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一百九十八章汝宁府上任

明末疯狂 第一百九十八章汝宁府上任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在先期,吴世恭派到汝宁府城打前站的人回来禀告吴世恭说:汝宁府城中,已经把吴世恭的守备衙门给安排好了。

不过因为在以前,汝宁府并没有设置什么守备,所以这个守备衙门也就是征用了城中的一些房产而建造的。当然,朝廷也不会为了这个衙门花费多少银子,因此,也就是简单地修造了一个门面,打通了几堵墙,把那个衙门粗粗弄成了一个模样而已。因此,吴世恭如果想入住守备衙门,还需要自己花钱去装修一番。

反正规定了自己在年底前上任就行,吴世恭也不心急,就安排着人,带着银子到汝宁府去装修这个衙门,尤其要把衙门后的内宅给装修好,因为这一次,吴世恭的一家老小可都要搬过去的。

直到秋收以后,吴世恭的粮食都收入到了千户所堡垒的仓库,吴世恭才决定动身,到汝宁府去上任。

而这时候,唐六也已经把吴世恭的粮食都运送到了吴世恭这里了。不过在运送来的时候,唐六就向吴世恭叫苦道:因为河南大旱,河南当地的粮食已经涨到了每石一两八钱到二两银子左右了。

虽然唐六在湖广这个产粮的地区,收购粮食的价格依然还是每石四、五钱的价格,但是沿途的税关,知道粮商要把粮食运送到河南去贩卖,所以都把税收和常例提高了一大截。就算是唐六与这些税关的官员人头熟,这次运送到了吴世恭这里的粮食,也达到了每石八钱银子左右。按照和吴世恭的约定,唐六这次生意可就基本上没有什么赚头了。

唐六并不是要为了向吴世恭提价的,当时的商人,虽然也有商人逐利的本xìng,但是对于已经承诺下来的生意,基本上都是很讲信誉的。除非做生意的双方地位很不对等,就象祈家的王密看待吴世恭的身份一样。在那种情况下,地位低的也免不了被坑一把。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十分罕见的。所以吴世恭才会对祈家的做法这么愤怒。

唐六告诉吴世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吴世恭明白,如果以后吴世恭再通过唐六买粮的话,要适当提高一些买粮的价格。

唐六的做法,让吴世恭有些很过意不去。自己占便宜而唐六吃亏,这也不是为朋友之道。因此,吴世恭一开始就想补些银子给唐六,唐六当然也是婉拒了。于是吴世恭索xìng拿出了二万两银子,以每石九钱的价格,让唐六依然为他购粮。

不过,这次的粮食就不用送到千户所堡垒这里了,那些粮食将直接送到汝宁府。对于吴世恭来说,手中有粮食和有银子其实区别不大。而且在这灾害频发的年代,粮食的价值还可能要高一些。

而对于唐六来说,从湖广到汝宁府的水路距离其实短了很多,沿途的税关也少了很多。唐六的这次生意也就可以小发一笔了。

看到这里我们可能心中有个疑问,这河南和湖广,也就是相邻的两个地区,这粮食价格都相差一倍多了,为什么没有商人去贩运大量的粮食到河南,去赚取高额的利润,并且把这粮食的价格给压下来呢?

这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

首先的原因就是,因为明朝当时的交通很不发达,所以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商品价格就相差很多。而且往往相差的都是远远高于一倍以上,所以这粮食的价格相差一倍,并不是最悬殊的。而且粮食作为粗重的物品,运输也不方便,所以商人对做粮食的生意兴趣不大。

就举个例子说盐货吧。那些扬州盐商的盐场上,出产的盐货成本价也不过每石二钱银子出头,有些大一些的盐场,甚至可以把盐货的成本价压到每石二钱银子以下。可只要这些扬州盐商把盐货运到河南,就算是最低的批发价也要每石一两银子,利润就有五倍多。

其次的原因就是,在粮食的运输途中,知道粮食可以获利,那些灾民和匪盗要抢,官府也可以寻找一些理由来没收,运输的风险很大。只有象唐六这种漕帮,他们在水上也是有一定的武力的,和官府中也有很多的关系的船队,才敢运送粮食。

最后的原因就是,河南的粮食价格虽然很高,但其实河南并不缺粮食。那些粮食都在大地主和大粮商手中握着呢。而最需要粮食的老百姓,他们并没有什么购买力。所以如果有什么外地的商人把粮食运送到河南去的话,如果不和河南当地的粮商合作,那些商人甚至都没有办法把粮食给卖出去。

