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明末疯狂 > 第一百六十七章分道扬镳

明末疯狂 第一百六十七章分道扬镳

作者:再次等候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12:05 来源:笔趣阁

这次后金军入关,祖大寿先随着当时的督师袁崇焕入山海关勤王。但是等到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下了诏狱以后,祖大寿心中是十分的害怕,立刻带着辽东铁骑逃回了关外。

可是这时候,崇祯皇帝和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明白,随着赵率教和满桂的战死,辽东铁骑里,实力最强的军将就是祖大寿和何可纲了。尤其是祖大寿,他的二十几个子侄和家奴都成为了辽东的大小军将,可以说祖大寿已经是辽东军将中的第一人了。

因为害怕祖大寿投降后金,因此,崇祯皇帝立刻派遣太监,带着圣旨和犒劳到祖大寿军中去安抚他。再加上崇祯皇帝又起复了孙承宗,而孙承宗又是祖大寿的老上司,对祖大寿也有知遇提拔之恩。因此,祖大寿的恐惧之心也渐渐地平息了下来。

当这次朝廷要收复永平四城以后,在孙承宗的命令下,祖大寿又带着辽东铁骑,进了山海关。不过,在这次勤王的过程中,辽东铁骑关内关外倒跑得不嫌累啊!

但是毕竟来到的比较晚,所以祖大寿的辽东铁骑也在秦良玉的军队和山西山东军队的后面行军。还好,副将祖大乐和祖可法率领的辽东铁骑先锋,也总算是接应到了溃败的山西山东军队。不过,他们也不敢再前行,要等到祖大寿率领的辽东铁骑主力来了汇合以后再说。

当这三支军队汇合以后,收拢溃兵和重新整队就化了好几天的功夫。接着,他们就商议着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行动。因为这里所有的军将中,祖大寿的实力最强,所以虽然说是商议,但是也可以说是让祖大寿做个决定。

祖大寿看着那些让他做决定的军将,他的心中暗想:“你们可都真够缺德啊!现在军队这副模样,还怎么向前行军呢?可是你们又不愿意从自己的口中说出撤退,分明是让我说出‘撤退’这两个字,万一追求责任的话,你们就要把屎盆子往我头上扣了。”

不过,总归要拿出个决断,于是祖大寿说道:“朝廷要求我等收复永平四城,军情绝不可怠慢。可现在攻城急需民夫,而此处被鞑子祸害以后却渺无人烟。事有缓急,因此,我等理应立即征集足够的民夫,再收复永平四城,以报皇恩。”

山西山东的军队征集的那些青壮确实在后金军打过来的时候,被杀以及逃了个干净,现在留下来也确实没有几个人。而在这里,因为战乱和鞑子抢掠人口,基本上也没有留下什么老百姓了。

如果要征集民夫,就一定要撤退到人烟比较多的地方。这祖大寿撤退的理由都说的这么冠冕堂皇,不愧为官场老油条啊。

祖大寿的决定当然获得了这些军将的一致赞同,在派了信使给秦良玉的军队去送消息以后,这三支军队就向来路方向撤退了下去。

其实在祖大寿的信使到来之前,秦良玉已经得知了山西山东军队溃败的消息。因为一些溃兵和青壮在慌不择路之下,逃到了秦良玉的大营附近。而秦良玉把这些人收拢了一下,竟然也得到了三、四百人。

不过秦良玉一下子失去了后侧这两支军队的保护,也立刻停止了行动。因为探子派不出去,失去了耳目,不了解最新的战况如何。所以,现在秦良玉的军队也只好就地扎营,一切等尘埃落定以后再说。

这时候的秦良玉,就召集了所有的武官商议军队该如何进行下一步的行动。绝大多数的武官都认为:现在自己的这支军队已经成为了一支孤军,根本就没有办法攻下永平四城。所以为了安稳,军队就应该撤回去。

而另外一小部分的武官就认为,就把军队就地驻扎,反正秦良玉的军队所携带的粮草,够整支军队消耗三个月以上。凭着坚固的大营,那些鞑子的骑兵也不敢来攻打自己的。

可这两种建议却都不符合秦良玉的想法。不要看秦良玉是个女流,其实她的内心中,非常崇尚进攻。敢于主动找敌人来决战。再说,就这么灰溜溜地撤了下去,虽然撤兵的原因怪不到秦良玉的头上,但是秦良玉总感到面子上下不来。

于是她看到吴世恭在一旁沉默不语,就点名问道:“吴千户,你的看法如何呢?”

其实在吴世恭的内心里也是赞同撤兵的,到时候和后面的明军主力会合以后,人多也能壮胆嘛。不过,吴世恭刚才也在考虑一个问题。

于是,吴世恭就对秦良玉说道:“秦总兵,卑职刚才是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撤下去的话,这一路上也是一支孤军,根本也没有其他明军相互照应。”

“而撤回去的路程,起码也在半个月以上。而因为我们的撤退,没有了牵制,鞑子守城的军队就可以放手出来。他们会合了偷袭我们的那支鞑子军队以后,实力将得到大大的加强。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撤回去的一路上也绝对不会太平,损失也不会小的。”

“卑职认为,我们现在离滦州城也不远了,急行军也不过两天的功夫。既然要就地扎营,那就索xìng扎营到滦州城的脚下。这样的话,鞑子军和我军互有顾忌,他们也就不敢毫无顾忌的派兵偷袭了。最好这些鞑子来攻打我们的大营,让他们来啃啃老子所修造的乌龟壳。”

吴世恭的这句话让大帐中的人都是哈哈大笑。对于吴世恭那种极限乌龟流建造大营的方法,在秦良玉的白杆兵的嘴里,已经成为了一个笑话。不过这些武官也承认,待在这样的大营中防御敌军的进攻,确实是让人够放心的。

吴世恭接着说道:“我们只要把那些鞑子拖在滦州城的城下,让他们分不出兵马去偷袭后面的主力,那么后面的主力将很快上来的。到了那个时候,只要攻打下了永平四城,我们就算是没有了首功,但主要功劳总是少不了的。到那个时候,秦总兵可得给我们多争取些赏银啊!”

