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回到山沟去种田 > 第四百二十八章 武侯论

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四百二十八章 武侯论

作者:二子从周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3:02:39 来源:笔趣阁

几人就这样慢慢行走,听着李君阁随口讲解里边的诗词典故,也是阵阵感叹。

一路点头,都觉得自己以前来武侯祠,还真是走马观花买椟还珠了,原来我大中华楹联艺术如此的高妙!

再行得一阵,几人来到一幅长联之前,这就是武侯祠最出名的攻心联了。

攻心联的名头就是对联里的攻心二字,该联是清人赵藩所制:“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李君阁看得摇头感慨:“果然是兵法二家合体的诸葛大丞相,一个攻字破尽万法啊……”

梁慧丽歪着脑袋看了半天:“我觉得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这句,跟你在李家沟的行事做派差不多哦……”

李君阁赶紧摆手撇清:“不对不对,我们有本质的区别。他是把人心作为堡垒去攻克,我儒家是把人心当做冰山去融化。”

于晓蓉指着李君阁说道:“哈哈哈,狐狸尾巴总算暴露了!你这是对孔明先生腹诽!有成见!”

李君阁笑道:“不是有成见,而是中肯的评价。”

几人一边游览武侯祠的风景,李君阁一边给各人阐述自己的看法:“首先我不否定,诸葛亮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同时他的私人操守也很高尚。但是很多做法,是不是就能解读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事情还得两说。”

“说他是伟大的政治家,这点大家不会反对吧?但政治家的本质是什么?是一个阶层的代表,或者说是一个利益集团的代表,他是为这个集团服务的,这个集团就是他的根,他的力量源泉。”

“不过高明的政治家,会引导这个集团,让这个集团的利益,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捆绑到一起,这就叫群众基础。再其次,拉拢一帮,打压一帮,只要自己占多数,那也算成功,这就是国外的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区别。”

“但是当这多方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大家也不要指望政治家会放弃自己的立场,站在自己利益集团的对立面,因为这是由政治家的本质决定的。”

“看清楚了这个问题,很多历史上的事情事情就可以解释了,最典型的例子,北宋的司马光和王安石。两者都是人品高尚,学问精深,生活简朴,不纳姬妾,私生活无可指责。”

“但是他们的政治立场却截然相反,这就是由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所决定的。他们能够公私分明,政争于朝堂之上,私下里又相交甚笃,这应当是政治家的典范。可他们的继承者们就没有这么高尚了,最后造成党争,埋下了宋朝覆灭的根苗。”

“作为政治家,诸葛亮也不可避免是一个政治集团的代表,什么集团?以刘备为首的入蜀外籍人士集团。看清这个本质,再来看他的行为,都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了。”

“诸葛亮的功绩在于将刘备从一个弱小的流亡小军阀头目,辅佐成了一方割据大势力的君主,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功。但是在入蜀之后,他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看看史书上的一些例子,首先说他是‘事必躬亲’,这是不是可以解读为‘独裁’?是不是时时刻刻在防范着本土人士发展坐大?”

“史书上还提到过嚣张的法正,作为一个‘蜀奸’,诸葛亮任他施为,还笑着说这娃憋屈久了,活该松快一下。”

“这话我看得毛骨悚然啊,这不就是郑庄公放任弟弟那一套?先让蜀奸祸害掉蜀地的本土势力,等他搞到天怒人怨后,大丞相是不是可以出面,来一个‘挥泪斩法正’?”

“好在法正机灵,及时收手了,不过地方势力同样没有被放过,流放李严,不就是对本土势力的打击吗?”

“再说六出祁山,当真就是‘汉贼不两立,王道不偏安’?以诸葛亮的智慧,会看不清魏蜀的实力对比?”

“口头上说是挺进中原兴复汉室,我倒是觉得换成另外两种解读方式更合理……”

“首先应该是外籍人士们,也就是诸葛亮代表的那个利益团体的集体诉求。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我们北方人,觉得还是回北方吃麦鸡婆比较爽口。因此身为这个集团的领袖,有些事情他不得不做……”

“其次应该是魏国当权者和诸葛亮之间的一种政治默契。”

“老子们知道你的意思,拥兵自重嘛!表现自己对军队的控制力给人看嘛!不是真要来打我,秒懂!”

“唯一看不明白的是魏延那傻缺,非要去提什么合理化建议,结果怎么样?”

“我们不管各种诗词歌赋历史文字说得如何高妙,我们只看事实。魏使看过诸葛亮治下,回去写的报告说‘士皆饥色,民有菜色’,后边还跟了一句‘其民不怨’,意思是称赞蜀国大丞相治政的厉害。”

“可是细思极恐啊,呵呵呵,难道大家不觉得这场景非常熟悉吗?”

刘程先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你瞎说,我一点不熟悉!怎么可能老百姓吃不饱还拥护你?”

