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临高启明 > 第三百二十四节 京师(八十一)

临高启明 第三百二十四节 京师(八十一)

作者:吹牛者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10-12 11:23:34 来源:笔趣阁

吴成略一思考,道:“这藏匿人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决计不会藏在草甸树林里头,多半是藏在哪一处的房子里。”

南苑内房屋众多,光是衙署、值房和屯所就有上千座房屋,内部还散落着数百间空置或者荒废的官房和寺庙。

“若是我,就把人藏在寺庙里。”

屯所大多废弃,且现在多是无法无天的阉人们居住,藏在里头第一不利于保密,第二容易惹出是非。

衙署、值房人多眼杂,差役兵丁又多是本地的混子,很容易泄露消息。所以也不会藏人。

“……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南苑里的寺庙。”

“元灵宫?”李儒风摇头,“那是敕建宫观,它就在大红门不远处,宫里头太监常来常往的,里头猫抓了只耗子京师里都能知道,如何藏得了人?”

“总镖头有所不知。除了这元灵宫,里头的寺庙宫殿有十多座呢!您老只知道最有名的而已。”

李儒风还是头一回知道,诧异道:“这里头除了皇亲国戚和海户谁都不能进去,寺庙里的和尚道士吃什么?”

“原本是吃官家的。”吴成道,“只不过皇上不去苑囿,里头的日子也颇为艰难。荒废了不少。把人藏在里头最是安全不过。”

他将苑囿内的寺庙宫观一一罗列出来:有关帝庙、七圣庙、土地庙、真武庙、龙神庙、药王庙、龙王庙、马神庙、地藏庵、菩萨庙等等。认真数一数,大约连二十座都不止。全是官府陆续建造的。

“这也太多了。”李儒风皱眉道,且不说人在不在,就算在,这些寺庙分散在南苑内各处,全部搜索一遍都要费许多功夫,时间久了必然会惊动看票的人。

“……这些寺庙大多没了主持,连和尚道士也没有。若是要藏匿人口,没一个窝家岂不是很不方便。”

李儒风凝视吴成片刻道:“老吴啊,我看你这道士当得很不老实。”

“江湖的套路不过如此,就算不入此门,看多了自然明了。”吴成道,“这么一看,能藏匿的寺关不过五处。最有可能的地方是‘宁佑庙’。”

宁佑庙就是土地庙。为“祀海子土地之神”而敕建。若在乡村之中,多是路边的砖石神龛而已,考究的也不过一楹房屋而已。南苑里的土地庙却大不相同,有山门三楹,大殿三楹,后殿五楹,东西配殿各三楹。十分的气派。

因为是土地庙,主持的道长又原是宫里头的太监,所以每月还能从宫里头领些钱米维持。它的位置距离晾鹰台不远,地处偏僻,等闲不会有人去,但是出门的交通又很方便。

“还有几座寺观亦有可能。但是宁佑庙的位置最好。”

“成,就从这宁佑庙开始查!”

“自打把冷元老请来,已经是第几天了?”周乐之忽然问道。

刘钊一愣,含糊道:“快半个月了吧。”

“已经二十天了。”周乐之用扇子轻拍掌心,皱眉道,“后续的信件送了么?”

“已经送了。”

“为何到现在依旧没有半点音讯?莫不成这冷元老他们是不要了不成?”周乐之的眉眼中透出些许的焦虑。

“关山阻碍,来去交通费时费力,这姓乌的也不敢做主。总得请示临高才能有决断。何况此事事关重大,髡贼说不定还会派人过来主持大局,一来一去,总得半个月以上。此事能在两个月内有结果便算是快得了。”刘钊宽慰他道。

周乐之勉强点了点头,地域的阻隔始终是一个大问题,何况还有澳洲人那低效的体系。大政并不能“圣躬独裁”,得众人讨论投票。象议和这样的话题,不讨论上十天半月怕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虽说师父说过很多这种群议而决的好处,但是在周乐之看来髡贼的内耗极重,若不是这奇葩的群议之制,而是有个“皇上”或者“权相”,大约他们早就打到江南了。说起来,这也是大明之福。

“先生,您说,这髡贼能答应议和么?”刘钊颇有担心。

“约有六成的把握。”周乐之道,“元老地位尊贵无比,并非贵戚权宦可比。只要有冷凝云在手,他们就不得不忌惮三分,就算敷衍也得做做样子。”

“可是……”