吴世恭的话,又让大帐中的武官笑了起来。秦良玉对吴世恭笑骂道:“你这个臭小子,不好好打仗,就知道钻到钱眼里去了。而且你这个大小伙子,却一点儿胆气都没有,我们的兵马又不比鞑子少,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直接攻城啊?不过,你前面的话也说的不错。各位,准备出发吧。”

看着吴世恭出大帐的背影,秦良玉摇了摇头。其实她对吴世恭的印象相当不错,虽然吴世恭有些口无遮拦,但是练的兵相当不错,做事也中规中矩的。尤为可贵的是,当时的武官勇猛的人并不少,但是象吴世恭那样头脑清晰,看问题可以看的很明白的确实不多。

如果把吴世恭好好培养一下的话,一定就是一个名将的好苗子。可惜的是,吴世恭就是比较怕死,进取心也不够,就想着保存实力。

第二天清晨,秦良玉的军队立刻向着滦州城的方向急行军,这个举动让巴都礼率领的后金军的偷袭sāo扰军队是措手不及。

因为接连击溃了两支明军,巴都礼的后金军也比较劳累,他们也都在秦良玉的军队的后方休整着。只是派出了一支上百人的小部队,监视着秦良玉军队的一举一动。等到秦良玉的军队撤退以后,他们将在秦良玉的军队撤退途中,对其发动攻击。

但是巴都礼根本没有想到的是,秦良玉的军队非但没有撤退,反而朝着滦州城的方向急行军起来。那支监视的后金军小部队,一方面派人向巴都礼去报告;另一方面主动靠近秦良玉的军队进行sāo扰,想拖住秦良玉军队的行军速度,等着巴都礼率领的后金军主力的带来。

你也不用说,在长期和明军作战,并且都把明军打个大败以后,后金军兵丁的胆气都给打出来了。就这么一支人数只有百人的骑兵队伍,就敢sāo扰挑衅秦良玉这支上万人的队伍。而这支上万人的队伍中,兵丁人数也接近了九千人。

可是一开始这些后金军的sāo扰做的是很成功。因为要保护这支长长的行军队伍,秦良玉所有的骑兵就分的很分散,在局部的人数上也对这些后金军的骑兵不占什么优势。

于是,那些后金军的骑兵往往找到行军队伍的薄弱的地方,他们冲到行军队伍的五十步左右,拿出骑弓,也不管什么准头,向着行军的队伍shè出去箭枝来。这些箭枝虽然造成的伤亡不大,但也往往引起行军队伍的一阵混乱。当秦良玉的骑兵集合起来赶到的时候,他们又转身而逃。

逃出去一段距离以后,见到秦良玉的骑兵不再追赶,这些后金军又象狗皮膏药一般粘在秦良玉军队的旁边。如果看到有机会,他们再对着行军队伍的防御薄弱的地方纵马冲锋。

而这些后金军的骑兵为什么要冲到五十步的距离呢?因为他们在马上使用的骑弓比较小,有效的shè程也只有七、八十步的距离。而他们在马下使用的长弓,那个shè程就大了。如果吊shè的话,可以shè到二百步以上。

吴世恭看着这些苍蝇是眼中冒火,他命令自己的手下,悄悄的把火铳手集合起来,躲在行军队伍的里面。并且吴世恭让这个方向的骑兵散开,故意露出一个薄弱点。

那些后金军的骑兵果然上当,当他们又一次冲到五、六十步的距离以后,刚想开弓shè箭,只听到火铳齐shè的一阵巨响。四、五十名后金军的骑兵立刻被打落下了马。这些后金军的骑兵,根本就没有想到吴世恭的火铳威力这么大。数量有这么多。

在以前,他们面对明军的劣质火铳的时候,有时候只要把手肘护住自己的面部,那些火铳子弹可能连他们的盔甲都不能够打穿。所以到了后来,他们对明军的火铳威力是十分地轻视。而这一次,他们的轻视就让他们都送了命。

受到这次沉重打击以后,后金军遗留下来的骑兵就再也不敢在秦良玉军队附近停留了,更不敢靠近sāo扰。他们只好远远吊在秦良玉的军队后面,等着巴都礼率领的主力的到来。

而少了这些苍蝇的sāo扰,秦良玉的军队恢复了急行军的速度。第一天的急行军也就这么顺利的过去了。

当天晚上扎营的时候,因为急行军了一整天,没有很多时间修造大营,所以整座大营也就是拦了一圈木栅栏,再在大营周围挖了一圈壕沟而已。不过在秦良玉军队轮流值夜,更因为巴都礼的主力还没有赶到。所以这一夜无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