李君阁贼笑道:“我们国家东北边,现在而今眼目下,就活生生摆着这样一个国家……”

刘程先一拍脑门:“我的个去!被你这么一说,还真他么像一回事……”

李君阁继续说道:“诸葛亮死后蜀国老百姓还请求立祠堂祭祀,这里又有名堂了,朝廷刚开始是不允许的!嘿嘿嘿,是不是能说明一点皇室的态度问题?然后呢?老百姓私下祭祀,头上缠着白布不取下来,一戴上千年……”

“这个场景大家是不是又有点熟悉?这就又是一个怪现象了。”

“虽然日子过得苦,但是只要领导人一起苦,然后人品还过得去,守得住公正,死后百姓也会把他捧上神坛。”

“反过来说,虽然日子过得好,但要是两者差别太大,那百姓也会唾骂,这叫‘不患寡而患不均’……”

“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历史上就他一个吗?也不是的,他之前,有伊尹,姜尚,周公,霍光……这几人,人们常常拿来比喻诸葛亮……而他之后,有张居正,甚至可以加上曾国藩。”

“一句话,就是相权炽张,皇权极弱。只不过有的人行了废立之事,有的人没有而已。”

“当年读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里边有一句话,叫做翻开历史书,字里行间写着的都是‘吃人’二字。我不明白这句啥意思,就去找四爷爷,四爷爷拿出历史书来给我讲解了一番,说得我汗流浃背寒毛倒竖。”

“从此以后,我就学会了用二分法看历史,多去思考历史书文字底下的意思,不迷信不盲从于书面了。”

“说回刚刚那些丞相们,他们的做法,真的就是史书写的那么高尚吗?我看其实不见得。多半还是朝着对自己利益集团有利的方向行事。”

“这样的人物,死后一般就是两种待遇。”

“一就是后世皇帝将他们捧上神坛,意思就是老子在他手底下憋屈是应该的,天子也是人嘛,没法跟神斗。伊尹,周公,诸葛亮就是这种待遇。”

“当然也有后世文人起哄帮腔的因素在里边,文人能做到拥有废立帝王能力的程度,那当然爽得不要不要的,因此肯定要带节奏洗大家的脑壳,可是你们考虑过皇帝的感受吗?”

“所以这样的文臣,可能还会有另一种待遇,就是后世皇帝掌握权力后开始清算。哎哟喂瘟神总算走了,老子总算可以行走在阳光底下了,这下头顶上没有阴影了。来来来,当年的帐一笔笔算,老子不让你的DNA从这个世界上消干抹净不算完。霍光,张居正就是这种待遇。”

“姜子牙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灭商之后封地在哪里?齐!都到海边了!换个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给老子能滚多远就滚多远?”

“因此不管是被捧上神坛,还是跌落尘埃。说到底,他们其实都是一类人。”

刘程先今天算是彻底被洗脑了,自己的偶像,甚至蜀州千年的偶像,被李君阁一剖析,真有点说不出来的味道。

李君阁继续说道:“所以后来诸葛亮被捧上神坛,可能也是官方发现老百姓的民意的缘故。从这点上来说,诸葛亮本身就不愧为高明的政治家,也是高明的心理大师。”

“他临死前还权给皇帝,加上自己不尚奢侈,子孙明事理知进退,还有吴魏两国都有自己的家族势力,死忠费祎接手政治遗产,在老百姓中形象伟光正,再加上后来文人的艺术加工,诸多因素相结合,最后才形成了这一造神运动。”

“而刘禅能看清民意,顺势而为,仅凭这一点就能说明他的政治智慧起码在平均水准线之上,真不是引喻失义那种日白娃子啊……”

“阿斗真的就扶不起吗?诸葛亮执政蜀汉二十年,可人家阿斗也坐镇了蜀汉三十年!虽然后期用的几个手下比较操蛋,但要不是邓艾那个咬卵匠结巴郎不走寻常路,玩了把酷跑,估计蜀汉还真不会那么快就亡掉。”

“综上所述,诸葛亮就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专业的法家,合格的兵家,人品也算不错,呃……而已。但是不能说毫无私心,他的‘鞠躬尽瘁’,是对自己代表的利益集团;他对权力的操控,那才真是‘死而后已’;对益州的本土士绅来说,他是一块严酷的冰砖。”

“一直没能化解,反而日渐加剧的蜀汉外籍人士和本土士绅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是后来导致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诸葛亮他并不是一个完人。别的不说,当年玩弄我们家阿音的祖宗‘五溪蛮’,哎哟喂,那把火要是再大点,我可能就没媳妇了……哼!就凭这一条,我当当黑粉不过分吧?”

三人不禁哈哈大笑,梁慧丽捧着肚子笑得直不起腰来:“听了这么半天,总算明白你屁股为什么坐得这么歪了!原来根子在这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