朱大典和高起潜竟然敢隐瞒自己,而且是串通起来隐瞒自己。这怎么不让控制欲很强的崇祯皇帝感到愤怒呢?于是,崇祯皇帝立刻让王承恩去调查清楚,到底是发生了怎么一回事?

而掌管大军的朱大典和高起潜身边,肯定也有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在王承恩的追查下,很快就把所有发生的事的来龙去脉都报告了上来。

崇祯皇帝一看是这么一回事,倒也没再追究。不过当他看到了联军和辽东军的矛盾时,心中总忍不住有些快意。

那辽东军花费了朝廷的大量粮饷,却给崇祯皇帝带来的只是丧师辱国。更可气的是辽东军已经隐隐地成为了一个独立王国,连当时己巳之变后祖大寿带着辽东军逃离京城,崇祯皇帝还只得忍气吞声地派去太监去安抚。所以心高气傲的崇祯皇帝也早就看辽东军不顺眼了。

而现在有了这样一个贪财好色的武官让辽东军吃了一些亏,看起来真的还是恶人还需恶人磨啊!

不过这一次王承恩倒没有为吴世恭说话,他规劝崇祯皇帝道:“此吴都司贪财如斯,也难怪朱巡抚和高公公会如此对待。不过他们也只是给吴都司一个教训,并未公然军法处置。也可见朱巡抚和高公公的心胸还算不错,还记着皇上的重托的。”

对王承恩的话,崇祯皇帝也点头同意。毕竟他也没兴趣为吴世恭平反冤案。

崇祯皇帝一指报告上的吴世恭名字,对王承恩说道:“此人品行大劣,真辱其先祖之英名。吴侯儒雅勤勉,薛侯虽说办事不谨,但其人品也颇优。真乃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啊!虽说其还算是勇猛,但换作前朝,此等虽有小才,却无大德之人绝不会用的。”

王承恩立刻是笑着奉承道:“那不是皇上心胸宽广,知人善任吗?”

崇祯皇帝也笑了出来。不过笑了一会儿,他又收起了笑容感叹道:“多事之秋啊!”

王承恩之所以这次要帮朱大典和高起潜的忙,正是此次首辅更迭以后,新任首辅温体仁和曹化淳之间,隐隐地形成了一个内外朝的联盟。虽然王承恩不怎么喜欢揽权,但他也不喜欢有其他内廷的太监爬到自己的头上。所以为了对抗曹化淳,王承恩就抛开了司礼监和御马监的门户之争,主动借着这次机会向高起潜伸出了橄榄枝。

而见到了这次不给吴世恭报上以前的功劳这个目的达到以后,朱大典和高起潜又采取了堵住吴世恭以后立功的途径的手段了。

在休整了一天以后的军议中,朱大典和高起潜命令立刻全军开拔,趁热打铁攻下登州城,彻底消灭孔有德的叛军。

但是在军议中,朱大典和高起潜却安排吴世恭率领着陈中之和江澄他们,组成了一支偏师,先去收复招远,再沿着海岸前进,扫荡平定叛军遗留下的溃兵,最后从登州城的南面包围登州城。(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