“没错,于朝廷而言这不过是苟延残喘。不过,只要能撑得过一时,事情说不定就有转机。髡贼内部党争极烈,任何事情都可用来彼此攻奸。冷凝云的事情不论最后如何收场,元老院里不吵上七天七夜怕是不会了解。”周乐之鄙夷地一笑,“据我所知,髡贼内部颇有不愿与朝廷开战,要去南洋东洋劫掠子女玉帛的。如今冷凝云被抓,正是他们的绝好借口。就此转向也有未可知。”

“真有此事?”刘钊惊讶道。

周乐之点头:“此事千真万确。而且髡贼虽夺得两广之地,花费的物力财力却是不计其数,军力民力已到极限,故而南下之议尘嚣至上。”

“朝廷如今的局势,说是四面楚歌也不为过。只不过如今朝廷政令尚能四通八达,若有喘息之机,朝中又有能人入阁,说不定还有机会。”

“您老说得,莫非是前些日子来拜访老爷的张先生么?”

“自然是他。”冷凝云道,“别看张先生没有一官半职,他的势力却不比阁臣小。就是我们这位温相,看到他也得客客气气的。”

“温相的意思,也是想抚。”

“是,只是他不敢这般表态。”周乐之道,“最想抚的人,大约就是皇上本人,只是他自己是决计不能说出来的。”

“让温相联络几位大臣,一起上书不就是了?”

“温相不敢。”周乐之道,“此事太伤朝廷颜面,温相这些年朝中树敌又多。他若是上书议和,只怕要被朝议的吐沫淹死!偏偏皇上又……”

他没有说下去,刘钊却知道他的意思。他想了想道:“这也未必,温相入阁七年,皇上不顾朝议一力维护。众人都说皇上是‘遭瘟’了。”

“此时不同往日。如今温相的位置也不太稳了。”周乐之道,“温相若不再小心些,只怕这个首辅之位做不到明年了。”

刘钊对他的预言虽然已经习惯,但是他这轻描淡写的一句已然令他心生敬畏――因为这些年于朝局大事,周先生的话从没落空过。

“如此说来,还有谁能提议抚髡?”

“谁提并不要紧,关键是朝中要有足够的人支持。压出主战一派。还得有人在宫里皇上面前维护和议的大臣――你说说看,这难不难?”

“这,岂不是还要敷衍宫中的权宦?”

“正是如此。”周乐之笑道。

“先生这是要为人之不能为。”刘钊拍了一记马屁。

周乐之淡淡一笑。他知道这些年来他在王业浩集团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原因不外乎他能看懂师父留下的“天书”。说起来,王老爷如今采取的行动,多少也和“天书”上预言的内容有关。

大明大厦将倾,一旦倒下并非改朝换代,而是华夏的万劫不复。

但是这些,和刘钊这些人是说不明白的。他们只是工具而已。说得太明白了,反而吓坏了他们。

刘钊道:“若是髡贼主动提出和议。朝廷的颜面也顾及到了。就算条件高些,皇上也不是不能接受。”

“正是如此。”

正说着闲话,忽然有个少年跑了进来,在刘钊耳畔低声说了几句。刘钊一愣,问道:“真得?”

周乐之知道这少年是刘铩收得弟子徐勇,孤儿出身。平日里一直跟随在师父身边,只有他去外地的时候才留在京师。

徐勇点点头,随后行了个礼,退了出去。

“什么事?”周乐之关心的问道。刘铩现在是行动的总指挥,他的一举一动都事关成败。

“刘铩没有派人送信来。”刘钊忧心道。

刘铩去了通州之后,三天一次会派人到京师送信,与刘钊交换情报,协调行动。

今日正是送信的日子。通州到京师不过四十里,脚程快的人赶路一天就可打来回。信差是骑马早晨出发,中午前就能到达京师的联络点。

这会太阳已过正午,信差却没有到。

“莫非信差路上耽误了……”周乐之道。

“这些天信差送信每次都是午时前就到了。”刘钊有些担心。“京师到通州又是天子脚下的通衢大道,大白天赶路不会有什么事。”

这么一说,周乐之也有些疑惑起来了,刘铩这个人行事十分谨慎,约定好的事情绝不会轻易改变。

“刘二哥我知道,他处事最谨慎。”周乐之道,“只是最近的行动多少有些破绽,我担心……”

“我马上派人从京里出发往通州去,沿途打探。”

“来得及么?”

“骑马去。入夜前肯定能到通州!”刘钊道,“再派二人徒步走,看前头的人有无遗漏。只是他们来不及晚上到通州了,那就宿在半途,明日再赶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