把唐六运送来的这些粮食入仓以后,吴世恭心中也多了一些底气。因为随着河南的大旱,停止了一个阶段的粮票制度,又开始实行了起来。而且隐隐约约中,这些粮票已经成为了有价票证,折合成了银两,已经在附近的老百姓和商铺中半流通了起来。

在离开归德府之前,吴世恭交待了已经升为了把总的赫飞,让他带着一些武官到俞继那儿去帮助训练。当然,训练俞继那些军户,吴世恭也是和赵铭这些归德卫的武官打过招呼并且送了一份厚礼的。

本来吴世恭以为赵铭对于自己的挖墙脚行为,肯定会心有不满的,也会使一些绊子的。可没想到赵铭收到礼物以后,就立刻笑容满面地答应了下来。

在赵铭这些归德卫的武官看来,有人帮忙他们训练军户,又有好处可以拿,而那些训练好的军户,在名义上又都是归自己指挥的,那种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赵铭这些武官也不是笨蛋,他们也知道那些军户拿了吴世恭的军饷以后,以后也肯定会只听从吴世恭的命令的。可是赵铭这些武官都是世袭的,并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他们的官职,当然他们也没有什么机会向上升迁,根本就没有什么进取心。

而赵铭这些武官也长久地享受着安宁富贵的生活,唯一的目的就是养老,并且有时间的话一年娶一个小妾。只要吴世恭不造反,只要赵铭那些武官的进项不减少,就算是吴世恭把他们手下的军户全部挖过去了,那又怎么样呢?

在十月中旬,吴世恭带着自己的家眷和内宅里所有的奴仆,在八百名兵丁的护卫下,到汝宁府去上任了。其他的那些吴世恭在北直隶招募的人和他们的家属;杨狗蛋的铁匠作坊,还有吴世恭的幕僚和其他的兵丁,将在以后吴世恭确定了汝宁营大营的位置以后,逐步地搬迁到汝宁府去。

在千户所堡垒里的人,吴世恭也只是带上了邓启帆、智能、张学斌和徒弟陶辛。关于智能,吴世恭回来以后和他详谈了一次,要求智能多带一些兵丁,让他们学会一些战场上基本的救护知识。当然关于智能要求的,带上十几个徒弟,向他学习佛学和医学的要求,吴世恭也一口答应了下来。于是,在现在的智能身边,就多上了十几个小光头。

而邓启帆现在已经成为了吴世恭的首席幕僚了,吴世恭当然要随身带着。不过,邓启帆也已经写了信给他的家人,将要把他的家人搬迁到汝宁府来。

张学斌的作用当然就是吴世恭在上任以后,让张学斌处理一些官场上的事务的。至于徒弟陶辛,虽然陶辛和吴世恭的关系十分亲密。但是陶辛毕竟未成年,而陶辛又在吴世恭离开千户所堡垒以后,在名义上也应该就是这个千户所的千户了。

吴世恭害怕陶辛落在别有用心的人的手中,利用陶辛的身份,抢夺自己的千户所堡垒的基业。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xìng虽然比较小,但是吴世恭还是不得不防备着。

另外,吴世恭还从县城里,又高薪请来了姜工头。吴世恭和姜工头在建造千户所堡垒时的合作很愉快。因此这次要建造汝宁营的大营,吴世恭也需要姜工头的经验和能力。

在雷鹰派出的几位老土匪的带路之下,吴世恭的人马顺利地穿过了李鹞子的活动区域,离开了汝宁府北部山区,进入了汝宁府的腹地。

但是队伍走着走着,气氛就沉闷了起来,这道路两旁的农田都是干涸开裂着的,看样子这一年都没有什么收成。而不断有三三两两的逃难的人出现在吴世恭他们面前。

这些逃难的人看到了吴世恭他们,也不因为吴世恭他们是军队而感到害怕。这些逃难的人就远远地跟着吴世恭他们。希望吴世恭他们给些吃的东西。

吴世恭见此情况,也施舍了几次粮食,可他的做法却让那些难民越聚越多。无奈之下,吴世恭也只能够放任不管了,并且让兵丁驱散那些胆大靠近吴世恭车队的难民。见从吴世恭这里再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了,时间一长,那些难民也就逐渐散去了。

而到了汝宁府城的时候,那城外的难民已经聚集起来了。连汝宁府城的城门,都因为害怕难民的大量涌入而半开半闭着。

知道了吴世恭是汝宁府新来的守备以后,才从汝宁府城门内冲出来一群兵丁,把那些城门附近的难民驱散,放了吴世恭一行人进去。

吴世恭把大部分护卫的兵丁留在城外,就地扎营,其余的护卫护着自己和家眷,直接到达了准备好的汝宁府守备衙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