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一百八十一章收复四城

明末疯狂 第一百八十一章收复四城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孙承宗率领明军主力到达滦州城以后,立刻召集了所有的军将商议,如何收复余下的三城。当然,作为官职卑微的吴世恭是没有资格参加这次军议的。

没想到,在这次军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争吵的内容无非是两点:一是滦州城的缴获,都归于了秦良玉,其他的军将都想要秦良玉吐出来一些分给他们;二是安排哪一支军队攻打接下来的永平城。

关于第一点的争吵,秦良玉在军议上是大发雌威,真正做到了一毛不拔。由于在明朝军队的战斗中,有着谁缴获就归谁的约定俗成,再加上孙承宗对秦良玉dú lì收复滦州城,而产生的补偿心理的偏袒,最终其他军将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而对于攻打永平城,孙承宗就不肯放过秦良玉这支劲旅了。而秦良玉也无从推托了。不过鉴于秦良玉的军队在攻打滦州城的时候伤亡很大,所以孙承宗也答应了秦良玉,留下了一部分军队驻守在滦州城。

孙承宗当然明白秦良玉的想法,秦良玉要留着自己的军队守卫那些缴获的财物呢。所以孙承宗索xìng是好人做到底,把其他的明军都带离了滦州城。

可是这么一争吵,就耽搁了两天的功夫。而这时候率领着后金军主力,已经回到永平城的阿敏。一方面集合所有抢掠来的财物;另一方面在抢掠的人口中,只留下了青壮男女,其他的人被阿敏下令立刻屠杀。

而这次屠杀完全露出了鞑子的豺狼本sè,他们竟然连已经投降后金的那些汉官都没有放过。而这时候在明军这里还不知道永平城的惨剧,他们依然抱成一团,不紧不慢地行军着。

可是当勇将曹文诏率领的明军先锋,在永平城下救出来几个幸存的百姓以后,明军才知道后金军已经在永平城屠城,并且也已经撤退了。

明军主力立刻加速,兵不刃血地开进了永平城。而阿敏集合在后方两城驻守的硕托,押送着财物和人口向关外撤去。

得知后金军撤退的消息以后,明军立刻活跃了起来。尤其是祖大寿的辽东铁骑和其他军队的骑兵,他们倚仗着自己的骑兵马快,向着后金军撤退的方向追杀了过去。

有这么一个痛打落水狗,捞取财物的机会,辽东铁骑和其他军队的骑兵又怎么会放过去呢。一开始,那些骑兵确实有些收获,但是,看到了明军骑兵肆无忌惮的样子以后,阿敏集合了一部分后金军的主力,回身和明军骑兵战斗了一场。

这场战斗,明军骑兵小败。然后明军就谨慎了起来,只是远远地跟随在后金军的后面,礼送着后金军的出关。

就这样,明军相当顺利地收复了余下的二城。并且,还都多少缴获了一些财物。并且,那些在永平城被屠杀的百姓,他们都是剃了发的。明军把这些百姓的首级割下来,还可以冒充鞑子首级赚取军功。这不要太让人满意哦!唯一可怜的是那些被屠杀的百姓,他们人都死了,还要受这第二波罪。

明军的主力满意,待在滦州城的吴世恭那是更满意了。得到了吴世恭的来信以后,恭顺侯府和阳武侯府立刻在京城的权贵府第进行了串联。接着,在那些权贵中间,出现了罕见的高效率,他们立刻派出了管事,快马加鞭地赶到了滦州城。

反正吴世恭和他们讨价还价的事情不用细说。不过吴世恭还是遇上了一个问题。当时,秦良玉和吴世恭商量的时候,觉得虽然要卖地,但是还是不能够做得太大张旗鼓。所以也就决定卖五万亩地左右。

可是,来到滦州城的权贵家多达四十几家,他们都觉得分到自己手中的地太少了。可这时候,秦良玉等白杆兵的主要将领已经开往了其它三城,留在滦州城大营的只有那个秦千户。他并不能够拿什么主意,所有的一切都要吴世恭来决定。

到了最后,吴世恭索xìng一咬牙,一不做二不休地敞开卖地。到了最后,一共卖出去十六万亩多的地。

不过,吴世恭倒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因为京城还在戒严,虽然人员可以有限的进出,但是确实没有办法组织起这么多的大车来运送秦良玉和吴世恭的财物。

而吴世恭因为要把自己阵亡的兵丁都放在棺材里,带回死者的家乡去安葬,所以大车的数量是绝对不够的。

不过现在买地的那些权贵,他们都要到滦州来建造自己的庄子。招收庄丁倒不难,反正现在京城逃难的难民是一大把的。但是那些庄丁的粮食和一些生活物资、工具等,还是要花费大力气从京城里运过来。

