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七百八十一章深入交谈

明末疯狂 第七百八十一章深入交谈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7:30 来源:笔趣阁

面对着秦公公的惊呼,吴世恭语带轻蔑地回答道。“留在这里又如何?无论督师、巡抚,还是监军、武官,都不想着去救援,只敢待在宁远和山海关的城墙后。就这么望眼欲穿地看着北方,就能把松山的洪督师和锦州的祖总兵给看回来吗?现在的辽东,多我一支汝宁军不多,少我一支汝宁军也不少,还不如回中原去剿平陕匪呢。”

听了这话,兵部的王主事就有些不乐意了。他脑中文贵武贱的思想还挺根深蒂固,所以也不怎么怵吴世恭。于是王主事就在一旁插嘴道:“无旨调兵,那不是造反吗?”

见到了吴世恭的脸一下子变黑,一副要发作的模样,一旁的秦公公连忙劝解道:“长敬!有话好好说。杂家来山海关不就是来听你的主意的吗?”

吴世恭一拂袖,不再理睬王主事。接着一拍手,对大帐外高喊道:“把东西都搬上来!”

一群亲兵抬着两张大桌子进入了大帐,而在大桌子上分别铺着一张大地图。吴世恭先站起身,恭请众人来到地图前。之后挥挥手,又让亲兵们都退下了。

“这张是辽东的地图。”吴世恭先指着一张地图说明道,“这次洪督师损兵折将,朝廷已经派不出那么多的兵来维持山海关至锦州这一线了。因此,一定要收缩兵力,放弃锦州、松山、杏山和塔山,就留着宁远和山海关,以这两个城为犄角,全力防御鞑子在这里入关。”

“这不是丧土辱国吗?”王主事立刻惊呼道。

“有什么两样?咱们大明朝其实已经守不住这四座城了。与其在那里浪费兵力,被鞑子有着围魏救赵的机会,还不如先保存实力,重点守住鞑子入关的关口呢。”吴世恭就是把现实情况说到了明处。

王主事抓了抓自己的脸。明白吴世恭所说的确实属实。可他知道崇祯皇帝是个很要面子的人,虽然是情形迫不得已,但谁敢在朝中提出这个建议的话,很可能被崇祯皇帝给记恨上,更可能事后被秋后算账,而且还落下个身败名裂。因此,王主事就为如何劝说崇祯皇帝而犯愁了。

看出了王主事心中的挣扎,一旁的秦公公立刻对王主事说道:“咱们也就是传话的,并不怎么懂兵事,都是长敬之计。咱们只要如实上奏即可。”

见到了吴世恭看着自己,目光中是饱含深意,秦公公立刻对吴世恭抱歉地苦笑了一下,说道:“长敬!你接着说。”

吴世恭在这时候也不愿意多节外生枝,秦公公和王主事想利用自己就利用吧!只要能解决问题。吴世恭愿意为他们背上这个隐患。

“咱们要说辽东,也不能关注辽东一偶。要从整个天下大势来看。现在陕贼在中原横行无忌。而鞑子在辽东肆虐横行。以我大明国力,已经不能再两面开战了。因此,必选其一。而陕贼祸害的是中原之富庶之地,而鞑子横行在关外,则都是蛮荒之地。因此,从任何方面选择。都是应该先陕贼,后鞑子的。我制定的方略就是攻陕贼、守鞑子。”

一听这话,秦公公就点了点头。这战略与杨嗣昌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战略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很符合崇祯皇帝的心意。因此。作为内侍的秦公公就不怕崇祯皇帝会有责难,于是他就吹捧了吴世恭一句:“杂家向来得知长敬家学渊源,熟知兵事。你所说的确实大妙也。”

吴世恭对秦公公释放出的善意,微笑了一下作为回应。他接着说道:“那么既然对鞑子是要守,其实就是要守住孙太师当年营造的宁锦防线。而宁锦防线的目的就是要防住鞑子从山海关入关。那么有十座城当然容易挡住鞑子,不过就算是只留下一座城挡住了鞑子,也算是达到了目的。既然如此,锦州等四城也就不算是最重要了,放弃了也就放弃了。”

其实吴世恭在这番话里玩了一个小花招。虽然从防御的角度看,这样的说法并没错。可是当年的孙承宗建造宁锦防线,是以防御堡垒战,进攻直至绞杀掉满清的生存空间的。如果朝廷一旦同意了放弃锦州等四城,那明军将在辽东完全丧失了进攻能力,根本威胁不到满清。这也让满清可以完全腾出手,肆意地从长城各关隘入关抢掠。

不过在现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其实明朝也保不住锦州等四城了。所以吴世恭也就不说破了,就让崇祯皇帝和朝中大臣们面对现实吧!

吴世恭接着说道:“再说,鞑子几次入关,又有哪一次走的是山海关?都是从长城各关隘入内。所以留着辽东兵力也是浪费,还不如加强宣大一线的防御呢。”

“怎么?如山海关不留重兵,那此门户不是形同虚设,反而让鞑虏有了近道,这不是更加危险吗?”王主事立刻提出了异议。

“我说的不是不留重兵,而是这里的兵留的太多了。”吴世恭连忙解释道,“现在宁远这里有着吴三桂的四万兵马,而山海关内有着精兵一万,此外塔山还有七千,杏山还有六千,再加上我的汝宁军三万,足有九万多兵马。这么多的兵马,如果不考虑进攻,一力防御的话,那也太多了一些。依我看,有着四、五万就足够了。”

听到这里,秦公公开始首次发问了。不过他的话语中还是赔着小心:“难道这就是长敬想要归去汝宁的原因吗?虽说杂家不怎么懂兵事,可也知道守城的兵力是越多越好。你看这样如何?如果长敬想留下,杂家就向皇爷爷说一声,给你个提督之名,让你在辽东与吴三桂吴提督平起平坐,你俩人就各守一城。如果你想回汝宁,那杂家就在这里越权做主,让你带兵五千回去,其余的兵马就留在辽东,其总制人选就由长敬指定。这样一来,不是更稳妥一些吗?”

吴世恭笑着摇摇头道:“秦兄弟!你说的法子固然是求稳,但我大明朝已经是病入膏肓,求稳已经不行,一定要用猛药治。所以说,如果依你所言,这大明天下依然如此,局面最好也不过是个维持现状。而我想要的,是要让大明朝局面逐步安稳,争取用上个十来年,把陕贼和鞑子这两大敌全部剿灭干净。”

“哦!?”这话一说,顿时引起了秦公公他们那难以置信的眼神。时到如今,有多少重臣都上奏过平定天下的“良方”,可结果证明,他们所开具的“良方”大多数都是妄言大话,非但没有解决这两个大敌,整个天下的乱势反而是愈演愈烈。所以今天秦公公他们又听到了吴世恭说了同样的话以后,就让秦公公他们就有些将信将疑。

“那长敬请说!杂家就洗耳恭听。”

“那我就先说辽东。朝廷从京营给我调拨一万人马,再下谕让吴三桂分给我二万。有了六万兵马,我将在二个月内攻至松山,先把洪督师这一万官军解救出来。之后就随机应变了。如鞑子势单力薄,我将率领着联军接着北上援救锦州,争取把锦州城内的祖总兵这一万多兵马救出。如果鞑子确实势大,也只能让锦州城内的祖总兵听天由命了。我将率联军依次撤回塔山、杏山,再把这两城内的官军撤回宁远和山海关,加强这两城的防御。”

“吴总兵!虽说您勇气可嘉,可本官可要说句话,得罪莫怪!”王主事对吴世恭拱手行礼道,“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说其他,先说怎么样调配粮饷吧!现在户部的库房可是穷的叮当响,短时内绝无可能调来满足六万兵马的粮饷的。”

“王主事所虑极是!”吴世恭向王主事点点头道,“不过本官已在山海关和宁远了解过,这两城内都积蓄有足够三万大军所用两年的粮草,更不用说民间存粮了。只要在其中调拨一二,也就足够此次用兵。”

“至于饷银,本官就先与兵部核定一个数目,出兵时先由本官垫着。待到此次本官出征归来,朝廷在一年内把饷银归还本官,或者给予本官等额的抵押物。你们说,这样如何?”吴世恭问道。

这话一说,让秦公公他们是精神一振,这首先就解决了出兵的最大障碍。为了保险起见,王主事又问道:“那吴总兵需要什么抵押物呢?”

“到时再商议吧!等获胜归来再说。”

这话说的漂亮,那意思就是说:如果吴世恭完成了救援任务,那朝廷才会结账,如果不成功,那朝廷就不必支付这笔饷银。因此,秦公公和王主事在内心里就倾向了吴世恭。

“那长敬又需那些官军呢?”秦公公又问道。

“吴三桂那里二万人马少不了。京营那里就用原先余侍郎的汝州军吧!他们在河南与我打过交道,用起来也比较熟。当然,朝廷如果为难,也可在京营调来三万兵马,不过余侍郎的汝州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