可现在吴世恭这里有现成的粮食和物资,所以可以解决掉很大一部分问题。这些权贵花了银子从吴世恭这里买了这些东西以后,一算帐,还可以少化不少钱。而吴世恭也正好少了运送这些财物的麻烦。

所以这些天,吴世恭一方面让兵丁砍伐树木做棺材,另一方面就是让大营中的工匠,把缴获的兵器和滦州城内弄来的废铜烂铁打造成农具,准备着交付给权贵的那些庄子。

见到吴世恭的生意经是头头是道的,那个秦千户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然,这些来买地的管事,不可能把这么多的现银带在身边。不过有恭顺侯府和阳武侯府的担保,他们都会在京城把这些银子给支付的,并不怕他们赖帐。

接下来,吴世恭就无所事事了。那些管事也安排着人去看地界,回京城募集难民等,忙得是不亦乐乎。至于他们将来是如何和官府打交道,吴世恭也没兴趣去关心这些了。

阿敏基本上把镶蓝旗的主力带回了关外,并且也保住了大多数的财物和人口。可是他一回到盛京,就被皇太极治罪并圈禁了。镶蓝旗的旗主也转给了听皇太极话的,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

更由于另两位大贝勒当时阻止后金军入关,而皇太极坚持入关以后,收获是特别的巨大。所以此消彼涨以后,皇太极在后金的权威,是完全地建立了起来。

而这一次的己巳之变,却给了崇祯皇帝巨大的心理震动。其中对崇祯皇帝最大的影响就是,他发现:他所倚仗的以东林党为主的文官,也是不能够得到重用的。

不要说袁崇焕了,就是东林党的首辅和兵部尚书,在这次己巳之变中的表现都是极其拙劣。而且更让崇祯皇帝痛恨的是,他发现首辅和兵部尚书竟然就是崇祯皇帝最痛恨的袁崇焕的总后台。

于是,崇祯皇帝决定也疏远那些东林党官员了。可这样一来,能够辅助崇祯皇帝的文官就剩不下几个了。崇祯皇帝也只能够亲力亲为地亲自处理大量的国事,成为了明朝皇帝中的第二位劳模。

不过,明朝的两位劳模皇帝,一位是开国的朱元璋,一位就是亡国的崇祯,倒是真正做到了首尾呼应啊!

然而在这次清算东林党官员的行动中,有两位无党派人士成为了崇祯皇帝的得力助手。他们就是周延儒和温体仁。他们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分别成为了崇祯朝的首辅。

在这两位大臣的支持之下,在抓捕了袁崇焕六个月以后,崇祯皇帝终于决定,把袁崇焕押赴菜市口,凌迟处死。所用的罪名主要就是:袁崇焕勾结后金,放后金军入关到京辅地区抢掠。

行刑当天,对袁崇焕恨之入骨的京城百姓欢声雷动,争啖其肉,袁崇焕也闹得一个死无全尸。

平心而论,如果从袁崇焕的罪名来看,袁崇焕是被冤枉的。毕竟终其一生来看,袁崇焕一直在和后金战斗着。并没有任何投降的举动。这也和后来大批投降后金的汉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袁崇焕作为明朝负责辽东作战的督师,掌握着明朝最大的一支军队,占用了明朝大部分的军饷,又得到了崇祯皇帝最充足的钱粮供应。

可在袁崇焕夸下海口说过五年平辽的话以后,只过了一年,后金军却打到了明朝的京城地区。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不可原谅的罪名。

一句话:袁崇焕的死,就是死于他的无能。

而袁崇焕的所作所为造成的后果,让崇祯初年还比较平静的明朝局面,迅速得恶劣了起来。因此也可以这么说,袁崇焕就是造成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得到了明军收复永平四城的消息以后,崇祯皇帝是欣喜若狂。因为这是这次己巳之变中,明军作战中显示出来的唯一亮点。

虽然在报功的奏章上,因为孙承宗要平衡安抚辽东铁骑,秦良玉的功劳并没有排在第一位。但是,上到崇祯皇帝,下到各位了解战况的大臣们,都知道这次收复永平四城,秦良玉立下的是首功。

因此,崇祯皇帝立刻派出了犒劳明军的太监,并让这太监去给秦良玉传个圣谕:告诉秦良玉立刻到京城,崇祯皇帝将会亲自召见她。而这位传达圣谕的太监,正是吴世恭的老熟人——秦公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